刘菊兰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干部病房,上海271001)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49例临床分析
刘菊兰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干部病房,上海271001)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临床特点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9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临床资料,给予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头颅CT检查,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除合并出血外,均给予抗凝治疗,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急性期后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6例基本痊愈,占12.24%,显著进步的33例,占67.35%,无变化7例,占14.29%,死亡3例,占6.12%。结论 对老年人心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进行早期的有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栓塞的发生。
心脏;房颤;脑栓塞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所引起的脑栓塞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致死、致残率较高,已经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由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临床治疗疗效不是很理想,病死率较高。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9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老年人的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引起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9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4.52±7.21)岁。所有患者均有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纤颤史,其中伴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5例,肺心病患者5例,冠心病患者24例,心肌病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3例。静止状态下发病18例,动态下发病患者31例。其中意识障碍者23例,失语者26例,偏瘫37例,精神异常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例。
1.2 诊断标准
49例患者均符合中国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①突然起病发现局部病灶神经功能缺损迅速,并且达到高峰。②有心源性栓子来源,并且经心脏查体、心电图证实为心房纤颤,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瓣膜病变。③脑栓塞经头颅MRI检查证实。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49患者颅CT检查,10例病人行头颅MRI检查,46例颈动脉系统显示栓塞,脑动脉系统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26例和20例。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面积超过2个脑叶36例,均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变化明显。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证实没有瓣膜病变,28例显示左心室肥大,左心房扩大在16例,左心房运动减弱,视听血液流动缓慢,发现1例左心房附壁血栓。
1.4 方 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在吸氧纠正心功能治疗的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常规治疗,并且给予脑保护剂治疗,对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给予相应的治疗,对除出血外的患者均给予抗凝治疗,对出血的患者给予中性治疗。
49例患者治疗后,依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012年)进行评分:6例基本痊愈,占12.24%,显著进步的33例,占67.35%,无变化7例,占14.29%,死亡3例,占6.12%。
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3]。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与老年人窦房结、纤维增生、心功能退变有直接的联系,大多数患者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本文所研究的49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占48.97%,高血压占30.61%,其他原因的引起者相对较少。
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是老年人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据相关研究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增加,在脑卒中病人中有25%的为85岁以上患者,与非脑卒中发生率要高出6倍,并且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性脑卒中病情非常严重,其复发率、致死率、病死率也较高,由此心房颤动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4]。
由于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自然延伸,所以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引起老年人脑栓塞的多发部位就是颈内动脉系统。所以栓子比较容易进到颈内动脉,而且主干分支少。大脑中脑动脉供应脑半球皮层,有许多重要的中心,如果主干血液运输障碍导致对侧肢体偏瘫,或部分身体感觉障碍,这也是老人的心非瓣膜性房颤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意识障碍的发生率比较高的原因。由于栓塞后梗死面积大,常常伴有出血性梗塞的发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这也是预后较差的主要因素。
通过不断的研究,认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①由于左心房血液淤积,血流类型发生变化,左房进一步增大形成附壁血栓或房间隔动脉瘤。因为左房变大,所以血栓常附于左心耳,心房颤动会改变血流、血粘度、血液凝固性,从而在左房淤积形成腹壁血栓。②左心房功能障碍,从而造成血液淤积,左房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收缩乏力,减少心室输出量,从而易形成腹壁血栓。③由于老年人身体的特殊性,冠状动脉缺血,加之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扩大,造成心肌变形收缩无力,形成血栓[5]。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脑栓塞诊断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诊断要点:①年龄大于60岁,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并且多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状态下易发病。②多数患者会神经系统受损,发生偏瘫、意识障碍,甚至死亡,并且大多数的脑栓塞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以大脑动脉皮层多见。③栓塞多发生于较大血管,并且伴随出血性脑梗死,进行头颅CT检查,主要表现为病灶侧额、颞顶叶大片低密度灶,若为出血性脑梗死,常夹杂有不均匀的高密度影。
在临床中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主要包括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并且给予利尿、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注意神经细胞活化剂的应用,促进脑循环的改变,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进一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同时注意对原发性心脏病的治疗,针对性的改善心功能或者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问题。由于老年人身体的特殊性,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生理特点。
总而言之,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病情较重,预后效果较差,加之复发率较高,所以我们应该给予早期的预防和治疗。对于并发的高血压和心脏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如果临床发生引起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应该给予抗凝治疗。由于大多数的老年心脏房颤患者,都会伴随多种疾病,加之血液粘度高,动脉硬化明显,如果采用抗凝治疗,对防治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治疗有重要的帮助。今后,我们要不断的结合临床经验,积极探索治疗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至脑栓塞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29(6):379-380.
[2] 张素芳,聂方华,岳恒志.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病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6(5):52.
[3] 徐安定,周高枫.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4(14):241.
[4] 胡大一,许俊堂.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问题与前景[J].中国医刊, 2012,35(7):22-24.
[5] 秦琴保.脑梗塞病人发生梗塞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2:184.
A clinical analysis of 49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embolism due to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LIU Ju-lan
(No.85 Hospital of PLA,Shanghai 27100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embolism due to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49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embolism due to NVAF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They received echocardiography and head CT scan.And they were given dehydration to reduce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improve cerebral circulation,cerebral protective agent,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except for the patients with bleeding).Furthermore,they received active treatments for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fter acute stage.ResultsAfter treatment,6 (12.24%)of the 49 patients were basically cured,33 cases(67.35%)showed improvements,7 cases(14.29%)showed no response,and 3 cases(6.12%)died.Conclusion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embolism due to NVAF,the effective treatment given in early stag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erebral embolism.
Heart;Atrial fibrillation;Cerebral embo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