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华
(云南省武定县妇幼保健院,云南武定651600)
✿论著/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在剖腹产术中的应用
李继华
(云南省武定县妇幼保健院,云南武定651600)
目的 观察剖腹产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4~33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手术的病人70例。选择L2-3为穿刺间隙,头向置管3.5cm。开放静脉通路,以15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分次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控制麻醉平面达T6~S4。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胎儿取出、手术结束时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LF(低频段功率)、HF(高频段功率),LF/HF值。结果 HR、MAP于麻醉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LF、HF、LF/HF于麻醉后5分钟即出现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15分钟至手术结束(手术时间为40±5.5min),LF、HF、LF/HF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HRV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心率变异性;剖腹产术;硬膜外麻醉
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植物神经功能的一项指标。其低频段功率(LF)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调节,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高频段功率(HF)受迷走神经张力调节,是迷走神经的活性指标;LF/HF比值是反映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状态的量化指标[1]。本文应用心率变异性监测硬膜外阻滞下剖腹产手术,以判断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成败。
1.1 一般资料
7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病人,年龄24~ 33岁,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心率失常、高血糖等病史,心电图正常。
1.2 麻醉与监测
麻醉前未用药。选择L2~3为穿刺间隙,头向置管3.5cm。开放静脉通路,以15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分次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控制麻醉平面达T6~S4。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胎儿取出、手术结束时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LF(低频段功率)、HF(高频段功率),LF/HF值。
1.3 心率变异性(HRV)测定
采用HXDI型电脑多功能监护仪,将心电信号自动识别和标记后,每次分析取256个连接正常的RR间期,经快速傅立叶转换,演化出LF、HF、LF/HF三个主要参数[2]。
1.4 统计方法
70例病人中4例病人因阻滞平面超过T4,需应用升血压,硬膜外给药后各时段HR、MAP、LF、HF和LF/HF的变化见表1。硬膜外给药5min后LF、HF、LF/HF开始降低,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给药15min,直至手术结束(手术时间为40±5.5min),各值下降水平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HR、MAP的变化麻醉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HRV指逐次心搏周期之间的微小波动,系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外周压力感受器共同调制所至。HF主要受交感神经调节,与呼吸性节律有关,是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LF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自律性的调制及外周压力发射有关,它包含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LF增高多提示交感张力增高。LF与HF的比值可反映交感、副交感活性的均衡性[3]。
血压降低是硬膜外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交感神经抑制是其主要的原因。因此,监测硬膜外阻滞麻醉时交感神经抑制程度可间接反映心率动力学变化[4]。我们主要观察硬膜外给药后各时段内HRV的变化,观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活性量化指标的改变,根据HRV、LF、HF的变化来判断硬膜外阻滞成败与否。
表1 硬膜外麻醉各时段HRV、MAP、HR、LF、HF变化(±s)
表1 硬膜外麻醉各时段HRV、MAP、HR、LF、HF变化(±s)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P<0.01。
参数LF HF LF/HF MAP HRv麻醉前50.3±21.1 11.2±5.8 4.6±1.7 90.2±9.6 79.1±8.5麻醉后5min 41.1±11.6*12.3±6.1*3.0±1.5*88.6±9.1 76.4±8.7麻醉后15min 18.6±7.1**13.6±6.8**0.8±0.5**89.8±9.4 62.4±10.2胎儿取出19.8±8.0 12.9±6.5 1.0±0.6 88.9±9.7 74.3±8.8手术结束17.6±6.9 13.2±6.2 1.3±0.5 91.1±9.5 78.6±8.1
我们观察到硬膜外给药5min后HRV、LF、和LF/HF值均开始下降,说明部分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而15min后HRV、LF和LF/HF值下降达到最大,说明硬膜外给药15min后交感神经阻滞平面已基本固定。4例硬膜外阻滞平面超过T4的病人,硬膜外给药5min后HRV、LF和LF/HF均明显下降,随后血压开始下降,给血管活性药后血压上升同时LF和LF/HF也明显升高。说明外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有明显的兴奋交感神经作用,而LF和LF/HF可反映交感神经活性。2例硬膜外阻滞效果不确切的病人,LF和LF/HF均无明显改变,说明HRV、LF和LF/HF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以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围手术期有许多因素如麻醉、应激、创伤和药物等均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导致交感/副交感功能的显著改变。同时,椎管内麻醉、体温、呼吸节律和体位等可能影响HRV。有研究表明下腰段硬膜外阻滞对HRV无显著影响[5]。
综上所述,HRV能反映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1] 龙海林,徐昆.常用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11(16).
[2] 刘孟江;雷玉峰.心率变异性测定在麻醉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0.
[3] 刘志平;平广豫;郭道保等,硬膜外阻滞麻醉使用利多卡因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8-10-08.
[4] 赵雷,陈昕,张江玲.??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阿托品对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04).
[5] 刘艳秋,吴海星.??全麻诱导期间咪达唑仑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