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商务翻译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

2015-02-21 03:39王朝晖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料库商务商务英语

余 军,王朝晖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商务翻译日益关注,全国应用翻译学术会议定期召开,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相继成立,成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相关专著、教材、期刊论文、课题立项数量迅猛增长,商务翻译研究呈蓬勃发展态势[1]。但总体而言,商务翻译研究的发展仍属于初始阶段,在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本文拟对近十年来国内商务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厘清商务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预测商务翻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商务翻译研究概况

(一)商务翻译的理论研究

商务翻译是应用翻译的分支之一。上世纪80年代,科技翻译研究异军突起,继之以90年代商务翻译、旅游翻译、新闻翻译的研究,21世纪以来,法律翻译、公示语翻译渐成气候,商务翻译研究更成热点[2]。以下是产生于近10年间的主要观点的概括。

王大来[3]认为在汉英商务翻译中译者应认真分析原文,确定原文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秦红[4]通过口译实例探讨了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等问题。周锰珍[5]认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景等语境因素都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影响着商务文本的翻译,在特定语境因素中商务文本的某些词义被激活并成为商务文本翻译择义的理据。黄燕[6]探讨了商业广告的翻译原则,认为应在不违背译语文化价值取向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以期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实现原作的广告功能。潘洞庭[7]从语言哲学维度出发,以译者的目的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谭美云[8]提出目的性是指导商务翻译活动的依据,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确保商务英语译文语篇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交际功能。李明清、邹巧妹[9]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了影响等值翻译的因素,探讨广告商标译语的美学等值策略。罗选民、于洋欢[10]从互文性角度对商务广告翻译进行研究,认为译者应将原广告中的互文指涉充分体现在译文中,运用互文性理论增强译文广告的宣传效果。

商务翻译理论研究虽然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不乏创见,但研究者一般来自语言文学领域,主要仍依托现有的翻译和语言学理论,尚未能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商务翻译研究要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必须建立系统的学科理论,需要回答“商务翻译”的本质属性问题,商务翻译研究应强调跨学科性、交叉性的理论范式,应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建立商务翻译研究的理论体系。

(二)商务翻译的原则

我国翻译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时期,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众多的翻译标准和原则,如佛经翻译的“五不翻原则 ”,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论”、钱钟书的“化境论”、刘重德的“信、达、切”,许渊冲的“新译论”,等等。

但这些翻译标准主要是针对文学翻译提出的,对于商务翻译而言,它们并不完全适用。近十年来,国内研究学者提出了一些商务翻译的原则与标准,概述如下:

刘法公[11]提出商贸翻译的“忠实、准确、统一”六字原则,详细阐述了该原则的具体内涵。张新红、李明[12]认为,切实可行的商务翻译标准为“忠实、地道和统一”。恒齐、隋云[13]认为,商务应用文的翻译要做到“达意、传神和表形”。彭萍[14]认为,商务文本翻译的具体尺度应该是意思准确,术语规范,语气贴切。马会娟[15]认为商务文本的翻译标准应是多元化的。章爱民[16]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提出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培养文化敏感性,强化跨文化意识;避免本土文化失语,寻找中西文化契合点;从容面对文化融合,纯洁、美化汉语文化。

以上翻译原则和标准的讨论是在单一的语言文化框架内展开的,存在较大弊端。我们认为,商务翻译其实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商务活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行为,对其探讨应该充分考虑商务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在一个多元框架内进行,包括翻译活动发起人的身份,译者的身份,原文文本在商务活动中的份量,译文文本的受众,译文文本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文本类型,等等。例如,如果翻译活动发起人是苹果公司,原文文本是其iphone 6 plus的产品介绍,在其商务营销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份量,译文文本受众极广,译文文本不容出现差错(例如,关键的产品参数表达错误),否则对产品营销可能出现重大影响。那么,苹果公司作为翻译活动发起人,必定严格选择可靠的译者,提出严苛的翻译水准方面的要求,译文文本发布之前会经过严格的审核。但如果产品仅仅是一个价值数元的普通外销商品,翻译活动发起人是淘宝的小卖家,译文只是起到提供商品基本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个卖家选择使用机器翻译译文即可达到营销目的。苹果公司精雕细琢的译文和淘宝的机器翻译译文显然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评判。

翻译标准的探讨不能脱离翻译目的,以及翻译活动产生的具体环境。翻译活动发起人的身份(是大公司,还是一般小卖家),原文文本的类型(是合同文本,还是一般产品介绍),以及译文文本本身对商业活动的影响程度,为达商务目的对译文文本的最低要求,时间要求,翻译成本,等等,构成了一个多元框架,我们需要在这个框架体系内,探讨商务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仅仅以文本为依据进行评估是脱离现实的做法。以机器翻译为例,如果特定环境下只能使用机器翻译,那可能就是从Google、百度、Bing、有道这些“参赛选手”的机器译者身份出发进行评判,而不是以文学翻译的标准来衡量。

除相关翻译理论及翻译原则和标准的探讨之外,我国商务翻译研究还包括商务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研究,商务翻译方法,商务词语翻译,商务翻译错误分析及对策等[17]。

二 存在的问题

据徐珺、夏蓉[18]统计分析,近年来,商务翻译研究在文章数量上呈总体上升趋势,语言学文化学视角是商务翻译研究的主流;在商务翻译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非常缺乏。据中国期刊网查询,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商务翻译的论文当中,仅有两篇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说明商务翻译研究领域尚未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相结合,也说明语料库翻译学研究领域较少关注商务翻译这一应用翻译领域。

三 发展的趋势

我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跨学科融合趋势的背景下,从商务翻译的应用性以及海量信息需要翻译的现实考量,未来商务翻译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翻译技术,基于商务翻译语料库的实证研究,跨学科研究以及电子商务翻译研究。

(一)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指译者及翻译研究者所能利用的与翻译有关的各种IT技术和软件,其中最重要的是CAT。就商务翻译而言,在商务交流日益频繁、商务文本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机器翻译、CAT以及前面提到的人工辅助机器翻译(HAMT)技术。石春让、白艳[19]认为,新兴的机器翻译能否更好地服务于商务翻译这一问题值得研究,因为商务语言和日常语言相比,词汇、句法、篇章等都有更多的规定性,语际转换较为简单。

不论是机器翻译、CAT还是人工辅助机器翻译,在语言服务行业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并且各国语言服务行业巨头如SDL Trados公司都已经着手布局人工辅助机器翻译平台,而国内商务翻译的研究不要说人工辅助机器翻译并未涉足,就是有关商务翻译语料库方面的研究,也是寥寥无几。对于这种滞后于时代发展、与语言服务行业脱轨的现状,学界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予以充分关注,并采取行动,促其改变。

(二)基于商务翻译语料库的实证研究

商务翻译涉及的文本类型众多,语料丰富,但由于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者较少关注这一领域,目前极少基于商务翻译语料库的实证研究。

商务翻译研究的一个尴尬是,虽然实际上存在海量的语料,但真正获取利用的并不多。一方面我们对实证研究还不够重视,较少有人用心去采集、整理实证语料,或者有心而不得其门,不知如何采集语料、构建商务翻译语料库;另一方面是我们与语言服务行业联系不够紧密,合作不够,未能对其拥有的海量语料资源的可共享部分加以利用。另外,商务翻译的大部分语料涉及商业利益,外界无法获取。

商务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将推动商务翻译的实证研究,有利于探讨商务文体翻译语料的翻译共性、翻译规范,有助于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翻译质量的提高,对商务翻译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务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及相关实证研究,将成为未来商务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跨学科研究

目前学术界在应用翻译研究(包括商务翻译研究)中运用较多的是功能翻译理论[20]。据徐珺、夏蓉[21]的统计,商务翻译研究者主要采取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范式对商务翻译和商务翻译相关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图式理论、等效理论、评价理论等在商务翻译中的解释力,但来自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尚较为缺乏。

商务翻译研究应拓宽研究路径,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采用跨学科性、交叉性的研究手段,增加商务翻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可以对语言服务行业展开调查,了解商务翻译的市场规模、运营模式、翻译工具、翻译成本、翻译利润等,在语言学的维度之外,加入经济学的维度,比较衡量译文的质量,可能能够在语言文学的视角之外,看到影响翻译质量的其他市场因素。

(四)电子商务翻译研究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生事物,它颠覆了传统的商务模式,也给商务翻译研究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视角。

以B2C为例,传统的B2C的B一般是具体的某个企业,它如果有外贸需要,会将其产品介绍、商品广告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然后这些翻译产品就直接面向customer,其产品数量是有限的,一般采用的是人工翻译,当然译者有可能会使用CAT工具;而在电商行业,B2C的B可能并非某个企业,而是电商平台,例如美国著名的营养保健销售平台iherb,销售来自多家公司的3万5千种高档天然绿色产品,这些产品从美国直销到150个国家和地区,其官方网站的本地化都由iherb自己承担,包括英语、法语、中文等30种语言,产品介绍方面的信息一般是英文,但很多可以切换到其他语言,例如中文。iherb采用的是机器译文加人工润饰的方法,属于一种初级的HAMT(人工辅助机器翻译)。

综上所述,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商务文本,较少探讨翻译工具和过程,很少涉及跨学科的诸如经济成本、时间因素、技术手段等,但电子商务翻译必须要考虑翻译工具和过程,在审视翻译产品的时候必须要加入技术手段、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这些都是全新的研究视角,有待我们去发掘和深入探讨。

翻译研究的整体趋势是由侧重文学转向文学与应用并重。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翻译研究近10年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经贸一体化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新时期的各种挑战。研究者需要开阔视野,拓宽研究渠道,加大研究深度,注重跨学科融合,重视新生事物,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此,商务翻译研究必将迎来更为辉煌的未来,取得更为丰富、更加实用的研究成果。

[1][18][21]徐珺,夏蓉.我国商务翻译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J].中国外语,2013,(4).

[2]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30年(1980—2010)[J].上海翻译,2012,(2).

[3]王大来.商务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3).

[4]秦红.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等效[J].中国科技翻译,2006,(3).

[5]周锰珍.论语境因素与商务文本翻译的择义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6]黄燕.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选择——兼论广告语翻译之价值取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潘洞庭.目的论对商务翻译的启示[J].外语学刊,2010,(5).

[8]谭美云.从德国目的论看商务语篇[J].湖南社会科学,2011,(4).

[9]李明清,邹巧妹.文化差异视阈下广告与商标译语的美学等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2,(1).

[10]罗选民,于洋欢.互文性与商务广告翻译[J].外语教学,2014,(3).

[11]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的原则探索[J].中国翻译,2002,(1).

[12]张新红,李明.商务英语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恒齐,隋云.商务应用文的英译应与国际接轨[J].中国翻译,2003,(3).

[14]彭萍.商务文本翻译尺度的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4,(1).

[15]马会娟.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中国翻译,2005,(3).

[16]章爱民.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7][19]石春让,白艳.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

[20]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

猜你喜欢
语料库商务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浅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中高职衔接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