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国,王爱春,刘 双
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 841000
巴州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探讨
王金国,王爱春,刘 双
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 841000
巴州自2006年以来有10个县(市、场)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随着项目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成为今后巴州土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该项工作实施至今,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巴州该项工作进行了探讨。
有机质;测土配方;农田;耕层;土壤调查;土壤养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东南部,地处东经 82°38′~93°45′,北纬 35°33′~43°26′。 总土地面积为 47.15万 km2,山地面积 22.25万 km2,占47.7%;平原面积 24.65万km2,占 52.3%,其中戈壁沙漠14.3万km2,占30.3%。是典型的绿洲生态农业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加工番茄、瓜果及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具有发展高产、优质、特色农业的自然及品种优势。
2014年全州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686.68万亩,较上年增加194.03万亩,增长39.3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5.2万亩,产量410 kg/666.7m2,较上年增加6 kg/666.7m2,增幅1.49%;棉花种植面积470.92万亩;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93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 615元,较上年增加1 272元,增长9.5%。
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06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粮食供求趋紧,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实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在粮食作物上实施的技术模式,确保项目区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1.2 肥料价格不断上涨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磷肥和钾肥等资源稀缺,国内肥料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成为每年春耕期间被广泛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对于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项目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化肥的价格大幅上涨,农民对有机资源的利用更为迫切,能不能通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探索出一条切合国情的有机资源利用路子,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另一方面,国家和全社会对有机资源利用的重视,也给不断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范围,不断深化实施内容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1.3 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给工作赋予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我国耕地数量呈刚性减少的趋势,要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从提高耕地质量入手,以质量的提高来弥补数量的不足。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作为提高耕地地力,改善耕地土壤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进一步拓宽工作内容,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
1.4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推广应用有机质提升技术提出新的课题
目前,农村壮劳动力普遍进城务工,加上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高,家庭畜牧养殖减少,规模化养殖增加,这些变化给有机质提升技术示范推广带来了难度,要求实施模式必须简便宜行,尽量物化。
在巴州,由于长期不合理施肥,有机肥数量不足且施用不均衡,造成部分农田各类养分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1 有机肥的施用数量
经调查,巴州主要有机肥作物秸秆30.1万吨,种植绿肥10.2万吨,家畜粪便338.8万吨,农家肥151.6万吨。
2.2 有机肥的利用模式
小舞台 大亮点(李风) ..................................................................................................................................7-42
经调查,巴州各种有机肥的利用方式、面积及数量为:翻压还田84.6万公顷,计145.4万吨;过腹还田3.9万公顷,计36.9万吨;绿肥还田1.36万公顷,计9.8万吨;堆沤腐熟农家肥140.2万吨,施用商品有机肥22.8万公顷,20.7万吨。
2.3 有机质提升工作的主要模式及效益
2.3.1 实施模式
一是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模式。清除残膜等残留物,掌握还田最佳时间,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当秸秆含水量30%以上时,还田效果好。玉米采用联合收获机械边收获边切碎秸秆10 cm左右,最好小于5 cm,若发现漏切或秸秆过长,应进行二次作业,确保还田质量。棉田在清田结束,残膜捡拾完毕粉碎。粉碎后施用秸秆腐熟剂,增施化肥,结合深耕。深耕一般要在25 cm以上,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75%,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秸秆翻入土壤后,如果墒情不好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
二是绿肥种植技术模式。主要以果园套种绿肥。利用秋闲田复种、套种绿肥,直接为粮田和园地提供底肥,既为种植业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提供肥源,又能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增辟饲料来源。绿肥关键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方式、播种密度、播种深度、播种时间、播种量、施肥及田管技术等。采取的主要栽培模式:一是小麦套种草木樨、苜蓿绿肥技术;二是小麦复种压青绿肥技术;三是果园套种绿肥技术;四是小麦复种压青玉米技术。
三是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技术模式。包括选择适宜的有机肥产品;确定合理的有机肥施用量;采取有效的补贴方式。
四是盐碱土改良技术模式。盐碱土改良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其中,包括平整土地、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选育抗盐作物品种以及轮作倒茬、套播,及时耕作等措施。在有针对性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土壤改良剂,有效促进治理效果,培肥地力,减轻土壤盐碱危害,提高农作物生产水平。技术模式还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调理剂类产品,确定合理的施用量,采取有效的补贴方式。
2.3.2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增施有机肥在提高单产的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通过市场优质优价原则,实现了效益增收,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还有利于化肥肥效的发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平均收益增加30元/666.7m2以上,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总产。
生态效益:经试验示范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对培肥地力有显著作用。配合施肥粮田比对照田增产11.2%~17.7%,单位公顷增产粮食375~661 kg/hm2。连续三年使用后,土壤有机质提高0.73 g/kg,土壤碱解氮增加16 mg/kg,速效磷增加3.8 mg/kg。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还有利于化肥肥效的发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发展绿肥和养地作物,推广粮肥间作、粮油间作等种植方式。
通过秸秆腐熟还田利用,逐步稳定化肥用量,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地表覆盖率扩大,也减少了水土流失,减轻了洪涝灾害,河流、水库、湖泊泥沙淤塞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1 具体措施
一是采用采取物化补贴的方式,在项目区农户免费发放秸秆腐熟剂、商品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对所需农资招标采购后,按照商品有机肥补贴标准50元/666.7m2,盐碱地改良投入标准 50元/666.7m2,绿肥种植标准20元/666.7m2,秸秆腐熟剂补贴标准12元/666.7m2发放。通过项目区的农田带动周边的农田,最后辐射到全县,将提升土壤有机质这一举措落到实处。在召开物资补贴发放现场会同时,现场讲解项目意义及有机肥施用技术,现场解答,有效了推动有机质提升工作的实施。
二是确保推广示范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产品的质量。肥料、改良剂等农资都由政府统一招标,在招标前进行参试,确保农资安全从自治区认定企业中进行招标,中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有机肥。
三是召开试验示范现场会。在作物生育期,通过示范,直观向农户展示有机质提升效果,引导农户理性购肥、科学施肥。
四是及时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包括有机质提升相关数据、图片、音像等资料,装订成农业技术图册,利用“科技之冬”、技术培训交流平台,集中展示有机质提升效果,为土壤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4.1 秸秆还田面积推广增速缓慢
其主要原因:一是大型秸秆还田机数量还比较少,与大面积推广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二是部分农户的经济条件有限,玉米连收加秸秆还田需70元kg/666.7m2左右,农民不愿承受。还有农户基本每家都有不同数量的牛羊,秸秆可做冬储饲料,使得秸秆还田量减少。
4.2 对商品有机肥和非商品有机肥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认识
有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思想。农户的思想比较保守,不敢接受新的尝试,认为商品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的价格太高,只愿意施用农家肥之类的
4.3 市场发育不全
目前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
5.1 增施有机肥,推行秸秆还田
一要开辟有机肥源,增施农家肥;二要推行秸秆还田,采用小麦留高茬、秸秆堆沤后还田和直接翻压等有效还田方法,使土壤有机质逐年提高。
5.2 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扶持资金
今后重点向以消化秸秆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倾斜,使企业进入正常运行,尽量使有机肥实现就地生产销售,减少运输环节,降低生产成本,让利与民。
5.3 重视农村教育,实行教育与施肥相结合
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渠道灌输农业实用技术,逐渐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水平。大力开展有机质提升,使有机肥和化肥施用合理化、规范化。最终达到成本低、产量高、品质好、污染轻及经济效益高的目标。
[1]高利伟,王方浩,马林,等.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79-11083.
[2]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618-623.
[3]巩杰,黄高宝,陈利顶,等.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69-73.
[4]王立刚,李维炯,邱建军,等.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J].土壤肥料,2004(5):12-16.
王金国(1983年-),新疆库尔勒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