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

2015-02-20 18:53朱春华
乡村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孢菌多菌灵株距

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

一、发生原因

该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瑞孢菌等近20多种霉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带病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这些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等害虫会加剧该病的发生。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15~28℃、相对湿度75%以上的“低温高湿”条件下易侵染流行,同时也会有较重的顶腐病发生。另外,玉米粒入库时含水量偏高、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温度升高,也有利于各种霉菌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

二、症状

玉米果穗及子粒均可受此病危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暗褐色或黄褐色霉层;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被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并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储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并散发霉味。

三、综合防治

1.种子处理。播前用含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戊唑醇等杀菌剂成分的种衣剂拌种,可减轻该病危害。

2.合理稀植,宜缩行距、扩株距。当前玉米栽培中普遍留苗偏密,导致病虫害多发及抗倒性降低。笔者建议:白轴玉米品种的栽培密度以每667平方米4 500株左右为宜。据河北农业大学试验,采用“缩小行距、扩大株距”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玉米抗倒性,减轻病虫害,促进增产。采用该栽培方式时,每667平方米仍栽培4 500株,但株行距由现在的60厘米×25厘米调整为50厘米×33厘米或55厘米×30厘米(调整播种机行株距即可)。红轴玉米品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比白轴品种少种500株左右,可相应适当减小行距、增大株距。

3.科学施肥。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玉米抗病、抗旱、抗倒伏能力,有利于优质高产。有条件的,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氯化钾,可减轻发病。另外,在玉米生育期内可结合施用杀虫剂或抗倒剂,喷施微量元素肥(锌、硼、锰、钼、铜、铁)及芸薹素类促长性调节剂,以减轻发病和提高产量。需要注意的是,微量元素肥以叶面喷施为宜。

4.药剂预防。在大喇叭口期,可选择喷施多菌灵、乙蒜素、三唑酮、烯唑醇、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防病,可将2种不同类型药剂混用,共喷1~2次。喷药时可加入溴虫腈、啶虫脒等杀虫剂,以预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和蚜虫等。

朱春华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 131300

猜你喜欢
孢菌多菌灵株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湖北省蔬菜根际土壤中的镰孢菌分布特征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茎腐、鞘腐、穗腐病中不同镰孢菌间关系研究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