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产业 致富百姓

2015-02-20 23:16包建丰刘林敏
茶叶 2015年1期
关键词:松阳县松阳茶业

包建丰 刘林敏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松阳323400)

1 松阳茶产业现状

松阳自古产茶,茶史已逾千年,茶业几经沉浮,几度兴衰。改革开放以来,松阳茶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名优茶创新期、良种发展期、品牌建设期和市场推动期4个时期,并在新的世纪里成为松阳农业第一位的支柱产业[1]。目前,松阳县已有茶园11.73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12万亩,良种面积居浙江省首位;良种覆盖率94.8%,居全省第二位;被评为“浙江省良种茶之乡”和“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全县茶叶产量1.02万吨,产值9.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0%。其中名优茶产量9800吨,产值9.00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96.1%、99.4%。全县有10万人口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每五个松阳人中就有两名茶农、茶商。松阳银猴茶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等殊荣[2]。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评为浙江省示范茶厂或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松阳县被评为浙江省茶叶强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茶集散地。县内10个主要鲜叶市场年鲜叶交易量4.85万吨,居全国领先。浙南茶叶市场年茶叶交易量7.12万吨,交易额38.62亿元,居全省同类市场首位,被评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省重点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

2 松阳茶业发展道路

回顾松阳茶业发展的道路,探究松阳茶业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是宣传启动了松阳茶业,科技振兴了松阳茶业,市场造就了松阳茶业,政府扶持了松阳茶业;展望未来,茶文化将引领松阳茶业,深度开发将提升松阳茶业。

2.1 宣传启动了松阳茶业

2.1.1 树立典范,有力带动松阳茶业的发展 1990年春至2001年秋,松阳县业务干部经常蹲点新兴乡上安茶场,着重在该村推广无性系良种龙井43、乌牛早、安吉白茶,幼龄茶园快速高效培育技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优化防治技术,名优茶加工技术,培养了多批制茶、种茶能手,树立了茶叶生产高效益的典范。1991年上安茶场名茶产量跃居全县之首,并成为古市名茶生产、茶叶科技推广的示范中心。2000年冬该村实现茶园100%良种化。2002年该村人均收入4809元,成为松阳县首富村、小康村,第一批市级新农村[3]。上安茶场的成功,有力地带动了松阳茶业的发展。

2.1.2 调查分析茶叶产销形势和发展趋势,指导茶叶生产,宣传茶叶大有可为 1994年茶叶产销形势进入低谷,松阳县业务干部撰文宣传,稳定茶叶生产者情绪,并指导茶叶生产者大力发展名优茶,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松阳县分析并宣传了当时茶产业由发展生产转移到促进消费,由以外销为主导转移到以内销为主,由以大宗茶为重心转移到以名优茶为中心的几个根本性转变,引导茶农顺应潮流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4]。90年代后期以来,松阳县更加重视对茶叶产销形势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并通过多种方式,从茶业经济效益显著、茶叶消费容量巨大、全国和世界茶叶消费将持续增长、松阳区域优势等多个角度向农民、干部、领导展示茶叶的前景,宣传茶业大有可为,倡导大力发展茶叶生产[5]。

2.2 科技振兴了松阳茶业

2.2.1 推广无性系良种,发展良种茶园 近10年来,松阳县共繁育推广银猴、龙井43、乌牛早、安吉白茶等无性系良种茶苗3亿多株,发展良种茶园8万余亩。2008年茶园良种率达92.3%。当时松阳县良种茶园亩产值5000—8000元,高的达12000元以上,亩利润3000—4000元。良种茶园已成为松阳县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2.2.2 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高种茶效益 合理密植、快速成园、测土配方施肥、优化采剪技术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新发展的良种茶园提早成园,茶树早发芽、多发芽、齐发芽[6]。随着肥培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采剪技术的优化,春茶产值超过全年产值的1/2。

2.2.3 研制开发名优茶,发展名优茶生产 20世纪80年代,松阳县业务干部开始研制名茶,银猴、玉峰、山兰等名茶相继问世,结束了松阳历史名茶已失传和单一生产大宗茶的历史。经过10多年的试制与推广,名优茶采制技术已较成熟并在全县普及。20世纪90年代,机制名优茶工艺技术研究的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松阳名优茶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名优茶生产的发展。2002年松阳县名优茶加工已基本实现机械化[7]。

2.2.4 实施茶叶生产标准化建设 松阳县制定并统一了“松阳银猴系列茶”地方农业标准,规范了苗木、栽培、鲜叶与加工、商品茶的生产技术。把标准贯彻到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切实推进茶叶生产标准化。在全县建立了2个茶树良种母本园和10个松阳银猴标准化示范基地;确定10个松阳银猴标准化建设绿色农资专卖部,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实行松阳银猴茶加工许可制度,按标准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8]。同时大力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到2010年已改造初制茶厂120多家,19家企业获得QS认证,4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4家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示范茶厂,松阳县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

2.3 市场造就了松阳茶业

2.3.1 运用市场理念做大茶产业 松阳处于中国绿茶产区的腹地,与传统的皖、浙、赣绿茶“金三角”接壤,与闽北绿茶产区相邻。1992年底创建了松阳茶叶交易市场,随着交易量的扩大,市场三易其址。2005年初投入使用的浙南茶叶市场一期工程,占地1.45万平方米,市场功能完善,交易的茶品种类丰富,吸引了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北京等10多个省(市)的茶商前来交易。2006年市场交易量1.81万吨,交易额5.44亿元,成为浙江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在抓好茶叶产地市场建设的同时,松阳县积极开发茶叶销售的梯度市场,在10多个省、市设立松阳茶叶专卖店。浙南茶叶市场还先后与苏州、济南等茶叶市场结为友好市场,使产地市场与销售市场联姻,健全销售网络[9]。

2.3.2 运用市场手段提升组织化程度 松阳茶业起始阶段,家家户户种茶、制茶,全县有大小茶叶加工户450多家,生产条件、标准不一,产品品质各异。为顺应市场对产品质量和规模的需求,松阳县及时把扶持重点由基地建设转移到茶叶加工企业上来,制定了名优茶生产标准,改进传统加工工艺,鼓励茶叶精深加工,按标准组织种植、加工,使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农家小作坊在市场调节下自我淘汰,生产经营逐渐向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过渡。县里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和银猴茶专业合作社,进行行业管理,形成了种茶的专管种,制茶的专管加工,销售的专管拓展市场的格局[10]。由于细化了产业分工,松阳出现了全国各大茶叶产区中绝无仅有的鲜叶市场。目前全县建立了10多个鲜叶交易市场,茶农鲜叶有销路,企业加工有货源。

2.4 政府扶持了松阳茶业

松阳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茶叶生产。上世纪90年代,将茶叶列为“松阳三张叶”之一。2001年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茶叶产业化办公室,将茶业列为“松阳农业四大产业”之一,并出台政策,从基地、品牌、市场、龙头企业建设和茶厂优化改造等方面进行资金扶持,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年,茶业成为松阳农业的支柱产业,政府对茶业的重视和支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4.1 鼓励良种茶园基地开发,夯实基础 为加快良种茶园基地建设,1988年县政府提出大力开发无性系良种茶园,提倡规模开发和千家万户开发相结合,并出台扶持政策:对发展良种茶园30亩以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每亩贴息贷款300元,贴息期4年。2001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对规模开发良种茶基地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50元。各乡镇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也相应制定了发展良种茶园的扶持政策,西屏、古市、板桥等乡镇对发展良种茶园每亩给予50~200元的补贴。由于效益显著,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松阳县茶树良种普及率及茶园面积迅速提高。2001年松阳县被授予“浙江省良种茶之乡”称号,2001年度、2004年度、2007年度、2010年度松阳县均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

2.4.2 大力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 松阳县每年选择3~5家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生产上规模、技术创新强、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辐射面广、在同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加以扶持培育。目前已有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等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家,越玉兰茶业有限公司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其中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为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大富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丽水市十佳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给松阳茶产业注入了活力,带动了茶业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生产。

2.4.3 注重市场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 县委、县政府对茶叶市场建设极为重视,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浙南茶叶市场三易其址。2005年浙南茶叶市场占地1.45万平方米的交易区一期工程和占地2.6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投入使用。2002年投资63.4万元建成的标准化新兴茶青市场,2013年投资570万元的上安茶青市场,投资350万元的寺口茶青市场,投资100万元的阳溪茶青市场,以及筏铺茶青市场,已成为全县茶青的主要集散地。茶叶市场建设及其功能的日益完善,加快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2.4.4 积极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茶业作为松阳农业支柱产业这一地位的确定,缺乏优势品牌成为制约松阳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自2001年下半年起,松阳县把“松阳银猴”确定为松阳茶叶主打品牌,每年投入上百万元资金,进行大手笔、全方位打造。松阳银猴相继参加了浙江杭州、上海、山东、北京、香港、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地举办的各种名茶博览会、推荐会。同时,以松阳年逾千年历史文化为底蕴,对松阳银猴系列名茶从外包装到广告用语等作了全面策划,进行了一系列的广告宣传[11]。通过宣传活动,迅速提升了松阳银猴系列茶的市场知名度,吸引了外地客商,开辟了松阳茶叶的新市场。2004年、2009年“松阳银猴”蝉联“浙江省十大名茶”的殊荣。

2.5 茶文化将引领松阳茶业

饮茶的意义不仅在于茶生津解渴、有益健康的物质功能,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所带来的平和心境、愉悦心情、充实的精神滋养。只有将茶叶进行文化诠释,茶叶的经济价值才能彰显出来[12]。

松阳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具有1800年建制史。唐代松阳茶叶——“卯山仙茶”就已成为贡茶。松阳茶文化内容丰富,浩如烟海,宋、元、明、清各朝代文人雅士撰写了大量赞美松阳茶叶的诗篇,可谓历史留神物,茶香飘千年。1929年松阳茶叶在西湖博览会上获一等奖。松阳县要以年逾千年的历史文化为底蕴,继续大手笔打造“松阳银猴”品牌。通过独特的外包装形象、茶道表演、茶博会等演绎千年古县的茶文化,宣传松阳千年历史文化名茶;通过对松阳茶历史的挖掘、松阳茶文化的创造、松阳茶品牌的打造,提高“松阳银猴”品牌的知名度,激活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不断丰富松阳茶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茶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创意改进茶叶经营方式,提高品牌宣传效果,推进产品创新,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松阳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3]。

2.6 深度开发将提升松阳茶业

茶业深度开发主要包括茶产品和茶市场的深度开发两个方面。据分析,我国茶产品深度开发的产值、茶馆业的产值可望与茶业的农业产值相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重视并加强茶产品的深度开发,多开发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的产品,从根本上提高茶叶经济效益;要进行茶叶后续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如纯茶饮、功能性饮料、以茶或茶提取物为主要辅料的茶食品、芳香剂制品、以茶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和药品等,提高松阳茶叶综合利用水平。在市场深度开发方面,松阳要借鉴安溪经验,鼓励、引导营销队伍走南闯北拓市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茶庄、茶店、茶行、茶馆,不断提高松阳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断开拓外销市场。

3 茶业致富松阳百姓

松阳茶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一年茶抵十年粮”。茶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了广大茶农增收,每公斤鲜叶过去只能卖几元、十几元,现在卖到五六十元,最高达340元;每亩茶园年收入过去只有1000元左右,现在达到8000—12000元,最高达25000元。

茶产业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有利人民健康,满足社会需要。茶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茶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种茶、采茶、制茶、拣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十年前,劳动力充裕还是松阳发展茶业的主要优势之一。随着茶业的发展,茶乡已是老少无闲,一到茶季,需要到外乡、外县,甚至外省招聘大批劳动力。茶业已成为松阳农业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也带动周边地区农民致富。

走进松阳茶乡,山坡上、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的茶园,可谓“百里乡村百里茶”。茶树四季常青,是绿化树种。以茶树为主的多物种、多层次的生态茶园,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区域环境,提高茶叶品质。生态茶园生物种类多,能量流与物质流复杂,整个系统更加协调稳定。

松阳茶业的发展,致富了松阳百姓。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11.73万亩,产值9.05亿元,全县农民茶叶一项人均增收429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6.1%。新兴乡上安村大力发展茶叶生产,2002年已有良种茶园630亩,茶产值占该村总产值80.6%,人均收入4809元,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传统产粮贫困村发展成为松阳县首富村、小康村、第一批市级新农村。该村刘晓高17亩良种茶园,2005年茶产值12.17万元,净利润7万多元。2013年上安村有茶厂56家,仅依靠茶叶加工收入1000余万元。茶业已成为松阳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茶产业的带动下,2013年松阳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5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松阳茶业,象一朵盛开的奇葩。

1 卢良根.当代茶业几度春.松阳茶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2-19.

2 叶火香,何迅民.松阳银猴 茶中珍品.茶叶,2005,1:13-14.

3 包建丰.科技兴茶 茶叶兴村.茶叶,2003,2:71.

4 包建丰.从市场经济角度浅谈茶叶生产.茶叶,1996,4:46-47.

5 包建丰.浅谈宣传发动在发展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茶叶,2006,4:229-230.

6 包建丰.八项新技术推广 新世纪茶业腾飞.丽水农业科技,2002,4(114):31,11.

7 翁炎生,张林福,杨必林,施伟强.机械化在松阳茶产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集成转化效应.中国茶叶,2014,4:12-14.

8 包建丰.松阳县茶叶产业的成长及其发展攻略.茶叶,2008,1:45-48.

9 潘瑞卿.市场造就了“松阳银猴”.茶博览,2006,3(53):82.

10 林康.运用市场调节功能助推松阳茶业发展的思考.松阳茶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263-270.

11 张林福,卢良根,叶火香.打造“松阳银猴”品牌 促进茶叶产业升级.中国茶叶加工,2003,2:12-13.

12 范增平.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茶道·茶文化专辑.总第三期:23-25.

13 叶火香,张林福.以文化创意提升发展松阳茶产业.茶叶,2014,2:94-96.

猜你喜欢
松阳县松阳茶业
捉蟋蟀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楼上楼下
贵州茶业大事记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