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周相,范 蓉
(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论新时期西藏民族精神的培育
杨周相,范 蓉
(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作为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民族精神对于各族群众起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高原民族创造的藏族民族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西藏和平解放后,高原各族军民共同培育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西藏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应对来自藏族传统文化、境外敌对政治势力以及西藏社会发展的系列挑战,积极探讨切实有效的民族精神的培育途径极有必要。
民族精神;西藏传统文化;老西藏精神;马克思主义信仰
民族精神可指一个单一民族的精神,也可以指一个民族共同体或国家的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依旧是以国家为基本利益单元的,民族利益最终还需国家维护和代表。民族及其共同体总是同国家联系在一起,甚至同国家相混用。当今世界,常见的是民族共同体国家,而很少有单一民族国家。当前理论界所谈的民族精神,主要是指民族共同体精神,也就是国家精神。在长期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民族共同体中的各族群众形成的人文精神和思维方式,构成了他们的民族精神。主要包括民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先进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健康的民族意识和优秀的民族性格等内容。它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共同体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思想意识本质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只强调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优秀和上进的部分。作为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它对于各族群众的现实生活都起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种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民族同华夏各族一起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并在西藏形成了“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等时代精神。长期以来,西藏各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凝聚高原各族群众建设新西藏提供了巨大的精神保障。时值中国和西藏地方“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阶段,要实
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就须坚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继续坚持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新时期西藏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要广大藏族群众真学、真信民族精神,并把它付诸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实需要广大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西藏社会实际出发,积极探讨西藏民族精神培育的新途径。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藏族群众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但是,由于西藏主体民族的文化传统、国内外政治形势、西藏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发展上的特殊和复杂,使西藏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系列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一,藏族传统文化,对西藏民族精神培育的深远影响。经过半个多世纪快速发展,西藏已经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截止到2012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已达701亿元,年增速达12%[1](P8)。与中国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的发展相比,西藏社会生产力水平仍很低下。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西藏2012年GDP总量只有居于倒数第二位的青海省生产总值(1884.5亿元)[2]的37%。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2.29万元)约为青海同期人均生产总值(3.35万元)的63.6%。西藏发展之所以如此,藏族传统文化对高原人思想的深度影响不可忽视。有学者指出,“许多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和难产后,才逐渐意识到: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3](P3-4)。生活于中国西南偏远地区高寒环境下藏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对于藏民族的民族信仰、民族性格及民族意识等社会意识都存在着深刻的影响作用。面对当前全球化现代化发展大潮,要在西藏进行切实有效的民族精神培育,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摆脱历史文化的羁绊。
首先,时下藏民族的信仰纠结,影响着藏族群众的信仰转变。自古以来,藏民族就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先是高原先民的早期崇拜和苯教信仰,后又培育了藏传佛教信仰,到了近现代又出现了天主教信仰、伊斯兰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今的西藏,已经成为一个融多种信仰为一体的多信仰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藏传佛教信仰在西藏根深蒂固。虽然它已出现世俗化趋势,但是千年政教合一体制沉淀成的浓厚文化传统,并非朝夕所能扭转。作为一种寄希望于来生的宗教信仰,虔诚于诸佛金刚和笃信活佛大师。这种唯心史观,极度轻视社会生产实践的物质基础作用。近代西藏的苦难史,已经充分说明了寺庙和佛僧对于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阻碍和破坏作用。虽经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西藏发生了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但是至今还有部分民众留恋着曾经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信仰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背依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完全致力于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实现,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从现实出发、通过解放和发展现实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内容。半个多世纪新西藏的巨大发展已经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但是千年传统信仰还是时刻纠结着藏族群众渴望发展的心。藏民族要转变信仰和构建现代信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藏民族长期以来塑造的性格双重性,制约着西藏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培育。因为西藏特殊的高寒环境、传统经济方式和信仰习惯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塑造了藏民族较为鲜明的双重性民族性格。这一点在丹珠昂奔的《藏族文化发展史》中有所描述,在李燕的《藏族的民族性格与现代化》中也有比较全面的分析。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藏民族形成了勇敢坚毅、开放多识、善良平和的优秀民族性格。也因为高原社会存在的特殊,塑造了高原民族散漫自由、封闭保守和逃避忍耐的性格缺陷。现今要在低水平上实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就须勇于克服性格缺陷。只有克服保守封闭、解放思想,西藏才能完全融入现代化发展大潮;只有克服传统的逃避忍耐,敢于直面现实、勇于发展,西藏才会尽
快缩小同内地的发展差距。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和团结统一,就能克服其散漫自由、集中精力建设新西藏。中华民族新时期形成的创新精神,能引导高原民族重拾开放多识的优秀个性,能使其敞开心胸海纳百川。藏民族传统文化沉淀的性格缺憾,着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第二,当前境外宗教分裂势力与西方遏华势力的系列行径,深度影响着西藏民族精神的培育。政教合一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早在14、15世纪在西方文艺复兴中开始淘汰,并于17、18世纪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代替。但在西藏,直到20世纪中期依旧保留着这一体制。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着西藏社会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发展。自近代开始,西藏地方同中央政府一同因为落后而备遭西方列强万般欺凌。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后开始觉醒的西藏群众,纷纷要求民主改革。留恋往昔权利的政教势力公然发动叛乱,但其很快被平息。企图恢复旧西藏的政教体制的境外宗教势力,常常打着民族和宗教的幌子混淆视听,甚至煽动善良的群众参与动乱和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西藏的社会稳定和人们的思想定性。尤其是他们与西方遏华势力勾结在一起的时候,更让许多民众不知所从。自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就成为世界先进文明。当前全球化,其实就是西方化,是西方列强的资本主义世界拓展过程。盲目听信西方民主的人,看到发达国家有人、甚至发达国家总统及其家人与十四世达赖过往甚密,就以为宗教还能为自己和西藏的未来包办一切。对旧的腐朽势力的犹豫和虚幻,自然严重影响和束缚了人们的开放创新意识,甚至怀疑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和能力。本已滞后于其他地区发展的西藏社会经济,将会因为这些杂音而被延误。
第三,当前中国西藏的社会发展现状,对西藏民族精神培育也有影响。和平解放六十多年来,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西藏自身的实际,现今的西藏依旧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偏远的低水平发展地区,它的各方面发展与内地发展都有着较大差距。在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媒体的炒作下,一些不顾西藏发展实际的藏族同胞,就会怀疑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能力。当一些境外势力再要炒作所谓旧西藏“香格里拉”生活境界时,西藏部分人的发展信心、实践创新意识就会动摇。如若有人再以民族和宗教为幌子混淆视听时,便会使两极性格鲜明的藏族同胞深感上当,重回先前狭隘的民族意识中去。凡此种种,对于培育西藏同胞现代发展意识、团结统一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精神,无疑会有巨大的消解作用。当然,目前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条件的有限和落后,也会极大影响藏族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培育。
为了应对来自西藏传统文化、境外反动的政治势力和西藏当前建设实际的系列挑战,极有必要全方位探讨西藏民族精神的培育途径。
第一,加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藏族青年民族精神的培育质量。为了有效开展民族精神培育工作,需从西藏高校师资队伍、学科研究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加强建设。
首先,加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面对西藏复杂而艰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举足轻重。作为理论课教师,必须品学兼优。在道德品质上,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爱国守法和积极上进;在学识上,必须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比如,要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就需从马克思主义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出发,引出批判的看待问题的方法,才能有效说明勇于创新和改造现实的可取。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还可结合西藏历史发展过程中雍仲苯教和藏传佛教的创立,说明藏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可贵。只有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才会为学生所信服,否则流于口头的肤浅说教很难为学生所仿效。遴选和培养优秀的理论课教师事关民族精神在西藏培育的实效。对于那些不信、不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实在不行,即可清退。
其次,加强系列学科研究,以理服人。自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一改战前一直流行的权威教育为学科研究型教育。西藏高校与中国当前一般高校一样,大多还局限于权威教育,
用升学、考试和就业影响学生,使其被动应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科学习。民族精神的培育有自身的重要社会意义,根本不需要强行要求学生学习接受。教育者只有先说服了自己,才能教育学生。就如藏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样,许多老师讲到藏族的爱国主义时,只追溯到西藏地方归附元朝中央政权以后,而对于元以前的藏民族的爱国主义避而不谈。细加推究,就可发现藏民族元代以后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这就需要从历史上的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民族共同体与国家的关系、藏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细加推究。理论课教师只有系统研究学习,才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课教活,让学生喜爱和接受。
最后,积极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得以涌现。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完全可以引入系列新方法。比如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参观实践教育、组织课堂讨论以及小论文写作、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形式,都可有效增强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结合西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首先,可以结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宣讲和论证民族精神在高原培育的重要作用。西藏发展事关中国的全局发展,西藏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事关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不同时期中国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都给予了最大的帮助。“1952年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助是1046.6万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近531亿元,总计3019亿元”[4]。“1994年至201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分六批,共选派4742名干部到西藏工作”[4]。“据统计,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累计向西藏无偿援助资金、物资折合133亿元,实施援助项目4393个”[4]。“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国务院已于7月6日正式批准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方案涉及项目226个,总投资约为33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投资翻了近一番”[5]。来自中央和地方的人、财、物的巨大援助,使西藏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于2012年年底达到701亿元,并计划到2015年突破900亿元大关。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西藏各族民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住房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区累计建成40.83万户安居房,占农牧民总户数的88.7%。2013年底前,所有农牧民将住进安全适用的房屋”[1](P8-9)。在教育方面,“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现9年免费义务教育,2012年又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1](P28)。在人口方面,“2012年,西藏人口达到308万人。西藏人均寿命从1951年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68.17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1](P31)。在社会保障方面,“到2012年底,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核心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西藏全面建立,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239.7万人次。2012年,兑现各项社会保险23.8亿元。……关心关爱广大僧尼,将寺庙在编僧尼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1](P31-32)。在生活消费品方面,“2012年,西藏城镇每百户居民中拥有汽车、摩托车分别为27辆和16辆,冰箱、彩电、电脑、洗衣机分别为86台、129台、63台、88台”[1](P9)。在宗教信仰方面,当前西藏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67座,住寺僧尼4.6万余人,活佛358名[1](P25)。西藏各族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依法受到保护。在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西藏各族群众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让广大藏族群众深感幸福。“在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市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1](P9)。西藏的巨大发展,充分说明了各族群众团结统一、和平发展、勤劳自强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既是西藏过去六十年发展的精神保障,也将是未来长期发展的精神保障。
其次,结合新西藏涌现的时代精神,培育西藏民族精神。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觉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民族精神。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多年来,西藏军民又共同培育了“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
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和“孔繁森精神”等时代精神。从建国初期开始,西藏各族儿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升华了西藏人民的传统美德和触入了人民解放军“五种革命精神”,自觉形成了“老西藏”精神。“今天,‘老西藏精神’就是人们所说的‘援藏精神’”[6],就是“孔繁森精神”。现今在西藏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弘扬和培育“老西藏精神”等更多的西藏本土化了的时代精神。只有把藏族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的时代精神,才能为西藏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第三,积极探讨现代信仰体系构建,引导藏族信仰的理性转变。高原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一个有着浓厚信仰的民族,宗教信仰在近代严重阻滞了藏族群众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西藏地方要发展,广大藏族群众必将面临信仰的转变问题。积极探讨现代信仰体系的构建,就成为西藏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重心。和平解放后西藏六十多年的发展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成为西藏主体民族的新信仰。“老西藏精神”的个性,是它拥有为其他传统精神所不具备的基本核心,即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壮贾、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7]。今天在西藏要培育民族精神、要弘扬老西藏精神,就必须积极构建以传统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体的现代信仰体系,就必须实现藏民族传统信仰向现代信仰的有效转变。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藏族传统民族精神,更离不开中华民族精神和老西藏精神,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引领作用。要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必须加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发展动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发展与进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2012年度各省市GDP总量排行榜出炉:广东居首西藏垫底[EB∕OL].和讯网,2013-02-20.
[3](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5.
[4]王宏伟,多吉占堆等.深切的关怀伟大的跨越——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N].人民日报,2011-07-17.
[5]国务院正式批准西藏“十二五”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3300亿[EB∕OL].中国证券网,2011-07-15.
[6]格桑卓嘎.论老西藏精神的时代价值[J].西藏发展论坛,2010(5).
[7]屈小强.试论老西藏精神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兼及老西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6).
[责任编辑 杨维周]
[校 对 夏 阳]
C955
A
1003-8388(2015)02-0100-05
2014-09-15
杨周相(1971-),男,陕西西安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主体民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项目号:13BKS1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