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发展“休闲林业”的探究

2015-02-20 10:58李晓东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旅游

李晓东,韩 冰

(长春大学 旅游学院,长春130607)

1 “休闲林业”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1.1 “休闲时代”为林业产业升级创造契机

1.1.1 休闲时代的来临

1999 年,未来学家格雷尼姆·莫利托曾在英国《经济学家》上发表《下一个千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五大”引擎——一位著名未来学家预测下一个千年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大胆预测:在今后一千年中,人类将至少再经历五次浪潮,即休闲时代、生命科学时代、宏材料时代、新原子时代和新太空时代。休闲将在2015 后占支配地位[1]。如今,格雷尼姆·莫利托的预测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以美国为例,目前已有1/3 的时间,2/3 的收入,1/3 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业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产业[2]。

在中国,双休日、节日小长假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为居民休闲创造了年均120 天的时间保障,占全年时间的1/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 年的343 元增长到2011 年的21,809 元。因此,休闲的两个基本要素“有闲”和“有钱”已经具备,休闲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休闲时代”的到来引发政府高度关注。2013 年2 月,国务院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标志着中国的旅游休闲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个由政府主导、面向国民、全面休闲、全方位提升的休闲时代即将到来。

1.1.2 林业经济的新常态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职工持续增收;如何更好地发挥林业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应起的生态保障作用;如何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实现林业经济的新常态,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1.3 新常态下发展“休闲林业”势在必行

适应新常态,要有新思路,就必须进行林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林业的转型升级,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2015 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已经为新常态下的现代林业一个明确的定位,林业的方向就是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2015 年2 月25 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的署名文章称,2016 年底部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此可见,建国以来延续多年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被叫停,显示出国家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数年后,对林业产业政策又一次做出重大战略调整。林业要“转型”,出路哪里?在“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休闲林业”,挖掘森林资源中蕴含巨大的休闲功能,为地方旅游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有效补充,探索可试可行的商业模式,是适应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有效途径之一,是实施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因素和关键步伐。

“休闲林业”是“民生林业”的组成部分,民生林业不仅要满足国民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对森林的休闲需求。森林生态环境优良,可提供的休闲产品种类繁多,有休闲观光类、休闲娱乐类、休闲养生类、休闲体育类、休闲度假类、休闲美食类、休闲求知等旅游项目,这为开展休闲林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林区面积辽阔,全国森林面积20769 万公顷,森林覆被率21.63%,其中蕴涵的森林休闲功能巨大。目前国民对旅游休闲需求旺盛,森林是城镇居民寻找休闲的好去处。

武成龙第一次俯冲被劲气所阻,他临空转折翻腾,人如电螺旋转将攻击的劲道消融吸纳,俯冲,无畏的俯冲,他暴旋就像电槌,凌厉地撕开叠叠掌影,人剑合一宛如流星曳落!这是盘龙剑法的最后一式,也是盘龙剑法从没有过的龙行天际!

1.2 “休闲林业”的研究追溯

国内对休闲林业研究理论与实践相对薄弱,最早提出“休闲林业”概念的是卿前龙、胡跃红2006 年在《休闲产业:国内研究述评》中对休闲产业的划分中提及,但没有做出具体解释[4]。2009 年胡士磊等人的《浅析休闲农业和休闲林业》一文,提出了休闲农业和休闲林业的概念,并没有将休闲林业进行单独分析研究。把休闲林业定义为:是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利用森林景观等自然资源,向社会提供各具特色的风情感受、观光度假、技巧欣赏、科普教育、林副产品,达到消除疲劳、营造美好心情的目的,为人们提供林区生活体验的新型产业[5]。

1.3 “休闲林业”的基本特征及定义

研究休闲林业的特征及定义,对于提高对休闲林业的认识,更好的发展休闲林业有重要意义。从目标受众上看,休闲林业产品的受众主要是外部游客,不局限于林区属地的自有居民;从性质上看,休闲林业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林业资源的公共属性,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另一方面是它的经济属性,休闲林业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以具体经营形态出现的;从范畴上看,休闲林业应属于休闲旅游范畴,是休闲旅游产业的分支之一,是休闲旅游产业在林业范围内的具体经营形态。因此可以把休闲林业定义为:休闲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休闲方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生活方式、经营形态和产业类型。准确的理解休闲林业的概念,有利于认清休闲林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搞好林业休闲产品的开发,建立休闲林业产业体系,把握发展机遇,更好地完成林业行业的转型升级。

2 “休闲林业”在林业转型期的现实意义

2.1 盘活尘封多年的森林休闲旅游资源

当前林业的开发,多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主,其不可持续性的弊端一目了然。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后,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就不能局限于一般的经营,而是必须创新利用模式,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要引入“休闲”概念,盘活森林休闲旅游资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休闲林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缓解转型期林区人口就业压力

目前,林业正处在转型期,一个突出矛盾是出现大量剩余劳力,大力发展休闲林业,可以缓解林区人口就业压力,实现转型期林业职工的再就业,安置大量的剩余人员从业。这些富裕劳力,通过适当的培训,能够承担林业休闲旅游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

2.3 满足城镇居民巨大的休闲需求

面对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这需要有种类更多、面积更广的休闲活动场所。由于林区面积广,可提供休闲产品类型多,产品的适应性强,发展休闲林业,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去处,满足日益增加的休闲需求。

2.4 延长林业的产业链,有利于林业巨大潜能激发

林区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潜能巨大,休闲林业的实施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充分和综合利用,延长林业的产业链,促进林业全方位发展。

2.5 促进林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新型林区

休闲林业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城市与林区、本地与外地、发达与欠发达、南方与北方的文化交流,促进林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新型林区建设。

3 发展休闲林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相关各方面对发展休闲林业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和林区职工对“休闲时代”的到来缺乏认识,没有充分思想准备去应对新的形势;其次,受传统林业观念的影响,还是热衷于传统的林业生产,如采伐、造林、抚育、林副产品等工作,而对于森林休闲旅游的开发热情不高;再次,是对森林资源可提供的巨大的休闲功能认识不到位,导致休闲林业在休闲产业发展中应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基于以上原因致使他们在发展休闲林业上行动迟缓,远远落后于其他休闲产业。因此,必须要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加速发展。

3.2 提供的休闲林业产品缺位

休闲时代的背景下,游客对休闲林业产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森林观光、森林体验、体育健身、养生度假、疗养保健、求知认识等多种休闲旅游活动。但是,多年来我国森林旅游所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多以观光游览类为主。这类产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此类产品属于初级旅游产品,目前国民旅游正在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过渡时期,必然导致它吸引力逐步低,游客逐步减少;二是重游率低,当游客来这看过之后很少有再次光顾的,不像体验类产品,游客可以多次光顾;三是覆盖面低,这些产品多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提供的,形成点状分布,非面状分布。然而森林资源却是面状的,具有广域性,有的分布城市周边,可为市民近距离休闲提供场所,有的远离城市是回归自然、生态体验好的去处。四是这类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内容大同小异。在文化同源、地理位置邻近的背景下,森林旅游资源具备多个相似的形态,第一个被开发的旅游产品,会不自觉的在相似资源中树立榜样作用,成为同质化现象起源的一个症结所在。因此,必须解决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缺位问题,丰富产品种类,实现各类产品的整合开发,形成不同类型的产品类群。

3.3 森林休闲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

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有森林面积2.08 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 亿m3。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 位和第6 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从总量上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这些对于森林采伐利用而言,已经亮出了红灯,而对于休闲旅游的开发,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除了部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接纳少数游客外,大部分林区旅游资源仍然处于“沉睡”状态,森林的文化属性相比之实用属性,尚未被有效的发现,森林休闲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错位关系。

3.4 林区管理体制与休闲林业需求的存在错位

休闲林业发展缓慢的另一突出问题是现存体制机制的错位问题。目前提供的森林旅游产品,多数是由森林公园提供的,其经营权归属于林业局或林场,经营单位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不像休闲农业产品那样,多由农民个体经营和提供,相比之下存在许多弊端。一是参与各方积极性不高,因为林工都有最低收入保障,致富心情不迫切,而农民则不同,实行多年的联产承包已经使他们得到了实惠;二是目前林区提供的休闲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不能紧跟市场对休闲的需求,而休闲农业则能把握市场脉搏,开发对路休闲产品,客源市场已经被打开;三是对林地使用权受到林业法规的制约,而休闲农业经营活动在责任田进行。因此,要在制度和体制上认真研究,解决上述问题。

3.5 对休闲林业宣传中的行政缺位问题

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中,不同职能部门分担着各自的管理职责,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使得有机的旅游形象管理系统被分割为各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在森林旅游景区形象传播工作中,部门的“条块分割”使得各个部门不能有效整合起来为旅游形象的总体建设目标服务,而仅从各自利益出发“完成行政任务”,导致传播工作行为短视,缺乏对旅游形象建设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撑。森林旅游区形象的宣传主体由外宣部门、旅游局、林业局(森林景区)构成,由于各部门间资源整合的程度有限,部门林立导致资源协调难度加大,系统、全面、立体的旅游形象宣传体系难以建立。旅游部门、林业局(森林景区)懂专业,而不懂媒体,宣传部门懂得媒体,而缺乏专业知识。因此,休闲林业的形象传播需要宣传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森林景区)的协同合作。

4 休闲林业发展的整合创新之路

4.1 建立健全政府、市场、林业企业、林业职工整合发展模式

由于休闲林业在我国刚刚兴起,各种发展模式发育的并不十分健全,成功的案例较少。因此,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归纳、总结和凝练,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贴近林业发展现状的正确的发展模式,对休闲林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休闲林业的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效益、提高林业企业(国有、集体、私营)能动性,为休闲林业的发展奠定制度的保障。结合当前林业企业实际,可以尝试以下经营模式:

4.1.1 林业局旅游公司经营模式

该经营模式主要是由林业局所属的旅游公司,对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大型森林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其特点是他们掌握良好的森林旅游资源,产品层次比较高。但是受到国家关于森林公园相关法规的制约,有些休闲项目不能在此开展。经营的关键是要克服产品雷同,增加游客数量。

4.1.2 林业部门、房地产企业联合经营模式

该经营模式主要是依托良好的森林环境,开发建设高档次森林旅游度假区,吸引国内外中高端游客,开展避暑(寒)、度假、养生等休闲活动,发挥森林强大的休闲功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样既可以解决林业企业资金不足,又可以使房地产企业扩展业务。

4.1.3 林场(国有或集体)经营模式

在林业转型期,然必会出现劳力过剩,设备、场所、林地闲置,该模式可以由林场组织经营,对森林环境进行改造,建设一些小的森林旅游景区,度假区、疗养区等。可以对用林业生产废弃场所加以改造,开设休闲旅游项目,突出森林特色。如森林拖拉机、小火车、马(牛)爬犁。

4.1.4 林场、林业职工联合经营模式

该模式是林场、林业职工联合经营,可以由林场出资源,个人出管理,开办休闲旅游项目,收益共享。这样可以克服个人资源有限,还能调动林业职工积极性。

4.1.5 林业职工个体经营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林业职工个体为经营主体,开办家庭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并利用承包的山林为旅游资源,开展各种休闲旅游服务。这种模式规模小、产品初级,但是具有原生态、民风纯正的特点,对城市居民也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民营经济又有经营灵活,顺应市场变化特点,可以满足各种个性化的需求。

4.1.6 林业职工、农民联合经营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在农林结合部,林业职工、农民联合经营旅游项目,利用目前火爆的“农家乐”,加入更多的森林休闲元素,丰富休闲产品形态,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的。

4.2 创新休闲林业产品形态

提高休闲林业的吸引力,是通过开发一系列休闲产品实现的,是延长林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开发出好的休闲产品是休闲林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由于游客来源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喜好不同,对休闲林业产品种类、层次需求不同。开发的休闲产品好坏,直接涉及到游客旅游感受的质量,影响到接待游客的数量,进而影响休闲林业的发展进程。应该从不同人群的特点出发,开发出适合不同游客喜好的各类产品,满足各种休闲需求。除继续加强传统的森林观光、游憩项目(赏景、漂流、踏青、徒步、登山、摄影等)开发外,还要开发体育健身型的、养生度假型的、疗养保健型的、趣味娱乐型的、求知科普型的休闲旅游产品。要突出森林的特点,在“休闲”上彰显特色。坚持吃在森林,住在森林,行在森林,游在森林,玩在森林,购在森林。要注重休闲产品整合,实现各类休闲功能的互补,全面满足不同人群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4.3 精准森林休闲旅游文化定位

休闲旅游者最大的需求是在放松身心的基础上,获得审美的愉悦、情趣的升华,获得文化的感染、知识的补充。森林休闲旅游资源多种多样,但决定其品质的是森林文化。有了森林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森林休闲旅游产品才更有吸引力。要开发出更深层次的森林旅游休闲产品,必须注重森林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精准森林休闲旅游文化定位。森林中不仅蕴含着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也孕育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产品才能更有魅力。比如可以对传统的森林民风民俗进行挖掘,实现休闲产品的创新。开发出知识性强的、趣味性强的、参与性强的,受到游客喜欢的休闲旅游产品。

4.4 加大休闲林业宣传力度,创新营销手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5.64 亿,这是中国媒体受众群达到的新的历史峰值。媒体技术形态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报纸、电视、网络、手机、传播载体的边界逐渐模糊,媒介融合的进程加剧。休闲林业的发展更要避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路,尽可能的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微博、微信、APP 移动终端爆发媒体生态中,找到目标消费者最大接触的媒体形式,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1] 吕吉尔.下一个千年席卷世界经济的五大浪潮[J].未来与发展,2000(8):55-57.

[2] 张易.休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N].北京:市场报.2006-10-11(8).

[3]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3-12.

[4] 卿前龙.胡跃红.休闲产业:国内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6(4):40-46.

[5] 胡士磊,等.浅析休闲农业和休闲林业[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65-67.

[6]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前瞻报告[EB/OL].[2013-08-21].http://www.qianzhan.com/report/detail/5b0a5f4b445b4a70.html.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旅游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旅游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