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文化传播

2015-02-20 09:06季红琴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典籍孔子汉语

季红琴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114)

根据中国国家汉办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7日,我国已在全球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遍及亚洲32个国家(地区),在全球65个国家开设了851个孔子课堂,遍及五大洲[1]。《孔子学院章程》将“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和“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列为孔子学院最主要的服务[2]。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孔子学院的教学主体,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目前,国家汉办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有明确的等级要求,但对他们的文化素养却没有硬性规定。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对外文化传播的质量与效果,要履行好《孔子学院的章程》,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良莠不齐,因此对外汉语教师文化素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概念厘定

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将文化定义为“人类信仰和社会实践的总和”[3]。《辞海》(2010)将广义的文化定义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季羡林将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类;周一良将文化分为广义、狭义和深义3个层次;许嘉璐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物质文化)、中层文化(制度文化)和底层文化(哲学文化)。文化的复杂性从某种层面决定了文化素养内涵的丰富性。Hirsch(1987)认为文化素养是指在某一特定文化中能够快速理解及流利交流的能力[5]。经过数世纪的发展,文化素养已发展为复杂的概念范畴,包含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是人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内在的品质的总和。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对外汉语教师从业的基本素养,是对外汉语教师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所形成和拥有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所具有的文化涵养的综合体,是多方面素质的沉淀。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既包含教师学识水平、知识视野等科学素养,也包含教师的文学修养、精神文化等人文素养,还包含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等。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对外汉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要顺利完成这两大主要任务,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文化素养:教育文化素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2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2.1 教育文化素养

教育文化素养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特征,是教师在拥有一定文化知识并加以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门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知识的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通晓教育科学知识,具备较好的教育文化素养。

2.1.1 丰富的汉语知识

对外汉语教师最直接的任务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具备丰富的汉语知识是他们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对外汉语教师除具备一定等级的普通话水平外,还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历史来源,掌握汉语的拼音、词语、语法的规律,熟悉汉字的字、词、句之间的文字学知识,了解汉语的基本理论体系等。

2.1.2 良好的教学能力

良好的教学能力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授课对象的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要吸引不同层次的汉语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堂组织、教学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

2.1.3 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的“文化与交际”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与历史”,“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文化的不同和交际失误而引起的各种困难”[6]。

2.1.4 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对外汉语教学的外部条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别很大,授课对象也千差万别。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针对不同地方、不同对象、不同情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方式来讲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在条件艰苦的欠发达地区,教师在教学中的开拓创新能力尤其重要。

2.2 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教师是中国文化的理解者、携带者和传播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了解所有的中国文化是一项基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中国底层和深层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更应该落脚在了解和学习中国底层和深层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上。

2.2.1 中国儒家传统学说

中国儒家传统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民族特性。数千年来,中国儒家传统贯穿、渗透在中国社会实践的每一个角落[7]。大儒蒋庆曾言:“儒学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学术流派,而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代表;或者说,儒学代表的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要传播中国文化,首先要了解中国儒家学说的来源、本质、核心思想、主要内容等,通过儒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播出去。

2.2.2 中国文化典籍

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我国文化典籍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学名著,我国文化典籍覆盖文史哲三科,兼顾儒释道三教;以汉族文献为主,兼顾其他民族的文献[8]。中国文化典籍数目较大,覆盖较广,内容丰富。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大量地阅读中国文化典籍,深入理解每一部典籍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吸取文化典籍中的精华。在文化传播中,不仅能介绍中国文化典籍,还能引导和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理解,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播使者。

2.2.3 中国民间工艺

中国民间工艺是各行业的劳动者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制作的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如剪纸、风筝、刺绣、中国结、泥人、面人、祥云图案、瓷器等。中国民间工艺是对外文化交流中很重要的媒介,对外汉语教师如能较好地了解中国民间工艺,并掌握一些简单工艺品的制作流程,通过现场介绍或制作民间工艺品,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中国文化,也能更好地吸引学员对中国文化的关注。

2.2.4 传统节日及相关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它传奇的故事或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外汉语教师能够向授课对象最大化地展示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了解并掌握传统节日及相关知识,对外汉语教师也能在课堂教学或文化活动中如虎添翼。

3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对文化传播的推动

3.1 教育文化素养与文化传播

3.1.1 丰富的汉语知识让教学生动精彩

丰富的汉语知识能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收放自如,使课堂充满智慧和活力。如在教学生“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成语时,教师如运用自己丰富的汉语典故知识,将这两个成语的来源、背景、相关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这两个成语,避免学生日后的误用。此外,相关讲解还能传授学生更多的汉语字、词、发音等,把相关知识都串联起来。

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很多字从外形上看已经很难与意思相关联。对外汉语教师如能运用自己的甲骨文知识,用象形字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则会更加精彩,学生学习也会更轻松。如将工具器皿类“刀、弓”,动物类“鸟、虫”,天象类“日、月”等词语的图画展现给学生,通过视觉神经的直接刺激,学生更能深刻地记住新词语。

3.1.2 良好的教学能力使教学有序有效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保证中国文化传播的效果且做到“润物细无声”,使文化接受者不反感,是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凸显需要体现在教学语言、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要标准,并且要简短精炼、易于理解;语气要平和、语速偏慢,控制好节奏;语言要大方得体,多用褒义词和鼓励性的词。课堂组织最有效的方式是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让学生的手、口、眼睛和大脑都“动起来”,如组织学生大声朗诵、分组抢答、角色扮演、换位找错、排序竞演、唱歌填词、讲故事等。教学方法有多种,有学者将对外文化传播教学方法分为“传统、现代、单一、多元”4种,在教学实践中,其实并不能彻底地将这4种方法分开。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老师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1.3 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传播无障碍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文化素养,具有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至少要懂得一门以上的外语,能流利使用外语与他人交流。在教学初期,外语能有效帮助老师与还不能使用汉语交流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排除教学上的语言障碍。

具有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通常都较了解教学所在国的文化,懂得尊重他国文化。他们能够理解文化差异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自己在言行上能够做到文明、得体,避免文化冲突。在传播中华文化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以理性的态度从事教学与宣传。

具有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能较好地运用跨文化策略,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应变措施。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尽量回避敏感话题,积极应对挑战,协调不恰当的话语行为和环境,宽容对待学生不得体的言行等,扫除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与不和谐因素。

3.1.4 开拓创新精神让传播充满活力

孔子学院自创立到现在,一直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一个成功的、固定的教学和文化传播模式供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参考和使用。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显得格外重要。

全球孔子学院学员的文化背景、学习目的、知识水平、年龄层次等各不相同,各国各地区孔子学院的教学条件也千差万别,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和模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对外汉语教师总能因人、因地、因时,找出新的路子,克服困难,创造文化传播的条件。

3.2 传统文化素养与文化传播

3.2.1 儒家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学员了解中国文化的“根”

中国儒家传统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是中国深层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正统地位。具有良好儒家传统文化素养的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可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结构,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髓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孔子学院的学员了解中国儒家的核心思想;将儒家思想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普世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相结合,使孔子学院的学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儒家传统思想。如“和”与“仁”都是儒家核心思想,教学中不妨将儒家核心思想“和”与当今世界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将儒家核心思想“仁”与当今世界道德、伦理的建构相结合等。

“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宗旨是弘扬中华文明,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传播中华文化”[9]。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亦可运用自身的儒家传统文化素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和拓展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具有丰富儒家内涵的汉字进行课堂教学,传授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3.2.2 文化典籍素养有利于学员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利用自己对中国文化典籍的认知,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典籍作品介绍给孔子学院的学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动,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力举措。

对外汉语教师在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了解,将典籍作品按照不同题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内容进行分类,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将文化典籍介绍给国外学员;也可以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学员群体有选择性地介绍不同的典籍作品;还可以选择国外读者普遍都比较了解的作品如《西游记》《孙子兵法》等作品入手,触类旁通,使学员逐步了解和领悟中国文化典籍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3.2.3 民间工艺素养有利于学员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工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带给我们的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民间工艺素养的对外汉语教师在文化传播中能很直观地向学员展示各种工艺技术和作品,能极大地吸引学员的眼球,并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对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在课内传授,也能在课外或各种节庆等场合传授,在文化交流中起到良好的媒介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维图片向学员展示中国民间工艺品,通过相关视频向学员传授工艺品的制作流程,还能通过互联网广泛搜集与工艺品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使学员全面地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3.2.4 传统节日及相关知识素养有利于学员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我国传统节日一度被外界弱化。但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的对外宣传与推广。2015年,中国甚至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持续地宣传中国春节和春晚。对外汉语教师作为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可以利用“中国人”的身份及自身的相关知识,通过开展庆祝活动、联谊过节、宣传传统节日等方式,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有条件的地区,对外汉语教师还可在课堂组织学员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收看或阅读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节目或信息,并结合自己的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素养现场进行讲解,帮助学员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了解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理念和价值观,以及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和文化情感。

4 结语

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他们的文化素养与我国文化传播及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进一步开展,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对外汉语教育来说,中华文化传授的内容,不是减轻了,而是随着学习者人数的增加、学习者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加重了,对于教师来说,要求也更高了”[10]。要做好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师必须主动、自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更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1]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2014-12-07]. 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 institutes/node_10961.htm.

[2]孔子学院章程[EB/OL]. [2014-12-07].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B08_xxgk/200610/xxgk_62461.html.

[3]Tylor E B. Primitive Culture[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4]夏征农,陈至立 . 辞海[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117.

[5]Hirsch E D. 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7.

[6]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徐光春. 文化的力量[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8]何其莘,仲伟合,许钧.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张德鑫. 对外汉语教学本质之认识[M].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10]吴竟红. 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文化素养的要求[N]. 光明日报,2005-08-01(7).

猜你喜欢
典籍孔子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