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莹
(1.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7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
教育评估在经历了开创时期、大发展时期、专业化阶段之后,目前正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化和质量保障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教育评估是质量保障的基本手段,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国际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规范和提升的诉求推动了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化。高等教育评估国际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客观评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绩效,这些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中关于高等教育评估国际化只是一些零散的介绍,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此,本文将对高等教育评估国际化的动因,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大学国际化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国际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进行提出建议。
国际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手段,但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对国际活动的质量监控,国际化并没有有效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为了使国际化有效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保障关注了国际教育活动和信息互换的相关内容。但是,对教育国际化质量保障,并没有建立明确的指标。长期以来,对国际化的关注仅仅局限于流动学生的数量。2000年以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日益复杂,跨国学术互动越来越多,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美、英、澳成为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再局限于单向流出,而是希望展示自己的优势,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成为学生双向流动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这些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规范、质量保障、认证。作为质量保障主要手段的评估随之与国际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果质量保障还停留在国家层面,就会出现许多问题。一项关于质量保障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51%提供国际教育的学校没有经过外部质量认证,因而经常因为质量问题被投诉,其所提供的国际教育也因此受到质疑。在国际化激烈的竞争中,大学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践行者和发起者,大学国际化迫切需要基本的运作规范。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来评价高等学校,不但能向外部证明高等学校国际化程度的质量,而且高等学校能以此为参照系,诊断自身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从而加快国际化进程。大学需要向国际社会证明自己的质量,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同时,希望参照国际化的标准,不断反思,提升质量,加速国际化进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对国际化质量保障的诉求也就日趋强烈。
有效性诉求是教育评估发展的内在逻辑。 评估的有效性指评估目标实现的程度。具体表现为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力,最终结果是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1]。适应特定的教育发展背景,科学评价特定背景下的教育质量是评估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国际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评估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提升评估影响力。
教育评估的方式和内容经常要受到评估对象的影响,满足特定背景下的教育发展需求,是评估有效进行的前提。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征日趋明显,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重要手段的教育评估也随之步入国际化进程。首先,在国际化进程中,评估的对象从国内延伸到国外,评估的视野也从国内外延伸到国外。评估的内容在复杂化,比如,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定义并衡量高等教育质量, 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要能体现本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又能体现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质量标准;其次,评估视野的拓展促使评估标准国际化。只有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才能科学评价世界各地的大学,在同一个框架范围内进行对比。其三,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提高,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国际化程度列为评估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引导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促进大学国际化进程。时代在变化,评估的内容在国际化,高等教育评估只有同步国际化才能有效服务于高等教育,从而提升自身影响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推动了评估研究的国际化,许多学者分别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有的研究直接指向大学国际化的指标分析。比如,Ellingboe基于在美国大学开展的两项研究提出了大学国际化的六个维度:大学教师参与国际活动、国际课程、国外学习、国际学生和学者,大学领导阶层[2]。Paige在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案例研究中指出,未来25年国际化包括国际学生和学者、课程、教师参与国际活动,国际化课程,国外学习,支持国际化的领导层[3]。2000年以后,传统的质量保障和认证机构以及重要项目对国际教育评价的兴趣和关注增加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2000年的主题是“远程学习和国际视角需求”。国际质量保障协会(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INQAAHE)尤其关注不同国家教育质量认证的框架问题,在2001年年会中对评估国际化进行了集中讨论。近几年来,我国也有一些研究对教育评估国际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比如,毕家驹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动向”、李利群的“高等教育评估的“全球化进程”及对中国的启示”、顾露雯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张兴琳的“高等教育评估国际化探讨”等。这些研究对国际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标准、发展趋势的探索表明:高等教育评估已经进行进入国际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美、英、澳三国首先确立了国际高等教育的基本标准《国际化最佳实践准则》,包括学生流动、海外招生、境外项目和服务。第一个从国家机构转向这一领域的是英国的教育质量委员会。建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海外合作实践准则。随后,建立了自评和评价工具,允许学术评价机构对其它国际化策略,包括流动问题、国际课程、教学过程、联合授予学位、学术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等进行评价。这些工具评价了学术机构实现本国国际化目标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旨在改进国际化质量引起质量保障系统对国际教育的关注。
国际质量评价计划(Quality Review Project,IQRP)1994年高等教育院校管理和学术合作协会发起了国际教育评价计划。经过几年的试验期,这一计划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评估,后来在与欧洲大学联合会的合作中进一步发展并作为制度确立下来。现在以国际化质量评价的名义三个机构合作,IQR成为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工具,为参与的机构提供服务和支持,诊断其国际化的现状,指出优势和劣势,分析机会和潜在的威胁,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通过评价学术机构国际化目标实现的成就提高质量是其主要目的,最终目的是使国际化成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使国际化成为学术机构质量保障的重要元素。
国际质量保障协会(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INQAAHE)在教育评估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机构是世界范围的高教评估机构联盟,于1991 年成立于香港,旨在收集、宣传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帮助其成员开展国际合作,以期在高等教育评估上建立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和评估机构的行为规范。联盟成立至今,其首要使命就是促进世界各地高教评估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教评估的国际化。1991年INQAAHE 只有8 个成员,如今,该联盟的正式成员已经超过160个,分别来自70个国家。INQAAHE 的主要工作除了不断发展新成员,定期出版学术刊物以外,还召开高教评估的学术研讨会、推动以国际标准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及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工作也是其重要任务[4]。
国际教育全球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Transnational Education,GATE)是致力于国际教育质量保障的组织,这一机构1996年成立,建立了一系列帮助大学和学术机构评价跨国教育的原则,通过自评和同行评价,提供了国际教育的认证标准。在对少数几所美国大学和澳大利亚大学评价之后,在2000年这一机构的基础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对这一机构发展前景看好[5]。
一些专业认证机构也紧跟领域内国际化的趋势。结果国际高等教育互相认证成为保障国际流动的主要手段。可以为许多学术机构和专业提供认证,尤其是在工程教育和商业研究中[6]。在国际教育质量保障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为国际教育确立了理想的实践标准,建立了质量分析框架,也为引导质量评价提出了指导原则。这些原则的目的在于达到输出国和输入国的期望目标,为与国际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的问题提供了参照,保护了消费者,促进了国际教育资格认证的发展。
自从20世纪起,质量评价的功能就发生了变化,主要集中于应答问责及提高质量。在国际化背景下,这些功能依旧存在,但其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问责的主体不仅包括境内学生和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境外利益相关者。不同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促使评估功能多样化。国际教育和国际活动的资助者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学生和家长,还有企业雇主,这就改变了问责的主体:消费者保护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保护消费者指向评估的两个功能:透明和有效。但这两个方面并不完整,新的背景使这些功能显得更加重要,由于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学生们更加需要参考可靠的信息进行选择,确保到达基本标准就是最重要的信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多样的认证体系是否提供了消费者需要的信息,是否会由于认证机构的复杂而产生混乱的信息?这些使质量改进在自我控制和学术机构管理责任方面的责任更大。大学联合会,自愿的认证机构等显得更为重要[7]。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元素,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决定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只有建立科学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判断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的功能,一是了解国际化在大学校园的运作情况及其成果表现,二是为国际化程度较低的大学的改进提供经验和建议[8]。Paige在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案例研究中指出,未来25年国际化包括国际学生和学者、课程、教师参与国际活动、国际化课程、国外学习、支持国际化的领导层等。并根据大学国际化的核心要素,建立了大学国际化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基于明尼苏达大学的案例分析建立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从大学领导、战略规划、制度化、基础设施、国际化课程、国际学生、境外学习、教师参与度、校园生活和过程监控等十个维度考察了大学国际化的程度,不但涉及了国际化中的日常事务,而且使国际化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确立下来,从大学的战略规划、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课程安排、经费支持等方面,全方位考察了大学国际化。这一大学国际化绩效标准判断的理想模型,为许多大学国际化建设提供了参照系,成为判断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国际化是一项持续进行、复杂系统的过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教育评估国际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评估的功能,提高其有效性是教育评估面临的挑战。迎接这一挑战,需要评估领域、国家层面、高校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共同努力。
在教育评估研究领域,一是要充分反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将国际化的实质和内涵融入大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发挥评估的导向和改进功能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正常发展;二是要具有国际视野,学习不同国家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先进成果,逐渐缩小世界各国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差距,最终使评估在各国均衡发展;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评估组织和国际评估项目,尽快熟悉国际评估程序和准则,在合作中提高评估研究和实践的水平;四是要研究评估领域的前沿问题,建构成熟的评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引导评估实践,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就国家层面而言,首先要放眼世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学习先进的经验,以国外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训为戒;其次要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结合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分类评价不同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其三是加强对课程引进、学分互认和跨国办学等国际化内容的评鉴,使本国的国际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可。推动高等教育评估走向国际,构建、参与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就高校层面而言,一是按照国际化的评估标准进行学校国际化建设,制定大学国际化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使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切实可行;二是要定期开展国际化的高校绩效自评,及时矫正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国际化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三是请外部评估专家或国际评估机构对高校国际化进行绩效评估,向外部证明学校达到了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外部评估中提出的指导意见,不断改进国际化的措施,通过外部评估证明质量提升质量。
总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教育评估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高等教育评估只有与时俱进,在国际合作中科学评价高等教育国际化,才能继续发挥其证明质量、促进质量提升的功能,在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有效性。
[1] 赵立莹.效力诉求: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演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5.
[2] ELLINGBOE B J.Divisional strategies to internationalize a campus portrait: Results,resista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a case study at a U.S. university[M]//J A MESTENHAUSER,B J ELLINGBOE.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Internationalizing the campus.Phoenix:The Oryx Press,1998:198-228.
[3] PAIGE R M.The American Case: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3(7):52.
[4] 李利群.高等教育评估的“全球化进程”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23-25.
[5] BLUMENSTYK G,MCMURTHRIE, B Educators lament a corporate takeover of international accreditor[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0(5):8.
[6] CAMPBELL C,VAN DER WENDE M C.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and Trends in Quality Assurance for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ory Trend Report[J].European Network of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2000(6):31-34.
[7] MARIJK C. VAN DER WENDE,DON F. WESTERHEIJDEN.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Quality Assurance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3.
[8] 顾露雯,崔军.美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