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单位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定位与内容探讨

2015-02-19 03:47吴满意
地理空间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测绘单位体系

吴满意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第一地形测量队,陕西 西安 710054)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由传统测绘体系向数字化测绘体系的转变,正逐步向信息化测绘体系迈进[1-3]。信息化测绘是未来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方向,它将促进测绘单位在技术进步、实力提升、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对外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就测绘生产单位而言,如果能在信息化测绘道路上抢占先机,有利于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图1 信息化测绘体系下的过程布局图

1 总体框架与定位

1.1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过程布局

基于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应用的信息流过程进行总体布局,生产单位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侧重在信息化测绘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相关技术、设备支撑 2个方面。数据内容是技术、设备支撑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下的成果,具体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布局如图1所示。

按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功能运行形态进行布局,信息化测绘体系侧重于构建服务型、开放型、创新型的测绘功能体系,主要包括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体系、现代测绘时空基准及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及更新体系、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产业化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化测绘技术支撑体系、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信息化测绘统一监管体系等。

1.2 基于生产单位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框架

对于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来说,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配备信息化测绘所必需的技术装备,而且要培养信息化测绘所必需的人才队伍,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建立有利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基于生产单位的信息化测绘体系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1.3 基于生产单位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定位

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处于由数据生产为主向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对于基层测绘生产单位而言,更应该从现在着手,合理定位,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具体目标的设定和规划,充分重视并提早进行信息化测绘体系基础架构研究、储备人才,并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测绘体制改革方法,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2 生产单位信息化测绘体系结构图

对于测绘生产单位来讲,可以在数字化测绘体系基础上来理解信息化测绘体系,即测绘地理信息获取技术自动化、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字化和多样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化、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社会化等是信息化测绘的主要特征[4]。

2 基于生产单位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内容

在目前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基础上,积极调整生产组织结构,探索以地理国情监测、数字城市、智慧中国等重大测绘项目为依托,推进信息化测绘能力建设的新模式,促进测绘从数字化测绘体系向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产业升级。主要通过升级外业数据采集手段、丰富影像资源获取渠道与促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实时化、建立自动化与集群式影像快速处理体系、信息化测绘办公管理体系等,完成基于生产单位实际生产任务需求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

2.1 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更新升级

充实、完善和更新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产品制作和成果提供服务等业务专用的野外数据采集、图形/影像扫描、图形输出、服务器、光磁介质存储、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和数据生产、管理、应用服务等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和服务等业务流程,促进测绘生产技术及管理方式的提高和改进,增强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更新、处理、服务的整体能力。具体可以按如下3个阶段来建设:

1)完成生产技术装备的更新升级,为生产工艺流程改进提供必要的装备支撑。依托地理国情监测、数字城市、智慧中国等国家大型测绘项目,完善投入机制,有计划地加强新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引进,如野外调绘核查系统、机载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海量数据数据存储、网络交换等。并在国家大型测绘项目生产中完成相应设备的测试与完善,形成成熟可靠的信息化测绘工艺流程。

2)基于新的技术装备,加强新技术人才培养,掌握新的工艺流程,逐步完成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解决上下工序、内外工序之间存在的衔接问题,缩短生产周期。进行逐级逐序的质量控制,减少返工次数,真正实现具备立体采编、内外同步、图库并举的全新数据生产工艺流程。

3)形成系统运行稳定、生产流程顺畅、作业人员操作熟练的生产格局。完成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集群化与网络化管理的协同生产与调度模式。

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实时化

传统测绘的4D产品在新地理信息时代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存在4D产品社会化属性不足、内容现势性较差、加工处理周期长,生产速度慢等缺点[5]。

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体系,实时化和空间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的重大进步。要着力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先进测绘基础设施,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获取技术,形成从空中到地面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体系,提高实时化信息获取与基础地理信息实时更新能力。具体可以按如下3个阶段来建设:

1)在充分研究现有多源遥感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基于国内外先进技术利用多源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可行性,并通过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自动匹配处理技术和工艺、多源遥感影像更新信息发现识别技术和方法、多源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技术实验,形成基于多源数据的基础地理信息实时更新技术方案。

2)在完成基础地理信息实时更新相关技术研究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资源三号、天绘一号等卫星影像数据上的支持;生产单位积极开展与遥感影像科研机构和遥感影像处理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开展各种航摄影像的资源共享、技术共享,逐步实现变化区域快速发现与实时更新的工艺流程,形成稳定、及时而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方便快捷的实时更新技术体系。

3)形成更新机制成熟、生产流程顺畅、作业人员操作熟练的快速发现与实时更新的生产格局。完成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集群化与网络化管理的协同生产与调度模式。

2.3 建立自动化与集群式海量影像处理体系

自动化和智能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手段的重大变革。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制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发展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快速、精确处理和集成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的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地面测量数据快速处理系统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保密处理、产品制作等技术系统。具体可以分如下3个阶段来建设:

1)在消化、改进原有高分辨率处理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测试新的更加高效的海量影像处理系统,形成从空三测量到DEM、DOM及更多的地理信息产品的快速与规模化生产工艺,为测绘应急保障、灾害评估、地理国情监测等提供准确及时的地理信息成果。

引进刀片服务器或机架式服务器,完成海量影像集群式处理系统的软硬件部署、调试,依托地理国情监测、基础地理信息实时更新、数字城市、智慧中国等国家大型重点项目的海量影像处理技术,形成基本的影像处理能力。

2)海量影像集群式处理系统投入生产,包括常规框幅式影像、倾斜摄影影像、低空无人机数码影像、数码线阵影像等数据的规模化处理,形成运行稳定、作业人员熟练掌握的海量影像自动化、集群化处理工艺流程。

3)完成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集群化与网络化管理的协同生产与调度模式。

2.4 信息化测绘管理体系

根据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体系需要,完善生产单位机构设置,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研究和开发信息化测绘生产网络一体化管理系统,融合数据处理自动化技术,高效传输各项数据处理成果和生产管理信息,保障生产组织调度、质量管理、资料管理、人力资源分配及其他日常事务管理的便捷高效,自动完成各阶段成果的汇交、产品和管理信息的分类生成和统计。根据生产单位的职责及现有基础,可以分如下4个阶段来建设:

1)进行各子系统前期调研、系统需求分析、模块设置等,广泛征求各级部门意见,形成研发需求报告。

2)根据第一阶段的研发需求报告,进行系统研发、系统测试运行。

3)根据实际使用反馈,结合国家大型测绘项目、市场项目、非常规项目,进行生产调度、质量控制、资料调用与分发、人力资源分配、日常事务管理,对相关需求进一步完善,并能支持各类项目的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控制、资料的合理调用与分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日常事务的方便管理。

4)形成运行稳定、生产调度顺畅、人力资源分配合理、日常事务管理方便,实现集群化与网络化管理的协同生产与管理调度的信息化测绘系统。

3 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测绘生产流程方案

以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为例,在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下进行生产,具体运转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信息化地理国情普查流程图

4 结 语

空间地理信息获取呈现海量化、实时化、老化快等特点,目前的测绘地理信息生产过程中,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层次低、生产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用户对地理信息数据需求。但是,测绘地理信息的数据生产单位是以生产为主的实体,仅依靠单位自身财力、物力进行信息化体系建设显然力量不足。因此,要实现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多方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

[1]周星,周德军,乔朝飞.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与战略重点探讨[J].测绘科学,2008,33(5):84-87

[2]陈卫平,王海燕,赵敏,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快速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5):28-32

[3]蒋红兵,龚建辉,姜贞白,等.遥感测绘单位信息化体系架构研究[J].测绘,2012,35(3):139-141

[4]李德仁.论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2):127-131

[5]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3):192-196

[6]向泽君,徐占华,李 霖.信息化测绘服务特征下单位生产组织体系规划[J].测绘通报,2011(5):72-75

[7]测绘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测绘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北京:测绘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测绘单位体系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填单位 要推敲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