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留学生教育为例

2015-02-19 09:10彭建玲彭志钧
关键词:理工大学泰国汉语

彭建玲,彭志钧

(1.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650093;2.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我国经济地位的稳固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昆明理工大学适时地于2011年底与泰国教育部中学教育质量督导委员会签署了“昆明理工大学泰国高中生赴华汉语教育项目”协议。在科学调整泰国教育部规定的高中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泰方将持续三年招收部分高中学生分三期 (每年一期)赴昆明理工大学进行为期8个月的汉语强化培训,自2012年3月首批泰国高中生到昆明理工大学参加汉语培训项目以来,共有293名泰国学生参训,项目第一期运行时间为2012年3月8日至2012年10月30日。通过总结第一期的经验,第二、第三期将项目时长调整为六个月,目前第三期学员已于2014年9月20日完成学业并返回泰国。项目通过专门设计的“浸入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该项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与课外活动,并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以学生参加我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来验证“浸入式”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该项目的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中国与泰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对促进我省留学生的招生、推广汉语教育,传播中国文化,推进我国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浸入式”教学模式在泰国中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浸入式”教学模式于1965年在加拿大创新性的提出,并首次在魁北克省的学校进行法语浸入式教学试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这一新语言教学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视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创举。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此模式,此后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1999年度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1999/2000年度部属院校聘请外国专家重点项目”“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多年“浸入式”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应用与研究大量是针对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初学者进行的。出于语言教学的相通性,同时针对泰国高中生汉语水平基本处于“零”起点、而泰方要求项目结束要达到大多数学生能达到HSK3-4级水平的状况,研究者将此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并与现实条件与环境结合,灵活应用在昆明理工大学来华泰国高中生的汉语教育项目中。

(一)教学理念

以第一期赴昆明理工大学学习的167名泰国高中生为例,他们中的98%为汉语零基础者,个别学生在泰国学校虽修过一年汉语,但因每周仅两个学时,收效甚微,经测试,口语仅能听懂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识几个简单的汉字。从学生的年龄段来看,均为未成年人,14~17岁不等,以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居多,占总数的92%,少部分为高三学生,所有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赴华学习。鉴于以上实际情况,针对泰国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关注到中学生与成年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自身管理能力上的差异性,项目方结合相关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最后形成了专为本项目量身定制的“三全三融合”的“浸入式”教学理念与方案。方案强调“课内外与校内外全方位训练,听、说、读、写、唱、演全要素教学,早、中、晚全天候强化学习;汉语课程与学科性文化课程交叉融合,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融合,泰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生活学习相融合”。为实施这一教学理念和方案,昆明理工大学提供了优质的硬件支持:学校为参与这个项目的泰国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楼,配备大小专用教室共24间,每间教室配备了全新的桌椅及移动多媒体设备;选择学校学生社区中心的优秀示范楼共三层150间宿舍作为学生和教师专用宿舍,为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原则

纵观目前国内汉语强化教学或短期速成教学,较为典型的“有20周的普通强化班,12周的速成强化班,4周的短期强化班”以及为期9周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哥伦比亚在北京 (CIB)”、北京师范大学“普北班 (普林斯顿大学在华短期汉语学习项目)”①高晨:美国短期汉语教学项目一例— 《“哥伦比亚在北京”暑期汉语项目研究》,《国际汉语教育》2009年第6期。等,这些项目的生源均为欧美大学生,学生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因此,从教学时间、教学对象等诸多因素考虑,本项目都不能复制国内已有的任何赴华培训项目。项目设计者在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交际教学法中的任务大纲模式,以初期实现汉语交际为目的,后期实现HSK过级考试为目标,确定了“语言与文化并重,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总体教学原则,开始阶段以“交际第一,听说领先,兴趣为主,语音穿插,兼顾读写”为教学原则,中后期以“全方位提升语言技能,在实践中感受文化”为原则。

(三)教学目标

崔永华教学目标分析的理论认为:“教学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得到教学的总体目标”②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系统层次的需求分析得到的是教学系统的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学习需求分析所形成的教学总体目标是进行后面的内容分析、策略制定、评价的基本依据。借鉴布鲁姆针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③(美)B.S.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罗黎辉、丁证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结合学生在华生活的需求和青少年学习语言的优势,为本期学生制定了非常明确的总体教学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详见表1:

1、总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熟练运用汉语完成学习、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交际任务,能够就熟悉的话题与中国人自由交流。

(2)掌握汉语交际技能,听说领先,兼顾读写。项目结束时,80%的学生能够通过国家级HSK三级考试,并获得相应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3)让学生体验和欣赏中华文化,结交中国友人,愿意继续学习和使用汉语,并争取吸引一批学生报考昆明理工大学。

表1 阶段性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教师们清楚地意识到要使学生达到何种程度,要怎样教。同时通过教师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反复灌输,学生也明晰自己到哪一阶段应该达到的水平,目标的确立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课程设计

吕必松先生认为“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分析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进行比较和优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整体教学方案”①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8页。。通过以上对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参考国内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设计方案后,探索出一套最后被证明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浸入式”课程方案:将每期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班,每班23~24人,每周40个学时,每天8学时,上、下午和晚上全天候强化浸入,上午的课将汉语课作为“学习内容”,全部安排语言课,以语言学习为核心,注重语言的学习、知识的输入,从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学生,培养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下午的课将汉语课作为“学习的工具”,语言与学科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设置有唱歌、跳舞、话剧表演、书法绘画、中华武术等文化课,以及家政、社会等语言实践课程,充分体现了语言“以其工具的作用退居于隐性的教育内容”。由于上午及下午的课程浸入学习强度较大,晚上2节自习课程的安排上,老师在辅导完学生做完当天的作业后,会播放一些适合学生观看的电影或动漫节目,既起到调节学生情绪、一张一弛、紧松结合的作用,又保证了娱乐性的语言和文化“浸入”。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的管理和教师团队由50%具有副教授职称和50%具有讲师职称的优秀教师组成,上午1、2节精讲综合课和3、4节听说复练课全部由教学经验丰富、效果好的老师负责,这些老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三分之二有过国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经历。下午的5、6节七门小班文化技能课,选择了七位有相应特长的老师负责,每位教师负责一门,唱歌、跳舞、话剧表演、书法绘画、中华武术、家政、社会等七门课滚动式进行。晚上7、8节课为自习辅导+视听:将7个小班合为四个大班,由四位下午上课的文化课老师负责,第七节辅导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第八节播放根据学生程度精心选择的动漫节目或影视短片,跟班老师在辅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负责视听的讲解和指导。

(五)课外活动的设计

关于课程以外的活动,李泉认为“它是对正式教学活动的补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大有好处,……应当把它当作课程来对待,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宝贵资源,将其纳入有效的教育系统中”②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5页。。在语言浸入式活动策划中,项目研究者把学生课外活动和文化活动作为浸入式活动设计的亮点来抓,根据项目阶段性目标,3月至7月(HSK考试前)为学生强化汉语水平阶段,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当开展校外或校内活动,这一阶段为文化适应期,项目组老师积极协调和支持学生参与中国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其中包括:与本校中国学生联欢、中国书画、太极拳、拔河、羽毛球比赛、参观学校各类专业实验室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很快融入到中国大学的学习生活之中。第二阶段7月中旬至9月,为文化体验、考察期,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和主题文化考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具体安排如下:

(1)校内文化活动周:

1)中国歌曲卡拉OK比赛

2)话剧比赛

3)中国古诗词朗诵比赛

4)趣味运动会

5)端午节包粽子比赛

(2)主题文化考察活动

表2

(3)系列文化讲座

1)中国大学介绍

2)中国人文地理

3)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4)中国建筑简介

项目后期,8~9月还安排了为期两个月的周末Homestay居家体验活动,每个被安排的家庭接待4~5名学生,周末通过一整天的家庭活动、中式餐饮体验,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家庭文化。丰富多彩的语言浸入式课外活动将对汉语本身的学习“隐含”在活动内容当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第二语言、对学科文化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结结巴巴到运用自如的流畅阶段。

(六)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设计

根据浸入式语言环境的要求,本项目落实在泰国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是一种“全包围式”的语言浸入设计,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同住一幢宿舍楼,为泰国学生配备昆明理工大学在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语伴,每间宿舍安排一名中国语伴陪同三位泰国学生同住,协助其汉语学习,同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难题,周末和节假日带学生外出参观游览。这批中国志愿者只能用中文面对学生,在泰国中学生刚到校时,中国语伴带他们到学校各个餐厅教他们买饭菜、熟悉校园、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实验证明,这批学生在项目初期,在帮助泰国学生弱化其母语反应,增强他们的汉语意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多月后,小留学生们就形成了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除语伴以外,小班的班主任也和学生同住一层宿舍楼,全天候用汉语面对学生、管理学生。宿舍楼的每一层墙壁和宣传栏上贴满各种汉语的常用词语、成语、术语等标语口号。项目还配备两名中方聘请的精通汉语的泰国籍生活管理教师,协助项目管理层处理意外突发事故,负责带领生病学生就医,疏导学生心理,在项目开展初期,学生因不适应中国生活,生病现象较多,生活教师及时护送每一位生病的学生到医院就医,并一直陪护至出院。对不遵守宿舍规定、晚间打闹的学生,生活老师都会进行耐心的教育和有效的管理。从志愿者到班主任,再到生活管理教师和项目组管理层,所有的语言、生活起居环境设计都保证了学生全天候的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

在管理方面,设计建立的是一种五级管理联动机制:第一级为以上提到的中国学习语伴。第二级为班委会,每班组建一个班委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力,协助班主任管理和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并组织各类班级活动。第三级管理层是班主任,每个班级配一名班主任,全天候监管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宿舍夜查,负责处理各项事务。第四级为泰国籍生活管理教师,第五级是项目管理组,除全盘负责整个项目的教学设计、教师管理外还负责参与与校方和泰方的沟通。五级管理职责分明,在处理特殊事件时又保证五级联动。这些举措保证了学生的有效管理也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所有志愿者与老师们都与学生们相互关心,互相信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回国前都与志愿者和老师们依依不舍。

二、“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主要使用测验题、调查表和观察表三种工具”①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本项目选取直接让学生参加国家级汉语水平HSK考试,从3月正式开课至7月,仅用四个月,三批小留学生们的考试分数(除个别临时有事回国的学生未能参加,在校学生均参加了考试)就达到的预定的目标,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以下是三批次学生参加的第一次在华HSK考试情况统计:

表3 第一期学生考试情况

表4 第二期学生考试情况

表5 第三期学生考试情况

除HSK考试成绩达到了项目设定的目标外,学生在交际任务等其他方面也达到了总体教学目标,目前已有50多名学生报考了中国高校,昆明理工大学已成功接受了32名学生入读本科专业。

三、结语

针对泰国留学生设计的“三全三融合”全“浸入式”教学模式以类似母语习得方式开展的教学,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又以第二语言掌握部分学科知识。并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校内文化周活动、校外主题文化考察活动、Homestay居家体验等活动促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内化了课内学习的语言知识。既突出了交际能力的习得,又保证了学生在健康快乐、积极上进的游戏与娱乐式的语言“浸入式”环境教育中健康成长。这一模式充分挖掘了学习环境、教师、学生、学习时间等教学要素的潜力,实现了语言学习与习得的最大化。总之,“浸入式”模式在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培训中卓有成效,能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汉语环境中快速地习得汉语,既达到项目设定的预定目标,又培养了泰国高中生“爱华、友华、亲华”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泰方已派出293名高中生抵达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学习,并与学院160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结为语伴。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与泰国教育部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该合作项目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昆明理工大学新闻网、云南网、云南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均给予了报道。泰国教育部中学教育质量督导委员会主席Mr.Worasak Watcharakamtorn亲自参与、见证每期项目的开班和结业典礼;泰国教育部次长朱莱啦·桑奔娜 (Churairat Sangboonnum)女士,也应邀出席结业典礼;泰国国会副主席兼上议院议长尼空·怀拉帕宜先生一行亲自带队到昆明理工大学探望项目学生,对项目给予了较高的肯定。目前参与该项目培训的泰国高中学生已达293人次,因此该模式的成功运作还起到了传播中国文化,推进我国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①习近平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人民日报》2014年03月30日01版。。利用中国高校与泰国高中对接式合作办学项目来搭建中国与泰国的“沟通交流”也是促进我国“人文外交”的一种形式。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完善建全此类合作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必将会使国际交流向新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国际化的教育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泰国汉语
昆明理工大学
学汉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