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园 编辑/清风
学习小知识,助你摆脱发烧恐惧症
文/肖园 编辑/清风
儿科门急诊医生常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况,小朋友刚刚发烧第一天,已经被着急的爸爸妈妈反复带着去看医生三四次了,有的甚至跑了好几家医院。我碰到最极端的,竟然从苏州跑到了上海。对于孩子发烧,家长如此焦虑,患上“发烧恐惧症”,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正确认识发烧这种现象。
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感染性疾病,通常有普通感冒或流感;呼吸道感染(如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胃肠道的感染。有时候疫苗接种后也会出现低至中度发热,这是因为有些疫苗本身就是死的或者活性非常低的病原。当病原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侵入我们的身体后,发热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它的出现代表着身体正在调动自己的免疫大军与病原体进行搏斗。事实上,如果有人被发现存在感染症状,但却不发热,常常代表着更重的病情和不良的结局。
很简单,量体温。由于儿童不易获得直肠温度(俗称肛温),家长多可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窝、口腔和额头的温度。这几个部位的正常体温分别是:腋窝<37.2℃;口腔<37.8℃;额头<38℃。由于这几个部位温度受测量时间、环境影响较大,如果测出的温度并没有显著增高,一般可以隔半小时再次测量。4岁以上的孩子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口腔温度是比较可靠的。
在测量体温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口腔温度时应保证此前半小时内未摄入热的或冰的食物;2.测量前应避免剧烈活动、哭闹,因为这些也会导致体温上升。
虽然在医学上我们将发热分为低、中、高和超高热,但除超高热外,发热的高低并不总是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需要结合孩子的其他表现进行判断。
除了体温超过41℃的超高热,发烧通常不会给其他内脏造成损伤。坊间经常传言某某某发烧烧成了“脑炎”、“肺炎”……真实情况却是—这些感染性疾病早期症状就是发热,是因为生了“脑炎”、“肺炎”才发热,只不过最初期没有其他表现,很难发现。
小于3个月的宝宝,只要出现发热,即使当下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也应该就医。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免疫力差,感染不易控制,细菌性感染很容易造成败血症而出现危重的情况。一般这种情况下,医生都会根据情况建议留院观察24~48小时并经验性地应用抗生素治疗,直到排除了细菌感染。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去医院:●发热超过3天;
●发热,并出现烦躁、拒食;●口温>39℃,持续不退;
●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肿瘤、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疾病,发热造成严重情况的风险上升,需及时就医;
●伴有其他表现,如剧烈咳嗽、气喘、皮疹、频繁吐泻、小便异常、抽搐。
如前所述,发热的高低并不总是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孩子看起来并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发热并不需处理。一般体温超过39℃,或者发热伴随着肌肉酸痛、头痛时,可以服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物进行退热止痛。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物安全性还是很高的,使用年龄分别是6个月以上和3个月以上。小于以上年龄范围的,还是要咨询医生后再用。另外当存在肝脏疾患时不宜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而肾功能异常或者患水痘时,也不宜选用布洛芬。牢记,孩子不能用阿司匹林进行退热(除诊断为川崎病以外),这可能导致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的急性损伤。
另外,发热时候衣物要穿得薄些,利于散热,不要去捂,尤其是对于小婴儿而言,否则很可能使得体温进一步升高。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也可以选用但作用有限,包括温热的湿毛巾擦身体、夏天利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淋浴(水温和体温相当,或低1~2℃)等,但前提是孩子感到舒适且愿意。如果采用这些措施反而造成孩子的不适感,那就没什么必要了。另外,不能用酒精擦身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酒精会经皮肤吸收而导致孩子中毒。
有些孩子可能在突然高热的情况下出现抽搐。这时候家长怎么办呢?首先要保持镇静,将孩子放平,松开衣物的领口,通风散热;并将孩子头部偏向一侧,尤其是伴随呕吐的情况下,可以将口内呕吐物迅速清理干净,绝对不要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即使孩子牙关紧闭,也不要强行撬开孩子嘴巴塞各种东西;温湿毛巾擦身,可以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的栓剂塞入肛门帮助退热。单纯性的高热惊厥一般5~6分钟之内可以自行缓解,不会给孩子带来后遗症。而当抽搐持续6分钟以上时,需要当心有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就诊时需要向医生说明抽搐的持续时间、抽搐的范围(局部还是全身)等,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观察还是进行腰穿等检查。
目前网购、海淘越来越时髦,也有很多年轻的父母给孩子海淘各种退热药,或是出国旅行时从国外带会各种感冒药。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各国的退热药、感冒药中的退热成分几乎就两种,不是布洛芬就是对乙酰氨基酚,没有差别。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买的啥成分的药,那么孩子吃错药,过量用药的风险就非常大了,尤其是同时服用感冒药和退热药时。所以,没有必要海淘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