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峰(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浙江杭州310014)
学会开展同行评议的优势与思考
尹峰
(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浙江杭州310014)
同行评议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科学评价方式,伴随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社会化职能工作的推进,我国学会在通过同行评议合理分配社会化资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该文结合中国自动化学会的一些具体实际,分析学会在同行评议中的作用与优势,提出了提高同行评议公正性与开展跨行业同行评议可行性的探讨与思考。
同行评议普遍问题学会优势行业互补
同行评议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科学评价方式,在论文评审、基金遴选、职称评定、学术荣誉等众多科学评价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率先把同行评议用于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的评审工作,并成为国际学术界通用的学术水准评价手段。随着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同行评议在美国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科技评审体系。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同行评议机制正式引入我国,此后,同行评议体系不断完善,先后成立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等组织,同时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的科研项目评审都先后建立了同行评议机制,随着多年来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发展,已逐步拉近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1]。
同行评议制度在国家层面科研基金的评审管理方面相对比较成熟,但在其他层面的学术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的科研经费分配与项目评审方面多少带有一定的计划与行政色彩,同行评议做得不够规范,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而作为社会化组织的学会开展同行评议工作,由于第三方的客观公正地位,不受利益干扰,在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将发挥独特的优势。
(一)评议专家专业上的局限性
当前,学科发展的趋势是一方面专业不断细分,另一方面学科交叉又越来越广泛。许多创新都是产生自学科边缘,对同行评议专家的知识面要求很高,没有一个相互了解又相对稳定的专家群体,很难在评议中找到最适合的同行专家,保证评议结论的准确性。同时,随着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专家团队也需要动态维护,这对同行评议系统的组织者在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二)评议专家的选择范围有限
受学科专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制约,某些专业在一个行业内的专家数量有限,评议专家的选择范围很小,且不同专业专家水平参差不齐,评议结果就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如目前的专家遴选机制主要还局限于行业内的单位推荐,受行业规模与专业细分的限制,较难形成足够规模的同行评议专家库,限制了同行评议水平的提高。
(三)评议专家的主观性影响
受专家知识背景与学术观点的影响,评议过程中无法避免一定的主观性,如果在评议程序的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分享与沟通机制,仅靠专家的个人意识与自我修正,势必对评议结果的客观与公平带来风险。
(四)评议专家责任心与工作热情的差异
同行评议目前基本还是采用无偿的方式,最多也只是考虑少量的专家咨询费用,这与评议过程所需的知识积累以及智力付出是极不相称的。专家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一方面取决于专家的个人素质,另一方面还与同行评议的机制设计有关,应让专家的付出得到不同层面上的回报,而这就需要在专家团队的维护上做文章,既要了解专家的价值追求,同时也要符合团队的价值取向与资源配置。
(五)回避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普通项目特别是企业项目同行评议工作的回避与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制度上没有保证,执行上没有刚性,这就使许多人情因素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从长远来看,独立、公正是同行评议这一学术评价体系的生命,公信力的形成是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与呵护的,需要从事同行评议组织工作的机构或团体始终严谨地履行与维护这一职责。
作为自动化学会在发电行业的分支机构,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承担了行业内部自动化专业的同行评议工作,主要体现在论文评审、项目鉴定、成果推荐以及学术荣誉等方面,基本形式是以专家集中评议的方式为主,函评方式为辅助,特别是优秀论文的评审,通常采用盲审方式,先函审,再对函审初评结果进行集中评议,投票产生各等级优秀论文。作为专业学会,主要的评审专家都来自委员,虽然是业余身份,但都是业界的代表人物,且热心于学会工作,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无私奉献,形成了同行评议的良好基础。
在科技项目鉴定评审方面,学会已逐步开展了相关工作,采用咨询服务的方式,组织行业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一般采取专家初审方式确定有技术价值的潜在项目开展咨询服务,并充分利用学会委员的专业能力,对优秀的项目成果组织同行评议,得出科学、公正的评价结论。在科技成果奖励与学术荣誉申报方面,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承担的是初评与进一步向自动化学会推荐的职责,评议的方式采用的是全体委员独立函调的方式,由秘书处负责统计汇总与信息保密工作,努力在工作程序上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在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方面,我们目前尚未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政府与高校纵向课题的申请已有完善的基金申请与管理体系,课题一般更具普遍性与代表性,同行评议基础更加广泛,程序也相对规范;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科研立项虽然专业性更强,但目前一般仍采用内部评审的方式,很少委托外部机构开展工作。而对于企业的一些专业化较强的技术方向,学会在专业面与委员的知识结构上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代表性,在确保评议结论的科学性方面应更具优势,同时企业委托学会独立开展第三方的可行性评价在客观性方面也是最有保证的,因此,科研立项方面开展面向企业与社会的独立第三方同行评议服务,应成为学会的一个工作方向。
对于同行评议中普遍存在的几类问题,学会恰恰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国自动化学会是专业性很强的组织,委员与会员资源丰富,不仅专业覆盖面广,而且专家代表性强,易于集中同一领域足够规模的全国性专家团队。同时,作为会员交流与信息共享的平台,学会本身充满活力与凝聚力,为专家提供了丰富的回报,也为组织各种形式科学、合理的评议活动创造了条件。毋庸置疑,学会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属性正契合了同行评议去行政化与专业化的需求,在监督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坚持专业人员主导,独立客观评价,将会使学会在同行评议工作体系中大有作为。
提高同行评议客观公正性,应从专家遴选、流程设计、程序监督三方面入手,利用合理的规则、科学的方法系统性地组织与保障工作的正确开展。
(一)合理确定评议规则,动态维护专家数据库
利用学会及各分支机构制订系统性、规范性的同行评议的评价规则以及专家遴选规则,根据专业特点与专家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并动态维护各细分专业足够大的同行评议专家数据库,确定不同类别评议项目的评议专家人数及组成原则,规范评议报告的形式、内容与质量要素,明确评议专家代表学会开展评议工作的责、权、利等,并逐步建立专家行为规范与约束机制。同时,学会交流平台还可以充分掌握专家信息与动态,保持与会员专家的密切联系,并有条件为同行评议专家创造接受业务培训与专业指导的机会。
(二)丰富评议形式,提高专家客观性与责任感
发挥学会优势,利用会员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设计科学多样的评议形式,从程序上提高专家评议的客观性,同时将评议工作与会员组织活动相结合,调动会员专家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实践证明,在函审基础上组织集中评议的形式,有利于专家交流观点,减少偏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专家的专注度,规范评议行为。此外,采用公开评审意见的形式,提供信息公开渠道,也可以明显提高同行评议的工作质量。
(三)利用网络工具与数据技术提高程序监督有效性
学会秘书处可以在组织同行评议工作的同时承担专家行为规范的约束与监督职能。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同行评议的工作组织与系统维护变得越来越便利,建立同行评议的网络信息系统,记录与分析过程数据,将显著提高程序监督的有效性。网络工具不仅为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带来便利,同时也有利于评议行为的追溯与监督,再辅助以抽样审读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起到后评价与监督作用,促进评议行为的客观公正。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建立与被评议者的互动联系,公开评议结论与评价意见,接受反馈与监督。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自动比对筛选,优化分配规则,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公正执行回避制度。
要客观公正地选配专家完成细分专业的同行评议,对同行专家的数量要求是非常大的,同时相同专业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角度与侧重面的不同,可以提供一个互补的视角,利用自动化学会这种跨行业专业学会的资源优势,在评议专家配置时适量考虑跨行业专家的参与,对保护创新,拓宽视野,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利用学会会员专家数据库的建设,开辟相同专业领域跨行业专家的遴选与相互补充,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会跨行业专业交流的载体,利用信息共享与互动,促进学会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进步,社会化的同行评议机制将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与科技进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会这一社会化的专业平台,将不断完善机制,尝试创新,肩负起这一使命,树立良好信誉,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服务,促进社会各领域的技术进步。
[1]李芬,朱紫阳,丁枝秀.关于中国同行评议研究状况的分析报告[J].中国科学基金,2009(3):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