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的民族因素
——以《如歌的行板》与《四季》为例

2015-02-15 08:33魏佳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行板四重奏柴可夫斯基

魏佳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浅谈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的民族因素
——以《如歌的行板》与《四季》为例

魏佳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彼德·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除了闻名世界的《天鹅湖》、《胡桃夹子》、《叶甫盖尼·奥涅金》等艺术杰作外,他还创作了许多独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如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钢琴套曲《四季》。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一方面源于俄罗斯特定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得益于俄罗斯独有的民族音乐传统。

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民族因素

一、《如歌的性伴》

1869年夏天,柴可夫斯基住在基辅附近的妹妹家中进行创作。一天,他突然听到窗外油漆匠的歌声,他们唱的是一首名为《Сидел Ваня на диване》(瓦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柴可夫斯基随即被这首民歌的优美旋律所吸引,于是他找到唱歌的油漆匠,记录下了这首民歌的曲调,配上钢琴伴奏,收录进了他的《俄罗斯民歌50首中》。1871年,柴可夫斯基又以这首民歌为主题,创作出他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是三段式曲式,即A-B-A的结构形式。

A段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的主题,几乎没有变动地写进了乐曲。此时乐曲节奏平稳、缓慢,乐队音量低弱,经配器与和声处理后的音色显得凄凉悲婉。这一主题如同在描绘,在当时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俄国人民内心的悲苦与沉重:

A段的第二主题由第一主题演变而成,在情绪上显得较前段更为激愤:

A段第二主题的后部似乎是在祈求和疑问:

B段是A段的对比段,其节奏速度与力度都做了较大的变动,气氛与A段截然不同。在这一段中,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苦闷、抑郁的心情仿佛不复存在。整段充满了生机和力量:

C段为A段的不完全再现。此时,B段中的生机与力量仿佛消失了,人们又陷入了忧郁与彷徨。曲调则不再像A段那么平稳缓慢,而是变得激动、紧张起来。最后的结尾,表面平静而实为高亢,像一句铿锵有力的质问,又似乎把希望寄托于幻想之中:

在1877年冬天的一场音乐会上,当列夫·托尔斯泰听到弦乐四重奏中的这首《如歌的行板》时,他竟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他对坐在他身旁的柴可夫斯基说,他从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忍受着苦难的俄罗斯人民的灵魂”。

柴可夫斯基这首由俄罗斯民歌为主题创作的《如歌的行板》之所以能够引起听者的共鸣,笔者认为,因为它是真正源自俄国民间的音乐,它真正蕴含了俄国人民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这才真正是属于俄罗斯自己的民族音乐。

二、《四季》

《四季》是柴可夫斯基受约于1876年创作的一组钢琴套曲,它以一年中的12个月份为主题,充分运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表达语言,是其民族特色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一。《四季》中的12首乐曲主要分为两条线索,一条以描写俄国人民日常生活与风俗为主,另一条则以描写俄罗斯的自然风光为主。

通过以上对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与钢琴套曲《四季》的简要分析,不难发现: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中,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俄罗斯民间音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元素,这些俄罗斯民间音乐赋予了其音乐作品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有的反映了俄国人民的生活情景,有的描述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这些民族特点要素区别了柴可夫斯基作为一名俄国作曲家,与欧洲其他国家作曲家在音乐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方式上的特色与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别正反映了俄罗斯民族乐派不同于他国音乐流派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受影响且得益于俄罗斯特定的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与文学),同时,他的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音乐创作也促使人们对俄罗斯民族文化艺术投入更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J624.1

A

1005-5312(2015)35-0082-01

猜你喜欢
行板四重奏柴可夫斯基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蔡立敏的诗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室内乐小品两首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如歌的行板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
如歌的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