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
形体语言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郑健
演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形体动作作为演唱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个视像符号系统。演唱者站在舞台上要达到“神形兼备”,形体动作要贴切、真实、自然,把内容和形体动作完美统一,把自己心中所想象的通过形体语言艺术表现出来,使形体语言具有表情性功能和美感表达功能,尽情地烘托出歌唱的情怀和歌唱的魅力,让观众感觉到你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给观众带来艺术的享受。
声乐 形体语言 艺术
演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是“演”和“唱”的完整体现。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是嗓音活动和听觉活动有效融合。作为情感表述的艺术,它是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有机结合。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歌唱训练,使嗓音达到一定的审美规范,通过力求完善的技能、技巧与表现力,表现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内涵的艺术实践过程,是技术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审美与创造活动。声乐语言艺术在声乐演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不单单是技巧的把握,形体语言在歌唱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熟练展现技巧的同时,充分运用形体语言,才能使声乐作品从无声的旋律变成有声、有色、有情的情感艺术。
形体起源于舞蹈、芭蕾、体操的基本训练,是副语言(paralanguage)的一种类型。形体语言作为演唱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的变化而充分结合的一种视觉符号系统。形体语言作为动作的简单表达,是声乐演唱者区别于其它一般形体动作的特殊能力。在声乐演唱中,人的肢体动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生活常规动作不同,它是为了作品的需要,运用形体语言,展现歌曲内涵,是歌唱中声乐语言所无法代替的。像著名的世界级表演大师卓别林,他运用准确、到位的滑稽动作,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久久难忘的艺术形象。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细致、准确的艺术刻画,孜孜不倦、形神入戏的艺术表演精神。
形体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以简单的动作描述人物思想、情感、态度、意向等,通过大脑神经支配人体行为方式的总和。声乐作品的创作,是艺术家长期生活的积淀,运用音乐理论进行不断的推敲、提炼的过程。旋律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无声的旋律变成有声的语言,就需要演唱者运用形体语言,充分展现创作者无法用旋律表现的情感艺术。形体语言艺术不是简单的语言的表达,是对作品真实情感准确的描述,它不是简单的语言的沟通,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肢体动作,声乐演唱中的形体语言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动作基础上的,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熟练掌握歌词、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深刻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演唱者才能提炼动作要素,编创动作需求,以满足作品的情感需求。在编创肢体动作过程中,重要的是把握歌曲的核心内容,准确的表达作曲家的内心感受,演唱者要用“心”去把握、领悟,根据歌曲的体裁和风格类型,编创动作要协调、富于美感,是真挚的、无意识的情感表述,深情地衬托出歌唱的情怀和作品的魅力。
在声乐演唱中,如何更好地做到形体语言与歌曲内容的统一,演唱者需要把握以下三点,才能达到“神形兼备”、“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1.假戏真情
“《情寒新吟》中说‘戏无真,情难假。若无真情,演假戏难;即有真情,幻作假情又难’。”①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歌曲演唱中没有自己的真实感情,那么你想把歌曲本身的内涵要表现出来的话就太难了;相反,如果你在歌曲演唱中有自己的真实感情,那么你要把歌曲本身的内涵不表现出来的话也很难。我认为演唱者要把自己置身于歌曲的内容之中,把歌曲的内容用自己的感情通过形体语言流露出来,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2.神贯始终
“神”在歌唱中,不是指精神,是演唱者的歌唱状态。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要神韵贯串始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兴奋的歌唱状态,将心中自己所想象的变成眼中所看见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歌唱中,眼睛是重要的描绘窗口,在演唱中,观众是通过眼睛来关注演唱者的,演唱者是通过眼睛来描绘作品的。通过眼睛或面部表情等形体语言显示出来,让台下的观众都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体会到你所表演的歌曲,使观众被感染,这样才能让观众深深地记在心里,再转化为感人的口中所唱。
3.唱为主、动为辅
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要以唱为主,演的形体动作为辅,形体动作要少而精且小、巧、灵。不能让观众感觉你的形体动作与歌曲的演唱不配合且夸张、啰嗦、做作,而是要让观众感觉到你的形体动作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氛,而且能够恰当地表现对所唱歌曲的分寸感。无论是“假戏真情”、“神贯始终”、还是“唱为主、动为辅”都离不开形体语言艺术的运用,演唱者必须通过手势、眼睛、面部表情等身体部位的配合及形体表演等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诠释作品,才能渲染气氛、感染观众。
手势在声乐表演中是重要的表现手段。表演艺术中的手势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美化的最好体现。在表演艺术中代表情绪和语汇的手势很多:齐眉指、前指、旁斜指、远指、怒指等,大体可归纳为“引、开、合、托、定、错”等几种手势。
手势在声乐演唱中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手势的运用应符合作品的需求,根据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手势的起、落等动作要注意到节奏、气口、强弱、高潮、结尾等众多因素的关系,重要的是要与肢体动作做到充分的协调、一致。②手势的起、落是演唱者重点关注的“点”。声乐演唱中手势不同于合唱或乐队指挥的手势,但对于作品而言,声乐演唱中手势的作用却有着和指挥一样的重要性。在手势的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到它与呼吸的协调,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是歌唱的基础。手势的运用应考虑到呼吸的关系,气口的转换,换气与手势应该同步、一致,在吸气时,还要注意到气息的强弱、力度,手势要与气息同步,在歌曲弱起小节、高潮、结尾处要注意气息、眼神、肢体动作等与手势的整体统一,动作不宜过多,要根据作品的需要随情而动、随声而行,只有注意到相关环节“点”,才能让手势在歌唱中起到“点睛画笔”的作用。
单纯的运用手势来传情达意是远远不够的。要把肢体动作作为表现感情的一部分,就需要歌唱者用“心”去表述,真情去演唱,把“无声的旋律”变成“有声的语言”,才能达到声音、情感与动作的完美融合。通过手势、眼睛、面部表情等身体部位的配合来更好的共同完成传情达意、诠释作品、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③
如果说呼吸是歌唱的生命,那么情感就是歌唱的核心。“声情并茂”是歌唱中反复强调的问题,是歌唱者演唱作品的最终表述。“情之相通,美寓其中。”感情的流露有外在和内在之分,外在的情感是通过表情、肢体的表现,来展现外在情感的寓意,而深层次的内在情感表述,则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歌唱状态,高超的演唱技巧,肢体动作的丰富运用,全身心的投入演唱,才能表达出深层次的情感内涵。演唱者能否做到全身心的演唱作品、把握作品,深层次的诠释作品,真正达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素,是演唱者娴熟的技巧和长期的音乐素养的积淀。④在声乐演唱中,人的眼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表现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部表情是传情达意的“晴雨表”,面部表情是表现情感最直接、最形象的传递者。声乐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表述,最基本的表情“喜、怒、哀、乐”在面部表情上体现最多,要敢于表演、敢于“做戏”,正如《声无哀乐论》中所说:“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要让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才能表现作品,丰富情感。⑤
形体语言的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每一个歌唱者在演唱时都有深刻的体会,如何准确的运用形体语言,也是歌唱者在演出后深入讨论的话题。形体语言在歌唱中的准确运用,是演唱者对作品全方位的把握,也是对作曲家创作意图的最好体现。旋律是无声的音乐语言,歌唱者必须准确的运用形态语言,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音乐的“二度”创作。
演唱者在选择作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选择典型、最易于被观众接受、最能准确体现心理、最富于美感的艺术表情,去表现歌曲中的内容,才能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如著名的民歌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剧《白毛女》,有的选曲真正地哭出来了,泪流满面,使听者也感染进去和她一起流泪。虽然流泪并不是表达悲伤情绪的唯一方法,还可以是眼噙泪花,甚至是泪已哭干,或泪往肚里流等等。但我们也时常看到,有的歌唱者只是按照音符办事,一板一眼地完成任务,演唱时面无表情,神情呆滞,或者有的似乎只在那里卖弄声音,空空洞洞,没有歌唱的激情,明明是悲愤哀怒的歌曲,演唱者的脸部表情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激动、兴奋的歌曲,他又可以麻木不仁,漠然置之。另外,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的表现,如果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无法演唱下去,也是不行的。听完之后,留在听众脑子里的好象是一团雾气,让人难过、反感,这样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演唱者对肢体语言的把握,必须要贴切、真实、自然,切不可矫揉造作,故能玄虚。
总之,形体语言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展现、调动歌曲情感内涵的重要表现手段。如果说呼吸是歌唱的生命,那形体语言就是歌唱的灵魂。形体语言在歌唱中的把握,不是简单的动作的描述,是对作品深层次内涵的重要把握,是联系作品和情感的桥梁,是演唱者长期的音乐素养的综合积累。在声乐演唱中,除了具备呼吸的运用、熟练的技巧、歌唱的状态等因素外,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才能充分的运用肢体语言,更好的去诠释作品、理解作品、把握作品,唱出歌曲情感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阳光,春季里的春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注释:
①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②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③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④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⑤顾雪珍.歌唱艺术知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