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
对于衰退期的铁画工艺传承与保护实质路径
卫国
在后工业时代,多数传统手工艺必然处于衰退期,而铁画艺术在历经其历史发展的两个高点之后,按艺术一般规律而言,必然处于其艺术停滞的节点甚至是衰退。本文针对铁画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实质路径进行了探讨。
铁画 工艺传承 保护实质路径
或许我国正在由工业时代逐渐步入丹尼尔.贝尔所定义的后工业时代,传统工业的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信息业、服务业的崛起。而在这样一个更替交集的社会形态下,传统手工艺的衰退更是由大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必然的。传统手工艺在工业化到来之时,便已完成使命。
诸葛铠先生论及了21世纪我国传统手工艺有三种生存方式:1.整体的传承,除了少数自然生存的品种外,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人为地保护最优秀的品种与大师级的人物,使之不失传。2.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的风格的结合,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3.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在查阅相关中国工艺美术集或全集中,部分有铁画一项的载入,(景泰蓝基本都有载入)大致分类为明清的金属工艺一类。相较于地方工艺美术而言所以定位于地方传统手工艺更为确切一些。而芜湖铁画无论是从工艺特质还是历史沿承都可以界定为中国传统手工艺。而作为传统手工艺的芜湖铁画的生存境况与中国大多数传统手工艺面临的境况一样,处于衰退与存亡边缘,而铁画工艺单纯的适应时代审美需求或者被商业市场所左右,则意味着传统工艺的转型与蜕变,而对于严格意义上的铁画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便尤显紧迫。
关于芜湖铁画的历史沿承与二次艺术高峰:
铁画源起宋代,盛行北宋,至清康熙,芜湖铁画自成一体。史料记载,芜湖铁画是由明末清初的铁工汤鹏和画家萧云从共同创造,至今约有350年历史。芜湖铁画的第一次高峰是以汤鹏与新安画派萧云从合作(受乾隆赏识,名噪公卿间)为开始的。汤鹏:炉锤极工,能得六法之妙(南齐,谢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诸葛生能传其法。(焦墨)陈文述画林新咏:百炼成钢绕指柔,汤家铁画自风流。后来诸葛真名士,极目芜湖一角秋。另有梁应达,字在邦,与鹏齐名花鸟鱼虫,荣枯舒敛,行止飞跃,神态逼真,栩栩欲动,其技艺在汤鹏之上。此后由盛至衰。而芜湖铁画的第二次高峰是由芜湖铁画第四代传人储炎庆及其九名弟子芜湖铁画的复兴运动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5月,老铁匠储炎庆在党和政府的感召下,将濒临失传的铁画绝技挖掘了出来,成立了铁画恢复小组,带出了张良华、杨光辉、储春旺、殷元绍、吴智祥、张德才、颜昌贵、秦学文等八大弟子,成立了芜湖工艺厂,以及其后又培养了储金霞、张家康、汤传松、倪乃林等多人。在他的带领下,制作了断桥相会、关山雪霁、梅山水库、牛郎织女笑开颜、松鹰、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而1959年制作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经典巨作铁画迎客松是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王石岑先生创作,由老艺人储炎庆亲帅众弟子在合肥模型厂生几台炉火完全手工锻打完成的。当时,铁画迎客松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从安徽厅移放到正厅迎宾厅的,从此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迎接外宾并与外宾合影留念的重要背景.而铁画迎客松当时制作了两幅,一幅珍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幅至今仍然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馆。而在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上松鹰图获得巴黎博览会金奖。
关于芜湖铁画创始人之一汤鹏原作考据问题,汤鹏的铁画流传于世者多为径尺小景,而其尤工山水大幅,积岁月乃成,世罕得之。若按王国维先生的二维考据法,纸面资料与实物相互佐证,对于芜湖铁画研究尤显重要。而诸葛生能及梁应达的资料几不可考。其中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一幅铁字楹联“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落款“丁卯年·汤天池”,据考证为清康熙26年,即公元1687年,它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汤天池锻制的铁画作品之一。而镇江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溪山烟霭图,铁画纵140厘米,横76厘米,论定为汤鹏作品。而对于芜湖铁画二次复兴时候的一些代表作品的收集、整理、研究,也同样值得重视。就艺术规律而言,任何艺术形式的巅峰,都是艺术家集体推动的行为,文艺复兴运动如是,印象派如是,所以,芜湖铁画工艺如何能够走出衰退期在当下时代环境中有所发展,如何能保护和传承下去是需要政府的扶持与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的,比较任何个人是无法创造一个艺术时代的。
地方传统手工艺好比是一座有历史的老房子,对于有历史的老房子适宜的是加固而不是重新装潢。客观说,国人对待创新的态度是失衡的,地方传统手工艺之创新的价值取向及适用范围是难以在短时间加以衡量与评判的。在全国范围内,地方传统手工艺的所谓创新是鲜有成功先例的,观芜湖铁画当下的几个所谓创新点:镀金与纯金画,彩色铁画,瓷板铁画。均是外延形式的创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应该遵循传统手工艺的内在规律,从技与艺两方面去考量手工艺的创新形式。
1.铁画的技,技术形式主要为:锻打、焊接、钻挫、整形、防锈、烘漆;由于点焊机的发明介入了铁画这门传统手工艺,对其工艺技术的研判到底是工艺革新还是丧失传统是值得商榷的,而传统的铁画核心技术烘炉锻打工艺在现今铁画逐步丧失,铁画的工艺特质也随着创新在悄然演变,利弊参半。
2.铁画的艺则在于其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水墨精神。中国传统水墨的终结(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六法"事实上成了中国画审美判断和创作方法上的最高司法官,传统中国画发展到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的时代,已进入了它的尾声阶段人物、花鸟、山水均有了其集大成者,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终归是要走向抽象的。而现代水墨的兴起给了芜湖铁画带来与水墨精神重新的契合的可能性。芜湖铁画之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水墨同样也面临着自我革新之路,事实上,中国现代水墨有发展,未成型。所以芜湖铁画若遵循中国传统水墨精神,是循古而稳妥的,若脱离了中国传统水墨精神,则未必可以称之为芜湖铁画。笔墨当随时代,
而借鉴中国现代水墨则是芜湖铁画唯一可与时代接轨的出路。
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之路,工艺技术上应该是保持稳健的态度,而在艺术思想上创新应该更加积极进取。
如何看待传统手工艺中的技,技,为工艺流程,手工艺造物行为的技术程序。程式化的恪守工艺流程是造物获得成功以及保证所造之物高品质的先决条件。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其中文化价值最为切要。
在保护地方传统手工艺是有政府部门的一些法规和条例作为依据的:
1997年5月20号国务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05年3月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指导方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工作原则。保护目的:以继承性与拓展性传承各种手工技艺为手段,使其造物内涵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得到延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路径:1997.5.20.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第九条:1收集、整理、建立档案2征集、收藏优秀代表作品3对其工艺技术秘密确定密级,依法实施保密4,资助研究,培养人才.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1地方立法2建立保护基金3建立博物馆或珍宝馆,组织展览会,评定工艺美术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鼓励大师带徒弟,组织出国考察。
无论是芜湖铁画技法与芜湖铁画史料书籍资料都是相当匮乏,而一旦随着铁画这门传统手工艺的退化,相关的遗失散落的资料很难再重新整理,所以对于铁画这门地方传统手工艺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的记载、收集、整理的必要性以及相关传统工艺书籍的编撰出版等工作应该遵循法规条例有序高效的开展起来。
由苑利与顾军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八项原则:1以人为本。2整体保护。3活态保护。4民间事民间办。5原真性。6独创性。7就地保护。8涉危优先保护。以及由王文章先生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项基本原则1本真性 。2整体性。3可读性。4可持续性。1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遗存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2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全部内容与形式,包括传承人和生态环境。3辨认与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年轮,演变规律”尤其内在精神蕴含。4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性,连续性,坚定保护理念。应该是地方手工艺保护的通用准则。
其中原真性与本真性应尤为强调,如果丧失了原真或者本真性,那么作为地方手工艺芜湖铁画便丧失了最基本的辨识度,而在最近的一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任意用锻打出来的浮雕或者高浮雕(此处锻铁与锻铜没有仍和本质区别)便可以套上芜湖铁画的外衣,那么此种行为不是颠覆性的创新而是赤裸的窃夺!此种锻铜工艺与芜湖铁画传统工艺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重视地域性这一要素,就地保护,建立行业认证标准,(可以设计统一的防伪认证标识)防止芜湖铁画的品牌流失。
如何更好地对地方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对于铁画工艺传承与保护实质路径的探讨希望能给铁画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一些思路。
[1]顾平.中国名画家全集:萧云从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3]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