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方
浅谈陕西筝派
郝方
本文对陕西筝派的形成作简明扼要的介绍,从陕西筝派的类型区分、演奏风格、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来对陕西筝派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由于陕西筝派演奏形式的别具一格、表现力之丰富,使得陕西筝曲可以广泛流传至今,成为我国传统古筝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陕西筝派 艺术特点 演奏技巧 代表人物 代表曲目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现存史料中最早关于“筝”的描述见于《史记·李斯列传》之《李斯谏逐客书》篇中的“夫击翁扣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文中的“秦”就指今天的陕西。由此可见,秦筝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陕西地区,筝一直都是民间地方音乐的伴奏乐器。经历了筝乐兴盛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筝的演奏技法逐渐单一——主要用右手大指和食指来演奏,左手的演奏技巧很少使用。筝慢慢的被人们遗忘和忽视,也绝少保留下来原始的曲谱资料。直到上世纪50年代,很多秦筝爱好者通过对外派的借鉴学习,并对陕西民间筝乐进行抢救保护和继承发展,终于使古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在陕西地区重获新生,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古筝流派。
(一)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特点
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是根据陕西地方语言的风格特点,并吸取各派精华形成的。下面分别列出左手和右手的各种演奏技法以供大家参考。
1.左手演奏技法
(1)左手大指按弦
左手大指按弦是陕西筝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因为陕西筝曲多用“4”和“7”,而古筝常用弦音的“4、7”需要左手按压“3”弦与“6”弦才会产生。如果在陕西筝曲旋律中“4、7”音相邻,弹奏者就必须在普通二三四指按弦技巧上,加入大指按弦,使“4、7”准确,不发出杂音与滑音。
(2)滑音
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是先弹后按,按滑到所弹弦上方音的音高;下滑音是先按后弹,从所弹弦上方音下滑到本音位。“以韵补声”是陕西筝派的最大特点,按滑音能很好地表现出陕西音乐的风格。因为陕西筝曲中的二度下滑音与陕西地方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了声腔化在陕西筝曲中的特殊音乐性。例如苦音腔,听起来就像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说话,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又含糊不清。在陕西筝曲中,滑音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这种伤感、哀怨的情绪。
2.右手演奏技法
(1)大指快速托劈
陕西筝曲中有大量大指快速托劈的演奏技法出现。因为在弹奏中最方便快速、最有力的当属大指,再加上连续的快速托劈如同陕西人豪迈直爽的性格,更能恰如其分地表现陕西筝曲中的慷慨激昂。《秦桑曲》的快板部分就大量的运用了此种技法。它在具体弹奏时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右手大指在单根弦上进行连续的托劈;二是右手大指在多根弦上进行连续的托劈,可将乐曲中高亢、愤懑或者欢愉的音乐情绪表达得更加充分饱满。
(2)双托音
为了加强旋律的歌唱性,陕西筝曲在演奏时常常使用双托音这一技法——大指向里快速连弹两弦。上面的为衬托音,下面的音为滑音,二者在音色上相互补充,听上去既不单调,又突出了地方音乐风格;加强了曲目委婉效果,使旋律得到修饰。
(3)夹弹法
这种技法在陕西筝曲中使用较多。弹奏的时候无名指自然地放在琴弦上借力,大指斜向下方45度触弦,与中指同时过弦弹响八度两个音。这样弹出的八度音更坚实有力,铿锵如陕西方言。
(4)撮、摇结合
据史料记载有“秦筝多撮弦”的说法。比如《秦桑曲》中很多地方就采用了这种技法,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听觉效果。它一方面丰富了乐曲旋律,延长了音乐时值;另一方面使乐句前后衔接自然,增强了乐曲的张力。
(5)挂摇
是陕西筝曲中独特又常见的演奏技法之一。它是在右手摇指前,中指将所弹音的低八度位置快速勾弹然后紧接摇指的一种技法。它加强了摇指的音头,给人一种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听觉感受。这种技法在其他筝派中十分少见。
以上是对陕西筝派演奏技法的简单总结,它们随着陕西筝派的形成而逐渐发展起来,能够充分表现陕西筝曲的音乐特色。
(二)陕西筝派的音乐风格特点
陕西有着悠久的秦风古韵,陕西筝曲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陕西筝曲风格鲜明,在音乐风格上主要表现为二变音、欢音和苦音、旋律上行跳进下行级进三种形式。
1.二变音
陕西筝曲多抒情,擅长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旋律优美,令人陶醉。细腻感情的刻画关键,在于二变音按弦的别具一格。4和7就是所谓的二变音,它是在五声音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变之音的奥妙之处在于二者时刻处于“变”的状态中,这种以变为特征的动态之音,形成了陕西筝曲独特的韵味。二变音是陕西筝曲的灵魂,“4”可以是升4,也可以是还原4,更可以介于两个4之间。同样,“7”可以是降7,有时还是还原7,也能够是微降7。丝毫的变幻,音乐情感与风格便能够鲜明彰显。
2.欢音和苦音
欢音和苦音主要是受到陕西当地民间戏曲的影响。苦音强调微升4和微降7,而欢音强调3和6。古人有云:“秦筝声最苦’指的就是苦音,苦音又叫哭音,深沉细腻、委婉缠绵,善于表现悲苦凄凉、哀怨忧愁的音乐情绪;欢音相对明快,善于展现轻松活泼、欢快喜悦的音乐情绪。在陕西筝曲中,常见欢音和苦音在段落转换中交替使用。
3.旋律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陕西音乐的音域上下波动起伏很大,上行跳进,下行级进是陕西筝曲的鲜明特点。上行跳进通常给人激动高昂的情感表现,下行级进给人一种悲苦哀怨的听觉体会。乐曲旋律常级进与跳进交替进行,哀怨中夹杂着温婉,抒情中又蕴含着激情。
(三)陕西筝派中的曲种分类
陕西北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高坡,丘陵沟壑;中部地区是沃野千里的粮棉产区;陕西南部是巴山秦岭,蜿蜒的汉水。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醇厚质朴的风土人情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曲艺品种。陕西筝曲,也在这多彩的地方曲种基础上,衍生出不同风格的筝曲类型。
1.榆林小调
榆林小调是流传在陕北榆林地区的一种说唱音乐。它虽然不是历史上一脉相承的陕西传统音乐,但是长期受到陕西文化的熏陶。《柳青娘》、《绣荷包》等作品就是以榆林小调为素材创作的筝曲。
2.碗碗腔
它是当地皮影戏的唱腔音乐,最早流行在陕西东部的华县一带,因为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个像小碗的打击乐器,所以得名碗碗腔。碗碗腔音乐细腻婉转,旋律优美动听。以“碗碗腔”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筝曲有《秦桑曲》等。
3.迷胡
迷胡又叫眉户曲子,是一种坐唱形式的古老曲艺,迷胡曲拥有大量的曲牌。分为陕北迷胡、陕南迷胡、东路迷胡、西路迷胡四种。曲调极其丰富,委婉动听,旋律细腻,富于表现情感。《扬州花》、《银钮丝》等就是以这类曲牌为素材的筝曲。
4.弦板腔
它是由民间说唱音乐发展而来的,最早是流行在陕西西部兴平、礼泉的一种灯影戏的伴奏音乐及唱腔。音乐风格热烈豪爽,具有西北高原人民朴实的性格。《弦板调》就是以弦板腔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筝曲。
5.秦腔
秦腔又叫乱弹,不仅是陕西主要戏种之一,甚至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极强的地方音乐代表性。《夜深沉》、《乡音》等就是以秦腔曲牌为素材的筝曲。
陕西筝曲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好像是鱼和水的关系。民间音乐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培育出了陕西筝派这朵奇葩。如果没有吸收民间音乐的养分,陕西筝派就不可能长足的发展下去。
陕西筝派的发展过程虽然非常的漫长和曲折,也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坎坷,但是陕西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物质资源丰富———这就为陕西筝派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时期的陕西筝曲。
1.20世纪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的筝曲
这一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秦筝乐曲创作受到各种局限,很多乐曲都是由周延甲先生根据陕西民间地方音乐改编的。代表筝曲有 《凄凉曲》、《绣金匾》、《五更调》、《欢音曲》、《西京调》、《扫雪》、《道情》等。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筝曲
这一时期,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陕西筝派也迎来了灿烂的春天。这时除周延甲先生继续创作外,曲云教授、魏军教授也加入到了陕西筝曲创作的团队。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取得了陕西筝曲的大丰收。这一时期的筝曲有周延甲先生的筝合奏《百花引》,周延甲、强增抗先生作曲的筝独奏《姜女泪》;曲云教授的筝独奏《香山射鼓》、《连理枝》、《弦板调》,筝歌《咏筝》、《清江曲》、《柳含烟》,三重奏《满庭芳》等。魏军教授的筝独奏《三秦欢歌》、《喜相逢》、《柳青娘》,筝二重奏曲《秦调》,筝齐奏《婆罗门引》等秦筝经典曲目。
3.20世纪90年代的筝曲
到了20世纪90年代,陕西筝曲的创作出现了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的新景象,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了筝曲创作的队伍,他们为陕西筝派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蓬勃生机。这些创新筝曲有曲云教授的 《夜深沉》、《花月吟》、《虞美人》、《哭长城》、《笑春风》、《山居秋暝》。还有魏军教授的《乡音》、筝与管弦乐队的《源》、筝与钢琴协奏曲《五陵吟》。周煜国先生的《乡韵》、《秋夜思》、《云裳诉》。更有饶余燕先生的《骊宫怨》、《黄陵随想》、《锁风沙》等既充满陕西韵味又饱含创新结构与突破传统听觉习惯的新筝曲。
陕西筝派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筝曲的创作结构也由简单的单旋律织体发展为复杂的纵向多声部旋律。创作出大量的重奏、独奏、合奏、筝与钢琴、筝与管弦乐等乐曲形式。短短50年的时间,陕西筝派进行了一次次完美蜕变、经历了一次次华丽转身,以它强烈的无可替代的地方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在九大筝派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本文简要分析了陕西筝派从流派的出现到演奏风格的形成,粗浅地描述了陕西筝派热耳酸心、凄楚悲切、委婉酸楚、高亢豪爽的音乐风格在筝曲中的体现。陕西筝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一代代古筝艺术家的努力下终于日渐成熟,并得到了全国弹筝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很多陕西传统曲目现在已成为社会考级,甚至高校考试的必弹曲目。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陕西筝派必将代代相传,大放异彩。
[1]李世斌.实践理论体系[J].秦筝,1993(01).
[2]王英睿.古筝音乐[N].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王英睿.筝[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周延甲.秦筝和陕西流派[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5]魏军.秦筝曲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6]焦文彬.秦筝史话[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7]焦力.论古筝的滑音[J].音乐探索,2006.
[8]李柯.论古筝的“颤音”[J].音乐探索,2002.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