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以对泰汉语教学为例

2015-02-14 19:03李潇潇
语文学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歧义跨文化汉语

○ 李潇潇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玉溪 云南 653100)



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以对泰汉语教学为例

○ 李潇潇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玉溪 云南 653100)

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多重语言应用能力、汉语转换能力、跨语言差异敏感力和跨语言歧义容忍与纠错力等四个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从加强汉语知识课程、外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和加强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身的跨文化语言能力,为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好基本功。

跨文化语言交际; 汉语国际教育; 能力培养

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指的是在跨文化环境下以语言为媒介的信息接收、信息分析及信息传达,最终实现交际顺畅的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表现为在汉语文化和学生个体的母语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交际的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能使汉语教师在跨文化的教学背景下实现与学生的顺畅沟通,提高汉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交际效率。本文将结合对泰汉语教学的实例,讨论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并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一、跨文化语言能力的构成

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多重语言应用能力、汉语转换能力、跨语言差异敏感力和跨语言歧义容忍与纠错力等四个方面。

1.多重语言运用能力。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汉语为本,通用语和非通用语为辅的“一体两翼”的语言能力。对于对泰汉语教学而言,这“一体两翼”即表现为“汉语+英语+泰语”的语言能力。

根据国家汉办发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合格的汉语教师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这是汉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汉语知识和技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深入、全面的汉语知识技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比如汉语的词汇,除了词义之外,其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语用规则等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

除了能在初级阶段作为辅助性的教学媒介语使用之外,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通过与汉语的对比分析,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正迁移效果,同时减少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很多泰国学生经常用“给”来代替“让”进行表达,如“有问题就给我知道”,原因是泰语中“给”、“让”等意思都可以用 一词表达。

良好的英语能力对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对泰教学的初级阶段,如果教师的泰语水平有限,可以选择适量的英语作为辅助教学媒介语进行过渡,这对于提高交际效果,迅速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是有帮助的。事实上,很多赴泰实习的学生也是这样做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汉语转换能力。所谓汉语转换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同难度等级的词汇、语法之间的转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适当等级的词汇和语法,并进行调整和熟练的转换。在以汉语为教学媒介语的时候,要能够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来解释新的词汇或语法,否则会给教学带来困难,也降低了教学的效率。第二个层面是语体的转换,面对不同水平级别的学生,教师要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语体。正如刘珣所指出的:“初级阶段既不宜过于口语化(不利于掌握基本结构),也不宜过于书面化(难以掌握,缺少现实交际价值),要注意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都能用到‘中性’语体。从中级阶段后期开始,加强两种语体的区分和转换。高级阶段要特别加强书面语的教学。”[1]

3.跨语言的差异敏感力。掌握“一体两翼”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师要具有一种随时将汉语放在跨文化背景下观察,并及时发现其与其他语言之间差异的敏感力。汉语与其他语言间的差异有些是很明显的,容易受到学习者的重视,比如对于定语和中心语的前后位置,汉语和泰语是正好相反的,学习者大多都会很注意这一点。但有些差异却是“微而不察”的,不会引起学习者特别的注意,却同样影响汉语的学习。如果汉语教师在学习和接触这个词时,凭着差异敏感力多加对比,就会发现两个词的含义并不完全对等,从而对泰国学生为什么总是说“这家饭店的东西很好吃和很便宜。”的偏误原因有所了解了。

4.跨语言的歧义容忍力。对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问题的接受与容忍程度被称为歧义容忍度[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高或过低的歧义容忍度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歧义容忍度过高,会因为忽略学生的错误而使学生错过纠错的机会,造成某些语言知识的遗漏;如果教师的歧义容忍度过低,学生的每个错误都要纠正,则会影响教学效率,还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一种高低适度的歧义容忍能力,对什么时候纠错、纠哪些错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如在初级语音阶段,对学生的错误发音一定要仔细纠正,使其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但如果是中级阶段,学生的某个错误发音已经化石化了,教师与其揪着这个错误不放,不如把纠错的重心放在这一阶段的重点词汇和重点语法上,避免学生形成更多的化石化的错误。

二、对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对外汉语教师的生力军,培养其良好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是专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以上提出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三个层面,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汉语知识相关课程的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语知识课,很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等,但考虑到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这些课程,应更加注重汉语特点的学习,更加强调汉语的结构特征、语用特点和语体特点等与其他语言的不同之处,这也是提升跨语言差异敏感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对汉语的特点了如指掌,才能对其与其他语言的差异有更深的洞察力。

二是加强外语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大学公共外语课,也应该结合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加强目的语同汉语的对比分析,为学生今后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和语言对比研究工具打下基础。

三是加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还应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来给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如一些跨文化的交际策略,特定对象国的交际文化等。

四是加强实践训练和实训指导。见习和实习是职前培养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践训练,一方面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教师应在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如在现代汉语课上让学生练习自己讲解语法,在外语课上让学生就某一语言点与汉语进行对比,或是跨文化交际课中让学生就某一特定国的交际文化进行调查等,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实践的指导,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实践之后和学生一起对实践进行反思,让学生在每一次实践后都有所收获。

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培养过程中,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让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练好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功”。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昌来,朱攀.标准汉语:基础教程·综合[M].陈晶晶,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5]聂学慧.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李潇潇,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H195.3

A

1672-8610(2015)07-0104-02

猜你喜欢
歧义跨文化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