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布疑设坎 构建灵动课堂

2015-02-14 14:08孙小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思维

孙小琴

巧用布疑设坎构建灵动课堂

孙小琴

所谓布疑设坎,即布置疑问,设置障碍,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人云:疑为思之始,学之端。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深入研究课本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通过巧妙地“布疑设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绽放思维,在知识探究中创造火花,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情境导入中布疑设坎,激发探究动机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精彩有效的情境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情境导入巧妙地布疑设坎,往往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究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置“人为障碍”,让学生依托旧知识,迁移出新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比如,教学欧?亨利《最后的长春藤叶》,笔者是这样进行情境导入的:我们知道,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同学们,你们相信吗?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却能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这片叶子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呢?你们能想想得出来吗?这样,在情境导入中布疑设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以饱满地热情快速投入新课学习中。

二、知识探究中布疑设坎,提升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高效互动的生成,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新知探究中布疑设坎,既可以点燃学生思维之花,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布疑设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交流讨论,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戴望舒《雨巷》一课,在探究诗歌主旨时,笔者是这样布疑设坎的:有些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还有些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对此,你们赞同哪一种看法,为什么?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请各个小组选出发言的代表。

小组1:这是一首爱情诗,这首诗已经明确地写清楚了我希望能够遇到丁香姑娘,虽然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不完美,但是我还是站在原地等待着丁香姑娘。

小组2:这首诗表面上是爱情诗,实质上是政治诗。戴望舒所处的时代比较多战争,社会环境也比较乱,可能作者当时想表达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所以只能写得比较朦胧。

这样,通过布疑设坎,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三、巩固练习中布疑设坎,深化知识理解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既可以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提升学生技能,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通过信息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需要借助一定的巩固练习,教师巧妙地布疑设坎,学生认真地解疑度坎,才能方得长进。因此,教师在设置巩固练习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布疑设坎,引导学生疑中求解,解中悟理,从而巧妙地找到通向知识彼岸的通道,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比如,学习《荷塘月色》,笔者是这样设置巩固练习的:《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突然把笔锋一转,联想梁元帝《采莲赋》和江南采莲旧俗,其目的是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富月下荷塘画面的意境,进一步反衬现实生活给人带来的不快。

B.借“惦记江南”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暗寓对现实的不满。

C.对江南的惦念,更足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惦记江南,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

总之,学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巧妙布疑设坎,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孙小琴,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