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
——以《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为例

2015-02-14 13:23刘思宁延边第二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球化思维能力政治

刘思宁(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浅谈高中政治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
——以《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为例

刘思宁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维、生成知识并深刻体会知识的建立过程,提高思维能力,构建有效思维课堂。本文结合课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高中政治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

高中政治;学科思维能力;有效思维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构建有效思维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维,生成知识并深刻体会知识的建立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并达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在高中政治课堂我们应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有效思维课堂呢?

一、深挖教材,调动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深挖教材知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理解教学内容,为调动学生思维能力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政治概念的深度剖析,政治概念是对政治事实和政治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本质特征的逻辑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这一政治现象有规律性的认识,从分析中得出结论并能准确把握,这样,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学习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形成了诸如对社会现象的自我认识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时,教师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具体:在含义中概括出: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的全球化;拓展出来的还有贸易全球化、消费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管理经验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据此关注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再结合时政焦点与生活热点联系运用,从而使得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思考政治,思考生活;并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政治现象,提高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兴趣点,激发学生思维。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最新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从而生动课堂。例如:在本课导入环节,笔者结合学生的课前新闻播报“通过APEC、G20看中国影响力:中国有能力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观看视频《APEC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并探究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外国品牌?中国又有哪些品牌成功走出去”;调动并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感受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如此,学生便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提高思维能力,并精准把握所学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和参与热情。教学活动要以高效的问题引领课堂,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点燃学生参与的激情和求知欲望。例如学习“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时,结合视频资料“2014年伊利与美国DFA的合作”提出问题(1)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是什么?(2)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它们之间的合作又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有什么积极影响?学生通过探究从新的视角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接着教师结合学生分析提出问题(3)各国掌握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利益分配会一样吗?(4)结合“微笑曲线图”说明不同生产环节的高利益被哪些国家分走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图形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于是学生带着兴趣与问题(5)长期如此分配,会导致什么后果?进行有效思考,从而提高了辩证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鼓励质疑,以疑激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质疑。质疑并提出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造的萌芽,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古希腊大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十分强调在教学中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他在教学中从不直接向学生陈述知识或传授知识,而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认识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似乎没有矛盾的地方或学生认识上有矛盾的地方或理论与实际似乎矛盾的地方,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怀疑或惊奇感,促使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变怀疑为动力,化惊奇为探索。从方法上看,可以正问或反问、直问或曲问。例如本节笔者刚提出探究问题“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时,大部分学生很疑惑,不知从何处着手;接着教师提示可以从知识角度和主体角度分析时,有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不同的看法或疑问,生生间互动、思维碰撞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最终在学生们的探究中找到答案,教师再加以点拨。这样通过质疑既锻炼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以致用,以用促思

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争个好分数,排个好名次。学习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并解决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更容易被理解,更有活力,更有威力。所以教师讲解理论既要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要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思考、解决现实问题,指导自己的行动。

例如本节课在探究问题“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时,有的学生回答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我国应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教师应及时鼓励正确评价学生所思所答,及时引导学生“那我们应怎么做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在分析中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其“注重国家经济安全,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情感教育,达成教学目标。教要联系实际,学同样要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才能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五、启发指导,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中,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成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形成内需之外,还要注重他们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其加强必要的启发和指导,促成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教材时主动思考质疑。阅读方法指导是各位学科都需要的一种能力,对于政治学科而言,是培养政治思维能力的前提,我们在教材阅读中要通过案例,把握案例的实质和目的,从而学会思考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探寻规律性的内容,学会概括和提炼要点;形成一定的表述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

增强自学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在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

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最终应服务于学生的有效思维,提高学生课堂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全面的观察、分析问题,学会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引导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总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在对问题的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通过对政治问题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教师也应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构建积极有效的思维课堂,学生在学校在课堂也能获得终身受益的思维能力。

[1]周岳鲤.新课程标准下政治学科 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EB/OL]. http://edu6.teacher. com.cn/tkc491a/webpages/anli/anli2.htm..

[2]李胜.浅谈政治学科能力的培养[EB/OL].http: //www.diyifanwen.com/jiaoan/zhengzhijiaoxu efansi/0812261014327721787.htm.

[3]单海云.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EB/OL].http://www.xzbu.com/9/view-433 5235.htm.

G633.2

A

1673-4564(2015)04-0126-03

2015—06—26

猜你喜欢
全球化思维能力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全球化陷阱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