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编辑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

2015-02-14 04:21王龙杰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办刊学报校本

□王龙杰

(广西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广西 桂林 541004)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编辑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

□王龙杰

(广西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广西 桂林 541004)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编辑队伍普遍存在的素质不高、人心不稳的情况,以及当前编辑集中培训存在的工学矛盾大、经费开支多、培训效果不理想等的诸多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构建学报编辑校本培训体系。文中论述了编辑校本培训的内涵特征、编辑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创新编辑校本培训的培训模式和方法以及编辑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等,为学报编辑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途径。

学报编辑;校本培训;体系建设;专业发展;队伍建设

高校学报是以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应该看到,我国高校学报普遍质量不高,与高校的地位极不相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高校学报编辑素质不高、工作不安心、队伍不稳定。培养和建设一支精干、稳定、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实现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手段,高校学报只有认真地做好编辑培训工作,才能提高学报的质量和水平,把高校学报做强做大。

一、编辑校本培训的内涵特征

编辑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编辑在职培训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的集中培训的弊端,是学报编辑在职培训较好的模式。

(一)编辑校本培训的定义和内涵。我们借鉴教师校本培训的理念[1],把编辑校本培训定义为学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学报及学报所在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对学报编辑的现状与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由学报自身发起、组织、规划并实施,以提高学报编辑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促进编辑个人和学报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编辑培训、学报出版活动和编辑科研活动等方式培训学报编辑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2]。

编辑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内涵:首先,培训以学报和学报所在高校为本。学报是编辑校本培训的基本单位,不仅培训活动由学报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场所在学报内,而且培训所得也要在学报办刊实践中进行检验。其次,培训以学报的发展需要为本。编辑校本培训以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和学报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本,立足于解决学报办刊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学报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以编辑任职的学报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报及其所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培训活动,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第三,培训以学报编辑为本。编辑校本培训不仅需求由编辑根据自己工作需要和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提出,并参与制定培训计划和开发培训课程,而且培训力量也多来自学报内部,从而保证了培训的内容符合编辑所需,有效地调动了编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培训的效果。

(二)编辑校本培训的特征。由编辑校本培训的定义和内涵可知,其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 培训组织管理便利。编辑校本培训是以编辑所在学报为依托,以编辑所在学报和学报所在高校为培训基地,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均可根据学报和编辑的时间灵活制订,确保编辑工作和学习两不误,既减少了编辑的工学矛盾,又节省了离岗培训的差旅费、学习费,降低了培训成本。同时,通过学报的有效组织,受训编辑的积极参与,变传统集中培训的“外控式”管理为校本培训的“内控式”管理,便于有效管理,保证培训的效果。

2. 培训形式灵活多样。编辑校本培训与以往的编辑集中培训不同,其培训形式不拘一格,既有单向灌输的、规范性的形式,如专家报告和讲座等,又有多向交流的、非规范性的形式,如编校沙龙、科研课题攻关、自我反思、编校技能竞赛、素质拓展等;既有短期的,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又有长期的,如课程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有效克服了传统的集中培训以讲授和大班制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弊端,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强调编辑个体全程、全面、全方位参与培训,提高了学报编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理论联系实际。校本培训以编辑所在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借助高校、兄弟出版单位及其他编辑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把专家的理论知识与学报编辑出版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编辑出版实践在新理论指导下的发展和提高。培训从学报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参训编辑的岗位和职位特点及其年龄和知识结构,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课程,并根据培训内容和场景,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将培训所得及时地用于办刊实践,在工作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将培训成果直接转化为提高学报编辑出版质量,有效提高了学报的质量和水平。同时,编辑在校本培训中也建构起了自己的专业实践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真正转化,实现学报人力资源的最大化。

4. 促进编辑的共同发展。由于学报积极组织并始终参与校本培训的全过程,营造了一种不断进取和终身学习的氛围,促使每个编辑始终处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氛围之中,积极学习、大胆尝试、努力创新,相互交流协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同时,由于校本培训的参训者和施训者大都来自于学报及其所在学校内部,同事之间由于学识、经历以及奋斗目标等都相同或相近,相互之间共同话题较多,更容易沟通交流,从而调动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他们的活力和创造性,切实提高编辑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二、学报编辑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培训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变革就是要解决为何行动和激发向目标行动的驱动力问题[3]。编辑校本培训着重关注编辑自我发展的需要,培训需求是编辑内生的,培训课程是编辑参与开发的,培训活动是围绕编辑开展的,总之,培训是以编辑为本的。这就要求编辑要转变传统的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和培训是“补偿型教育”的观念,树立编辑是“复合型人才”和培训是“提高、参与型教育”的观念,坚定自己献身编辑事业的信心和决心,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培训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把学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基地,实现自己更大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本培训的第一要义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中,学报要加强学习型编辑部建设[4],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编辑专业发展和自身提高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支持编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编辑部的重要特征。在学习型编辑部里,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向同事学习,向国内外同行学习,做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者,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构建行动研究文化[3]。行动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者与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从现实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制约因素,运用多种手段对问题进行研究并予以解决,从而提高研究者实际工作中的行为质量的研究。编辑的实践性经验和智慧不可能通过外人的给予获得,它一方面由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而来,另一方面是编辑在办刊工作中,通过探究、反思,经由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总结而来,是由编辑本人在学报办刊的行动研究者构建和创造的,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独特的个体性和鲜明的探索性特征。因此,构建行动研究文化能有效提高编辑的实践性智慧,促进编辑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理念认为研究本身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已有研究成果也证实编辑行动研究是提高编辑实践智慧的最有效途径。编辑校本培训行动研究文化的构建应按照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理论探讨、解决问题、实施和反思的顺序进行,编辑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构建了以行为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学报编辑校本培训文化。

(四)严把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选择关。培训内容是培训的精髓和核心,直接决定着培训的效果。编辑校本培训的内容由编辑的素质需要决定,因此培训之前要向全体编辑广泛征求培训选题,编辑部组织大家进行认真论证,最后确定培训内容。选择的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既要覆盖面广,涉及到学报办刊工作的方方面面,又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如既要包括传统培训常见的知识层面的,如政治理论修养、编辑学理论知识、编辑业务技能等,又要包括传统培训很少关注的精神层面的,如编辑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编辑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价值和职业生涯规划,编辑的自我时间管理、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形象塑造和身体心理素质等,还要有编辑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如编辑科研能力培养、人文修养提高等,以及学报制度文化建设和学报特色文化的培育和内化等等内容。由于培训内容是内生的,符合编辑的兴趣和需求,极大地调动编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杜绝了编辑消极培训和缺勤的可能性。

培训师资直接影响着校本培训的效果。编辑培训师资的选择要结合学报编辑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评价较好、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类型尽可能多样化,涉及到学报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来源尽可能广泛,如可以从本校专家学者、学报编委、兄弟出版单位专家、学报骨干编辑、政府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期刊研究会及编辑培训机构等的专家中择优聘用,这样必将极大地提升编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迅速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

编辑校本培训是一个开放的、多样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有规范的,也有非规范的;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单向灌输,也有双向互动,除了可以采用传统培训经常采用的集中授课、专家报告、专题讲座等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创新的模式和方法。

(一)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编辑科研活动。编辑研究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依靠团队的优势。学报创造条件,让各编辑自主组成研究团队开展科研活动。研究团队的组建绝不是几个编辑的简单叠加和拼凑,而是要编辑之间进行优化组合,各编辑的年龄、性格和知识结构要能互补,能形成合理的梯队,要有利于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作。同时,学报要引导研究团队选择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编辑业务能力强、学术造诣高、人品高尚的骨干编辑出任研究团队带头人,也可在团队研究活动中自然产生研究团队带头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编辑科研活动。引导各研究团队从学报办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入手,按照“问题即课题,培训即研究”的原则,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召开研讨会等的形式对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加以解决,并付诸实践进行检验和完善,用以指导办刊实践,然后撰写学术论文发表[5]。由于是编辑自己通过实践得出的研究结论,编辑既对其理解深刻,又切合学报的实际,把它运用到办刊实践中,既提高了编辑的能力和素质,又能很快提高学报的质量和水平。

(二)组织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和模拟情景演讲比赛。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指学报组织引导编辑对挑选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编辑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的办刊工作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升编辑实践性智慧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它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激发编辑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使编辑在对大量的组约稿件和编校案例接触中,掌握学报办刊的知识经验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专业发展。因此,学报要把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作为落实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让编辑通过借助于案例完整、真实和具体的情境描述的学习,以缩短办刊工作情境与实践生活情境的距离,增长实践性智慧。

模拟情景演讲比赛是指根据演讲人可能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职业,设定一个与该职务或该职业相符或相似的题目,让演讲人根据该题目进行演讲的比赛活动。开展模拟情景演讲比赛能综合考查编辑的各种能力,有利于激发编辑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如开展假如我是学报主编、假如我是编辑部主任演讲比赛,能促使编辑主动思考并积极学习有关学报办刊的规律和编辑部管理的技巧,提升编辑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模拟组稿情景、模拟与作者交流情景、模拟与审稿专家交流情景演讲比赛,能促使编辑主动思考并积极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编辑对外交往能力。

(三)专题研讨。专题研讨指学报针对编辑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邀请专家举办专题研讨会,或专题座谈会,组织全体编辑参加座谈或研讨,编辑通过与专家对话,解答内心的疑惑,开阔自己的眼界。专题研讨的模式以编辑需要为主体,所选的专题都是在编辑中普遍存在、普遍感到困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并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对症下药,针对性强,见效快。

(四)编校沙龙。编校沙龙是编辑通过“沙龙”的形式,就学报办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组稿、编辑、校对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等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不仅从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和沟通,更从实践操作层面进行切磋,彼此交流经验。编校沙龙为编辑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平等对话的平台,促进了编辑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编辑的编校水平和办刊能力。

(五)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指编辑在先进的办刊理念和编辑学理论指导下,对自身的编辑出版活动和自我成长过程进行思考、分析和评判,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行整改,是编辑对自己进行认真总结和再认识的过程,能有效提升编辑的办刊能力和水平,促进编辑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编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一个解构到建构、螺旋上升的过程,有助于编辑的快速成长。编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能帮助编辑深刻理解学报办刊活动,正确认识自己的编辑水平,有利于编辑的自我定位,从而坚定其献身学报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编辑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报编辑可从学报办刊过程、学报办刊实践中的编辑个人实践知识和经验、自己的编辑风格等方面进行反思,可以通过与作者、读者、编委以及同事同人的交流进行反思,也可以收集学报刊发论文的数据,由数据判断学报办刊情况及自己编发稿件的情况等进行反思,通过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从而提高自己。

(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学报每年都可以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既可以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人文素养、身体心理素质和对外交往能力,又可以丰富编辑的业余生活,增强编辑部的活力和凝聚力。如举办读书会,可以提高编辑的人文修养、编辑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学科知识水平;举办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可以提高编辑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修养水平;举办编校基本功比赛和演讲比赛可以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自我表达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举办卡拉OK比赛、趣味体育活动、气排球比赛、素质拓展等,既能丰富编辑的业余生活,又可以提高编辑的身体心理素质和意志力。

三、学报编辑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专门机构。编辑校本培训体系是一个包含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培训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全面负责编辑校本培训工作的协调、组织和落实工作。如在学报单独设立编辑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主编或编辑部主任为组长,副主编、副主任和校内相关部门的领导为副组长,学报骨干编辑和其他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报进人计划的筛选把关、培训经费的保障落实、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监督落实、培训师资的聘请、考评细则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力争把学报编辑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体系中,充分借助学校教师培训的资源提高编辑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学报还要采取措施稳定编辑队伍,建立培养、吸收、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的机制,尽力为编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大发展空间。

(二)建立完善的编辑校本培训考评制度和公平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可以帮助编辑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编辑的潜能,为编辑个人职业发展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编辑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开展,助推学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和创名牌。编辑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有人把编辑列为人类文化进步的三大标志之一,把编辑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提到与作者和读者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编辑事业是立言、存史、资政、育人的事业[6],由于编辑劳动的隐匿性和特殊性,学报编辑校本培训考核体系不能照搬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考核办法,而必须能充分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潜能,必须符合学报编辑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其职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更好条件和更大空间。根据编辑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编辑校本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应从编辑工作业绩、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和水平、参加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1)工作业绩主要考查编辑人员完成编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如编发文章的数量、组约稿情况、编发文章被引用情况、编发文章被文摘和数据库转摘收录的情况等;(2)业务能力主要考查编辑人员编辑加工稿件的能力,如编发文章审读情况、参加编校技能比赛获奖情况等;(3)科研能力和水平主要考查编辑人员在编辑学领域和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研及完成科研项目的情况、获奖情况等;(4)参加培训情况主要考查编辑人员是否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态度如何、有何收获等,如参加培训的出勤率、学习笔记、个人反思笔记、施训专家的评语、参训档案等。

四、结语

Nature集团[7]在我国设立编辑部对我国学术期刊界造成很大的冲击。学报要提高自身的质量和水平,关键是提高学报编辑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学报编辑校本培训作为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学报编辑的能力和素质,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编辑队伍,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1]刘芳.学校教师发展——走近校本培训[J].教书育人,2003(20):24-25.

[2]王龙杰.基于校本培训的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校本培训探索和实践[C]//刘志强.学报编辑论丛,2014:169-173.

[3]范晨芳,齐学进,贾万年.建设研究型编辑部实现医学期刊可持续发展:《解放军医学杂志》建设研究型编辑部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107-109.

[4]杨美群.学习能力: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必备素质[J].编辑学报,2010,22(6):547-548.

[5]李彩,王晴,吴爱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如何选题[J].编辑学报,2009,21(4):359-361.

[6]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M].北京:中华书局,2013.

[7]张建军,李春风.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编辑的不足与提升途径[J].编辑学报,2013,25(4):394-396.

【责任编辑 谢文海】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System for Journal Edit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Convergence

WANG Long-jie
(Journal Editorial Dep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 team, such as underqualified editors, instable team; there are also some drawbacks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system for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 including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training, high training cost and low training efficiency, etc. Therefore, we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system for Journal edito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and method, an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for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 so as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training way fo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journal editor team.

journal editors; school-based training syste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m construction

G238; G726

A

1004-4671(2015)03-0084-05

2015-03-01

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YB2014051)。

王龙杰(1971~),男,河南汝南县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编辑学。

猜你喜欢
办刊学报校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致敬学报40年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