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淑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语篇整体教学模式探究
陈艳淑
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很多教师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分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思想和内容,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教学成效很低。根据语篇整体教学理论、语篇整体教学法和语篇整体教学模式结构,对高中英语阅读课进行语篇整体教学有一定可行性和必要性。
语篇整体教学模式;高中英语;阅读课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过程。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阅读能力被看作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古德曼(K.S. Goodman)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的技能。然而,在当前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却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用大量的听说代替阅读,把阅读课上成了听说课;二是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分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思想和内容,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这种形式的阅读课教学只停留在阅读材料的表层,把阅读课设计成机械的练习、任务或活动(戴军熔 2001)。教师只是针对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点或内容细节设置练习,却忽略了对教材内容深层意义的挖掘、探究、评判和延伸,因此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活动来理解文章主旨与作者意图,也很难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进行推理或判断,从而导致了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较低。
心理学家格式塔说过:“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具有完整的思想和结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断章取义。现行高中教材课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继续沿用传统翻译法教学,不重视语篇的整体教学,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达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采用语篇整体教学模式,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语篇结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和情节发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卡鲁尔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Skehan,Peter 1988)。根据这一理论,在阅读教学中,人们将图式区分为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与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内容图式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指读者对课文结构排列的熟悉程度,即平时所说的篇章知识。该理论充分揭示了阅读的本质,强调阅读的本质是读者及其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进行周密细致的整体观察,然后再观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贾冠杰 1996)。
阅读除了受语言因素与图式的影响之外,还受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技能、阅读策略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高中英语阅读课“语篇整体教学模式”就是在以上理论的指导和启示基础上,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出的。
高中英语阅读课“语篇整体教学法”就是指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引导学生越过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直接进入语篇的理解分析(徐苑芬 2000)。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后再转向部分,同样,各个技能的培养应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而不应孤立地培养某一方面的技能。
语篇整体教学法将语篇看作一个整体,不仅强调语言本身的教学,而且在教语言知识时,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目的与文化背景等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金蒂 1999)。这种方法将阅读教学的三个不同目的统一于一个教学过程中,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语篇整体教学可以通过“列表阅读法”“视听说法”“简笔画法”“跳读法”“略读法”等将课文整体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运用所学知识浏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comprehension)。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的设计时,可以围绕这三个理解进行以下教学实践:
(一)第一阶段:宏观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
1.利用文中插图导入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利用文中插图导入。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带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话题。如Module 2 Unit 1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师可先展示奥巴马和卡梅伦的图片,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会被这两个著名人物所吸引,随后教师可以引出两种不同英语的对话。
2.背景知识导入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涉及外国文化,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背景知识导入法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真实的语境。例如,Module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主要讲解了琥珀屋的由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这个故事,进而增进学生对琥珀屋的认识,为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3.音像媒体导入法
音乐有强烈的感染力,利用音乐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新课标Module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阅读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非洲野生动物的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
4.表演导入法
表演是一种艺术,它能以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学生的大脑。用表演导入课文,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教材,创设情景,通过表演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新内容。如在讲授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震,这种引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表演活动中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自护技能。
课文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对已知话题的积极预测,对下一步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和愿望。
(二)第二阶段:寻读略读,整体理解
第二阶段侧重的是语篇内容的通篇处理过程,从语篇整体入手,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全貌,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全文的语义中心,摸清贯穿全文的脉络线索,感受部分与整体的联系,领悟文义的推进与发展。学生可以通过速读(fast reading)、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问答和列表等方法,了解大义,初知概貌。略读是指让学生带着引导性问题阅读,目的很明确,即通过读去寻求重要信息,然后根据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找出文章主旨大意和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句,并进行段落划分,这部分的问题形式有: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tell us?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教师在修改与确认学生对全文篇章信息理解的同时,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将课文、段落大意(General Ideas)板书或投影出来,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总结提纲,提炼关键词句(Key Words)等。教师可以安排限时快速阅读,再补充一些快捷问题(Quick Questions)或正误判断题(True or False)让学生抢答,训练阅读速度。如Module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让学生先找出各段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主题和结构形成有一个初步理解,为之后寻找细节做好铺垫。
(三)第三阶段:深入篇章,细节理解
深入篇章,细节理解是指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阅读活动深入化。根据篇章类型和篇章大意,采用问题叠加法寻找重要细节,利用语境理解词义,利用篇章线索把握文脉,明晰篇章结构,然后纵览全篇,进行深层次理解,训练学生自主质疑释疑,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个阅读阶段要求学生关注材料中的数字、时间、地点、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并由此提出综合性或转换性的问题即深层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和熟悉课文中生疏的词汇、短语、句型,并在应答训练中增强思维的流畅性。深层理解问题具有创造性,包括段落内的信息、层次、人物关系、情节、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等,要求学生利用作者传递的信息,凭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读物的“弦外之音”。如果文章言犹未尽,则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判断。
在这一阶段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合理监控,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策略积极指导,并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准备Workbook的细节问答练习,也可采用多种转换手法将文字形式的阅读文章转换成较直观的形式,例如,列简表、绘时间线(Timeline)、作阅读笔记、重新排序等,指导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文章脉络,带着任务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最多的信息量。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表格填写得非常顺利。将简表运用到阅读课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段落大意、篇章结构及细节内容的印象,能避免学生在阅读中只重视词汇、语法的弊病,符合语篇整体教学的要求。而且简表直观性强,富有表达力,易于突出主题,可适用于不同题材的阅读课文。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课堂气氛,并广泛收集答案,引导学生进行了较完整的概括,逐步提高了对事物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又兼顾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下一环节的阅读做好了准备。
(四)第四阶段:模仿复述,巩固操练
第四阶段的阅读任务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口语和书面练习,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常用的口头练习形式有:
1.复述课文(Retell)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如对课文内容和所涉及话题中心进行总结性归纳、点题,对语篇结构、线索、时空顺序的分析及其讨论等进行归纳。这是进行口语训练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扩大练习面,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两人小组(Pair work)练习,再选择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复述。为了降低难度,可以把关键词或主要信息写在黑板上。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时的安排及课堂的实际操作决定是否要进行课文复述。教师还可以让多名学生根据关键词句,顺着文章的脉络将其串成一篇完整的课文。此外,为了训练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改变人称、口气进行复述。
2.模仿对话(dialogue)
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一问一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
3.采访(Interview)
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深层次地领会了全文,并将阅读理解上升到更高境界,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其所持观点及态度进行评价和推断。教师还可悉心挖掘教材,围绕课文主题积极开展情景对话交际活动。这种活动(Creative Work)往往颇具创造性,可以设计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记者采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如在学习Earthquake一课后,假设一名学生是某报社的记者,另外一名学生则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让记者采访幸存者,谈论地震的经过和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等。
阅读巩固阶段的书面练习可以侧重于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做一些有关本课需重点掌握的词汇、短语和结构的基本练习。有的Workbook上有配套练习,教师也可据此另外编写、补充,也可以将全文缩写成一篇概述(Summary),并进行补缺填空,再次增加整体印象,还可围绕课文内容及该单元中心话题,训练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改写、缩写、续写课文或对其中某一段进行续写,最后教师可以个别批改或集体讲评。在新课标阅读课教学中,要明确复述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在阅读的最后阶段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详细、完备而且深刻的语义图像,并且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与表述能力。
(五)第五阶段:深化话题,创新交流
语篇整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价值判断,提高深层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课堂活动的密度非常大。因此,在本堂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深化和拓展知识。在整个语篇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知识结构和语言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深加工,充分挖掘思想内涵及主题,对学生进行扩展性思维训练,即抢答、编新对话、角色转换、采访、故事延伸、话题讨论等,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话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贴近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课堂表现热情高涨、兴趣倍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深化话题,创新交流这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其合作精神、语言交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韦斯特指出:“阅读教学不仅是目的,而且也是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解释单词、分析句型、翻译课文的传统做法,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篇整体教学以训练学生英语思维,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语篇整体教学让学生克服了只注意词句而忽视文章的不良习惯,避免了“分条割块”的呆板教学方法,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总结者,适时进行文章解读、问题回答以及材料总结,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中。
高中英语阅读课“语篇整体教学模式”的诸环节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既体现出教学大纲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又兼顾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课文的整体篇章结构与内容,掌握了新的语言知识。同时,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文章和理解文章,推理和判断能力得到了提高,词汇及语言形式的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两个能力的提高是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用文献
戴军熔.200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4).
贾冠杰.1996.外语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金蒂.1999.语篇整体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9).
徐苑芬.2000.语篇结构分析对现行高中课文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
Skehan,Peter.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信息:541400,广西桂林,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