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5-02-14 01:58:22于新凤曲显俊
药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药学

于新凤,曲显俊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69)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于新凤,曲显俊*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69)

药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为了将药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更好的结合,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不断完善导师制培养体系和考核办法,促进了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对药学生导师制培养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本科生导师制;药学人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导师制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由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提出并实践[1]。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以促进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在某方面自由充分发展的特殊需要,而专门为其配备导师。并给予个别指导的一种育人模式与机制[2]。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药学人才,是药学教育关注的焦点。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学院在建院十年内,一直秉承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理念,对药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导师制培养,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原则下进行因材施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的意义、体系的构建以及在药学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和改进措施,为药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体系的构建

1.1 雄厚的师资力量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关键是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1]。为了构建完善的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体系,学院招聘了一批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且严格把握招聘标准,为原有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一般英语比较好,能够进行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和应用,国外留学和科研经历作为独特的优势,使他们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思考问题,从事和开创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活动。

此外,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满足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需求,学院开展了为期3年的青年教师专业英语培训,采取英语沙龙的形式,由学校应用语言系的英语专业教师作为主持人,每期沙龙有一个培训主题,每个青年教师轮流用英语讲授本专业的课程,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物理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课程。主讲教师讲完后,由主持人提问,其他教师针对教学课件和教学环节进行优缺点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种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培训,教师对于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的互动、教学主题的逻辑性和生动性有了很好的把握,尤其是在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通过与药学专业学生互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药学专业英语的应用,而且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成效更显著。

1.2 导师的职责

为加强本院药学专业学生的导师引导,针对药学生的专业特点,分别对药学班和临床药学班本科生进行指导,药学班学生采用4年本科和3年研究生的“4+3”培养模式,而临床药学班学生采用5年本科和2年研究生的“5+2”培养模式,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新药研发、临床药师等相关工作。为了有的放矢地培养药学方面优秀人才,导师应当结合培养目标、教育计划以及学生的特点,向学生介绍本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各专业方向;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提出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药学相关科研活动,向学生介绍进行专业研究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关心和帮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加强对学生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

1.3 完善考核办法

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完善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2]。为促进学生在导师引导下全面发展,学院对导师和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形成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模式。导师在选聘为本科生指导教师后,定期与学生交谈,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爱好与特长的基础上制定培养计划,除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课程选修等方面指导外,还要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督促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如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学术报告、文献汇报,完成一篇文献综述等,及时反馈学生的科研进展。在学生方面,加强了对学生参与导师制的出勤时间的考查,完成导师布置学习任务的情况的考评,并且导师的考评成绩将在学生的评优和推荐免试研究生中占据一定比重,这种学习成绩和导师制培养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不能正常参加科研及学术活动的学生,规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做到有章可循。

2 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成效

2.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导师制的实践中,学院推行将专业知识培训和药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并贯穿到导师制全程培养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不但拥有渊博的知识,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而且善于引导学生做人,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高贵的品格,真正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3]。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笔者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尽早让学生参与本人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并让学生之间形成“传帮带”的培养模式,高年级学生有义务向低年级学生传授经验,低年级学生通过虚心请教更快地融入到科研团队中。笔者对低年级学生主要采取入门引导,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写综述的方式对本课题组的研究形成初步的认识;对高年级药学生通过定期组织文献讲座、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等形式,指导学生完成完整的小型科研任务,如采用MTT等方法对抗癌新药药效的评价,鉴定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完成转基因动物的配种和基因型鉴定等。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目标明确,主动性强,自学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授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导师的学术专长、对科研的探索和追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里的科研训练有助于促进师生感情,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创新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设立了一系列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课题,如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等,这些项目面向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需要选定参加课题的学生,笔者通过申请获批学校教学课题,为学生的创新性科研实践提供了活动经费。此外,导师本身应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了解专业前沿信息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的科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实验技能、方法、原理及其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为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包括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及药物化学、新药药理学和基因药剂学等药学专业学科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分子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等多个领域。以这些实验平台为依托,以导师申请的教学和科研课题为经费资助,以导师的科研引导为主体,为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每年暑假前要对导师指导的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考评,由学生以PPT的形式总结汇报本年度实验结果和收获,提出未来科研规划,通过教师点评对表现优异的药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导师制的考核,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创新思维。

2.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局限于“纸上谈兵”的抽象理论层次,本科生导师制为理论到实践的进行提供了平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并进行药理学评价,抗癌新药与传统抗癌药的比较研究,动物水平的药效学研究等,这些小课题涉及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将所学药学相关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科研实践掌握从事科研的基本实验技能,在动手实践中形成不断发现问题、促进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3 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学院本科生导师座谈会上,教师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指导学生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归纳如下:第一,由于大学一年级的药学生主要学习基础课,对专业课知之甚少,对导师的选择比较茫然,即便经过了解选择了导师,但随着学习和科研活动的进行,发现自己的兴趣有所改变,比如一开始选择了天然药化的导师,主要从天然药物提取有效治疗成分,但后来兴趣改变,对药理学更感兴趣,因此面临更换导师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院领导提出了灵活的对策,在刚开始选择导师的时候,加大对导师的宣传,尤其是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的介绍,让学生对药学各个学科有充分的认识。另外,如果兴趣发生转移,由导师和学生协调解决,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下,允许更换导师。第二,个别学生在选择导师后,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与导师取得联系。针对这个问题,学院对学生采取发放导师制阶段考核表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后导师签字认可,从制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学习评定中的比重,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增强本科生导师制考核优秀的药学生在评优、推免和就业等方面的优先权。

4 结束语

为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本科生导师制作为良好的体系在学院建立并成功开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医院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量药学方面的栋梁之材。当然,本科生导师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薛晓春,许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48-49.

[2]王鑫.本科生导师制激励问题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37-142.

[3]黄远.教书育人师德为先[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1):1-1.

Im provement of Com prehensive Qua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the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through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YU Xinfeng,QU Xianj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The essence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In order to put the pharmaceutical theory into practice,School of Chemical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which promotes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through Improving the tutor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thods.The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were also raised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ere put forward.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Pharmaceutical tal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Creative ability

2015-05-30。*通信作者:曲显俊,E-mail:quxj@ccmu.edu.cn。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编号2015JYY30。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药学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药学进展(2014年3期)2014-03-20 16:00:47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4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