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宏
(1.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5000; 2.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 528500)
探讨翻折领结构间的内在变化规律
周丽宏1,2
(1.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5000; 2.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 528500)
介绍了翻折领结构原理,分析了翻折领结构对造型的影响,重点通过3个不同的翻折领造型实验,论证了各构成要素间的内在变化规律。
翻折领;结构;变化规律
衣领是服装的重要部件,也是整个视觉注意的中心区域,常被称为服装的“窗口”。领子造型不仅体现了服装的形式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服装的整体风格,有时甚至引导时尚潮流。
翻折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服装领型,又称连体翻领,领座与领面连为一体,没有分割形式,常运用于女式衬衣服装。其结构既要考虑外层领面丰富的造型,又要兼顾内层领座的结构形态,尤其还要考虑二者之间的空间立体形态变化。因此,研究翻折领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对其结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倾斜立领领片呈紧贴人体颈部的上弯扇面形状,其领底弧线长度大于领外围线长度,领片无法翻折;垂直立领的领底线长度等于领外围线长度,领片呈直条形,即长方形,若强行翻下领片,则所形成的领面与领底各占据总领宽的一半,领外止口线刚好与装领线重合,领面与领座间不存在空隙量,甚至出现领面压迫领底,整个领子不平服的现象。翻折领的着装特点要求领外止口线盖没装领线至少0.8~1cm,领面自然外翻,且具有圆顺、丰满、端庄的风格。将垂直立领长方形领片在侧颈点垂直剪开,打开领外口,加长领外围线,使垂直立领长方形结构呈现向下弯曲的外倾斜立领结构形态,再将领片自然翻折,使其满足翻折领的着装要求,由此形成翻折领。
翻折领由领外口线、翻折线、领下止口线、总领宽、底领、领面、直上尺寸等因素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其各自不同的参数决定着翻折领的不同造型。
在翻折领构成要素中,领下止口线是造型的关键。领下止口线的造型包括S形和呈下翘的凹形两种形态。当领下止口线呈 S形时,领与衣身呈互补的平面结构,所形成的翻折线为直线状,且位置较高,常贴合于人体颈部,领子具有带动门襟翻开的趋势,适合开放并折转,多运用于开门领(如图1)。因此,也被称为直线型翻折领、互补型翻折领。当领下止口线呈下翘的凹形时,领子成型后翻折线表现为一种很自然的环绕颈部状态,且位置较低,与颈部有较大间隙,没有带动门襟翻开的趋势,只适用于封闭状态,常应用于关门领(如图2),也称为曲折线翻折领或U型翻折领。
图1 直线型翻折领款式、结构及造型趋势图
图2 曲线型翻折领款式、结构及造型趋势图
领上止口线(即翻折线)不是人为地画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领外止口线和领下止口线条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唯一稳定线。领上止口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是领子着装自然翻折后在其立体形态中才能得以真实的体现,任何平面结构中的翻折线只是为了更加形象地认识翻折领的平面构成而初步所做的符号而已。领外止口线属于翻折领的“设计部位”,由翻折领的造型决定(如图3),对其内在结构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它受制于领下止口线造型和曲率的影响。一个确定的领子,即使领外止口线和领下止口线保持不变,但如果领宽产生变化,则领上止口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领子的空间造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翻折领结构原理,将垂直立领的领上口颈侧部位剪开拉展后,后领中心必定向上抬高,这一抬高量即为直上尺寸,它对翻折领造型尤其是翻折领在肩部的透视结构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翻折领的总宽度、领外围线位置与长度、领面与领座的比例分配关系、领外围线离领窝线的距离领上止口线位置与长度等都是直上尺寸的影响因素,也是影响领子呈现不同外形的因素。下面主要探讨不同翻折领造型中这些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规律。
图3 翻折领领外止口线与翻折领造型关系图
直上尺寸是翻折领制图的难点,其取值的大小直接反应出不同的衣领外形。直上尺寸量的控制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初学者或经验欠丰富者很难一步到位,处理不好极易出现领子前翘起或后隆起等不合理的现象,或出现领子的着装效果与预计有较大的偏差,以下主要通过实验分析来论证直上尺寸与其影响要素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一:总领宽不变,不同的直上尺寸与翻折领造型实验
为了研究的方便与准确,以胸围为84cm的第八代新原型领窝为基础领窝,取总领宽为7cm,领后中抬高量OB值为1~14cm,每隔1cm设计制作一款领型,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
表1 总领宽不变,不同的直上尺寸与翻折领造型实验数据纪录表 (单位:cm/度)
将不同的直上尺寸 OB值与领座高、领面宽、翻领松量的关系曲线,以及它与翻领松度、前领夹角的关系曲线分别绘制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其结果如图4、图5。
图4 总领宽不变,直上尺寸OB值与领座高、领面宽、翻领松量、总领宽间的线性关系
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对比分析翻折领的造型与着装效果,同时也为了减少实验过程的重复性与繁琐性,抽样采取直上尺寸OB值为2cm、4cm、6cm、8cm、10cm的翻折领净样裁片,用大头针按对位标记将它们先后固定在同一人体模型衣身原型领窝的净样线处,自然翻折形成领子后,用标记带标记各自的领外围线和后中领高的具体位置,得到如下翻折领外轮廓造型标记(图6)。
其平面结构图与净样裁片如图7:
数据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实验图片、数据及线性关系图表的综合对比与分析,结合其平面结构图,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在总领宽不变的情况下,直上尺寸越大,领下口线的曲度越大,领子越远离人体颈部。直上尺寸越小,领下口线曲度越小,领子越抱紧在人体颈部。
2)在总领宽不变的情况下,直上尺寸与领座高、前领夹角成负关系,与领面宽、与翻领松量、翻领松度成正关系。随着直上尺寸的增加,领座高逐渐变低、前领夹角逐渐变小,而领面宽却逐渐加宽,翻领松量、翻领松度也逐渐加大,且领面加宽的量始终等于领座降低的量。
图5 总领宽不变,直上尺寸OB值与翻领松度、前领夹角间的线性关系
图6 抽取的领子净样裁片固定在人体模型上所形成的翻折领外轮廓造型标记
图7 抽取的领子净样裁片及其结构图
3)在总领宽不变的情况下,直上尺寸越大,领外围线越长,领下口线与领上口线差值越大,翻折线的位置越低,后领外围线离后领座下口线之间的距离也就越大,且该距离增加量是后中翻折线位置下降量的两倍。
4)在总领宽不变的情况下,直上尺寸越大,成型后的领子越平坦,即领面服贴在人体肩部的程度(简称贴体度)越大。直上尺寸越小,成型后的领子越直立,即领子的贴体度越小。
5)只要存在一定量的直上尺寸,翻折线就一定长于领底线,表现为成型后的领上口大于领下口,即翻折领领座呈现一种倒锥形结构;随着直上尺寸的增大,领上口离颈部距离也逐步越大,其倒锥体形态结构就越明显。
6)在总领宽不变的情况下,直上尺寸加大,领座变低、领面加宽。成型后的领子变化表现为向脖颈部位面积变小,向肩背部位面积加大。
7)在总领宽不变的情况下,直上尺寸变化时,翻折领肩部的三角形透视造型变化可概括总结为如图8。
8)在总领宽不变的情况下,直上尺寸越大,成型后的领子领面与领座间距越远,如图8,领型越随意、休闲。
图8 总领宽不变,不同的直上尺寸翻折领肩背部透视造型变化
实验二:领座高不变,不同的领面宽与翻折领造型实验
本实验参考刘锋在《翻领结构原理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的侧开角打开实验,按图9方法步骤:
A.在人体模型上用标记带定出后中领座高的固定位置(2.5cm),再定出后中领面宽为3cm的标记位置。B.取长度为领窝长(17.5cm),宽度为总领宽(5.5cm)长方形领片,按人体颈窝线位置固定。C.在长方形领片的侧颈点垂直剪开,使其自然打开一定角度,通过调整打开角的大小,使领面自然翻折,同时使后中形成2.5CM 的领座高,从而达到预设的翻折领要求。D.用胶带在人体模型上固定领片打开的位置,取下领片后测量其平面结构中的直上尺寸。根据所测得的直上尺寸,按直角制图法绘制翻折领的平面结构图。E.将平面结构裁片安置在人体模型的领窝位置,检查所形成的领座高与领面宽是否为预先的标记位置,由此也可证明此结构设计方法的准确性。
图9 领座高不变,不同的领面宽与翻折领造型实验方法步骤(A-E)
按以上步骤,分别获得领座高为 2.5cm,总领宽为 5.5cm、6.5cm、7.5cm、8.5cm、9.5cm、10.5cm(即领面宽分别为3cm、4cm、5cm、8.5cm、6cm、7cm、8cm)的翻折领结构及净样裁片。图10。
图10 领座高不变,不同的领面宽翻折领净样裁片与结构图
将其净样裁片分别先后固定在人体模型上,标记其翻折领的外轮廓造型,测得领外围线的长度,由此计算出翻领松量,根据余弦定理计算出或用量角器量出翻领松度。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2。
表2 领座高不变,不同的领面宽与翻折领造型实验数据记录表 (单位:cm/度)
取下翻折领领片,各翻折领外轮廓标记显示如图11:
图11 领座高不变,不同的领面宽翻折领外轮廓造型标记
将实验中所得的各项数据绘制在直角坐标系中,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如图12、图13)。
图片、数据分析与总结:
1)通过平面结构图展显示可知,当领座的高度不变时,领面越宽,领底线的下弯程度越大,领底线越弯曲;领面越窄,领底线的下弯程度越小,领底线越直。
2)当领座的高度不变时,领面越宽,翻领差越大,直上尺寸OB值也就越大,成型后的领子越平坦,即领子的贴体度越大;领面越窄,翻领差越小,直上尺寸OB值越小,成型后的领子越直立,即领子的贴体度越小。
3)当领座的高度不变时,领面越宽,领上口线越长,翻折领上口离颈部距离也就越大,翻折领领座倒圆锥体形态结构也就越明显;领面越窄,领上口线越短,翻折领上口离颈部距离越小,其翻折领领座倒圆锥体形态结构相对较弱。
4)当领座的高度不变,领面宽度发生变化时,翻折领肩部的三角形透视造型变化可概括总结为如图14。
5)当领座的高度不变时,领面越宽,领外口线越长,领面与领座间的距离越远,二者间的空隙量也越大,如图14,领型越随意、休闲。
6)当领座的高度不变,领面的宽度逐渐加宽时,翻折领外轮廓造型随着领面的加宽呈现平行性递增变化,而前门襟处左右领夹角大小保持不变。
7)当领座的高度不变时,领面宽度与翻领松量、翻领松度成正关系。即领面越宽,翻领松量与翻领松度越大;领面越窄,翻领松量与松度就越小。
实验三: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加宽时与翻折领造型实验
当翻折领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保持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变宽时(即翻领差一定),翻折领的立体造型体现为整个领子向上(即颈部方向)加高、后中向下位置保持不变。为了进一步论证领座、领面的同步变化与翻领松量、翻领松度、直上尺寸之间的关系,依然采取侧开角打开实验进行研究。取长度为人体模型领窝长(17.5cm),宽度分别为4 cm、5cm、6cm、7cm、8cm、9cm、10cm的长方形领片。实验前先计算出各长方形领片预设的领座高与领面宽(此实验取翻领差为2cm),并在人体模型后中处用标记带做出相应的领座高标记位置,其它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二基本相同,在此不再一一复述。其实验数据如下表3。
图12 领座高不变,领面宽与直上尺寸、翻领松量、总领宽之间的线性关系
图13 领座高不变,领面宽与翻领松度、前领夹角间的线性关系
平面结构图与净样裁片如图15。
取下翻折领领片,其翻领外轮廓标记如图16。
将实验所得数据与图片以坐标形式表示,得到如下相应线性关系图表(图17):
数据分析与总结
1)通过平面结构图可知,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变宽时,领底线的下弯程度越小,领底线越直;反之,领座领面同步变窄时,领底线的下弯程度越大,领底线越弯曲。
图14 领座高不变,不同的领面宽翻折领肩背部透视造型变化
表3 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加宽与翻折领造型实验数据纪录表 (单位:cm/度)
图15 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加宽时翻折领净样裁片与平面结构图
图16 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加宽时翻折领外轮廓造型标记
2)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保持不变,领座、领面的同步变化与翻折领直上尺寸的变化成反比。即领座、领面越宽,直上尺寸越小;领座、领面越窄,直上尺寸越大。
3)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的同步变化与翻领松量变化成正关系。即领座、领面同步变宽时,翻领松量增大;领座、领面同步变窄时,翻领松量减小。
4)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的同步变化与翻领松度变化成反比。即领座、领面同步变宽时,翻领松度变小;领座、领面同步变窄时,翻领松度变大。
图17 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加宽时领座高与直上尺寸、翻领松量、翻领松度、前领夹角间的线性关系
5)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的同步加宽时,成型后的领子越直立,领子的贴体度越小(贴肩程度);领座、领面的同步减小时,成型后的领子越平坦,领子的贴体度越大。
6)当翻折领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保持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变宽时,翻折领立体造型体现为整个领子向上(颈部方向)逐渐加高,向下(肩背部方向)后中位置保持不变,由后中向前中逐渐加宽。
7)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保持不变,领座、领面越窄,领上口线越长,翻折领上口离颈部距离越大,其翻折领领座倒圆锥体形态结构越明显;领座、领面越宽,领上口线越短,翻折领上口离颈部距离就越小,翻折领领座倒圆锥体形态结构相对较弱。
8)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面与领座同时加宽时,翻折领肩部的三角形透视造型变化可概括总结如图18。
9)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面与领座同时加宽时,后中领面与领座间的距离不变,二者间的空隙量相同,如图18。
10)当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面与领座同时加宽时,前门襟处左右领夹角逐渐增大。
图18 后中领外围线的位置不变,领座、领面同步加宽时,翻折领肩背部透视造型变化
翻折领各构成要素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其各自不同的参数都影响着其它因素的变化。但在不同的翻折领造型中,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是不同的。结构设计中,切不可泛用任何变化规律,只有把握好相关的条件因子,运用其结构原理,采取剪切拉展的方式,才能使所获的翻折领结构符合其造型要求。
[1]吴俊,蔡阳勇.女装衣领结构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丁亚茹.翻折领的结构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3(8).
[3]刘锋.翻领结构原理分析及应用[J].中国制衣,2012(5).
[4]周诚.翻折领结构分析及nb≥3cm翻折领结构制图实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王益正.关于折领结构的应用分析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5(2).
[6]徐玉梅.翻领结构变化原理及优化处理[J].江苏纺织,2014(7).
[7]王珊珊.翻领结构数字化配比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0(1).
[8]姜凌云.翻折领立体造型新方法研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9]于建新.企领造型结构变化的实质[J].山东纺织经济,2003(4).
[10]耿馨.女式衬衣领凹势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责任编辑:竺小恩)
Explore the Inner Change Rule of Fold Collar Structure
ZHOU Li-hong1,2
(1.Engineering and Design Colleg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 15000; 2.Foshan Gaom ing Technical School,Foshan,Guangdong 528500)
TS941.61
B
1674-2346(2015)03-0021-10
10.3969/j.issn.1674-2346.2015.03.005
2015-08-23
周丽宏,女,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