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领导人会晤是对台决策新思维的经典范例

2015-02-14 03:22作者丨周志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
台声 2015年22期
关键词:会面两岸关系共识

作者丨周志怀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同马英九交谈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实现历史性握手,并就巩固“九二共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民族复兴达成积极共识,掀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两岸领导人会晤揭开了两岸领导人实质政治对话的序幕。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协商,到去年初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再到两岸领导人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表明两岸交流互动层次已从早期的经济性、事务性商谈,逐步过渡到主管部门间的政策性对话,又进而提升到领导人政治对话的历史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0月曾表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领导人会晤的实现,表明双方对两岸固有的政治分歧,都有务实面对的心理准备,因为会面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重大且敏感的政治问题。此次会面所谈到的“九二共识”内涵与两岸关系定位、台湾的国际空间、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以及台海安全等问题,虽然不可能马上解决,但双方通过领导人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寻求解决办法。

新加坡模式成为两岸沟通对话的重要选择。“汪辜会谈”22年后,新加坡再度成为两岸均能接受的会面场合,从而形成两岸高层互动的重要模式。新加坡模式的主要内涵有三:一是新加坡、“汪辜会谈”与“九二共识”三位一体、水乳交融,在连接两岸对话过程中所彰显出的象征意义与作用难以替代;二是妥善解决双方身份与称谓问题,没有主场与客场之分;三是新加坡作为第三地,采取的只是不介入、不干预、不参与的“三不政策”,仅为两岸提供地点。首次两岸领导人会晤后,领导人会面常态化问题已浮出水面,但在两岸政治分歧一时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都还存在相当大的障碍,并不具备条件。在这种特殊需要下,新加坡模式仍可继续发挥独特优势。

两岸关系发展可望进入双轨推进阶段。如果两岸领导人会面能够顺利实现制度化,两岸关系发展将由过去的由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发展为与由上而下相结合的双轨推进模式,顶层设计的功能将会更加突显,一些阻碍两岸关系的问题可能迎刃而解,决策过程的扁平化将会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正如马英九所说,如果建立领导人会面机制,“高层永远有机会在关键时刻表达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岸领导人会晤中再度向民进党伸出橄榄枝,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提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内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划出了民共两党交往的政策底线。民进党应顺势而为,摒弃“台独”路线,改变“逢中必反”策略,务实调整两岸政策,才能共同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共享和平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会面两岸关系共识
俄古领导人会面
17天内,俄土总统再次会面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