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华
(上海市敬业中学,上海 200010)
中学篮球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暗示的分析
王宏华
(上海市敬业中学,上海 200010)
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口号的提出,也给传统体育教学敲响了警钟。旧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特别是中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学生都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以前的填鸭式教学理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发掘学生潜力、培养体育兴趣、发展个性的方向来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方法。近年来,体育教学领域有不少专家、学者针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程序教学、情景教学、心理暗示、模拟训练、目标分化等教学方法。心理暗示其实是一种心理活动,将其用于教学活动中,就是指教学者通过表情、手势、言语等对学生进行暗示,引导学生能够自然地接受教学内容或进行学习活动。篮球教学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一直都是试验新教学方法的重点项目。将心理暗示用于篮球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改善学生的技术动作。为明确心理暗示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敬业中学的两个班级进行对照研究。
2.1 实验对象
选取敬业中学的高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的人数相同,各50人,分别作为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
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验内容为篮球原地投篮、变向运球和行进间运球上篮。试验时间为1学期,共40节课。两个班级均正常开展课堂教学,体育教师进行原地投篮、变向运球和行进间运球上篮理论知识讲解。实验班级在进行正常教学的同时,增加心理暗示,心理暗示篮球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2.2.1 明确心理暗示步骤篮球的心理暗示教学主要有六个步骤: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表现方式(语言)会对其行为和情感产生决定性作用;明确篮球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的消极想法;认识、分析消极想法;明确取代消极想法的暗示语言;重复暗示,以解决消极情绪;通过定时检查、不断重复,让学生养成积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积极心态。
2.2.2 实施心理暗示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出相应的暗示内容:(1)教师暗示。具体包括行为和语言两方面暗示。在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完动作技术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要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在行为上给予鼓舞,比如再次示范正确动作,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来强化学生的练习信心。在学生规范地完成指定动作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赞扬、肯定。另外,教师还可制作各种教学卡片,在卡片上书写积极的提示语,比如“放松”“加油”等,以便于在比赛、测验中起到提示、鼓励学生的作用;(2)学生间暗示。在进行教学比赛或单个练习时,可运用学生间暗示,比如嘱咐同学们要相互协作、相互鼓励;(3)自我暗示。在进行自由练习或单独指导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自我鼓励、心理默念等方式(比如“我能行”“我可以”等)来消除挫败感、克服困难。
2.3 评估教学效果
根据中学体育篮球考核评价标准,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验,考核内容包括篮球基本技术、体能、理论、学习态度,总分100分。数据处理应用SPSS 19.0软件。组内试验实施前后及组间成绩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篮球基本技能
两个班级试验前的投篮、运球、上篮得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后,两个班级的投篮、运球、上篮得分均较试验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试验班级试验后的投篮、运球、上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级(P<0.05)。见表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篮球学习,两个班级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均有明显提高,并且试验班级的技能提升幅度更高。(表1)
3.2 篮球理论成绩
两个班级试验前的篮球理论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后,两个班级的篮球理论成绩均较试验前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班级试验后的篮球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级(P<0.05)。见表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篮球学习,两个班级的篮球理论成绩均有明显提高,并且试验班级的提升幅度更为显著。
这表明在篮球教学中增加心理暗示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理论成绩,还能有效提高篮球基本技能成绩,其教学效果明显。(表2)
3.3 心理暗示的效果
表1 两个班级实验前后的篮球基本技能得分比较 (±s,分)
表1 两个班级实验前后的篮球基本技能得分比较 (±s,分)
注:*表示与试验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班级比较,P<0.05。下表同。
组别(n) 时间 投篮 运球 上篮试验班级(5 0)对照班级(5 0)试验前试验后试验前试验后6 9 . 1 5 ± 0 . 9 2 8 3 . 1 4 ± 0 . 3 9 * # 7 0 . 2 1 ± 0 . 8 9 7 5 . 4 1 ± 1 . 3 6 * 8 . 6 5 ± 0 . 3 5 1 4 . 7 3 ± 0 . 5 6 * # 8 . 6 3 ± 0 . 2 4 1 0 . 2 1 ± 0 . 6 3 * 8 . 6 8 ± 0 . 6 4 1 5 . 2 6 ± 0 . 6 3 * # 8 . 6 3 ± 0 . 8 5 1 0 . 6 8 ± 0 . 4 7 *
表2 两个班级实验前后的篮球理论成绩比较 (±s,分)
表2 两个班级实验前后的篮球理论成绩比较 (±s,分)
组别 人数 试验前 试验后试验班级对照班级5 0 5 0 6 8 . 5 0 ± 1 . 1 8 6 7 . 9 8 ± 1 . 3 5 9 0 . 4 6 ± 1 . 8 7 * # 8 3 . 5 1 ± 1 . 6 2 *
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学生进行篮球训练的动作成功率及稳定性,学生可以接受来自他人和自己的语言暗示,可通过体内及外部环境的事物现象言语来对自己的意志、情感、认知进行调整。调查显示,试验班级有学生会在投篮时反复默念“投中”,这些学生还表示在反复默念“投中”后,投篮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这种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动作稳定性和准确性。
学习动机是影响篮球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是选择、维持一定体育活动并导向一定目标的内生动力。本次研究应用运动情境计量表对两个班级学生的篮球学习动机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班级的学习动机水平为73.35±0.41,对照班级为61.58±1.36,试验班级的学习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班级(P<0.05)。这表明心理暗示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篮球学习动机水平。
通过本次试验研究发现,在篮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理论及基础技能水平,提高动作成功率及稳定性。通过长期的心理暗示,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心理暗示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手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想在教学工作中利用好心理暗示技能,首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掌握心理暗示的理论依据,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心理暗示教学计划,切忌盲目跟风。另外,心理暗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来决定的,所以这种教学手段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让心理暗示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暗示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篮球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并不能全部由心理暗示来解决,教学工作者还应不断钻研,探索出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樊克良.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考试周刊,2013(52):111.
[2] 唐书华,林阳.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的激励作用[J].新西部(下旬刊),2013(4):159,163.
[3] 韩旭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提高教学效果[J].体育时空,2011(8):67.
[4] 沈莺.心理暗示:体育教学语言中的要求[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1(7):263-264.
[5] 吕清光.针对学生心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2):36-37.
[6] 盛寅敏.论教师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12):65.
[7] 方小敏.试析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心理暗示的重要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8):95.
G807.7
A
1674-151X(2015)07-072-02
2015-06-18
王宏华(1974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