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记者 易靖茗
两岸交流之道无他,就是要互释善意,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没有个人荣辱得失。能够透过不断地面对面沟通和互动,增进了解,累积互信,凝聚共识,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心力,就是我多次大陆行的重要收获之一。
2014年2月,《台声》杂志文化交流团首次赴台参访,记者有幸随团长梁国扬一行到台湾海基会办公大楼拜会林中森董事长,初次零距离,林董事长给我的印象深刻,除了平日里在诸家媒体上看到的那般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表象之外,我关注到他的眼睛,深邃而睿智,沉稳而犀利,里面分明透着一股常人不常有的认真劲。那时,我就想,如有机会一定要专访这位不凡的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的董事长。
转眼一年,梦想真的成真。此次,在我们专访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之后,林中森董事长恰好在“有意响应”陈会长的台湾之行,新年之初率团亦来到大陆参访。于是,我们立即发出独家专访林董事长的信函……让我们共同零距离地走进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先生。
《台声》:1月13日至18日,您率团对大陆海南和广西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其内容之一就是出席广西南宁台商协会20周年庆活动,与台商茶叙、座谈。我们关注到,您每回大陆之旅,都必定要抽出时间看望台商、走访台资企业。那么,请您谈谈,您对大陆台商这一群体怎么看?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感情?在新的一年里,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期许?而在陆资赴台方面,记得您也曾多次说过,欢迎有实力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但据悉,在台湾还是有不少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担忧。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林中森:我想,毋庸置疑,台商是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对台湾而言,台商到大陆投资促进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对大陆而言,台商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理念,并为大陆创造税收、外汇、工作机会,对于大陆发展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有极大的帮助。台商为两岸经济发展做出许多具体的贡献,两岸都应妥善照顾台商,让台商掌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契机,结合彼此的产业发展优势,开创双方产业合作的巨大商机。
2013年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率领的董监事参访团一行
我与台商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情谊。一方面,海基会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大陆台商联谊座谈活动,除慰勉台商在大陆打拼的辛劳之外,也搭建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我本人自从2012年9月就任以来,已经29次率团到大陆,参访约90个台商聚集城市,目的就是要关怀台商,并推动各项交流合作。目前,大陆台商正在进行“转变”,例如,由南而北、由东而西的“生产地点”转变,由制造业转服务业的“经营型态”转变,由出口转内销的“销售形式”转变。这些转变,是台商在大陆20年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两岸与企业的总体力量,携手合作来共同解决。最近,全球经济虽然在复苏中,但力道似乎并不强劲,再加上大陆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调整,若干台商面临冲击,这些都需要我们两岸来共同协助解决。
对于大陆企业来台投资问题,我曾多次说过,今天也坚持这个主张,台湾非常欢迎也需要陆资来台。台湾自2009年6月开放陆资来台后,截至2014年11月底止,共计有599件投资案,投资金额11.92亿美元,雇用约1万名台湾员工。相信愈来愈多大陆企业来台投资后,台湾民众会更加客观看待大陆企业来台投资对经济成长与青年就业所做的贡献。
《台声》:据台湾媒体消息,1月6日,您应邀至台湾南华大学演讲,与大学生畅谈两岸关系,让台湾学子对两岸的发展与愿景要有更深入认识。可见,您已经关注到台湾年轻世代对今天台湾社会的影响力了。如“太阳花学运”“九合一选举”等。请问,您如何看待今天的台湾年轻世代?您认为台湾大学生应该怎样理解和看待两岸关系?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两岸青年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林中森:本人上任以来,经常与两岸青年学子就海基会在协商、交流和服务方面的两岸工作经验交换意见。两岸恢复制度性协商以来,已创造60多年来最为和平稳定的关系。在教育方面,两岸学校缔结合作协定和姐妹校逾9800件,陆生来台交流每年持续增加,近2年均逾2万人次,台生赴陆就读和交流人次亦同步增加,对于两岸青年学子共同学习和了解有相当的助益。台湾大学生应体认到,两岸未来应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合作、相互提升,引领全球发展的新契机。建议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增进了解互信。
大陆近年来发展快速,外汇存底、经济成长率等指标均居于世界前列,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已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课题,台湾积极与贸易伙伴洽签FTA,并争取加入TPP、RCEP等区域经济协定,以提增台湾经贸竞争力。而两岸基于同文同种的优势,更应从优势互补的角度谋求发展,共同为适合青年发展的领域如文创、电子商务、发明创新等创造良好条件,以利两岸青年参与、交流。
《台声》:众所周知,“服贸协议”在台湾至今未获通过,未来如何还不得而知。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之一恐怕就是,在台湾仍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世代,他们对什么是“服贸协议”还不甚了解或者知之甚少。那么,面对现状,究竟怎么办?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设性意见?“服贸协议”通不过,后续其他协议签与不签有什么不同?
林中森:ECFA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对台湾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希望在两岸经贸交流互惠双赢发展的同时,要能照顾到年轻人的未来,给予下一代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培养年轻人的国际、两岸视野及竞争力,例如促进青年参与国际及两岸交流活动、强化青年辅导工作、辅导青年创业等,都是应该积极思考的方向与责无旁贷的责任。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于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两会第九次高层会谈签署,台“立法院”旋于6月25日通过朝野党团协商结论,协议需经“立法院”逐条审查、逐项表决,非经“立法院”实质审查通过,不得生效;6月27日,“行政院”院会决议将协议送“立法院”备查;7月30日,“立法院”院会决定交付委员会联席审查……尽管,一路风波,道路坎坷,但相信,“立法委员会”会发挥大智慧,尽速完成两岸服贸协议的审查,为台商争取进入大陆市场的商机。
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许多和平的红利,海基、海协两会也恢复制度化协商,迄今举办10次会谈,签署21项协议,为两岸创造繁荣合作的商机,而两岸协议的好处,尤其是在经贸方面的利益,应该要由全民来分享,特别是占台湾97%的中小企业及年轻人,相信这是多数台湾人民的共同期待。
近10年间,全球共有384个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实施,世界各国和地区正积极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取消大部分进口贸易关税,降低非贸易障碍,促进贸易往来,对于非签署国和地区将形成差别待遇和不公平障碍,台湾如果不加速与贸易伙伴签署FTA,台湾厂商在许多出口市场将面对不公平的竞争,势必影响台湾的出口贸易,而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正积极对外签署FTA,而签署ECFA服贸协议及协商货贸协议也就是在为台商争取在大陆市场的商机及在国际市场公平竞争的地位,并增强台湾经济发展的动能,扩大两岸经贸互利双赢的成果。
《台声》:自2008年,两岸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营造了60多年来最佳的两岸关系。您如何评价两岸两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随着两岸相关行政部门的接触,两会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各项协商机制,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协议商签,进而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林中森:海基、海协两会制度化协商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6年多来,两岸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迄今一共举行了10次会谈,签署21项协议,大幅降低人民往来两岸的成本,提供两岸企业完善的经营环境,共同营造了60多年来最佳的两岸关系,使得两岸交流愈来愈热络。两岸关系大幅改善后,双方得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相互提升,共创双赢”。目前大陆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但是“世界工厂”,更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台湾经济发展也同样受到全球知名评比机构的肯定,包括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的全球竞争力评比,台湾排名由2007年的第18名上升到2014年的13名;《世界经济论坛》(WEF)台湾排名2007年为第14名,2014年仍然维持第14名;世界银行(WB)的全球经商便利度评比,台湾由2008年的61名,提升为2014年的19名,进步42名,不论13、14或19都是名列前茅;而美国BERI投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台湾由2007年的第6名,2014年成为全球投资风险最小的三个经济体之一。2014年台湾的失业率已降至3.9%。这些都是两岸关系迈向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后,所创造的互惠双赢成果。
海基、海协两会每签署一项协议后,就会建立两岸官方的沟通联系机制。例如,ECFA签署后,我方的“经济部”就与陆方商务部建立联系机制;投保协议签署后,我方“经济部”投资业务处就与大陆国台办投诉协调局建立联系机制;共同打击犯罪与司法互助协议签署后,我方“法务部”就与大陆公检法相关单位建立联系机制。两岸官方透过协议的执行,可以具体保障双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基会作为台湾唯一授权的两岸中介机构,一定会与相关部会充分合作,彼此相辅相成,并与大陆海协会密切协调合作,共同全力落实双方所授权委托的协商、交流、服务等三大工作。
对两岸关系未来期许,本人期待两岸尽速达成以下事项,包括:
第一,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应尽速生效。为两岸服务业以及台商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机会。
第二,尽速协商后续协议。在2014年2月27日举行的第十次两会高层会谈中,双方决定ECFA后续协商的“货品贸易”与“争端解决”协议、“避免双重课税与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海基、海协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环保合作”、“飞航安全与适航标准合作”,最近又加上“两岸共同融入全球区域经济整合”、“陆客来台中转”等议题,加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第三,提升两岸产业合作。目前两岸共同举办共4次“两岸产业合作论坛”,已选定LED照明、无线城市、低温物流、TFT-LCD和电动汽车等5项产业作为先期合作项目。两岸企业家峰会近两年已分别在南京及台北举行峰会并就宏观经济交流、能源石化、装备业、金融产业、信息家电业、中小企业、医药健康养生事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成立七个小组加强推动交流合作。未来希望扩大产业合作项目,相互掌握及经营全球产业链,共同研发技术,制定规格标准,合作开发生产,为两岸产业开创“新蓝海”的合作模式。
第四,提升两岸文创产业交流合作。目前全球正在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两岸也相继推出各项发展政策。大陆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台湾则有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与创意人才,民间创造力源源不绝,两岸文创产业应该建立交流平台,优势互补,加强分工合作。
第五,加强两岸国际经贸的合作。两岸同为WTO会员,应积极运用ECFA所带来的契机,强化国际经贸场域的合作空间,共同融入全球区域经济整合,提升国际经贸组织的合作层次。特别是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将移至亚洲,两岸有必要加强产品国际供应链的管理与合作,共同与贸易伙伴签署FTA、共同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共同提升两岸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两岸共创国际品牌。本人非常期待两岸能充分合作,协助各行各业创立自有品牌,台湾有技术、有产品;大陆有市场、有通路,双方可以结合各自优势,合作创立世界品牌,提高附加价值,在全球市场开创另一片天。
《台声》:林董事长,2012年9月您接任海基会董事长一职,去年12月您再次获得连任。其间,您多次到大陆参访。请问,您现今对大陆有怎样的印象?与您之前未“登陆”想象中的样子一致吗?在大陆,您遇到过什么令您感动、记忆深刻或者有趣的人和事?
林中森:本人从就任海基会董事长以来,平均大约每个月率团访陆一趟,足迹虽已遍及大江南北,但大陆幅员广阔,仍有许多地区尚待参访。总体而言,这几年大陆给我最深的感触,可套一句陆方用语,“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到处快速发展。
我在与大陆人士交流协商的过程中,发现陆方有不少人对于台湾社会思维与政策形成,经常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譬如,陆方总感觉,为什么两岸服贸协议这么晚还没能过关生效?我会跟他们说明,台湾是多元自由、民主的社会,对公共事务会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现象,当局必须多包容不同意见,并加强协调、沟通、整合,作出符合多数人民期待的决策,才能获得更多民意的支持,所以决策形成及施政推动,必须有更大耐心与包容。两岸体制不同,双方必须相互理解,有时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为对方设想,互释善意。大陆要放在我们的立场、台湾也要放在大陆的立场思考,这样才能累积互信,进而达成共识。双方已充分理解,并会相互尊重对方的制度,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互惠双赢。
《台声》:林董事长,我们知道,您并非财经官员出身,对大陆也并非十分熟悉,在担任海基会董事长一职之前,无“登陆”经历。但是任职后,您凭借雷厉风行的工作效率、“拼命十郎”的个性,获得了海峡两岸的高度赞扬。您觉得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林中森:本人就任海基会董事长以来,即勤访大陆关怀台商,与大陆海协会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协商、交流、服务工作,共促两岸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不断向前精进。非常感谢各界的鼎助支持,使本会各项会务均能顺利推展。总体而言,最大的收获有三:
2014年12月11日,林中森董事长陪同海协会经贸交流团参访仁诚有机农场(右一为海协会会长陈德铭)
一是可实地了解台商遭遇的问题,维护台商权益,激励台商士气。
在大陆的台商大约有9万多家,海基会从创会以来,就以服务台商、关怀台商、维护台商权益为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定期举办台商联谊座谈活动,也密集组团前往台商聚集地参访,探望台商,听取台商遭遇的问题。为了解并协助大陆各地台商解决经营问题,我每到一地,都会与当地台协会会长或台商代表举行座谈会或茶叙,听取台商实际需求与建言,并藉由会晤当地省市委书记、省市长及重要领导的场合,反映台商在大陆经营面临的困难,实地协助台商解决问题,备受台商肯定。同时,也会利用参访的机会,出席各地台商协会周年庆及重要活动,为台商打气。
此外,赴大陆各地参访并关怀台商时,也会将各界关注或悬宕已久的台商重大投诉案件,商请当地领导予以重视。非常感谢大陆官员都热忱善意回应,并协助加速妥善处理。
其他在两岸文教、新闻交流方面,我们也会特别组团访陆,关怀在大陆就学的台生,了解台商子弟学校、大陆重点高校及高等专科及职业院校发展现况。同时,每年都筹组台湾媒体高层参访团,与大陆相关业务主管机关和新闻媒体,就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面对面交换意见,并当面表达两岸新闻信息加强流通的看法,成果相当丰硕。
二是可与大陆对台系统高层面对面沟通对话,表达我方关切的议题,增进了解。
本人自2012年9月27日上任后,鉴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持续推动,台商殷切期待本会组团访陆表达关怀,海基、海协两会高层交流互访不容间断,随即于当年10月16日至21日首度率团前往大陆进行“精进之旅”,期盼两岸关系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后又多次组团赴陆,并有缘会见大陆涉台高层及各地领导,就双方共同关切事项交换意见,包括有关“九二共识”之巩固、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相关意见、ECFA后续协商议题之推动、投保协议之落实、两岸金融合作、陆生来台、协助台商转型升级、加强两岸产业交流合作,等等。
对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引起的争议,本人也适时表达服贸争议不应影响两岸协商进程。台湾是自由、民主、多元、法治、人权的社会,任何意见均可自由表达,相互尊重。服贸协议是互利双赢的协议,台湾对大陆开放64项、大陆对台开放80项,80项都是超WTO待遇,定能相互增加商机及投资机会、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业现代化,让两岸民众享受更高的服务质量。
1月24日,林中森董事长率“关怀成都遂宁台商参访团”与遂宁台商座谈
陆方对我方提出之期待,多予正面回应支持,例如大陆“专升本”来台就读、扩大个人游等,都已逐一落实。陆方也赞同服贸争议不应影响两岸协商进程,两会原商定拟列为第十次会谈协商之议题,目前均积极进行业务沟通中。整体而言,双方不仅对两会加强发挥现有功能具一定共识,也同意在既有良好基础上,精进扩大交流合作领域。
陆方对我参访团均予热忱接待,也对我方商请加强保障当地台商权益,均有正面回应。经由会面晤谈,可达到最直接的沟通效果,建立情谊,有利于未来海基会推展两岸协商、交流及服务工作。
又如这次“九合一”选举结果,让两岸不少人士担忧国民党选情失利将对两岸关系带来冲击。但实际上,两岸都有共同想法,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不会受到个别事件影响。不论是香港“占中”、台湾“太阳花学运”事件,还是这次的选举结果,两岸关系的大趋势、大潮流仍会朝着和平发展、加强交流合作的大势前行。两岸交流之道无他,就是要互释善意,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没有个人荣辱得失。能够透过不断地面对面沟通和互动,增进了解,累积互信,凝聚共识,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心力,就是我多次大陆行的重要收获之一。
三是可亲身观察大陆政经及社会发展趋势,为两岸互动及台商提供建言。
近年来大陆政经及社会发展都有极大的变化,也在不同方面影响台商的经营。一方面,台商可藉这个机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台商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藉由赴陆参访,既可亲身就近体察大陆发展趋势,也可为两岸互动及台商提供建言,收获颇多。
整体来看,大陆正在推动“十二五规划”,设定五大目标、十大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文明体制,提出九项经济深化改革项目,强化市场体系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在所难免,越是这样越需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相向而行。双方都要坚定信心,增强互信,良性互动,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
台湾也正推动“黄金十年”愿景,并宣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要依据,双方都有意愿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只要方向正确,以中华民族的智慧,一定能找出一条兼顾稳定发展与祖国统一的道路,在两岸共享血缘、文化与历史的基础上,台湾乐意与大陆及港澳人民携手合作,交换经验,共同探索推动政治经济改革的最佳方案。
现在大陆已是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外汇存底全球第一,已突破四兆美元,输出、输入都是全球第一,外资吸引全球第二,是全球最重要的工厂与市场。这几年大陆正在致力进行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中的新型城镇化、绿能环保、智慧城市等战略规划,就包括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型产业。台商不只要配合政策搭上顺风车,更应深切体认大陆经济情况的新常态,未来将由高速成长转为中高速成长,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动能将逐渐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积极配合大陆这一波活化内需市场的商机进行转型升级,同时进行品牌化、网络化和规模化。
在大陆目前政策下,大陆劳工的工资未来五年内一定会倍增,台商要寻找便宜的劳力,可能性越来越低,且缺工问题也将成为“新常态”,除应善用工具机、机器人等新科技,以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外,最大的关键还是要推动技术创新、营运创新,开创品牌及通路,并争取政策支持,开拓内需及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以服务业为例,大陆服务业的GDP占比仅达46%,台商对大陆服务业市场的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规划”将服务业大发展列为重要政策,未来两岸服务业商机潜力很大。服务业是台湾的强项,两岸服务业合作也具有相当的互补性,对大、中、小企业均有利。过去台商中,从早年丹尼斯百货在河南的发展到数百家永和豆浆店在各地大放异彩,近年也有85度C 、两岸咖啡及一茶一座等新兴餐饮在大陆令人称颂。当前台湾已经迈入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俨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台湾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7成,所吸纳的就业人数约占总就业人数的60%。加快台湾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及拓展市场也是迫在眉睫。大陆庞大的市场刚好可以提供台湾服务业发展的最大契机。
台商在大陆正面对大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与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如果没有将大陆新的需求和台湾自己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找寻优势互补的适当结合点,势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是我个人这两年多来为什么勤访大陆关怀台商、倾听台商心声,全力协助台商解决困难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正在进行一波波新的洗牌,台商在大陆打拼不仅要推动转型升级,掌握市场机制,协助他们排难解纷更是关键。台商不怕竞争,而是怕不公平的竞争。例如,中韩签订的FTA将在近期生效,台湾与韩国在大陆的角逐就会陷入不公平的竞争,期待两岸已签署的各项经贸协议,也能尽速生效,并一一落实,尚未签署的也能积极协商,尽速签署,并顺利生效,落实协助台商提升竞争力。
《台声》:2014年2月份,《台声》杂志首次组织文化交流团赴岛参访,您在百忙之中给予了接见和肯定,这对我们进一步办好《台声》杂志鼓舞很大。今年1月起,我们应两岸广大读者要求,将月刊变更为半月刊,我们力求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请您也为我们提点意见?您有什么想对我们的两岸读者说的?
林中森:2014年2月18日,本人在海基会会见了梁国扬书记率领的《台声》杂志文化交流团一行,不仅就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交流现况交换了意见,也对《台声》杂志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岸各领域的互动往来,有助增进相互的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竭诚欢迎大陆的朋友多到台湾来做客,亲身体验台湾的风土民情。
海基会负责处理两岸事务,长期处在两岸的第一线,20多年来实地参与并见证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转折,也累积了丰硕的成果。海基会和《台声》杂志一样,都是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人民福祉为宗旨,今欣闻《台声》杂志为服务广大的读者,自2015年起将月刊改为半月刊,上、下半月分别侧重两岸经贸与两岸艺文,在既有的基础上,使刊物的“质”与“量”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两岸读者的福气。本人要对《台声》杂志的全体同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精神表达感佩之意,也期许《台声》杂志继续秉持专业、多元、开放、宏观的态度,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