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能否打破进口车价格垄断

2015-02-13 12:42邢予青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进口车套利平行

邢予青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能力建设与培训部部长,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经济学博士

几个月前,国内有关部门发起了对进口车价格垄断的调查,如今,这一调查最终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偃旗息鼓。除了几家经营汽车零部件的外国公司被象征性地罚款以外,国外整车制造商最终毫发无损,它们依然公开地在中国市场上继续实施价格歧视策略——以高出国外好几倍的价格,大把大把地赚取国内汽车消费者的银子。

虽然这次反垄断调查没有达到将外国车企“绳之以法”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反垄断部门却有意外的收获:发现了外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实施价格歧视的政策土壤——进口车独家授权代理制度。为了打破外国车企在国内市场上对自家品牌车进口和销售的垄断,国内有关部门开始研究用“平行进口”政策打破垄断,以倒逼进口车价格下降的可能性。

所谓“平行进口”,就是允许非外国汽车制造商授权的国内贸易公司,进口同样品牌的汽车并在国内市场销售。由于国内外同款车在价格上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平行进口”的机制引入后,诱人的套利机会会促使国内贸易公司在全世界各地寻找货源。假如源源不断的低价品牌车以“平行进口”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就会与授权代理进口的高价车形成竞争局面,从而可能消除国内外同款车除了关税、附加值税和运费之外的价格差距。

但是,上述推论是建立在外国汽车制造商容忍“平行进口”的套利行为,不对授权经销商参与套利和破坏价格歧视策略进行惩罚的假设之上的。而这种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很显然,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宝马车如果运到中国来卖,一定会赚大钱。从事如此简单的套利活动,既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外汽车制造商对这种套利机会不仅心知肚明,而且更清楚这样的套利活动是摧毁其价格歧视策略的杀手锏。因而,它们决不会在这场价格博弈中,眼睁睁地看着应该属于自己的高额利润流进从事“平行进口”的贸易商的口袋中。

允许非外国汽车制造商授权的贸易公司进口同样品牌的汽车,是中国政府的自由。但是,外国汽车制造商则会利用其对自有品牌的合法垄断权力,禁止授权经销商进行跨地区销售,并以取消代理资格来惩罚从事套利的授权经销商,从而防止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同室操戈。

例如,因为南欧国家比北欧国家的收入低,因而同一品牌的汽车一般在南欧就比北欧便宜几千欧元。一个在意大利经营本田汽车的经销商,就曾将本应在意大利销售的汽车运往北欧销售。在这一套利行为东窗事发后,日本本田公司就取消了该经销商经营本田汽车的资格。

最近,在日本零售店里出现了大批购买婴儿尿布运往中国的“平行进口”个体商贩,他们之所以不辞辛劳地一家一家地去日本国内的零售店“扫货”,就是因为无法从日本国内批发商那里进货。因此,非授权的贸易公司要想“平行进口”品牌汽车,只可以偷偷地进行此类活动。其规模不足以影响国内授权代理商对品牌汽车销售的垄断,也就无法改变进口汽车商价格歧视的现状。

出国游客在海外购物或者国内消费者利用“海外代购”而购买商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均被称为非组织的“平行进口”。个体从事非组织的“平行进口”,是以消费者身份从零售店里直接购买的,商品的交易地点也是在指定的销售区域内。品牌制造商没有理由因为零售商把产品卖给外国游客或者从事代购的人而惩治他们。因此,开放汽车的非组织的“平行进口”——个人从海外购车然后运回国内,是唯一可以打破外国汽车制造商价格歧视策略的有效方法。开放非组织的个人的“平行进口”汽车行为,也无须国内有关部门花费人力和物力研究、制定“平行进口”汽车的“三包”条例。每一个在海外购车的消费者都清楚地知道,汽车运回国后存在没有“三包”的风险。如果出了问题,他们是不会找国内消费者协会投诉的。

实际上,开放个人“平行进口”汽车的最大阻力,不是国外的汽车制造商,而是多年来在各种政策的保护下始终无法成长、无法和外国品牌车竞争的国内车企——它们需要在诸多非关税壁垒保护下生存。然而,这个世界是没有免费午餐的,任何政策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国内消费者以高于发达国家几倍的价格购买进口车,就是为了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政策而支付的成本。

总而言之,是让进口豪车降价以提高国内消费者的福利,还是要继续维持非关税壁垒以保护国内汽车产业,这是政策制定者需要首先做出的决断——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猜你喜欢
进口车套利平行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我国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研究
我国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研究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动态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力帆经营平行进口开车企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