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故事:从普通媒体人到“百万羊倌”
俗话说:“赶鸭子上架”,网上养鸭、养鹅、养鸡并不新鲜,但河南省正阳县慎水乡兆军万头湖羊育种基地负责人曾兆军却养出“奇招”,赶羊上架进行繁育。2012年他投资80万元建起了这个秸秆养羊场,从浙江省湖州市引进第1批800只良种湖羊,到2015年6月存栏湖羊达到5 000只,价值500多万元。
曾兆军为何放弃舒适的都市生活,告别媒体的光彩工作,主动扎根农村,自主创业当起“羊倌儿”呢?笔者带着这种疑问对其进行了采访。
当初创业,曾兆军为什么会选择秸秆养殖湖羊这个项目?他说:“打开河南畜牧发展大省版图,北有‘大用’鸡,南有‘双汇’猪,中间是‘伊赛’、‘邦杰’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中原,缘何缺少一个‘羊品牌’?这与羊的习性有关。常言道,跑羊卧猪。羊每天至少需要2~6小时的运动时间,不宜圈养,这是中原缺乏‘羊品牌’的根源。”
2012年,曾兆军在网上找到了适合全舍饲养的湖羊。据了解,这种产自太湖流域的湖羊,经过800多年自然进化,形成了独有的全舍饲养特点,且肉质好、净肉率高,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畜禽品种之一。于是,曾兆军辞掉媒体工作,在正阳县委、县政府和慎水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春天,他选在地势高燥、通风透光、交通便利的慎水河畔,创建了占地3.3公顷的万只湖羊育种养殖场。
从2012年3月创建兆军湖羊养殖场以来,被曾兆军移居中原的湖羊“家族”已由800只繁育到5 000只。走进他创建的园林式养殖场内,花木成行,绿树成荫。在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羊舍中,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雪白的湖羊身上。羊舍内铺设了一种叫“羊床”的特制漏缝地板,地板高于地面0.3米左右,湖羊排泄物不留痕迹地直接进入下层粪道,随时被自动消粪器清出羊舍。据曾兆军介绍,这种饲养方式对羊的免疫力、饲养效率均有明显提高。
曾兆军说:“我的目标是通过湖羊饲养‘百千万’工程,实现湖羊饲养正阳全覆盖和秸秆养羊全利用,最终建成全国优质羊肉生产加工核心区。”按照曾兆军的规划,以在建的省级万头湖羊育种场为核心,到2020年,在全县19个乡镇建立20个扩繁场,在各行政村建立500个养羊育肥场,达到年出栏商品羊100万只,采用“公司+养殖场+合作社+专业户”经营新模式,造就500个养羊千万富翁。
梦想不是“空中楼阁”,要靠顽强的毅力去执着追求。曾兆军清楚地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他除了在网上学习养羊技术外,还订阅了一系列专业报刊,边学习边实践,在观察中摸索经验,在摸索中不断创新养羊方法。曾兆军运用秸秆青贮技术,将作物秸秆粉碎发酵,在原有的密封贮藏技术基础上,还撒上了一定量的盐,目的是给秸秆杀菌;同时,将黄豆、花生等碾成粉末撒入其中,以增加营养。经过技术改进和密闭发酵后,这种青贮技术不仅实现了秸秆饲料四季供应,而且其营养成分也较单纯的秸秆青贮更高。
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羊不吃夜草不壮。第1年曾兆军缺乏养羊经验,由于一年四季精饲料丰歉不均,因而出现“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现象。第2年,曾兆军通过专家指导,并总结以往经验,明白了夜里给羊加餐的重要性,特别是怀孕的母羊和刚产仔的母羊,夜餐营养一定要跟上。他尽量就地购进花生秧、甘薯藤、玉米秸秆等作为粗饲料,采用黄豆饼、花生饼、玉米粉、豆腐渣、酒糟等作精饲料。此外,他还将秸秆氨化进行青贮,对不同饲料进行加工调制,合理搭配,大幅度降低了饲养成本。
如今,在正阳县有11 000多公顷耕地,年产农作物130万吨,每年生产的秸秆饲料可养羊130万只,为养殖湖羊提供了饲料保障,曾兆军也对秸秆养殖湖羊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范 杰 张 军 潘 光 河南省正阳县人武部新闻报道组 4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