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征
教师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军征
跨境电子商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而我国现有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紧随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以跨境电子商务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主题,从跨境电子商务下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展开了探讨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跨境电子商务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路径,对跨境电子商务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跨境;电子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型贸易方式,逐渐得到广大企业家的重视,也成为促进我国外贸增长的新方式。这就要求我国需要在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的大环境下,对外语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起步较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在电子商务体系下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滞后性,特别是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电子商务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这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需要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高校在电子商务教学方面实践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对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陈楚岚2015)。特别是部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电子商务的界定不够明确,这为教师备课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电子商务体系之下进行外语人才的培养,部分高校或者教师无法对技术型以及学术型教育目标进行分类,同时这些外语人才在步入电子商务行业工作之中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位、面临何种实际困难,高校教学中仍对此缺少足够的认识。这就造成了在对外语人才进行培养时,无法将其所学内容与今后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缺少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为电子商务行业提供专业的外语人才。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造成学校及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往往会与各种外语人才混为一谈,不能系统化、专业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还会造成所授内容与电子商务的岗位需求脱节。特别是对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其掌握了电子商务的相关理念之后,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外语水平。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无法具备相应的针对性,无法将电子技术与商务课程融为一体,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无法进行优化整合,往往造成学生接受不到更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孙鑫婷2015)。
(三)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还处于新兴阶段,相应的人才培训措施都不够完善,特别是高校教育阶段尚处于摸索状态。目前,我国高校负责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由计算机专业以及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转型而来,这就造成了教师对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系统、透彻,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教师对电子商务理解不足,也就无法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将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大部分教师是通过自学或者培训班获得的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缺少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刻不容缓。
(四)实践条件较为欠缺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类学生大部分在校内进行相关工作的实践,而这一实践,往往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或者利用教学软件来实现的,实践过程种类较少,且相关信息不能紧随时代发展作出完善,部分实践所涉及的知识在正常的工作中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同时,大部分在校内完成的实践课程与电子商务产业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有一定的脱节,差距较大,且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电子商务在实际运行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如何处理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一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会安排学生去实训基地进行实践。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处于新兴阶段,真正实现网络交易的企业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接受大量的实习生;而高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也缺少参考的企业。这样看来,在进行电子商务类的外语人才培养时,实践条件相对缺乏成为主要困难之一。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不仅仅要落实外语技能的教学,还应该将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融入进去。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进行培养目标的确立。例如:在电子商务企业中起到管理作用的外语人才,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大对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更高的口语水平。而技术型外语人才,则需要偏重对其进行电子商务行业专业术语的教学,使其牢固掌握电子商务行业相关专业术语并能够熟练运用,特别是计算机语言,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外语人才的作用。
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将相关专业进行细致划分,也可以在进行基础性教学之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类,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制订好的培养目标能够迅速、有效地落实,为电子商务行业提供有知识、有技能的外语人才。
(二)课程设计更贴近需要
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进行外语人才的有效培养,需要高校及教师制订更贴近实际需要的课程。这一课程设计首先要保证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语人才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功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放在首位,高校也要切实重视对相关学生外语技能的培训(邵培基、侯伦2008)。对于整个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安排,相关的外语教学一定是占据首要位置的,需要安排更多的课时以扎实学生的外语基础。只有在真正掌握了一定的外语技能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教学。
其次,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电子商务行业的教学。这一阶段的课程设计需要与电子商务行业的现状紧密联系,要设置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接轨、满足实际需要的课程。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是对外语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其将自身掌握的外语技能与电子商务行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使外语类学生具备多样化与实用化的技能,能够在走入工作岗位时迅速投入进去,将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转变为掌握了实际技术的人才,甚至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三)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目前,对外语学生的培养主要依托于高校,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其知识技能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首先,高校要经常组织相关教师到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头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实地考察其所需的人才类型,从而让教师与时代发展接轨,使自己的课程安排能够紧随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步伐,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可以请相关的商务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对电子商务有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再次,高校可以鼓励教师进行电子商务教学的心得交流,多参加社会上举办的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会,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教师承办电子商务相关的课题研究。最后,还需要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电子商务下培养外语人才,需要学生有过硬的外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高的外语水平。教师需要在听、说、读、写四方面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并发现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外语水平。电子商务行业的外语人才最重要的是其外语水平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扎实其外语基础,并注重对学生口语和相关专业术语水平的提升,让外语人才真正与电子商务这一行业接轨。
(四)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
电子商务下的外语人才培养与其他外语人才培养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子商务更具备实践性和多变性。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更加完善的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变化,将新兴的变化引入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具创新性、真实性、多变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实践(张琴2015)。通过与学生或者教师的交流,将自身具备的外语技能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将各环节以及面临的各类问题相结合,从而保证外语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其次,高校可以模仿电子商务的运行过程和实际相关的模拟软件,并针对外语类学生的特性,转换成其所学语言,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并熟练掌握相关过程中的词汇、语法,学习其严谨的措辞。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其工作实践能力。
最后,高校需要与相关企业进行密切有效地联系,双方之间争取能够进行深度合作。企业为高校外语类学生提供大量实习、见习的机会,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可以首先供企业引进。这种情况下,相关电子商务企业为高校外语类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习岗位,让其能够在接受学校教学之后,将所学知识在正式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检验,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迅速提升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外语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而电子商务企业也能够在外语人才选择方面具备更多的人力资源,能够先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获得更多的外语人才,从而使得高校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实现共赢。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针对在外语人才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确对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制订更贴近于电子商务行业需要的课程设计,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并为外语类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从而为正在迅速崛起的电子商务行业提供更多实用的外语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陈楚岚.2015.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复合技能型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26-28.
邵培基,侯伦.2008.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1-5.
孙鑫婷,王德林,姜瀚,李名丽,楚会仙.2015.从招聘信息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J].中国冶金教育,(3):24-27.
张琴.2015.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3-234.
作者信息:466000,河南周口,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