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州市天河区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的思考

2015-02-13 21:41温朝霞黄丽华何胜男
探求 2015年5期
关键词:天河区天河广州

□温朝霞黄丽华何胜男

(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70;2、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3、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对广州市天河区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的思考

□温朝霞1黄丽华2何胜男3

(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70;2、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3、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努力促进文化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和提升中央商务区文化品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新时期,天河要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岭南文化和谐发展,抓住机遇、突出优势,努力在提升文化品味上下功夫,以强化天河科技创新、国际一流、总部经济、金融核心和幸福城区的特点,打造都市文化品牌、创意产业品牌。

新岭南文化中心;文化发展;广州;天河区

岭南文化中心,是指岭南地区范围内在文化方面具有对周边其它地区形成强大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核心城市或地区。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处在岭南文化腹地,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众多。近年来,广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关于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的指示精神,逐渐明确“新岭南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轮廓。天河区作为广州的新“面子”,努力促进文化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和提升中央商务区文化品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新时期,天河要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岭南文化和谐发展,努力在提升文化品味上下功夫,以强化天河科技创新、国际一流、总部经济、金融核心和幸福城区的特点,打造都市文化品牌、创意产业品牌。

一、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广州市天河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中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都市特色和时尚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新台阶

近年来,天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上层楼,全区21个街道均完成了省特级文化站建设,率先实现特级站全覆盖。天河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建设进一步顺利推进,成功改造乞巧文化广场和修缮乞巧文化遗迹,正式开放乞巧博物馆。组建猎德鼓表演队,倾力打造猎德文化项目。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规划建设方案已纳入区政府的议事日程。全力挖掘“飞鹅岭遗址公园”的历史价值,制定《飞鹅岭遗址公园二期建设展陈项目方案》,拟将飞鹅岭遗址打造成集文物保护、学生考古实习基地、市民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遗址公园。重点扶持社区文化广场的改造工程。近三年已新建或改建16个社区文化广场,不断夯实基层文化阵地。

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逐步完善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为龙头,以街道文化站为支撑,以社区文化室和文体广场为依托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发挥天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搁置多年的图书馆华港分馆开馆并正常开放。成立天河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与广州地区多家图书馆、区内10所街道图书馆(室)之间图书通借通还。全面启动“天河云学习中心”和“手机数字图书馆”,读者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进入“天河云学习中心”,观看国内一流高校教授的课程视频,查找自己喜爱的书籍,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二)文化活动品牌效应持续提升

近年来,天河区下大力气开展公共文化活动,集中力量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使体现天河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

不断优化广州乞巧文化节的历史人文内涵,以新颖活泼的方式展现传统民俗的魅力。2014年举办的“乞巧文化惠民演出暨第十届广州乞巧文化节”,以“七夕天河、梦圆广州”为主题,突出文化惠民主线,借助新媒体,加强策划和对外宣传,营造浓厚乞巧氛围,吸引了包括美国、俄罗斯、泰国、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同时,丰富的乞巧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有效突破瓶颈,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年轻人。

重点打造“尚天河”周末群众文化广场系列活动。从注重参与的“广场文艺活动”、强调国际文化交流的“‘绚丽天河’——国际文化系列活动”与侧重观赏的“天河区优秀电影展播”等三个不同层次,全方位展现天河时尚前卫特色,将高品质的广场文化活动推向高潮,扩大天河区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两年来,“尚天河”周末群众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围绕“绚丽天河”、“精彩天河”、“创意天河”、“活力天河”四个主题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三百余场。

(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新台阶

天河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工作方针,持续做好全区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天河卷》编篡出版。全面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调查不可移动文化遗产230处;调查国有可移动文物453处;摸查非物质文化遗产203条线索,准确掌握辖区内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现状。成立天河区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编撰印制了《广州市天河区文物保护工作手册》,广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大文物的日常巡查力度,依法对各级不可移动文物保养修缮。广州市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制定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编制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规划,搭建非遗展示平台,大力扶持天河区醒狮、龙舟、私伙局、岭南书画、客家山歌、咏春拳、广州牙雕、工夫茶等具有岭南浓郁色彩的非遗项目。

(四)文化产业活力日益增强

文化产业持续较高速度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持续上升。

一是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良性增长。已形成图书批零、印刷、演出、影视等传统文化娱乐业和网游动漫、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比翼齐飞,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凸显。珠江新城地区依托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等省市重点标志性文化设施,成为高雅文化展演的集聚区;天河南、天河路、林和地区作为繁华的商贸服务区,同时也是高档KTV、影院等文化娱乐业的集聚区;沙河顶地区汇集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艺术研究所、广州歌舞团、广州话剧团、广州杂剧团等一大批省市重要艺术院团,成为艺术培训和文化用品租售集聚区;天园、员村地区有天河科技园、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天河区作为广州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区,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基础方面具有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区位优势。2013年,天河移动互联网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96亿元,约占全市互联网企业营收的70%,辖区有网易、YY、UC、太平洋网络等一批骨干企业。

四是文化市场体系日臻完善。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办理程序,优化政务环境,服务文化企业,繁荣文化市场。落实各项文化产业鼓励政策,协助文化企业申请有关奖励。版权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文化市场经营行为逐步规范化。

五是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加,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远远超出国家平均水平。

二、天河区打造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区的优势与挑战

在打造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区方面,广州市天河区具有区位、交通、人口素质及文化消费能力等优势,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现有优势

2014年10月3日,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到天河调研时提出“广州国际化的标志在天河,要注意提高文化品位,要在提高文化品位上下功夫,要从标识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等方面,好好研究如何提升,要让人们到这一看就感觉这是富有广州文化特点的,是一个开放、有秩序、国际化、法治化的商务区”。天河作为广州这样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的一部分,CBD众望所归地落在了珠江新城,从区域发展的功能来看,CBD具有国际化的经济功能,天河也成为广州国际化的标志。天河积淀了包含岭南传统文化精髓和具有时代文化元素的商贸文化,是天河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动力,使天河具有了打造新时期岭南文化中心区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和引领功能。天河打造新时期岭南文化中心区的品牌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势。天河区从东西方向来看,是广州东联的起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广州市建设和用地向东南和东北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向东指的是沿珠江扩展城市用地至黄埔,天河区正好位于这一发展带的西部起点。从南北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经过的中心地区。新城市中轴线包括城市功能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发展轴线,上述轴线均经过天河区,这种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轴线强化了天河的城市形象和经济竞争能力。

二是教育优势。近年来,天河区先后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试验区等称号。区内大部分中小学都达到市级以上等级。此外,天河还汇集了广州市众多高校,如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全日制普通高校。

三是科研优势。天河是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密集区,拥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等中央、省、市属科研院所53个,国家级的广州市天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闻名的天河智慧城、科技一条街。截至2009年,超亿元科技企业达65家,认定软件企业数占全市66%。集研发、生产、市场、服务于一体,天河成为广州市科技创新中心、产业聚集和辐射源,成为广州建设华南创新中心核心区。

四是文化优势。广州将致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天河具有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新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等一批高规格的文化设施,无疑已经具备了文化中轴线特别是当代文化中轴线的条件,再加上亚运留给天河的文化品牌海心沙等,天河CBD文化优势非常突出。

(二)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天河区作为未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区、世界文化名城中心区的发展定位,面临着诸多制约和不足。

一是中心城区竞争格局的变化。天河区作为未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区和世界文化名城中心区的发展定位,都使得天河区必须把自己放到世界层级的标杆上,以世界级文化城区的标准来定要求。天河区如何在广州“千年商都”的城市定位中找到自己差异化的文化实践路径,以不断提高自身作为广州中央商务区的文化品位,实现与兄弟城区的错位发展?这无疑是一件艰巨却意义重大的事情。

二是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的挑战。天河区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建设有着天河特质的文化强区基础上,文化如何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乳交融的共生局面?这是天河区文化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是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题。在文化改革发展进程中,天河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效应逐步显现。但新的文化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良性发展的运作机制,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管理如何为天河区打造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区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心区提供有效支持,也面临着诸多新的考验。

三、天河区进一步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的对策建议

天河要明确发展思路、做好规划引领,紧紧围绕“出思想观念、出创意品牌、出领军人物、出精品力作”的要求,努力将天河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新岭南文化中心区。

(一)提高文化品位,建设天河中央商务区文化圈

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同志到天河调研时提出:“广州国际化的标志在天河,要注意提高文化品位,要在提高文化品位上下功夫,要从标识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等方面,好好研究如何提升,要让人们到这一看就感觉这是富有广州文化特点的,是一个开放、有秩序、国际化、法治化的商务区。”这为建设天河都市特色的中央商务区文化圈、提高天河文化品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天河的目标是在十年后进入国际一流城区的行列,作为广州的新“面子”,天河区提高文化品位要按照“开放、有秩序、国际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强化天河科技创新、国际一流、总部经济、金融核心和幸福城区的特点,紧扣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路黄金商业带、广州国际金融城和天河智慧城四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以现代都市精神为内核,培育“城市之心文化圈”、“天河时尚商业文化圈”、“天河现代金融文化圈”、“天河绿色智慧文化圈”等体现都市特质的特色文化圈,不断提升中央商务区文化品位。

1.培育“城市之心文化圈”。依托海心沙这一亚运地标文化设施,整合海心沙公园、花城广场、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新图书馆、猎人坊、花城汇等新城市中轴线周边景观载体,以中央休闲商务区旅游为增长极,以城市新中轴线北段和珠江为发展轴,大力发展商务会议旅游和智慧旅游,打造国际都会的时尚旅游风向标。到2016年,完成花城大道——海心沙珠江岸线的景观休闲带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猎德涌沿岸文化休闲区及珠江沿岸文化景观的提升整合工作;到2020年,初步形成与广州“城市之心”相匹配的文化氛围,打造“高品位、高规格”的广州“城市客厅”文化形象,使这一区域成为有着突出岭南特色和独特都市水乡风情的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区的靓丽名片。

2.培育“天河时尚商业文化圈”。将文化景观设计嵌入到天河路黄金商业带整体策划和立体步行廊道系统规划设计中,围绕着将天河路商圈打造成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展示区、国际购物天堂核心区的整体定位,因地制宜创设天河路商圈文化,通过文化广场、休憩小站、绿化、艺术文化雕塑、LED显示屏等要素,将现代商业文化景观与岭南特色文化景观融合。引导和帮助大型商业综合体辟出专门场所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展览活动,开展以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为主阵地,依托海心沙、花城广场、正佳广场及街道社区广场为载体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结合“绚丽天河”、“精彩天河”、“创意天河”、“活力天河”等主题,融合时尚、都市、民俗、体育等多种文化元素,打造永不落幕的“尚天河”周末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到2020年,将“尚天河”周末群众广场文化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演出活动,将天河路商圈打造成集旅游、购物、休闲、美食、群众体育、群众文化以及高雅艺术体验等于一体的时尚商业文化圈。到2016年完成天河路商圈特色景观体系的建设改造工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融特色景观、特色活动于一体的天河路商圈文化氛围,成为有着国际知名度的广州现代商业核心区。

3.培育“天河现代金融文化圈”。将绿色发展与金融文化理念嵌入到珠江新城金融区及员村金融延展区的景观体系整体策划与规划设计中,通过文化广场、道路系统、休憩小站、水体与绿化系统、照明系统、艺术文化雕塑等体现现代金融文化景观与岭南特色文化景观的深度融合。到2015年,实现与区内金融机构协作,举办每年一度的“天河国际金融文化节”,全方位传播推介天河区金融总部文化,培育市民对现代金融及虚拟经济的认知度。到2020年,初步实现珠江新城金融区特色景观体系与金融文化氛围的融合,形成广州市民对区域内金融机构的高认知度及美誉度。

4.培育“天河绿色智慧文化圈”。按照天河区“将天河智慧城打造成智慧广州先行区,推动天河智慧城建设成为智慧产业试验区、智慧人才集聚区、智慧生活体验区,使天河智慧城成为一座融合低碳、智慧、便捷三大要素,在智慧产业、城乡改造、政府管理、社区生活等方面具有区域积极示范效应‘产业新区、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将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的文化理念嵌入到天河智慧城文化景观体系的整体策划与规划设计中,通过文化广场、道路系统、休憩小站、水体与绿化系统、照明系统、艺术文化雕塑等,使智慧、绿色、低碳全新生活方式及其文化景观与岭南特色文化景观融合。到2016年,初步建成体现天河智慧城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与特色景观体系;到2020年,初步形成与天河智慧城整体定位相适应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形象。

(二)整合文化资源,培育天河特色民俗文化品牌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做好“千年商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2016年,继续挖掘整理区内非遗线索,完成区第四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认定,成立十个非遗传承基地;划定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加大对客家山歌、醒狮、龙舟、私伙局、祠堂文化、岭南书画等传统文化及“三雕一彩一绣”等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力度。

1.培育以乞巧文化博物馆、天河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传承弘扬乞巧文化,以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美丽乡村”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做大做强乞巧文化节,将广州乞巧节打造成广东乞巧文化的“领头羊”。以天河文化艺术中心与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为龙头,完善天河民俗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到2016年,初步形成乞巧文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建设以天河文化艺术中心、乞巧博物馆为核心的民俗大观园。到2020年,将天河文化艺术中心、乞巧文化博物馆及文化广场打造成广东各地乞巧文化汇演展示的“圣地”,并将其拓展成以岭南民俗文化博览和民俗活动展演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创建地方曲艺汇演大赛,创设相关奖项,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期间集中演出,打造与中国音乐“金钟奖”并驾齐驱的“地方曲艺汇演嘉年华”。

2.培育“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品牌。推动省、市与华南植物园深入合作,深入挖掘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先秦时期的文化底蕴,构建将“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品牌与旅游、商贸结合的文化平台。到2018年,争取将飞鹅岭遗址打造成集文物保护、学生考古实习基地、市民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遗址公园。

3.培育“猎德水乡民俗”文化品牌。充分挖掘猎德涌、猎德鼓、猎德龙舟、猎德醒狮等岭南文化元素,到2016年,通过文化广场、道路系统、休憩小站、水体与绿化系统、照明系统、艺术文化雕塑等相应的景观设计与系列民俗活动将其融入到“城市之心文化圈”、“天河现代金融文化圈”;到2020年,在进一步优化猎德水乡民俗文化品牌形象的基础上,拓展猎德水乡文化产业链条,实现猎德水乡文化品牌产业化的良性运作。

4.培育“长湴村志公园”文化品牌。推动长湴村志公园建设,到2016年,依托公园附近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打造“创意产业园”,吸引一批高端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打造村志公园新品牌。

(三)以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依托,营造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区的良好文化环境

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形成支撑新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担负起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的历史责任,建立重大文化项目区领导挂钩责任制。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内容、完成时间及责任追究办法,确保各项建设发展任务落实到位。

1.创新文化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财政保障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各项政策规定,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开放型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民营资本、境外资本进入国家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2.创新文化人才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分配激励机制和推动文化创新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采取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激励文化创新人才创新创造。建立优秀中青年文化骨干参与主持重大课题、承担重点项目、领衔重要演出扶持资助和奖励制度,加大对文化人才的资助和奖励,对贡献重大的优秀艺术家授予荣誉称号。

(四)加大文化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1.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提高全区“10分钟文化圈”文化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查缺补漏,健全街(镇)、社区(村)二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文化广场、公共文化场馆为载体,构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打造若干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稳步推进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天河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推进主要街区普及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建设,到2016年,实现区内21所街道图书馆(室)之间图书通借通还。

推进“一社区一文化中心”工程建设。尽可能将文化中心与社区图书馆、群众娱乐活动室、社区公共绿地(公园)整合在一起,在文化中心建设三网合一多媒体接入设备,配备1—2台网络电视,方便群众新媒体视听体验。

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公益性小型专业型图书馆、小型专门型博物馆,并建立专项基金进行资助补贴。

2.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场馆的管理,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纳入制度化管理,形成服务质量标准和绩效考评机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索整合利用区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新路子。

强化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尝试文化产品的多元化供给。鼓励各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企业等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文化产品。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委托生产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惠民、便民为出发点提供质优价廉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进行文化鉴赏、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电影、上互联网、参与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需求,建立起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充裕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打造天河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设置,落实街道、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工资、事业经费和重点文化活动专项经费。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完善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职称评定、资格评定和聘用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等办法,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培育和发展各种群众业余文体团队,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依托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为中心的文化广场,突出“时尚天河”主题,培育“尚天河”群众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到2020年,“尚天河”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成为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演出品牌。

依托“绚丽天河”国际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每月举办一场国际音乐沙龙,使高雅音乐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为群众免费提供零距离的文化服务。

擦亮“天河合唱节”品牌,大力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成立天河爵士合唱团,展现天河时尚前卫特色。

举办天河读书节,通过读书征文比赛、读书心得分享、名家系列讲座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持续扩大书香天河的影响力。

引导街区文化品牌建设。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大力扶持发展已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街区文化品牌。

(五)以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夯实新岭南文化中心区基础

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要制定出台有针对性、接地气、管用的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好文化载体,创新文化人才培育方式,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增强岭南文化核心竞争力。

配合天河区四大战略性发展平台的建设,规划一批能代表天河区作为世界文化名城中心区文化形象的重要文化设施项目。

打造“海心沙—北帝沙”珠江岸线特色水乡文化景观带。美化“海心沙—北帝沙”珠江岸线景观,完善沿江绿色步行系统,贯通花城广场“城市之心”—员村“金融延展区”—东圃码头—珠村民俗文化圈,建造和优化海心沙、北岸文化码头、车陂码头、东圃码头、北帝沙等游艇码头,打通各码头与陆上公共交通,形成水陆畅通的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周边景观,到2020年,打通东圃码头到珠村天河艺术中心民俗文化圈的公共交通,将“海心沙—北帝沙”珠江岸线景观游纳入广州市珠江沿线水上巴士(游艇)项目。

天河绿色智慧生活体验式博物馆。在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内择址规划建设“天河绿色智慧生活体验式博物馆”,结合多媒体手段,讲述人类生活方式变迁与能源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呈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所代表的全新生活方式图景。博物馆规划用地约100亩,2015年完成控制性规划,2018年基本完成建设,2020年实现对外开放。

天河(广州)金融博物馆。整合广东金融学院(货币)金融博物馆资源,在员村金融延展区规划建设“天河(广州)金融博物馆”,以联合金融机构协作共建方式,集金融展示、教育、金融文化消费和金融史研究活动于一体,运用声、光、电、影、物等多种展示手段,以多元化视角和参观者互动手法,普及金融业及虚拟经济常识,提升民众的金融与理财能力。博物馆规划用地约100亩,2016年前完成控制性规划,2020年建成对外开放。

加快天河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优化周边景观配套,培育民俗文化氛围,形成以天河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的天河民俗文化圈文化地标。

(六)以创新文化和科技融合为依托,提升科技和创意含量,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充分利用天河信息化水平较高等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等的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创意产业、文化时尚业、现代文化服务业。

1.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提升文化创意水平,促进文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加强文化产品中介服务,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文化消费新模式。通过天河中央商务区与天河路黄金商业带龙头型商业企业、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网游动漫基地为龙头的天河软件园、以孵化各类设计公司为主的羊城创意产业园、以国际演艺文化为主导的星坊60创意园、以打造专业3D影视基地的庄2012、以沃音乐为主流的联通音乐基地、以本土乡土文化为积淀的七巧节和猎德古村落的民俗风情村等龙头项目的带动,实现以时尚发布、休闲娱乐业、演艺业、电影业、印刷业、出版发行业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以创意设计、网游动漫、信息服务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争取到2020年形成5—10个文化产业连锁集团或品牌企业。

时尚发布与高端展演领域。依托天河路商圈高端商业品牌(如太古汇)发展高端文化展示和会展活动,举办每月一场高端品牌时装或品牌新品发布会,到2020年,天河路商圈成为有着全球知名度的时尚生活品牌发布平台;利用花城广场周边公共空间举办每年一度的高端设计展演活动,到2020年,天河“国际设计大师”展演活动成为高端设计界有着全球知名度的活动品牌。

创意设计和网游动漫领域。依托天河软件园、羊城创意产业园、北岸文化码头创意园等产业园区和网易、奥飞、UC优视等园区和企业IT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网游动漫、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基础,推进现有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网游动漫、创意设计产业基地的发展,通过设计创新和研发,实现天河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文化传媒等创意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到2020年,形成2—3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网游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集团和品牌骨干企业。

文化旅游领域。整合火炉山、龙眼洞山、凤凰山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和飞鹅岭新石器时期遗址、毛泽东视察棠下纪念馆、刘氏家庙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乞巧、龙舟、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休闲运动、都市风情、人文历史、购物美食等为主要内容,集高端化、集群化为一体的天河文化旅游核心形象,将天河区打造成为时尚化、生态化、人文化、高端化的现代文化旅游到达地。

2.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做强做大一批在本地有市场、有规模、有影响力、有竞争力、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通过加强对文化产业技术、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文化发展环境的优化,引进一批有较大投资规模、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不断提升天河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将文化产业与城区功能优化紧密结合起来,找到文化产业与城区功能优化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到2020年,依托天河区特色文化圈层形成“两心、五圈”产业空间格局。

以位于中央商务区的海心沙亚运公园、广州大剧院、花城广场和天河路黄金商业带为依托,加快推进演艺业发展,进行高雅艺术演出和时尚品牌推介展示交流演出等活动,扶持形成1—2个大型演艺集团,构建广州的高雅文化演艺中心。

充分利用天河软件园和天河智慧城智慧产业集聚的优势,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主题,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创新平台,构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创意中心,推动形成以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数字内容为应用的上下游产业链集聚。

依托天河南、林和地区商贸、金融服务发达,高档卡拉OK场所聚集、影院众多的优势,建设天河南·林和高端文化娱乐产业圈。

依托沙河顶一带广州歌舞团、广州话剧团、广州杂技团等省、市艺术院团汇集的优势,发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艺术研究所的咨询、评估、交易、人才等作用,建设沙河顶艺术展示、咨询、评估、交易、人才培训以及文化用品租售产业圈。

依托天园、员村地区羊城创意产业园、北岸文化码头等产业园区优势,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建设文化创意休闲产业圈。

依托火炉山、龙眼洞山、凤凰山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利用天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剧场、书屋、艺术品展示等文化驿站,建设“三山”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圈。

依托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的场馆优势,引进高水平的文化演出,推动开展个性创意、工业设计、图书、音像、书画、工艺品等文化展览,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文化艺术会展品牌,建设奥体·天体文化演出与文化会展产业圈。

3.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加强文化电子商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培育网络游戏、网上书店、网络视频点播、网络购物、网络付费下载、网吧等网络文化消费新模式,拓展艺术培训、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

依托天河软件园和天河智慧城所在的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及网游动漫中心,建设动漫衍生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集创作、展示、体验、贸易、消费功能为一体的文化遗产与文物艺术品创意体验综合功能区。

完善文化产业公共平台服务。依托区内省市文化产业公共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国际交流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打造华南地区文化产业展示和交流中心。

(七)加强文化传播,提升中央商务区文化影响力

努力完善城区形象传播体系。以现代都市精神为内核,紧扣“城市之心文化圈”、“天河时尚商业文化圈”、“天河现代金融文化圈”、“天河绿色智慧文化圈”等现代都市特色文化圈的建设,塑造城区作为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文化形象,构建城市形象传播体系。

优化城区文化景观体系。按照不同特色主题,精心设计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装置、行道系统、夜景照明等,打造城区公共视觉艺术系统,挖掘和表现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魅力。整合广州塔、花城广场、城市原点标志、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新图书馆等现代标志性建筑,优化广州新城市中轴线沿线景观;整合五山、火炉山、龙洞地区、凤凰山绿色智慧生活景观带。到2020年,基本形成现代都市特色与岭南特色融合的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整合珠江北岸沿线景观,打造“海心沙—北帝沙”珠江岸线特色水乡文化景观带;整合奥体—天河艺术中心—乞巧博物馆经珠村至珠江岸线民俗风情景观带。

打造城区动态文化符号系统。围绕广州“千年羊城、南国明珠”的城市形象定位以及天河区作为广州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定位,建立具有标志性文化意义和精神特质的城市文化符号系统。培育城区文化形象代言人,提高天河城区形象的文化渗透力和知名度。打造城区大型节会活动平台。争取举办各种国际性、全国性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会展活动和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项目,培育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文化体育节庆或会展品牌,设立以天河(广州)命名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文化奖项,聚集世界目光、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1]甘新主编.中心城市论——广州走向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李权时、顾涧清等著.广府文化论[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3]温朝霞.对广州打造岭南文化中心的几点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1).

□责任编辑:周权雄

G07

A

1003—8744(2015)05—0005—10

2015—8—21

温朝霞(1974—),女,文学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主任、《探求》杂志社副主编、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文化产业;黄丽华(1973—),男,管理学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与地方治理;何胜男(1974—),女,广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天河区天河广州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春天的雨
湖南省潇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家乡的橘子红了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对天河览胜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一条天河走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