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2015-02-13 20:55:41袁铁彪
天津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管理系统信息化

袁铁彪

(1.同济大学 上海200092;2.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天津301636)

构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袁铁彪1,2

(1.同济大学 上海200092;2.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天津301636)

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脉络,论述了国内外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的情况。指出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工作效率稳步提高、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从建立一支稳定的研发与维护团队、建立健全沟通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校 科研管理 系统 信息化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仁爱集团联合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和财务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校紧紧依托天津大学百余年优质教育资源和天津仁爱集团雄厚的企业实力,充分发挥自身体制和机制优势,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建校至今,始终重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建立了学校自己的网站,一方面加强学院宣传,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与各大院校更好地信息交流与对接。近年来学校的创新发展及研发力量逐步增强,承接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加。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面对繁杂的工作量,需要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业务,由此易引起工作上的疏忽和漏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科技管理部门亟需建立一套科研管理系统,使之嵌入校园网之中,以利用信息技术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校科研领域的新突破。

1 国内外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设情况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0世纪 60、70年代,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高校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运算,同时采买各种辅助教育的软件也先后列入高校的研究计划中。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个人计算机逐渐出现和普及,为各种教学软件、管理软件的大批量研发创建了良好的条件。20世纪 80年代,美国许多高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可以进行不同种类课程的教学活动。这个时期,计算机已经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解放了一定的人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并没有被取代,仍旧占据主体地位。20世纪 90年代,网络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 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使高校的教育管理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高校大规模应用计算机技术始于 20世纪 90年代,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 20年。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良好的效果。据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清华大学目前每学期已有 700多门课程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校内有20,000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课程。

在科研管理方面,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全校园的网络覆盖。在科研管理方面,目前一些高校也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了探索,如部分高校借助Excel、Word 等办公软件来处理科研数据;还有一些高校开发并使用了简单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如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经费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等;还有少数高校单独开发了集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绩效考评等于一体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网络版科研管理信息软件。

2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科研管理突破了传统人工管理的制约,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科研管理信息软件的使用。在科研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基础上,研发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以往项目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各管理层面的数据共享,减少了冗余数据,加强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全面精准的数据为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对策分析

在设计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系统设计要严谨,要综合考虑无缝结合、代码重用。这就要求系统开发人员需及时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管理者的需求,同时考虑后期的系统升级和数据交换,认真筛选技术方案,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与协同工作。

在功能开发上,要集合科研管理的各个模块需求,覆盖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必须具备项目管理、成果管理、论文管理、专利管理、著作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管理、绩效考评管理等功能。同时,兼具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流程管理、数据接口等功能。

在系统的使用上,要实现操作简便、应用安全、维护方便。为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建议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合理地分布系统处理的数据量。鉴于高校教职员工众多的情况,系统需要能够支持大量客户访问及资料高负载流量,在拥有安全性、稳定性等优势性能保障的基础上,增强系统处理事务的效率。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学校已建立的校园网要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以更好地实现网络对接,为各项业务数据的高度共享提供支撑。网络共享为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系统对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系统的操作安全性应由网络登录验证、数据库登录验证、应用系统使用验证三级组成,客户端有分机授权和验证机制,同时在数据传输、存储、备份恢复等过程中保证数据的高度安全性。

4 建议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来说是大势所趋,要开发和管理维护好这一系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4.1 专业化的研发与维护团队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和科研管理人员反复沟通与交流,同时后期的升级和维护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因此,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必不可少。这支队伍需要对科研管理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具有需求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服务精神,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具有良好的应变处理能力。

4.2 获取全面的需求

由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教职员工多,涉及部门广,同时,也存在一个项目负责人牵头几个项目的情况,因此整个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涉及范围广、学科广,在收集需求征求意见时,要最大程度地扩大范围,确保能反映所有科研人员的诉求,使产生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4.3 建立健全沟通机制

科研业务看似简单,但却具有不可预知的变数和复杂性。信息系统在开发时未必能囊括所有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和不足。及时有效地与用户进行沟通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5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支持科学决策的必由之路,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支团队的支撑。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实际业务需求的变化也会对系统提出更多、更新的需求,长期稳定的投入才是保证系统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 曹海涛.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 经营管理者,2013(8):274.

[2] 仝武宁,王亚丽,周莉英.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8):254.

[3] 黄焱. 论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J]. 电脑与电信,2013(6):61-62.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 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YUAN Tiebiao1,2
(1.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 Ren’ai College of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1636,China)

Follow 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mputer technology,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nformat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realize steady improvement of work efficienc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stablishing a steady R&D and maintenance team for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a communication mechanism,the paper presents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system;informatization

TP316.5

:A

:1006-8945(2015)03-0073-02

2015-02-06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管理系统信息化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学生写话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08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