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设计:让经典“嵌”在学生脑海
——用“好玩”的方式读《获得教养的途径》

2015-02-13 20:44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张滇秋
语文知识 2015年5期
关键词:黑塞教养思路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张滇秋

智慧设计:让经典“嵌”在学生脑海
——用“好玩”的方式读《获得教养的途径》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张滇秋

经典如何“嵌”在学生脑海?一种思路是,让阅读教学放下严肃的面孔,让课堂学习充满儿童生活的情趣与滋味,使学生处在其中觉得非常“好玩”。

“好玩”即有趣、有意思、能引起兴趣。对于“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话题,学生尚未触及,尚未思考。如果学生在“思考”后,再读课文,教学就能体现出“好玩”的意味,经典才能“嵌”在学生脑海。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我便遵循这样的“好玩”旨趣,学生读得也很有滋味。

一、感受与体验:“我”如何“获得教养”

在中国文化中,“教养”表现为一个人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一个人的教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教养更多地表现为文化和品德的修养。而在西方文化中,“教养”写为“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英国女王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在中外文化中,“教养”更多地表现为“道德”“风度”“礼仪”“素质”“规矩”一类的修养。

黑塞认为“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获得教养”是“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基于这样的思考,黑塞在读书随笔《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才能在经典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的确,对于“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话题,赫尔曼·黑塞作了很好的思考,他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不是寻常之作。当然,黑塞本人也不是一个平凡的作家。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出生于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1946年,赫尔曼·黑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其中,《荒原狼》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要让学生觉得“好玩”,就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对于被黑塞这样的伟大作家论述过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话题,我想,高中学生对此是有话可说的。因为他们一直处于“被教养”的情境之中,心中有更多的感受。当然,也有诸多“被教养”的委屈与苦楚。

为了让经典“嵌”在学生脑海,设计教学时,我希望借助《获得教养的途径》的阅读,把学生曾经思考或者将要思考的“获得教养”的过程展示出来,以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从而发现“我”与作者的差异性,达到向经典看齐的目的。

所以,阅读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之前,我做了一个“准备活动”,用一个早读课,引导学生做了“一件大事”:

说说自己(即“我”)“获得教养”的主要方式与途径;你认为“获得教养”是容易的事还是痛苦的事?

学生们认为,“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有这样一些:班级生活、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旅游、阅读、聚会、聊天、看电视……由此看来,学生们认为,“获得教养”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与学校,最主要的方式是父母的说教与学校教师的引导。在这种以“长辈说教”为主要内容的获得途径中,70%的同学认为,“获得教养”是件痛苦的事情。

这样,基于“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话题,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我们的答案”。心理学表明,渴望阅读,才能实现真正的阅读;深入阅读,才能实现难忘的阅读。“我们的答案”和赫尔曼·黑塞的“答案”相同吗?如若不同,则差别在哪里?外国作家与中国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有着怎样的不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当学生处于既“愤”又“悱”的阅读状态,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情感才充沛。事实上,阅读课文之前,学生的心理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了。

二、猜测与印证:黑塞如何“获得教养”

苏教版教材中,《获得教养的途径》安排在《劝学》《师说》两篇经典之后,形成了“求学之道”与“经典的力量”两个模块。

《劝学》强调“学”的重要性与积累的意义,《师说》强调“学”要“从师而问”“不耻相师”。而《获得教养的途径》强调的是“经典的力量”,要“研读世界文学”,要“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这样,才能真正“站在巨人的肩上”。显然,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非常高端、快捷。

正式阅读之前,学生并没有读过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那么,他“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怎样的呢?这便成了学生们急于要揭开的谜底。阅读课文前,我让学生“尽情”地猜测、想象:“黑塞会怎样写《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章文章?”也就是说,如果让学生们写“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作文,将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要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环节,是在“感受与体验”教学环节基础上的自由遐想,是阅读教学中难得的心灵扩张。

结合《劝学》《师说》的阅读,课堂上,我提醒学生:黑塞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他会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他会像荀子《劝学》那样大量运用例证法吗?会像《师说》那样大量运用对比论证、例证、引证法吗?——我的目的在于尽量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考更加自由开阔。课堂上,学生的“猜测”主要是这样的:

思路一:先说什么是教养,再说哪些人是真正有教养的,接着说他们是怎样获得教养的,最后归纳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

思路二:先列举有教养的各种表现,再分析教养是如何获得的,最后强调青年人要尽快形成良好的教养。

思路三:先列举获得教养的各种途径,再分析伟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最后强调青年人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

有了这样的猜测,我便引导学生再结合题目《获得教养的途径》进行评判。同学们认为:“思路一”紧扣题目展开,中心突出,可以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思路二”前面两部分紧扣题目,是“破题”所必需的,第三部分“强调青年人要尽快形成良好的教养”,则远离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思路三”紧扣题目,由一般到特殊,再到“青年人”,这样写有高度,有说服力。

评说之后,我发现,学生虽然没有具体阅读文本,但他们心中已经产生了阅读文本的强烈渴望。此时此刻,若让学生阅读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学生将会怎样比对呢?

于是,我让学生阅读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并理清其思路。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第1段明确了“真正的教养”的内涵——“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是无功利的修养。第2段至第5段,论述了阅读杰作的作用,即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以完善自我,充实人生。第6段和第7段,则进一步阐述阅读经典作品是愉快的精神之旅,人们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这恰恰是获得教养的必要途径。因此,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思路可以概括为——

先说“真正的教养”,再论述“研读世界文学”即“获得教养的途径”,最后点明阅读经典作品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黑塞的观点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即可“获得教养”,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所以,他才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强调,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只有用心研读经典作品,才能在经典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这时,学生们反思了自己“获得教养”的种种“途径”,才发现他的声音——“阅读经典”“阅读杰作”,是多么富有诗意,多么高明。而自己的经验、想象则是那么平庸与简单。这样,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了思想家黑塞那富于灵感的思考和卓越的洞察力,才能理解黑塞被称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的范例”的原因。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先推想黑塞的思路,再阅读黑塞的文章印证,教学沿着“我—他”的格局慢慢展开。课堂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接地气”。学生们也感觉到,推想黑塞怎样写《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件有趣而“好玩”的事情。课后,学生们说,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课文题目也能成为我们自己思考、述说的内容,从来没有像这样不读课文而可以任意“猜测”的自由学习方式。

三、反思与调整:“我”与黑塞的差距

“获得教养”,是一切教育的主题。但学生们“获得教养”的答案,明显没有达到黑塞的境界。《荀子·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高中学生应如何更好地利用《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经典?

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的顶峰。只有将阅读经典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经典才能真正促进人的精神成长,经典才能“嵌”在学生脑海。所以,黑塞认为:“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他希望人们“自由地选择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获得教养的途径》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为了“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而如何让“经典的力量”最大化?如何让黑塞的主张刻在学生的脑子里?我想,只有引导学生反思与调整。

在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个环节,我们解决了基于相同话题的“我—他”的不同思考、不同答案。学生的内心拥有了三重体验:一是总结了自己“获得教养”的方式;二是怎样写“获得教养”这篇文章,自己有了设计;三是猜测与印证了作者的构思与内容,发现了自己与作者的“差距”。因此,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我便让学生深度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并且设计、安排了“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写300-500字的“学后札记”:“我与黑塞的差距”。

我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与黑塞比较:一个是自己认为的“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与黑塞的“阅读杰作”主张进行比较;二是自己设计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的思路、内容与黑塞的思路和内容进行比较;三是自己曾经猜想的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思路、内容、写法上的安排与黑塞的文章进行比较。

试想,有了这样的“读写训练”,学生便可以在“我”的世界里与黑塞的世界里来回穿梭,让“自己的心脏”随着黑塞的“心脏的跳动而跳动”,从而发现自己与黑塞的“差距”。而发现了思想境界上的“差距”,缩小与黑塞的“差距”便有了可能。同时,有了这样一番“穿梭”与“跳动”,学生便有可能“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而这正是教材编写者所向往的“经典的力量”。我们看一位同学的《我与黑塞的“差距”》:

我猜测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思路是,先说清“教养”的内涵,再论述有教养的重要性,然后再阐明怎样表现教养,最后再举例说明获得教养的途径。显然,我的思路出现了问题,没有能够紧扣话题,而且距离黑塞的思路很远。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从经典中、从杰作中获得教养。而我和更多的同学们却主张从生活中获得教养。他的眼光更加独到!

黑塞是盏明灯,我们要跟着他前行。

这位同学较好地将“我”与黑塞的“差距”表现在文字中。这样,阅读教学便“玩”出了味道,“玩”出了旨趣。

经典如何“嵌”在学生脑海?我想,阅读教学不妨放下严肃的面孔,让课堂学习充满儿童生活的情趣与滋味,让学生处在其中觉得“好玩”。这样,教室里才会涌现出一群热爱语文课的孩子,经典才能进入学生视野,“嵌”在学生脑海。

猜你喜欢
黑塞教养思路
微言大义
车夫总在刹车
及时刹车
不同思路解答
教养方程式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夜间
我的思路我做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