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全
(玉林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以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入企挂职为例
□蔡桂全
(玉林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高等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综合人才,这就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通过长期选派大学生入企挂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入企挂职
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部署要加快发展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透露,教育部将把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2014年4月的《驻马店共识》后,新建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进入一个从传统的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大背景下,全国新升本科院校都在思考如何进行一系列教学、社会实践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毕业生人才能够面向社会工作的基层,面向普通的职业工作岗位,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提高高校就业核心竞争率,促进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高等师范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教师综合人才,这就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升本科院校之一,一直致力于为区域社会输送优秀师资和服务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拓宽思路、探索,旨在通过第二堂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一)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搭建实践育人的培养平台
玉林师范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涵盖主题实践活动、调研实践活动、大学生骨干基层挂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今年的社会实践在已有的活动基础上,扩大了学生入企事业挂职锻炼的形式和范围。参加“入企挂职”锻炼的大学生,其所在的工作岗位都是具有技术型、应用型岗位的工作特点。通过“入企挂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大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还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大学生通过挂职实践,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实践,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受挫能力,有利于体现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玉林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坚持以依托地方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特色,通过利用地方区域资源优势,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机会。今年学院推荐大学生入企业挂职的新做法,恰恰凸显了玉林师院高度重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不仅加深了与玉林市周边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还使学院拓宽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稳步推进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特色。入企挂职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进一步推进、扩大、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合作质量,使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建设的办学特色更加得以凸显。
(三)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合作培养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如今,它已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今年,玉林师范学院继续推进与地方更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的模式,共同培养区域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仅满足了市场企业对优秀大学生人才的需要,还为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提供了发展方向。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但拓宽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前景,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使企业吸纳高校的高科技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一直以来,玉林师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如今校企合作逐渐加强,更有利于实现校企的“双赢”合作。
(一)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入企业挂职的成绩概述
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高度重视通过第二课堂的主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拓展和提升。学院团委利用寒暑假、课后时间,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到机关、学校、社区、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科技下乡、文化服务、文明共建、挂职锻炼、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受挫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一直以来,玉林师范学院积极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渠道,寻找提高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新途径。在多年的实践中,学院团委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发[2012]1号)和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组建多个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实践团队,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2支,自治区级重点团队3支,校级重点团队21支,分别到广西各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既符合学校转型期人才培养目标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的要求,也符合学院多年来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二)大学生入企挂职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入企挂职岗位、内容受限,没有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高校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实践空间、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大学生由于时间原因服从学校安排参与挂职锻炼的人数不多,即使有机会报名参加,也因为岗位供过于求而在挂职面试中被淘汰。学校在选拔大学生参加入企挂职社会实践教育的程序中,更多侧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选拔,以及成绩优秀的、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学生的专业、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兴趣爱好都被放在次要选择,这些面小、岗位有限、挂职时间短等因素,不仅会影响广大学生群体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还不能有效地对挂职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入企挂职的实践育人作用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2.大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校企合作存在形式化问题
参加企业挂职的大学生虽然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了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高校对学生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往往导致了学生空有学识和本领,却在岗位上无法施展。再者,很多大学生在入企业挂职中,适应能力不强,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一旦受到批评,很容易受到打击,甚至产生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学习与实践。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愿意过多的承担成本和风险,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接收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大学生到无关紧要的部门,担任文员或者管理者秘书等闲职岗位,达到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一方面,大学生的技能本领无法通过岗位工作真正发挥出来,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企业合作意识不强,没有过多的关注大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过程,只是把校企合作当作是选择人才的一个途径而已,合适就实习,留下来就当就业,不合适的话,挂职结束后,合作就结束了。所以,校企合作更多时候是纸上谈兵。
3.入企挂职的管理缺乏长效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机制建立缺乏动力
入企挂职是社会实践途径的新尝试,在挂职对象面试选拔、挂职时间、挂职实践管理、挂职岗位设置、挂职团队建立、挂职奖惩制度等都在摸索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由于入企挂职的管理机制刚建立不久,很多方面的制度建设尚未完善,不仅出现人力资源耗费、管理不到位、资金不足、奖惩不明等情况,还发生企业对学生挂职锻炼评价不客观,岗位设置中学生适应力不强、表现缺乏自信心,行动缺乏主动性,以致很多大学生不能胜任岗位需求,也不能很出色地完成挂职锻炼等工作。
(一)拓展岗位领域,调动大学生提高素质的主动意识
从入企业挂职的情况来看,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参加挂职的人数有限,挂职的工作岗位所涉及的领域相对较窄,学生没能接触到一些专业性、技术型更强的岗位,才能无法发挥,影响了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培养能力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因此,高校需要转变观念,在教育和引导广泛学生参加入企挂职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主动出击,把实践领域辐射至周边地区,甚至是广西各地市县,还要多方联系增加挂职企业,建立实践培训基地,签约合作内容和培养方案,积极拓展更多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且学生专业对口的岗位,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推荐更多的学生走入企业,走进社会,增长见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式,提升校企合作发展的新高度
大学生到企业挂职锻炼,既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探索,也是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入企挂职是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推进第二课堂辅导课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认知、体验受挫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基本素养,成为大胆创新,敢于挑战,接受新事物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鼓励和选派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积极探索大学生“工学交替”模式的人才培养途径。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大学生,企业可根据人才需求的要求提供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实践培训,提供实践基地给大学生进行实习、学习和就业。大学生不仅在高校接受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企事业中接受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按照社会的需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形成较好的服务意识,拥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健全入企挂职的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挂职锻炼的长期性发展
大学生到企业设点挂职锻炼,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相关工作交接不够清晰明了,导致双方对某些问题认识模糊,责任不清,增加了工作难度。另外,入企业挂职的时间长短影响着学生实践学习的效率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入企挂职有条规可依,有制度保障,有政策支持,坚持把入企挂职当作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来抓,努力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成为“连续性和固定性,让学生挂职锻炼趋于“长期性和阵地性”。首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把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平台的育人目标与第一课堂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教育和实践教育达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其次,加强完善选拔制度、派遣制度、学习制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等,保障入企挂职能够有效地进行,从而充分地调动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锻炼自身能力的积极性。第三,学校要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入企挂职活动,比如购买人身保险、交通费补助等,保障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安全、顺利进行,并从政策上支持有开发精神、出有研究成果的大学生进行资金奖励,从而激发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动性。第四,进一步配备管理队伍,把各项政策宣传、落实、监督到位,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使他们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入企挂职活动的进行。学校党委应该在制度的制定、政策的颁布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方面给予关注和帮助,为大学生入企挂职“保驾护航”,使入企挂职的实践项目成为一项长期促进大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实践平台,成为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
[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的讲话[R].
[2]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杜洪香.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3).
[4]田敏.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责任编辑 谢明俊】
On the New Path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Take YNU as an Example
CAI Gui-quan
(Yulin Normal Unviersity, Yulin, Guagnxi 537000)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demands higher school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like sele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o take a temporary post in the local enterprises, students’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is cultivated,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improved, which will provide applied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pplied tal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ake a temporary post
G640
A
1004-4671(2015)01-0138-04
2014-09-21
本文系2015年玉林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高师院校第二课堂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XJJG35)阶段性成果。
蔡桂全(1980~),男,广西桂平人,玉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