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学校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①

2015-02-13 10:48:00余贞凯何剑康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云南少数民族

余贞凯 张 燕 何剑康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普洱学院 体育系,云南 普洱 665000)

云南学校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①

余贞凯1张 燕2何剑康1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普洱学院 体育系,云南 普洱 665000)

云南;学校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大省,而学校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但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由于受众面较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等原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教育中有逐渐流失的趋势。为此,我们应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筛选、改造、整合,强化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②饶远,赵玲玲,沈阳.民族体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63.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人口在5 000以上的有25个,其中15个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经过不断的积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目前,从云南民族民间发掘、整理出来的传统体育活动已达300多项,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列出项目的44%以上,构成了庞大的民族体育项目体系。其项目数之多,内容之广泛,可谓“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大省”。然而,在西方文化及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渗透、冲击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下,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被打上“落后”的烙印,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的尴尬境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奇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它的传承发展对提升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有重要意义,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换言之,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方式,其途径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作为正规的形式化教育,有专业的教育从业人员、专门的教育场所以及明确的教育指导方向。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优势,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因而学校教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理想载体。反之,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计划在学校的实施及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日本的柔道、相扑,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英国的足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能发扬光大,就是得益于其被引入学校教学,而后逐渐走向世界。我们应该借鉴吸取这些成功经验,使学校教育为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目前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频率稍高的仅有摔跤、赛马、秋千、陀螺.射箭、射弩、民族健身操、抢花炮、赛龙舟等,且这些项目多在群众体育中流行,而如怒族的“怒球”、基诺族的“跳嘎”等项目则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此外,由于受生存环境、文化传统、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传统的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己濒临消失,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令人担忧。为此,对目前云南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何进入学校体育进行探讨,对于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传承路径及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学校体育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众面较窄,且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教育中有逐渐流失的趋势

近年来,为使民族体育得以发展传承,云南的部分地方高校及中小学逐步开设了少数民族体育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开设的面还不够广。

如在地方高校中,云南师范大学的民族传统体育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开设了以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民族体育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推广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课;以武术、传统养生、民族健身操、高脚竞速、跳竹竿、打陀螺、珍珠球为主要内容,并介绍舞龙、舞狮、踢毽等健身娱乐等表演项目的实践课程。云南民族大学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技术等课程,并将陀螺、高脚竞速、抢花炮、射弩等项目纳入教学和常年训练内容。曲靖师范学院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板鞋竞速、陀螺、民族传统养生方法;红河学院开设了抢花炮、陀螺、珍珠球、高脚竞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述高校中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是面向体育专业学生,以专业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极少针对普通大学生开设,因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生的面还比较窄。

地方中学中,昆明第十中学开展丢包、民族健身操。禄劝县翠华中学开展大课间民族体育舞蹈。勋库中学在体育课中进行竹竿舞教学。玉溪元江第一中学开展布朗球(藤球)、打鸡毛球。临沧市民族中学开展打跳项目。保山隆阳区坝湾民族中学开展踢毽子活动,关爱中学开展珍珠球活动。大理州祥云县第二中学开展跳竹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开展打陀螺、毽子、丢包。普洱江城县第一中学开展打陀螺。楚雄州武定民族中学开设了陀螺,南华一中开展打跳。德宏州民族一中开展丢包、武术,梁河芒东中学开展象脚鼓舞、荡秋千,瑞丽三中开展丢包、陀螺。小学中,保山市永昌小学在大课间开展跳竹竿舞,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设丢包、老鹰小鸡、跳橡皮筋、斗鸡、扳手劲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游戏项目。宜良清远小学开展打陀螺。昆明市盘龙区龙泉小学、大理州下关四小和昭通昭阳区第五小学开展踢毽子。

总体上看,云南学校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吹枪、秋千、竹竿舞、打陀螺、射弩、板鞋竞速、脚斗士、蹴球、抢花炮、摔跤、键球、丢包、打跳舞、斗鸡、扳手劲、民族健身操、民族舞蹈、民族广播操等,内容较为丰富,且形式多样。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云南高校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绝大多数仅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小学校现今的体育课几乎被西方现代体育中的田径、球类以及新兴的路拳道、健美操等项目主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出现在体育课中,也多被用于准备活动阶段,作为课程的主体部分的甚少。而且随着现代体育教育内容的增加,部分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出现了学生逐渐流失的趋势,如昆明市民德中学2002年举办踢毽子、摔跤、民族健身操和民族舞蹈活动,由于现代体育课程的逐渐增加,2003~2005年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数比以往呈持续下滑趋势。然而令人惋惜的是2006年之后,昆明民德中学射击、踢毽子、摔跤等项目已经基本停止开展。同样,2002~2005年,云南民族中学的民族舞蹈、民族健身操、民族广播操持续火热开展,但从2005年开始逐年下滑,至2010年,新的广播操渐渐取代了民族广播操,2010年之后,民族风格浓郁的民族广播操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部分学校,有的老师则将传统体育课变成“放羊课”,有的学校的传统体育则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而出现了中断、甚至是完全停止的状况。

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不管是中考或高考体育加试中,考试内容极少涉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不影响升学考试,很多学校体育课的内容逐渐被“应试内容”所替代,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自然也就无暇顾及了。其次,部分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尚不够全面和明确,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不是主流运动,只是一些简单的游戏而已,担心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可能会打乱学校原有的教学体系,影响教学质量,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开展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学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但从调研的情况看,即使现已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的学校,其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凭个人的兴趣爱好,边学边教,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而作为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则必须充分掌握项目的历史背景和专门的技能,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因此,专业教师缺乏是当前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无完整系统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信息源,它是指导教师按知识结构、系统有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但从目前出版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书籍看,其大多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特征、分类的介绍,而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表演、竞技、评判及研究的书籍却很少或是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这就使得很多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老师通常都要靠自己摸索,或请教民间师傅,或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论文中零星收集一些教学方法和内容,致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工作的难度相对加大。专业教材的缺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对少数民族体育在学校的持续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项目自身因素的影响

云南各级学校目前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竞技性和娱乐性差别很大。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而杂,甚至对于同一个项目,在不同地区其技术标准也不统一,竞赛制度不健全,规则也不够严密等,这种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开展。由于民族特征明显,民族文化影响深,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学习也不够,因此在各项目标准的统一上出现分歧,产生矛盾,加上由于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不够,参与者也逐年减少,其影响力也出现退化,因此,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区域,进入高校,也产生消极的作用。

二、对云南学校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建议

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 云南省大、中、小学从教学大纲到具体教学过程,所指定和进行的仍是现代竞技项目。在广大师生的心目中,体育就是单纯的三大球、体操、田径等竞技项目。近些年来,虽然经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部分少数民族体育内容正逐渐被充实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但从实质看也仅仅是在形式上进入课堂,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学校体育中。而反观国外的体育教学大纲或体育课程标准,以纯粹的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屈指可数。透过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我国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了,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

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要想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习惯深植入年轻一代的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体系中,就必须为其先行营造一个相应的教育环境,即建立一个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辅相成、互利互补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①刘万斌.西部少数民族体育与西部学校体育课程互动式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455.

笔者认为,学校在营造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的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认识和内容上下功夫,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哲学、宗教、文学、美学、医学、伦理、民俗、历史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为切入点,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特健身价值、审美情趣以及教育功能的宣传力度。二是要借助各种宣传途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报、各种刊物等学校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报道,亦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以及借助民族节庆活动进行重点宣传,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力和蕴含的价值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充分享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带来的偷快感。

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筛选、改造、整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的起源于狩猎、农事、征战,有的则起源于宗教、婚恋、民俗,不同的项目其竞技性和娱乐性差别很大。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多、太杂,技术标准不统一,竞赛制度不健全,规则要求不严密等,因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纳入体育教学时必须要进行筛选、改造与整合。筛选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学校条件、师资、学生特点等)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选择出适合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项目。改造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具体实施的不同对象和条件对原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某些构成要素进行加工、修改。改造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修改规则、简化技战术、改造场地、器材。整合是指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某些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体育课程内容。

在筛选、改造、整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项目的健康性、经济性、民族性、趣味性和安全性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些关键点。首先,是要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学习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健康的成长。其二是要注重经济性,尽可能用最少的经费、就地取材,开发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其三,应体现民族性,着重考虑云南各地州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育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独具本民族的特色,使传统体育通过学校体育这一阵地得到发扬光大。其四,应注重趣味性,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加强体能锻炼,有效地增强体质。如苗族的毽子,可以手打,可以脚踢,还可以用特制的拍子来打,可以单人,也可双人围成圆圈或在规定的场地上进行运动与比赛。由于该项目具有盘、拐、磕、蹦、正踢、反踢、一边花、二边花、盘盘脚、拐拐脚等多种技能动作,再配以欢快的儿歌或节奏,学生边踢边唱边跳,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达到体育与健康教育这一目的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其四,应注重安全性,要注意那些危险性大的、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因素(如射弩、秋千、上刀山等),将安全置于首位,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 要将少数民族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中,拥有既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知识,又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师资是关键。目前,仅有部分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及设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项目。究其原因,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要想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对此,首先是体育教师要主动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勇于创新,积极投入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中;其次,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少数民族体育师资培养基地,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培训的机会。如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开设短期班、进修班等。再次,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运用教育学、生理学、体育学的相关理论加以改造整合,使之适合学校体育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学术报告、民族调研等方式进行培训、交流,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水平,为更好的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of Ethic Minorities in Yunnan School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YU ZHenkai1ZHANG Yan2HE Jiankang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 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Pu'er College,Pu'er,Yunnan 665000)

Yunnan;school sports;traditional spor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Yunnan province has many sports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es which are not well used in school education.Because of small audience,poor teaching force,and lack of teaching material,traditioanl sports even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es are gradually lost in schools of Yunan province.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schools should update their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reate an atmosfered full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by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and teacher training,screening,transforming and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es.

2015年10月11日

余贞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教学训练。

G812.47

A

1009-9506(2015)12-0046-0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云南农村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5Z176;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站”在站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云南少数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