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新(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清代京津冀方言词概况
—— 以史梦兰《燕说》为参照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063000)
记录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的著作比较多,主要是专著和地方志。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类别多,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方言词之间的关系密切,区域内部的方言词共同点比较多,跨区域的方言词之间有差异,但共同点大于差异。方言词有些沿用到现在,有些则退出现实交际。
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燕说》
现在京津冀三省区在清代基本上属于直隶,但直隶的范围要比京津冀大,故而使用清代京津冀的说法。
清代京津冀方言,专门方言著作有史梦兰《燕说》四卷,英浩《神京方言小识》二卷,王树枏《畿辅方言》五卷。记录方言的地方志更多,以波多野太郎《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1]为例,有康熙十五年《广平县志》、康熙二十四年《灵寿县志》、乾隆二十三年《元氏县志》、乾隆四十四年《宁河县志》、乾隆五十五年《大名县志》、道光十二年《内丘县志》、道光二十九年《直隶定州志》、咸丰三年《平山县志》、同治七年《盐山县志》、同治十三年《元氏县志》、光绪元年《赞皇县志》、光绪七年《获鹿县志》、光绪十年《玉田县志》、光绪十年《畿辅通志》、光绪十一年《重修新乐县志》、光绪十二年《顺天府志》、光绪十七年《丰润县志》、光绪二十二年《滦州志》,共18种。以上所录并不全面,《畿辅方言》附各州县志方言,其中《肥乡县志》《宣化县志》就不在上列之内。总之,各地方志在时间上,从康熙十五年(1676)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跨度超过200年;在地域上,从滦州到大名,覆盖京津冀全境。
除了专著与地方志以外,还有众多笔记类著作零散记载方言,如《帝京景物略》《癸巳存稿》《陔余丛考》《清稗类钞》等,《清稗类钞·方言类·天津方言》记录了26条方言词和俚语。在有些训诂著作里面也零散收录了一部分方言词,例如郝懿行《晋宋书故》:“今之土豪,里庶之丑称,京师人或谓此辈人为土包。”这类著作有《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等。
清代京津冀三种方言著作,王树枏《畿辅方言》被收入到《畿辅通志》中,收录“河北古方言词语345个,清时方言词语 63个”[2]。《神京方言小识》收词量很小,《燕说》四卷,“全书共收 600条俚语”[3]。600个词语全部是清末的方言词。
清代地方志收录方言词的有康熙十五年《广平县志》、乾隆四十四年《宁河县志》、乾隆五十五年《大名县志》、道光十二年《内丘县志》、光绪十年《玉田县志》、光绪十二年《顺天府志》、光绪二十二年《滦州志》,仅有7种。以上地方志收录方言词的情况并不一致,《玉田县志》收词374条,全部是当地清代的方言词,《顺天府志》收词248条,包括历代的方言词,例如出自《尔雅》《方言》《说文》《玉篇》《集韵》等著作的,也包括清代的。
总体来看,记录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的著作所覆盖的方言区,包括今北京官话(《畿辅方言》《神京方言小识》《顺天府志》)、冀鲁官话(《燕说》《滦州志》《玉田县志》《宁河县志》《内丘县志》《广平县志》)、中原官话(《大名县志》),《畿辅方言》与《顺天府志》有一部分晋语区的方言词。所属行政区域,包括北京(《畿辅方言》《神京方言小识》《顺天府志》)、天津(《宁河县志》)、河北(冀东:《燕说》《滦州志》《玉田县志》;冀南:《内丘县志》《广平县志》《大名县志》),基本上能够反映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的概况。
在众多记录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的著作中,史梦兰的《燕说》记录的词最多,现以《燕说》为参照进行分析。
(一)方言词的类别
《燕说》共四卷,卷一收录一般动词、形容词,个别是名词;卷二收录的词以人的肢体动作词为主;卷三收录与天文、地理、农具、日用器具、乐器、建筑、服饰等有关的词语;卷四收录与人体、饮食有关的词语,以及名量搭配、惯用语。涵盖的范围很广。例如,“钓丝之半系以荻梗曰浮子”(卷三),现在钓鱼仍然使用浮子。
《宁河县志》收词55条,范围涵盖人体动作、时间、物产、称谓、惯用语,等等。如“补帄:补衣服布角也”今作“补丁”。
《大名县志》收词72条,范围涵盖天文、地理、物产、人体动作、称谓、惯用语,等等。例如,“夜曰黑家”,黑家是晚上的意思,这个词至今还在用。
(二)方言词之间的关系
各地方言词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共同的说明方言词的使用范围广,不同的可能说明方言词不同,也可能说明记录有遗漏。
1. 冀东冀鲁官话范围内
《燕说》作者史梦兰,乐亭人,记录的是唐山、秦皇岛一带的方言词,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包括蓟遵小片、滦昌小片和抚龙小片,《玉田县志》记录的是玉田县的方言词,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蓟遵小片。
(1)词义相同、词形相同,有一组,即“咱们”(《燕说》卷四第72条与《玉田县志》第20条。序号为我们所加,下同)。
(2)词义相同相近,词形不同,有6组。以《燕说》词形为准,有:腌臜(《燕说》卷一第9条、《玉田县志》第212条),邋遢(《燕说》卷一第10条、《玉田县志》第63条),掂掇(《燕说》卷一第24条、《玉田县志》第177条),糟蹋(《燕说》卷一第39条、《玉田县志》第14条),梯己(《燕说》卷四第45条、《玉田县志》第198条),打平伙(《燕说》卷四第46条、《玉田县志》第54条)。
以上各组的词义相同,只是用字不同,例如“梯己”,在《玉田县志》里的词形是“体己”。
(3)词义不同、词形相同,有两组:“扔”、“伙计”。
①器物坏弃曰扔。(《燕说》卷二第17条)
扔:抛掷也。或作上声。或读若棱。(《玉田县志》第223条)
②又俗谓同资本合谋商贩者曰伙计。(《燕说》卷四第93条)
伙计:农商聚处之称。(《玉田县志》第363条)
第一组,对于扔的含义,《燕说》与《玉田县志》的记录不同,《燕说》认为是丢掉、抛弃、丢弃,而《玉田县志》的记录是投掷,即现在的扔过去或扔过来,与《燕说》不一致。第二组,对于伙计一词的含义,《燕说》与《玉田县志》的记录又不同,《燕说》认为是共同出钱合伙做生意的人的相互称呼,而《玉田县志》的记录是对聚在一起的农民、商人的称呼,与《燕说》不同。两组词的词义虽然不同,但词义之间有联系,仍然是同一个词。
以上三类都是同一个词,没有词义完全不同的词。因此在区域范围内,《燕说》和《玉田县志》所记录的方言词共同点还是很多的。
2. 冀鲁官话与中原官话
《燕说》记录的是冀东冀鲁官话的方言词,《大名县志》记录的是冀南中原官话的方言词。
(1)词义相同相近、词形相同,有六组。吵(《燕说》卷二第145条、《大名县志》第28条),萨(即“三”,《燕说》卷四第151条、《大名县志》第40条),薅(《燕说》卷三第29条、《大名县志》第44条),跐(《燕说》卷四第58条、《大名县志》第45条),騲驴(《燕说》卷四第90条、《大名县志》第54条),什么(《燕说》卷四第152条、《大名县志》第66条)。
(2)词义不同,词形相同,有两组。
①以手扪物曰摸索。(《燕说》卷一第64条)
迟缓曰摸索。(《大名县志》第19条)
②鞍下荐曰屜。(《燕说》卷三第142条)
几下函曰屜。(《大名县志》第57条)
以上两组词,第一组,用手摸物和动作迟缓之间的词义联系是义素“慢”。第二组,《燕说》里的屜指马鞍下面的垫子,《大名县志》里的屜指抽屉,二者的联系是夹在物体中间。两组词的词义虽然不同,但是词义之间有联系,仍然是同一个词。
(3)词义相近,词形不同,有三组。
①人性宽缓曰颟顸。(《燕说》卷一第48条)
性缓曰粘。(《大名县志》第22条)
②美貌曰标致。盖为风标姿致之意。(《燕说》卷一第7条)
美曰齐整。(《大名县志》第35条)
③人不务正业曰无赖。(《燕说》卷四第102条)
无赖人曰无二鬼。(《大名县志》第38条)
以上三组词,分别是表达相同或相近概念的不同词。第一组表达的概念是慢性子,《燕说》用颟顸,《大名县志》用粘。第二组表达的概念是长得美,《燕说》用标志,《大名县志》用齐整。第三组表达的概念是不务正业的人,《燕说》用无赖,《大名县志》用无二鬼。这三组词完全不同,是不同的词。
以上三类,有的方言词相同,有的方言词不同,相同的多,不同的少。说明距离远的方言之间有差别,不过从总体来讲,相同点多于不同点。
通过比较区域内的方言词和跨区域的方言词,说明清代京津冀方言词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尽管有不同点,但不妨碍从词汇角度把京津冀方言归为一个整体。
(三)方言词的沿用
清代京津冀的方言词,有些沿用至今,有些退出实际交际。本节第一部分所举例证,有些沿用至今,例如“浮子、补帄、黑家”,其中“补帄”的词形发生变化,有些退出现实交际,例如“搂摗”。
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广平县志》记载:“呼父为伯,呼母为姐,呼伯为大爷,呼昨为夜,颠倒反覆,此染于俗者也。”说明在清初的广平县,称呼父亲为伯,称呼母亲为姐,称呼伯父为大爷,昨天叫夜。第一个词“伯”确实是方言词,后世很多地方志记录了这个用法,例如1934年《静海县志》:“父曰爹,亦曰伯,亦曰爸爸。”[4]第二个方言词“姐”,历史很久,《说文·女部》:“姐:蜀人谓母为姐。”在东汉时期,四川人称呼母亲为姐,现在已经不用了。第三、四个方言词沿用到现在。
《燕说》成书于为同治丁卯年(1867年),所记600条方言词,沿用至今的有253条,退出实际交际的有247条。例如:
讥人自夸曰卖弄。《后汉书·朱浮传》:“浮代窦融为大司空,坐卖弄国恩免。”(卷一)
皮鞋曰乌腊。《事物原始》:“辽东军人着靴名护腊。”护腊当即乌腊,今奉天出乌腊草,用以荐履最暖。(卷三)
铁臭曰鉎。鉎音星。《集韵》:“铁衣也。”亦作鍟。(卷三)
第一条“卖弄”沿用至今。第二条也沿用至今,但是词形发生变化,今《现代汉语词典》:“【乌拉】:名东北地区冬天穿的一种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也作靰鞡。”[5]第三条退出实际交际,现在用“铁锈”,不用“鉎”。
以上两部著作所记录的方言词,沿用至今的方言词,说明它们生命力强,例如称呼伯父为大爷。有的方言词退出实际交际,退出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被替换,例如称呼“母亲”,现在最常用的词是“妈妈”。二是事物消失,例如《燕说》卷三第144条:“骡驴后木曰纣棍。”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套驴骡拉车的情景了,纣棍这个词也退出了实际交际。
[1] 波多野太郎.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Z].东京:横滨市立大学纪要,1963-1972.
[2] 褚红.王树枏与他的《畿辅方言》[J].语文学刊,2009(12): 50-52.
[3] 高光新.《燕说》与清末唐山方言词汇[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9-12.
[4] 许宝华,等.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240.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83.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A Profile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in the Qing Dynasty-Shi Meng-lan’s Yanshuo(《燕说》)as a Reference
GAO Guang-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re are many works record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in the Qing Dynasty, mainly monographs and local chronicles.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in the Qing dynasty covered all aspects of daily life. The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dialect words are very close. For example, intra-regional dialect words have more similariti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ross-regional dialect words.But there are more similarities than the differences. Some dialect words are still used today. But the others have exited from real communication.
Qing Dynasty;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Yanshuo(《燕说》)
H171
A
1009-9115(2015)01-0007-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1.003
2014-10-04
高光新(1979-),男,山东五莲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