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清(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以浙江省为例
●刘晓清(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驱动力;服务推广;浙江
[摘要]通过理想驱动、用户驱动、互联网驱动和政府驱动四种驱动力的归纳和分析,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理想与现实问题。同时,以浙江省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实践为例,阐述了工程规划、网络与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与整合以及服务推广方式,介绍了市级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提出数字图书馆应该注重用户对象、产品化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1)理想驱动。在开始提出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前,政府和图书馆情报信息机构所追求的是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曾经从国家层面推进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由教育部组织建设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构建以中国大学图书馆为主体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二是由文化部组织规划、兴建的中国图书馆网络工程,又称“金图工程”;三是由科技部等部委组织推进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是20世纪世界图书馆学最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贯穿了整个20世纪图书馆学和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史。历史将证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20世纪人类文明和文化思想史上最具进步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社会文化事业建设之一。[1]
因此,当Memex在1945年作为一个技术装置的概念被提出,成为了最早数字图书馆的蓝图描述,在互联网这个发展迅速的信息环境中不断孕育,为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目标,这个目标在21世纪越来越清晰。它从一个技术概念到技术应用,进而成为在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里程碑,成为资源共建共享新的目标和理想。数字图书馆从少数空想家的个人兴趣演变成了声势浩大的实际行动,数字图书馆的理想引领着图书馆人。
(2)用户驱动。在当前信息时代,用户的需求表现出多维度。首先是信息需求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信息内容、类型和方式的多元化。其次,信息需求个性化,用户更关心根据他们自身喜好、特点以及相关研究知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第三,信息需求的高效性,用户希望付出最小工作量就能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第四,信息需求服务的自助化,用户更青睐在办公室或家中,不受他人打扰情况下收集信息。最后,信息需求的知识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初级文献信息的提供,而希望得到更加具体、准确、可靠、完整和全面的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已无力满足激增的信息和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2]但是,所有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用户在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的现象了解其趋势:用户借阅图书馆纸质书的量在下降;用户习惯于搜索引擎的使用;用户对于网络使用习惯的养成;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强化。相反,我们对于用户和用户需求的改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兰开斯特先生在2010年“第三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中提到:“一旦图书馆员迷上了科技,他们很快就对人失去了兴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甚至不用提及用户,或‘使用’这个归根结底的问题”。可见,我们对于数字资源内容和资源的组织,更甚于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当我们邀请阿里巴巴的马云作阅读形象大使,向其介绍网络图书馆的使用界面时,马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提出了他的看法:“我来做不会做成这个样子”。这句话,成为我们不断改进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最大驱动力。
(3)互联网驱动(商业驱动)。现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利用着网络,可谓是无孔不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搜索引擎和网上各种资源数据库的出现,现在部分用户获取信息的来源首先是通过互联网,而逐渐放弃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传统图书馆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组织和传播利用的方式,慢慢地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其许多功能也逐渐被网络所替代。所以前几年在图书馆界,曾兴起网络是否将完全取代图书馆的讨论,但不管讨论结果如何,我们不得不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包括人们的阅读习惯,有部分用户习惯于采用数字阅读。
网络拥有许多的优势,理论上其“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播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就是传统图书馆所难以比拟的。再加上各种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发展迅猛,一旦其商业模式成熟,利益链完善,其影响力是巨大的。未来图书馆是否会像博物馆一样,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收藏地,或者干脆本身成为一种遗迹让人参观,不再拥有其原本的功能,这让许多图书馆业内人士思考和担忧。为此图书馆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发展,努力适应网络化的变革,希望能以专业化的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参与这场变革。所以网络取代图书馆的压力,也给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种驱动力。互联网对数字图书馆的驱动主要体现在:商用数据库的快速发展;盛大文学等原创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移动阅读基地出现,各大移动运营商分别在杭州、广州建立阅读基地,推出各类手机阅读,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Google、百度的学术搜索,更是在学术资源的组织整合方面、元数据搜索、一站式获得等方面给数字图书馆搜索带来了强烈冲击,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需引起图书馆人的警醒。[3]
(4)政府驱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4]
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为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有利于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成为了三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成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因而在政府层面全面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国际图联数字图书馆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各类图书馆积极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消除信息鸿沟,促进世界文化与科学遗产为人类广泛利用。《宣言》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国际图联推动的数字图书馆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环境,提高用户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把数字图书馆纳入了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之中。《宣言》明确提出了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和主办者,数字图书馆运用新技术提供数字馆藏给用户使用,构成图书馆服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图书馆责任。
(1)浙江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规划。依据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理念、技术、标准,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库一网二平台”。其中,“一库”是建设一个大型的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要求省级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量达2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量达6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量达10TB;“一网”是建设覆盖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布式虚拟数字图书馆网,并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虚拟网联通;“二平台”指数字图书馆的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包括支持手机、各类智能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服务能力。同时,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将遵照统一的数字资源加工、组织、保存、服务等各项规范,立足于馆藏资源、地方文化建设,保存数字文化遗产;积极整合网络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共同搭建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社会教育与数字化资源服务,成为浙江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建设的网络阵地、传播文化的数字枢纽。
(2)建设和完善数字图书馆基础设施。完成浙江省数字图书馆中心节点与国家数字图书馆核心节点的虚拟网络联接,对省、市级数字图书馆VPN网络进行网速提升,优化省、市级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接入;网络安全系统建设,部署各类网络安全和管理设备,保
障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络的安全可靠性;提升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因特网络接入能力,保障安全快速的公共网络服务性能。同时,开展省级、市级、县(区)级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包括存储设施、服务器设施、数字化加工制作设施和其他硬件设施,是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的设备保障。重点建设省级、市级数字图书馆运维系统,负责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的网管、统一用户管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容灾备份,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运行维护。
(3)建设数字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平台。建立全省性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在浙江图书馆建立省中心节点,完成本省用户注册、实名认证、单点登录等功能。建设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对音频、视频、图书、文本等多种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实时、准确地进行发布与反馈,并以准确、便捷和智能的方式服务用户,使用户花最少的时间,以最便捷的操作就可获得最想要的各种资源服务。建设数字资源组织和揭示系统,包括统一检索、数字资源组织和信息资源导航系统,使资源可以有效地进行组织,形成规范、有序的数字化信息库,为文献搜索系统、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提供数据,实现数字图书馆对各类数字资源的集中管理。在省中心节点建立全省集中的数字资源组织和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同时向国家数字图书馆上传或接收其下发的全国信息资源导航信息。在总体规划中制定分阶段实现目标。基础构建阶段(2012~2013年):完成地址规划、VPN构建、统一用户管理、联通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等;全面推广阶段(2014~2015年):完成VPN提升、完善省级节点、重点资源库建设、新媒体服务等。
(4)网络技术联盟的构建。依托浙江图书馆成立全省网络技术联盟,整合公共图书馆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开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利用全省VPN网络开展业务协同、业务系统的统一部署,如随书光盘系统、数字展览系统等。
(1)资源整合。2009年,浙江图书馆牵头联合全省公共图书馆组建数字图书馆——浙江网络图书馆。浙江网络图书馆以浙江省统一采购共享的数字资源和全省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为基础,以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整体、协调、均衡发展为宗旨,实现元数据整合检索,对象数据分布式存储,提供读者“一站式”资源检索和文献服务的统一平台。五年来,浙江网络图书馆的年访问量均超过1000万余次,为促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公益性文献获取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广大读者获取数字文献的主要来源,深受各级公共图书馆和读者的喜爱。
(2)特色资源建设。制定全省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以“浙江人文数字地图”为统领,用数字地图的方式展现地方文化,统一资源标准和平台,组织各市图书馆参与,包括方志、家谱、名人、方言、戏曲等。其次,组织各市县图书馆根据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申报资源库建设项目,推动市县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数字资源整合,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1)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是数字图书馆能否获得读者肯定的前提。在公共图书馆破除有形门槛的同时,也要为网络图书馆破除无形的使用门槛,在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件下,做到方便使用,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①全省共享的数字资源,在全省各公共图书馆内利用IP地址认证的方式敞开使用;②读者在省内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办证即可登录网络图书馆检索使用;③全文数据的即搜即得,实现“一站式”获取。
(2)用户细分。数字图书馆在面向所有读者的前提下,在使用、推广过程中需要进行用户细分。不同的用户群体对数字图书馆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对企业用户,设计面向企业员工的页面;面向政府机关的用户,推送适合机关工作相关的内容;数字图书馆的页面还专门嵌入省委组织部的网络学院等。
(3)持续宣传。数字图书馆的推广需要利用多种渠道、不断持久的推广宣传,才能发挥其影响和效用。浙江网络图书馆2010年获得省委宣传部等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扩大了影响;特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形象大使,拍摄视频推广广告,并在浙江卫视、网站、广场大屏幕等滚动播出,增强网络图书馆的宣传辐射;收集各地推广使用经验,编辑汇集案例提供借鉴;制作各类宣传品,组织用户体验活动进行推广。
近几年,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加强,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存在感并不强,公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地理分布和活动等不十分了解。我们通过研发“浙江文化通”这一触手可及的APP服务产品,汇聚全省市级以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及
社会文化机构的所有文化活动预告信息,为读者提供一个实用的动态文化地图,体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存在感,并嵌入数字阅读等图书馆网络服务功能,增强读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同时,利用46英寸广告机,在公共场所设立浙江文化通的发布窗口,提供电子书的下载。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大屏幕文化通增强了数字文化的显示度,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形象的展示、宣传的窗口。
(1)全区域共享——丽水网络图书馆。丽水网络图书馆由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科技信息中心承办,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丽水市图书馆参与)、丽水学院、中国电信公司丽水分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日均页面点击量4.7万。它探索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途径和做法,用不大的投入,实现了在市域范围内数字资源的共享,并共享浙江网络图书馆的资源。丽水网络图书馆获得“浙江省2010年度十大民生工程”、“2012年浙江省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
(2)新媒体服务——绍兴电视图书馆。绍兴电视图书馆由绍兴图书馆与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合作开发,探索了数字图书馆与电视传播方式的结合。它分互动版、图文版两种形式。互动版共设置15个栏目、图文版设置8个栏目,内容丰富,页面展示良好,将数字图书馆的内容直接送入了家庭,开辟了数字图书馆传输和展示的新渠道。
(3)下载量最大——温岭市图书馆。作为一家市(县级)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利用推广方面做了多方面的探索。2011年,温岭数字资源推广服务成效显著,全年论文下载量达到138万篇。2009年,该馆作为唯一的县级公共图书馆跻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全国公图应用排行十强。图书馆通过开通免费试用账号,媒体反复宣传,深入各系统举办培训班,举办讲座,编印专题资料,每月定期采购电子图书等多途径扩大数字资源的影响力和利用率。
(4)知识发现——舟山海洋数字图书馆。舟山市抓住国家海洋经济开发的机遇,结合舟山群岛区建设,打造以“海洋”为主题的公共数字图书馆。通过做好规划,高起点切入,以“海洋经济”为内容特色,“知识地图”为导航,合作开放、提供知识服务新思路,建设面向专业领域“知联网”,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实现面向公众、开放的“知识云服务”。舟山海洋数字图书馆进行了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探索。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既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理论性和探索性都很强的实践项目。在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总体要求的同时,需要注重三个方面:①根据数字资源的专业需求和社会对数字文化的一般需求,我们需要解决好数字图书馆是给谁用的这一命题;②数字图书馆工程要形成系列产品,要把工程和服务具体化,产品化,让工程的推进有抓手,让用户服务触手可及;③用户体验的追求。数字图书馆作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必须借鉴和学习互联网典型应用的经验,在涉及用户使用环节时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需要把数字图书馆界面和服务做成一个用户体验良好、用户乐于使用、喜欢使用的效果,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实现数字资源的获取与数字文化的“淘宝”。
[参考文献]
[1]范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4.
[2]陈阳.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5):46-48.
[3]刘晓清.百度学术搜索引人警醒[N],图书馆报,2014-7-25(AII).
[4]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Z].文社文发〔2011〕54号.
[收稿日期]2014-10-20 [责任编辑]菊秋芳
[作者简介]刘晓清(1963-),男,浙江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2-0001-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0.76;G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