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刚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连贯性一体化案例教学在高职“生产物流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缠刚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高职“生产物流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文章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阐述了连贯性一体化案例教学方法。
连贯性一体化;生产物流管理;案例教学;高职
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生产物流管理”课程,这门课程实践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于生产物流管理中核心的概念例如MRP、生产计划排程、系统布置设计等管理方法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在实践中的应用就更加显得困难,其结果就是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本文就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阐述以连贯性一体化案例法讲授“生产物流管理”这门课程,进而改革现有案例教学方法。
1.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虽然作为高职课程教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最终的目的,但是理论基础的铺垫也是非常必要的。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可以最大化地让学生理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将复杂的物流理论运用到具体案例中进行教学设计,也便于引导学生随时关注企业在生产物流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水平。
2.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时在变化。教师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而这种不断学习就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最大化地传授给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际上就是对世界物流前沿信息的及时掌握,理论更新可能比较慢,但实际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成功的案例教学可以紧紧抓住最新的物流动态,将其中的理论知识生动化,鲜活化,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应用能力。
3.有助于强化和活跃课堂气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加强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将物流企业的实际情景呈现给学生,以代入法进行情境式教学,按照德国双元制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强化其亲历感,增加师生互动,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另一特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建立教学情境,包括背景介绍、相关数据等,这时就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讨论,代入式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如果希望最后的教学效果产出最大化,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如果辅之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1.案例选择陈旧,无法反映物流前沿的最新动态
现今物流教学中的案例并不少,但过于雷同,且更新太慢,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某些教材的主生产计划(MPS)章节,大多选用的是某电器公司的MPS的突发变化,主生产计划员朱女士如何应对。笔者在不下于三本的ERP教材中都看到过相同案例,甚至连主生产计划员的姓氏都懒得更改,虽说该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如此陈旧的案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吸收起到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案例选择随意性较大,无法真正契合物流理论知识
目前“生产物流管理”课程教材大多以ERP为主线,以生产计划由粗到细进行讲述。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分为流水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按照生产的特点又可以分为拉动式和推动式生产,不同的分类对于ERP的应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另外就MRP的核心BOM来说,制造业和零售业也有很大的分别。而现今教材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的划分,在某本教材各个章节后面的案例应用中就随意进行举例,包括食品企业、零售企业、服装企业,没有针对性,也难以和相关章节成为有机的整体。
3.案例无连贯性,无法形成统一的知识脉络
以上一段为例,随意进行案例列举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的代入感不强,难以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试想,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章节时进入的是食品制造业,下一个章节又变成了机加工行业,后面可能就是零售企业。当然,如果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真正进入相关的企业,但关键是现在的高职教育还达不到这样契合的校企合作条件,我们现在讨论的还是基于案例的理论知识教学研究,所以如何使案例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达到连贯的统一,使理论在所有的案例贯穿中逐步完善,才是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笔者根据以上的分析,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学进程中既体现案例教学法的特色,又要使之达成一定的连贯性,根据生产计划的脉络把一个大型案例分阶段地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进行情景化的教学由浅入深地完成“生产物流管理”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1.改革现有案例教学的不足,使之更加契合教学进程
前文提到,现有教材中的各章节案例连贯性不强,难以达到情景化教学的目的,笔者就从此入手,首先要做到案例鲜活生动。由于笔者在从事高职教育之前在制造型企业里任职多年,且从事的就是生产物流相关工作,所以以此入手,将之前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整理,系统化,以此作为整个连贯性案例的选材。这样的选择首先会使教学过程生动,;其次可以做到案例数据量足够大,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进程,按照生产计划的层次依次嵌入,逐步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基于此,案例选择定位为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全过程。
2.理顺教材思路,嵌入案例教学进程
首先进行教材的分析,大部分生产物流管理教材的进程都是以生产计划为导向的,具体如图1所示。
对于高职生来说,其中的关键知识点是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和车间作业计划及采购计划,如何就以上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是行案例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
做案例教学时首要考虑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代入感和情境感。所以笔者选择了另外一种思路:以新员工入厂培训为导向进行整个案例的脉络布局。首先,第一堂课就让学生虚拟地进入企业。明确课堂要求,以入厂新员工的要求进行课堂要求:进入教室就是踏入了工厂的大门,学生就是员工,而教师则转化成了车间主任,进行新员工培训、入门知识的传授。这种代入式的情境变化可以很快让学生有一个从学校到职场上认知的转变。其次,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首先要转化角色,既要有负责指导员工的老师傅的工作经验,也要有人事专员的耐心。最后,在梳理知识脉络时既要从课程体系方面考虑,还要兼顾学生认知上的接受能力。表1整个案例教学进程的实际划分情况。
需要明确的是,所有案例教学都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案例体系中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案例都是发生在一个企业中,而进程就是从新员工培训,物料的认知,职能部门的虚拟参观,到生产物流系统的核心操作——MRP,最后到最高一级的人员绩效评估、系统的管理,按照人机物法环的流程进行讲解,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在一个真实的企业里进行物流管理的大部分知识。
3.加强连贯性一体化案例教学的监控
众所周知,生产物流管理的关键在于系统的管理,而系统管理最关键的是闭环控制和过程监控。系统就是ERP系统,闭环就是从进料到成品输出要遵循生产计划的控制,过程监控就是过程性的盘点。这一切都是和整个教学进程吻合的:系统是课程布局和教学进程,闭环是第一课的开篇到最后一课的考试验收,过程监控就是对于学生的阶段性考核。
对于前两个过程来说,大部分课程都能做到,但由于授课对象是普遍文化理论薄弱、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的高职生,最后一点——过程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生产物流系统中的盘点环节也非常重要,包括日常盘点,季度盘点和年度盘点,其准确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如果忽视了盘点,整个系统的闭环就没有了实际意义,试想,当某个企业最终每年仅靠年底的年度盘点进行绩效考核的话,过程中的非生产性损耗是无法找到根源,也是无法挽回的。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仅在期末进行一次考核,你能找到不及格学生的真正原因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在完成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进行过程性考核。具体来说,笔者是如下进行的:
第一,第一堂课明确考核要求:以过程监控的形式进行学期考核。第二,阶段性案例中都有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第三,要求学生记笔记,将思考题写在笔记中,教师阶段性地检查笔记,阶段性地强化知识点,以阶段性的笔记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其最终的学期考评。
最后,作为结语,还要强调一点,案例式教学虽然已经属于将理论转化于实践的教学方式了,但更应注意授课艺术。实践证明,幽默的语言、鲜活的图片,多媒体应用等方法都可以在课堂上牢牢抓住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增加了学生们记忆的持久性,所以授课教师的内外兼修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教师讲解案例时,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情境学习的方法,有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案例带动知识点,让学生在案例中寻找理论,教师在案例分析之后进行总结,随着课程理论知识的进程,随着案例由浅入深的转化,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引导和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大大消减了课堂上理论讲解时的沉闷平淡氛围。总之,教学方法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授课艺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沉淀,在沉淀中凝练,是一名合格教师的终生使命。
[1]宋栎楠.生产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2]程控,革扬.MRPII/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齐二石.物流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潘尔顺.生产计划与控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 朱荣华
G712
A
2095-8528(2015)05-015-03
2015-03-31
缠刚(1974-),男,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教师,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