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东 升
(中共道县县委党校,湖南 道县 425300)
1.因地制宜原则。谈到美丽乡村建设,许多人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这块,目前许多乡村建设也确实是从旅游这方面使劲的,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各个地方的外在内在条件都不同,建设美丽乡村应该多考虑传统因素,多考虑环境因素,多考虑村民因素。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千村一面、不同的村落要有不同的规划设计,要结合每一个村的具体情况,具体制定操作方案,适合乡村旅游的就搞旅游,适合畜牧业的就发展畜牧业,适合种植业的就大力发展。必须要联系自身具体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做精做好,打出品牌。
2.以人为本原则。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人为本,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来进行。村庄要有人气、村民要有积极性、发展要可持续。有些村庄,只有几户人家,居住的人很少,就应考虑搬迁合并的问题。有些村庄是空心村,人们环周边而居,就应考虑拆迁建广场花坛绿化带及其他公共设施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外力是促进,内力是根本,只有发挥全体村民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一个村民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才行。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不能搞形象工程,不能图短期效益,不能杀鸡取卵,不能做不利于子孙后代发展的事,要以打造村民的宜居安居乐居长居环境为准绳。
3.久久为功原则。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各地条件不同,不能全面铺开,不能急于求成。要先把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村作为重点村示范建设;对于村落密集的区域,要先搞一两个村重点突破,以便产生引领效果。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详细规划,有一支长期稳定的建设队伍。要先把各村能够做到的做好,比如村庄整洁卫生问题、绿化问题。要把各部门能够统一开展的做好,比如新房舍的严格规划审批、科技下乡问题、各种国家补贴对位使用问题等。在软件上,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是一个习惯养成、逐渐改进、依次突破、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要注意的是,建设中不能平均用力,但更不能对某些村庄避开不用力,要村村有落实,让每一个乡村都逐渐踏上美丽之路。
4.建章立制原则。社会越发展,人们就越能体会到制度和法律的重要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同样,离不开法制的约束和保障。美丽乡村的建设队伍要有制度约束,不能经常换人;实施方案要有法律约束,不能换一个领导改一套思路;除了建立领导小组外,也要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永久监督建设的每一个过程;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使村民行为有一个风向标。制度和规章能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稳定性、持续性、目标性,是保障整个建设不虎头蛇尾的基石。
5.物质精神并举原则。美丽乡村建设既要达到物质充裕,又要做到精神充实,让人民过上美丽幸福生活。目前,村民的物质生产生活是逐渐改善,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被忽视。年老的村民只能看看电视,年轻的打打牌、看看碟,年幼的多为围观一群。空心村现象、空巢现象,让住在村中心的、老房子里的人感到寂寞无依,让住在市场边的人感到烦躁无聊。村里没有文化娱乐公共场所,人们无处可去、无伴可聊,精神无所依、目标无所附、希望无所存,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建设美丽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需要同时并举,共同建设。
历时两年,笔者先后调研考察了湖南永州及其周边的广西桂林市、贺州市、湖南郴州市等地近一百个乡村。在这些自然地理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文化状况等因素大致类似的山区村庄里,其建设现状主要存在着以下五个问题。
1.建设杂乱无序。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许多农村的建设都得到了较快发展。最典型的是村村(行政村)通公路的基本实现、支持危旧房改造的政策等,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不过,在这些建设中却存在较大的杂乱无序问题,比如新房的建设缺乏管理和规划,常常为了扩大面积而与邻里间产生遮光问题、出行问题,即便建在村边的住宅,也是犬牙交错,间隙狭小,这为美丽乡村建设制造了新的难题。另外,村里的道路也问题多多,比如一些村干部修路,不是首先考虑全村大多数人的生产生活便捷问题,而是考虑对自身是否方便,屋门前的路修得好,一些生产耕作通道却简易修修,没几个月就坑坑洼洼,村子的总体路段也缺乏设计规划。
2.资金问题严重。尽管国家在住房、道路、水利、林业恢复、畜牧业生产、扶弱济贫等方面给与农村许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真正用于这些方面的钱却很少。有没有钱资助、有没有政策支持,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不知道或一知半解的。诸多的人社、民政、住建、交通、畜牧、林业、农业等机关部门也是讳莫如深的。一些村民村庄即便获得也是通过某些关系申请到的。如何有效地监管使用这些资金,更好地为民利民,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扶助资金即便到了村民手中,许多人用于实际建设改善的也很少。如何让资金归位使用,让资金用于生产发展也需要出台一些监督措施。
3.发展亟待转型。十年前的农村和现在相比,就生产方式而言,没什么大的进步。虽然农业使用机械,但人们的种粮积极性并不高,能种植两季的只种一季,能种几亩的,只种交通便利的。田地荒芜严重,农业产出效率低,农民种田地大多只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一些规模化的果园,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缺乏市场考量,种出卖不出钱或买不好钱,又加上后期储藏加工途径缺乏,即便丰收,也难以致富。于是,果农也只是兼职而已。其他养殖业情况亦如此。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发展是前提,种养殖业的科技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4.队伍建设乏力。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一门心思为农村发展着想的领导很少。县领导大部分精力都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乡镇领导也不以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主业,而是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根本;村里的党员干部也不以村里的生产发展、生活幸福为目标,而是以自己能否富裕,自身能否发展、自家能否得利为前提。一些村干部,住在县城、圩上,回村也不过探家下乡而已,有的人甚至常年在外打工,有任务找人完成,上级来检查才回来。一些相关部门的农业农村专家,下下乡,也只是发发资料、拍拍照、喝喝酒而已。建设一支一门心思谋农村发展、一心一意为农民着想、尽心尽力促农业繁盛的队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5.保障有待健全。许多乡村,都处于自然成长状态,尤其是一些离城镇较远的村。这里有村图书室,但总锁着门;这里有运动场,但是在学校;这里的人们农闲时,就聚在比较热闹的地方打打牌或看看打牌,或者看着影视碟子。这里没有公共娱乐场所、没有公共服务设施;这里的教育医疗水平低,学校就像托管所,教师缺乏积极性,家长缺乏教育意识;这里的诊所医生护士是一人,感冒发烧止痛治病就打针掉水。这里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难有保障。老幼妇孺在家,盗贼就胆大妄为,为此,只能把牛栏猪圈建在屋边,鸡鸭鹅兔关在床前。健全的教育医疗卫生、人身财产安全、公共服务保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因素。
1.实地调研要下苦功夫。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因地制宜,避免因惯性思维而出现的千村一面弊端。为此,各地方首先要组织专家团队对每一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要有一定的时间量,一定的资料量,一定的意见量。要住下来,花几天功夫,扎扎实实地四处察看、认认真真地思辨分析、老老实实地倾听村民意见。要充分熟悉这个乡村的山林环境、水文环境、田地环境、居住环境、传统作物种植状况、畜牧养殖情况等等。
2.内外经验要借鉴参考。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外,比如韩国、日本、欧美等,已经有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在我国也有了一些成功的范例,比如在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拉开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后,成效显著。两年后,其建设模式便成了“国家标准”,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级最佳人居环境奖。如今,建成的“美丽乡村”已经涵盖了安吉四分之三的县域面积[ http://www.beautifulcountryside.cn/Item/1.aspx,2014年 11月 18日 ]。2013年 2月, 农业部也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打算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试点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 ”[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2-21/content_8313172.html,2014-11-18]。这些都为我们现在创建美丽乡村提供了良好的经验。考察分析这些地方的做法,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再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美丽乡村建设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3.宣传征询要积极主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干部在思想上重视,在认识上提高,在工作中创新。为此,应在县乡镇村级干部中做好思想教育、宣传发动,才能促进工作的展开,进一步走向乡村宣传,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掀起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来。另外,也要多加鼓励社会上相关人士来献计献策,集聚众人智慧,创建美丽家园。此举既能使美丽乡村建设的步履更加坚实,也能破除许多建设中的人为认知障碍。
4.规划方案要严谨科学。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想怎么做就可以的,更不是命令式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前期的试点试验、中期的周密论证、后期的细致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操作性强、可行度高的最终实施方案。在规划方案时,大体方向首先要弄清楚,具体过程必须要明了。每个村应如何定位,哪些人应负责哪些工作、哪项建设的资金如何保障、哪个项目指标怎么认定等等,都要考虑周全。没有公认的可行方案就应延迟推进,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仓促上马。
关于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农业部总结出了十大模式,是立足于全国的典型区域而言的,具体实际参考价值并不大。对于湘南地区及其周边地带而言,依据各村的综合因素,大体有五类建设模式。
1.城郊村建设。城郊村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经济基础一般较好,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扩展的地域。对城郊村的建设可以从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入手。城郊村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生产宜面向城市市场,如可规模种植绿色蔬菜、规模养殖水产类、家禽类,还可以小作坊加工日用必需品等,都是创收的好途径。美丽城郊村的建设,还要立足长远进行规划,要以小城镇的标准来建设,道路、住宅、田地、产业园、娱乐场所、公共设施(厕所、垃圾场、下水道等)等等,都要合理提前规划好。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资源,在城市中可享受的,如教育医疗方面就应少投些资金。2014年11月起,湖南省除长沙、衡阳市外,都积极支持农民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城郊村的农民转为市民各种条件是最好的,在建设美丽城郊村的同时,要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创业,在生产经营上实现与城市的对接。
2.要道村建设。要道村指处于省道国道边境线上的乡村。这些美丽乡村的建设可采用旅游模式、体验模式、规模模式等。要道村是美丽乡村的一张生动名片,如果条件具备,这些村发展旅游业再好不过。如在较平坦的田野间,可大规模种植同类庄稼,如冬春的油菜基地,春夏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秋冬的草莓瓜果农业等等。要形成规模,才能吸引游客驻足;要形成特色,才会让人流连忘返;要让路过的人感到如在画中游,口耳才会相传。如位于永连公路上的湖南宁远柏家坪村就搞得很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道路边的住宅要规整,路面要宽敞,路灯等公共设施要健全,村庄要干净卫生,农业区、养殖区与住宅区要有序分开。
3.古村落建设。许多地方历史文化悠久,历代名人荟萃,许多乡村已有几百年上千年历史。对这些古村落的建设首先要大力修缮和保护好古建筑、古遗迹,然后再谈建设的问题。美丽古村落的建设要突出本身特色,有的可彰显建筑文化,有的可彰显历史文化,有的可彰显特色文化。不过,大多时候三者是融为一体而各具个性特色的。如湖南道县的濂溪故里(楼田村),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家乡,既有古建筑文化,也有历史文化,还有“楼田惨案”的特色文化。打造美丽楼田村就是以周敦颐的理学文化为主,以楼田村的古建筑文化、以“楼田惨案”的教育警示基地为辅的。类似的湖南江华的宝镜村、湖南江永的上甘棠村、湖南零陵区的周家大院等都在美丽古村落建设上有一定经验。
4.生态村建设。对于一些交通不发达,离城镇又较远,但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乡村,就可以着眼于建设美丽生态村。这类乡村的建设可从传统耕作的田野,动植物自在的山林,世外桃源般的村庄等方面入手。在湘南地区及其周边,多山区丘陵,许多乡村就在山脚或山腰,这里田地少,自然条件好,靠山吃山,人口在一百人以内,人们长期在此居住又不愿意搬迁,在此建设生态村是可行的。由于田地少,又呈梯状分布,产业化和机械化耕种是行不通的,但依季节变换的传统耕作对于城里人来说是很新鲜的。引导村民在合理用山的前提下,加大对鸟类兽类等动物的保护,加大对山林的修护,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是容易营造的。这样的生态村,能让人在难得的宁静中体验到生命的本真和生活的惬意。当然,对于一些人口在十几人的小村落,最好鼓励他们走出山区,就近合并到附近的大村较好。湖南合乡并村工作已于2014年11月全面展开,预计在2016年底将合并39%的村庄,此举既有利于改善小村的安居环境,也有利退耕还林,绿化家园。
5.特色村建设。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各异,传统生产有别,每一个自然形成的乡村,都会有自己的生产生活特色。比如,湖南道县就有全县闻名的特产乡镇村,养羊村(清塘石阱村一带)、养鱼村(清塘达村一带)、养鹅村(蚣坝村一带)、养狗村(月岩林场村附近)、红瓜子村(清塘大坪铺村一带)、黄豆村(仙子脚镇各村)、山茶村(祥霖铺镇周边村)、脐橙村(下蒋一带)、奈李村(仙子脚镇附近村)、烤烟村(四马桥镇各村)等等。如果在此基础上,有效引导指导,进一步扩大规模,建立一些蔬果庄园,畜禽庄园,休闲庄园等,形成一乡镇一品,一村一特色的集聚产业化是非常好的。像湖南江永县就在一些乡镇村打出了“三香”品牌——香芋、香姜、香柚,取得了成功。广西兴安县路边一些村子的葡萄庄园、草莓基地也很有特色。
[1]卢美贞,蓝文权.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1).
[2]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杨勇.努力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J].政策瞭望,2014,(2).
[4]张伟.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刍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J].江南论坛,2014,(1).
[5]毕敏,陈惺.美丽乡村快乐走进关山[J].湖南农业,2014,(1).
[6]吕忠梅.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环境法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
[7]邓育武.湘南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和优化对策[J].城乡建设,2014,(1).
[8]王珍子.广东“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