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考——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

2015-02-13 04:19
延边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方略执政党现代化

宋 美 桦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国家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政党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治理能力如何,是一个关系政党自身以及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的治国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视角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必然性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形态有所不同。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包含着世界现代化发展形态的普遍性,同时也蕴含着它在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1]我们只有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出发,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必然性。

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实践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状态下进行和发展的。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下的中国无法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更没有有效的政权可言。尽管近代中国人民百折不挠、上下求索,可还是一再地导致了对现代化探索的失败。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效实践可以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夺取国家政权,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以后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着选择怎样的现代化模式、如何建设现代化的问题。当时,在西方工业化生产目标及现代化价值目标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学习前苏联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取得一些显著成就。可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没能摆脱苏联发展模式的影响。无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代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批判地继承毛泽东等人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再探索,并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运行方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3]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新的矛盾和挑战,化解这些矛盾、应对这些挑战,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科学正确的执政方略是党的执政能力的直观体现

一个成熟的执政党,无不注重科学正确地制定和不断完善其执政方略。中国共产党在六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中,执政方略不断成熟、日趋完善。从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直观体现在其高瞻远瞩、把握全局,制定并贯彻落实好科学正确的执政方略上”[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身份完成了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的状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5]这种领导地位是包括对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的领导。因此,“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不仅取决于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6]历史实践一再地证明了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如今,随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加强,制定科学正确的执政方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7]党的十七大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并进一步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8]面对正在发生重大而又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党的执政方略也在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治国和执政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在其治国方略与党执政方略中所遵循的指导思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贯彻落实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归根到底体现在建设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上。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就曾指出:“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够使群众的支持制度化。政党的力量反映了大众支持的范围和制度化的水平。凡达到目前和预料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9]中国共产党要想不断提高其执政能力,巩固长期的执政地位,首要的一条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根据国情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科学正确、与时俱进的执政方略。这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顺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更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执政党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文章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推进党的现代化,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符合时宜的建党理论

党的现代化是执政党通过自身的完善与改革,能够在不断加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进行有效执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为指导,有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执政党走向现代化,要求我们党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该看到,在当今这个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比如,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关于夺取政权是政党的重要目标的一些理论,在我国的革命年代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而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本确立的,是在大规模群众运动和不断强化指令性计划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不适应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于这种情况,要作历史的分析。”[10]因此,推进执政党走向现代化,就应该构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配套的执政方式,抛弃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对于那些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我们则坚定不移地继续坚持。

(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执政党科学正确的领导。然而,制度是党组织的基础,党的领导制度运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党组织本身的存在与运作方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就应该确立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具备较高的制度化运作水平,增强与国家制度之间的耦合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具有合法地位的执政党,具备较高的制度化运作水平,既是执政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执政党依法运作和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政党走向现代化所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执政方式

目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建立科学完善的执政方式仍然是党的建设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因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方式又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说,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完善与否也将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党的执政规律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方式,就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的基本的执政方式,这也是我们党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的执政方式。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治理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建立科学完善的执政方式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应该进一步理顺党和国家、社会的关系,在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也要协调好与各方的关系,完善党内民主,寻求与依法执政关系上的新突破,从而进一步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四)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不断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外部环境为其作保障。如今,中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治理国家现代化所面临的考验必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就要求我们党不但要科学地认识执政环境,更要在科学认识执政环境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和改善党的执政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角度进行考察。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具有合法地位的执政党,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另外,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也应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对外交往空间,提高对重大国际事务的参与度,扩大我们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不断展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良好形象,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1).

[2][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2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徐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美]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0]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方略执政党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论用“势”的方略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