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途径探究

2015-02-13 03:45田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田颖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途径探究

田颖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本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被轻视、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式手段落后等问题,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顺利开展的相关对策。

传统文化教育;高职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扮演着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人们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错误认识,那就是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这直接拉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所有教育都担负着修养教育的重任,学生将来要成为一个成功职业人和社会人,就必须具备精湛的职业技术、良好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以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那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几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身心修养,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元素。在中华五千年兴衰更替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修身养性”“人文理性”“经世济国”“博学笃行”的传统文化特质。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对文明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积累和形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于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综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文化是大学文化,但同时又必须具备职业教育特征。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宗旨就是培养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从学生个体角度讲,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其今后能否很快融入就职企业文化之中。而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开拓了新的思路,高职院校也必须担负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重要使命;企业快速发展则更渴求具备有思想、有情操、有意志、有文化修养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支撑。

二、高职院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堪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注重专业技能而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等环节都是围绕市场运转,将大学变成了“职业培训场”,丧失了大学的本质属性。目前职业教育特别强调突出工学结合,加大顶岗实习,那么学生的在校时间就大幅度地减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严重忽视,技能课程设置密度大,传统文化课程受到很大的挤压,课程开设少且不尽完善,效果差。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体现出的急功近利的特点。由于我国产业结构问题,国内企业大部分是粗放型企业,它们目前需求的劳动力还是经过短期培训的流水线工人,而这些劳动力的劳动内容也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层面,这就很难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现代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了三年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知识教育后,所从事的工作并不能发挥所学所长,其工作性质、内容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并无区别,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太多联系,所得到劳动报酬也没有两样。这就使得学生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学习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上产生悲观情绪,也使一部分教育者消极地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必要在较高的综合素质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精力和财力。

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严重不足,个人在学习取舍上功利色彩浓厚,轻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英语等技能等级证书认可度较高,在就业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大部分学生将课余时间用在了对计算机、英语等对就业有直接帮助的技能学习上,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教育纯属多余,对待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学生对待这一课程大多无情无感,无兴无趣,作业拷贝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使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名存实亡。还有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直接渗入到大学校园,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高职生更加崇媚西方文化甚至韩日文化,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吃喝西式的餐饮,穿韩范的服装等。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这些舶来品挤压下,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逐渐在高职教育中被边缘化。

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亟需科学设置和规范。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极其广泛,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课程,需要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当做正规课程加以建设。比如面对高职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到底应该讲什么、怎么讲、讲多深,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正是因为这方面的建设严重缺失,使得目前的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的随意性太强。教师根据个人的喜好,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哪方面懂得多就多讲,懂得少就少讲,不懂得就不讲。加之,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教师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却来客串,在教学中以说教、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没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

三、加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的对策探讨

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教学的管理者——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增强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感,认识到现代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成为同时具备智力和人格的有用人才,才是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也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可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整个社会都对传统文化关注度升温的背景下,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是自己取得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学生应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全方位的竞争能力,为自己在将来严酷的职场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企业的角度讲,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因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主要依靠其深厚而现代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企业文化是一项主要的指标,也是其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企业的创新性根植于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而企业文化的建立恰恰立足于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文化修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重用那些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的员工。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曾说“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中国经典文化的影响居功至伟”。所以,企业甚至整个社会在传统文化修养方面都对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与规范。教学管理部门首先应组织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科学设置进行研究,优化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高职生的知识结构,为他们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材和课程,特别要重视传统文化通识课设计的科学性,课程内容应围绕儒、道、诸子百家等学说,囊括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并且要给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规定学分,把它放在与计算机、思政课、大学英语等必修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使之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此外,还要运用文化讲座、传统文化节、传统节日、现代科技、学生社团等形式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要注意运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要围绕培养素质全面的综合人才为宗旨,着眼高级职业化人才培养,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一个现代的开放的人文的科技的环境中成长,提升自身“软实力”,以应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

提高授课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担负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应是一个在多学科多领域内都要有所涉猎,具备较高人文综合素质的教育人才。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课教师在人格上要有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在专业上要做到“高、博、精”。所谓“高”是指教师在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基础上,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并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所谓“博”是要求教师本人应博学多识,研究涉猎范围要广博,能够适应传统文化本身广博性的要求;所谓“精”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上要深、专且追求精益求精。传统文化教育从业教师还应注重个人品格修养,身教更胜于言教,善于以自身的言行实践来熏陶、感染学生的老师,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此外,还要甄别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德育教育、人格培养。如孔子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讲的都是基本的道德标准,教授为人之道。我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践行着这些古训与道理。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存在着两面性的客观事实,我们还要要摒弃传统文化中家长专制、等级观念、唯古是法等消极蒙昧的成分,警惕和避免这些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衰弱,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空虚,不打自垮。”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力支撑。高职教育只有有了这种认知,并在教学中不断践行这种观点,才能最终取得职业教育的丰硕成果。

[1]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肖子连.略论农村经济管理的服务作用[J].吉林农业,2012(1).

[3]苏小娟.诌议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J].商城现代化,2012(1).

[4]周燕琳,江秀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并重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齐肩[J].扬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杨叔子.民族文化教育与自主创新道路[N].太原日报,2010-10-08.

G718.5

A

1673-0046(2015)4-0132-02

本论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4030353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