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5-02-13 03:38:04何登录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校企

何登录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

何登录

基于专业特点,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成果显效慢,缺乏内在动力,校企难以有效结合,创新能力展开困难,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文章分析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存在的不足,并从改革教学体制与创新创业培养手段、加强校企互动、培育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实训和企业实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创新创业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与发展主要是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群。要想让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就要让他们不仅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开发能力、转化能力。因此,与培养学生岗位和职业技能的职业技术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这种能力包括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创新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创新主要有:思维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在这些创新中,思维创新是最重要的,而思维创新主要源于平时学习的积累。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与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改变其就业观念,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是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吻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创新成果显效慢,缺乏内在动力

经管类专业学生不像理工科学生那样在实验室通过反复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独特的解决方案,而是很难取得看得见的创新成果,因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得不到重视。对经管类学生而言,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经济管理领域,要想通过创造性、开拓性思考,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仅依靠课堂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会激发出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而当前经营管理类课程设置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仍然偏重理论课,一些实践类课程很难真正做到深入现场去实习和调查,这必然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能学以致用,所以,创新创业就更难以显成效。

(二)校企难以有效结合,创新能力展开困难

在同一时期内,经管类专业学生不适宜大批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类课程多以学生自己策划为主,不仅实习企业很难联系到,而且管理与指导也难,所以一些本应是深入企业才能完成的课程只能改为校内实训,学生缺乏亲身的岗位认知实习,其观察判断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较好的训练,自然就少了创新的源泉。另外,一些企业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会导致企业秘密外泄,因此,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要想真正融入到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不便,尤其是一些创新实践锻炼强的项目,实习学生很少有操作机会,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琢磨,当然也就无法领悟到创新的精髓。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盲区

缺乏针对教师和学生关于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及经费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及时间参与调查研究或生产实践活动,加之又缺乏相应创新项目的培训与进修,使得教师对创新理论和教学方面的研究热情和动力不足,而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指导也失去创新的兴趣。另外,即使培养目标上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目标如何实现,实现到什么样的程度,缺乏相应的标准,这就使得培养目标与目标实现存在较大的落差。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策略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革新,而且还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改革教学体制与创新创业培养手段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注重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的教学,还应适度地开设一些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学术科研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素质拓展等课程,尽可能多地设置学生自主操作和思维的课程,使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相统一。

课程设置的学习内容不应过于繁、难、偏、旧等,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及学科知识建构的完善上,而应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考评不能仅仅局限于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应体现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多种评价形式。

在培养手段上要体现多样化和针对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构建的逻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重视学科知识逻辑,强调学生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学术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与综合素质,避免职业技术院校的技能本位课程构建。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实践与理论重并,得到社会和学生自身的认可。

考核方式,应将学生平时在教学、科研、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中创新能力的表现计入考评成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志。因此,要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考试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个性,如鼓励学生参加各式各类创新小组,参加创新大赛,并在学生学期成绩评定中增加创新实践成绩。

(二)加强校企互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是提高应用型教学质量的捷径。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或者参与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活动,不仅会加深其对书本知识的了解,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由此,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一是争取把一些本地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能力为平台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实现理论和实践融合,最终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高校企双方在课程建设合作中的“融合度”。二是根据学校、企业、市场自身特点,加强校企互动,发展“订单培养”模式教育,为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前提供创新的现实素材,利于以后的创新创业。如“双导师制”指导下,学生能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线,完成毕业实习,学生就能更好地参与各种实践环节,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相融合。三是选择实习、实践的科目应该与经管类专业相一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流程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培育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营造一个创新思维的氛围,建立起相应的诱导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1.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增强他们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具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2.以专业为导向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撰写项目策划书、创新创业项目等,并对这些项目实行团队化、项目化、目标化管理,以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3.支持学生组建或加入相关学生社团,开展相关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到校园内微型企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等,以加强创新训练和创新实践。

4.健全相关政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工作,促进老师与学生共同开展一些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有创新项目的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老师有创新项目的要加入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成员,并在项目申报、项目管理、结项的环节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或设计),还会增加学生创新的动力,少走弯路。因此,学校对于“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树立榜样,对于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应多加宣传,发挥“扩散效应”。

5.充分利用假期时间,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由于经管类专业课程一般安排比较密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度过,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又普遍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很少有多余的时间从事个人感兴趣的项目。因此,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到企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当然,学校和教师要做好规划与指导,切实加强管理。

(四)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实训和企业实践,实行导师制

在不少院校经管类教师中,真正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并不多,而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不足,结果造成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要对经管类教师创新培训在经费上予以资助,在时间上给予适当的安排,使其参加各类相关培训,更新知识,增强创新的动力。通过加强实验中心的软、硬件建设,通过采用模拟教学软件的运用,增加情境模拟的仿真,促进教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各专业选配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可以是论文指导老师),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创业、职业”的分类指导。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2]刘合群,陈小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3]袁云岗,李斌.高等院校就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212)、(2015JGB383)的阶段性成果。

何登录,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广西梧州,543000

G648.1

A

1007-7723(2015)03-0071-0003

猜你喜欢
经管类应用型校企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 06:26:16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校企合作五反思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中国报道(2014年5期)2014-01-31 04: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