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研究

2015-02-13 03:45黄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汉英理论环境

黄艳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构建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研究

黄艳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教学环境中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网站的普及能促进移动环境学习与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结合。依托于社会人才需求理论、移动学习和语言项目学习理论,分析现阶段在汉英翻译语言学习过程的现存问题,以此提出构建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模式对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的价值。

移动环境;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模式

一、研究背景

项目学习(ProjectLearning)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克伯屈(WilliamHeardKilpatrick,1871-1965)在1918年提出。他认为,项目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之上,由学生来决定目的、拟定计划、实施计划,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评定结果。国外学者将项目学习理论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始于1979年,在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评估体系,

我国学者们对语言项目学习的研究始于1999年,文秋芳等人首先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英语项目学习实践,随后苏州大学在英语教学中也实施了项目学习法,通过实践初步验证了项目学习在我国外语教学的可行性。在实践性较强的汉英双语翻译教学研究中,翻译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与评估者仍然多以教师为主,真实的项目学习研究显现较大的空白。以逐渐兴起移动学习环境为基础,在汉英双语翻译教学中实施真实的语言项目,并进行观察与评估研究,应是翻译教学改革中极具可行性的一个新领域。

二、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人才需求理论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文件的指导下,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应关注大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靠课堂授课来实现,更需要对相关知识真实情景的实践与演练来得以完善。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深入,汉英翻译能力题型比重大幅度增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英双语转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被予以重视。真实的项目学习以练促学,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切实锻炼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为广西区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移动学习理论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一种借助于移动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并通过移动设备呈现学习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它服务于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与实践,环境交互成为隐性的移动学习过程,是远程教育发展经历了远程学习(DistanceLearning)和电子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阶段后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校园网络课程平台并建立了相关的校园学习网站,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移动学习,使课程内容得到及时更新,提高了师生沟通的时效性。这种先进高效又灵活多变的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移动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语言翻译学习中的项目学习理论

项目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合作学习和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是让学生“进行创作、验证、完善,并制造出某种东西的活动”。项目学习不等同于任务教学,因为它必须是真实的项目,也是成果的展现。

由LarsenFreeman引入二语习得研究的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SystemTheory)认为,个体语言的发展是依据个体独特的语言学习子系统相互影响而获得,这种影响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综合提高的过程。项目学习的自选性、趣味性和成果价值更具激发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热情和动力,它不仅是任务教学法的衍生,而且更为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弱化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将语言学习中的翻译教学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来选择汉英翻译项目,接触相关学科领域,通过个人或群体协作,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真实的翻译项目,并借助英语学习网站展示相关汉英翻译成果,用以激发学生在翻译中的创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研究意义

(一)汉英翻译学习中的现实问题

1.现今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薄弱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教学模式应向网络化学习转变,以网络技术支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终身化学习能力。随着这一要求的提出,多数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也有不少高校开始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和英语学习网站。但学习网站上的点击率较低,内容和编排较沉闷,学生仅是被动配合,无法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效度并不理想。这些“第二课堂”的英语学习网站无法有效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服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模式培养并不理想。

2.大学英语中汉英翻译教学时间有限

作为一种语言输出技巧,汉英翻译的教学与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又稍显枯燥的过程,不仅需要课堂教学中对翻译理论和策略的讲解,更应鼓励学生的翻译实践。但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在广西各高校的开设时间均在1-2年之间,教学重点多在于阅读和听力,翻译教学的时间极其有限。学生在进行汉英翻译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人的语言能力限制、翻译题目的呆板、翻译过程的枯燥等因素,降低汉英翻译教学的效度。

(二)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研究意义

1.汉英翻译项目学习对于学生的价值

首先,对比传统汉英翻译教学模式,移动环境下的汉英翻译项目可使学习具有连续性和终身性,在教学、学习和评价上呈现立体化模式。依托学习网站,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相关专题的汉英翻译实践,有目的、有阶段性地逐步提高自身的汉英翻译水平,并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成就感的基础上,培养并保持其长期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满足其后续学习的需要。

其次,从实践上,借助于英语学习的网路平台,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项目学习中进行翻译实践,使其在课堂的语言学习中得到真实的“输出实践”,接触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个人或群体协作,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规划主题、资料收集、篇章翻译、翻译组合等环节完成翻译项目,成为翻译者和研究者,最终形成汉英翻译成果。

2.汉英翻译项目学习对于教师的价值

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实践教学模式。反思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地从教学的单一中心转向合作者、引导者等多重身份,增强师生互动,并促进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实际汉英翻译学习情况与问题。

另外,项目学习理念应用于语言翻译教学的设置、评估体系研究,有助于探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从新的视角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学促教、以教促研,从而推进语言教学的深化改革。同时,有利于教师与教育研究者们多角度监控翻译教学质量,并改革相关汉英翻译教学评估体系。

3.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对于社会的价值

从人才培养价值上讲,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效率,加强学生的汉英翻译实践训练,拓展当代大学生进行研究与知识积累的方法,提高学生复合型就业竞争力,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能“真实体验英语翻译环境”提供实践平台。

从社会的商业价值来看,学生的汉英翻译项目将以较为成熟的翻译成果形式,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展示与分享。相关翻译成果应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与学术意义,优秀成果可推广到相关学术网站和其他社会网站中,为动态翻译资料提供新鲜内容。

移动环境下的汉英翻译项目面向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基于“移动学习”与“项目学习”的教育理念而设计的立体化翻译教学模式。可利用校园英语学习网站和各类移动设备,在真实项目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将社会需要、教师引导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转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与语言兴趣为导向,帮助学生开发智能,积累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勤于研究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1]陈水平.项目翻译教学的模式:意义、问题与对策——项目翻译教学的行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82-67.

[2]SallyBerman.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12.

[3]王淼.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网络英语阅读模式[A].多元化图景下的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第四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05-111.

G642

A

1673-0046(2015)4-0080-02

猜你喜欢
汉英理论环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