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第57辑)
Abstract Essenti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ese No. 57
AELISE 3615-57-15(1)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魏大威,谢强(国家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6):1-5.
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已经在全国铺开且成效显著。但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公益性数字文化还没有形成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下,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应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整合、技术牵引、双向互动、科学规范”的策略,从而不断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1)加强面向农村地区的数字文化建设;(2)推进基于新媒体的数字文化建设;(3)整合现有各类公益性数字文化项目;(4)切实提升数字文化建设的保障水平。(闵星星)
AELISE 3616-57-15(1)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挑战与规制策略/周庆山,罗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情报工作,2014(10):6-10,18.
通过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概念、发展趋势与特点的阐述,认为数字文化产业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方面基于技术变革和产业变化带来的产业管理模式不断适应、需要调整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新业态下相关新规制失、需要补充等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制策略:加强文化与数字融合规制的制度顶层设计;为数字新媒体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数字文化产业的自组织规制机制;打破垄断,推动公平竞争;完善数字内容产权制度建设;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完善数字文化产业消费的保障机制。(杨蕾)
AELISE 3617-57-15(1)中美欧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王建冬(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陈建龙(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陈光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情报学报,2014,33(6):573-583.
文章在分析探讨国内外对信息服务业行业规范的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对信息服务业的行业划归进行重新思考,得到了一个更科学合理的划分方案。在此方案基础上,统计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库、美国服务业年度普查数据库及欧盟统计局结构性商业统计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资源,收集并整理了中国、美国和欧盟24国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数据,横向分析了中美欧三地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差异。其中,重点在水平维度上对比了中美两国信息服务业的机构规模、生产率和薪酬水平,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积极推动信息服务业产业机构调整,在行业统计层面继续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关注,加强对中小信息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刘丹)
AELISE 3618-57-15(1)数字出版驱动的学术期刊论文评价模式及其影响/程琴娟(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情报杂志,2014,33(5):107-111.
在网络技术和新兴学术交流方式的驱动下,纸质期刊已不能适应现代学术发展的需要,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学术期刊纸媒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全数字化出版。文章提出的“评议→发表→评议”(RPC)模式和“发表→评议”(P(R)C)模式是对现行“评议→发表”(RP)模式的改进和颠覆,新的模式可以让作者、读者与专家之间双向交流,实现发表前与发表后的双重把关,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但也将影响专家的参与意愿,降低编辑对专家的信任度,造成读者评议不高的问题。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基于数字出版的学术期刊论文评价模式有明显优于传统论文评价模式的优势,必将得到认同与发展。(刘丹)
AELISE 3619-57-15(1)国际虚拟网络社区涉华舆论特征及引导策略——基于国际虚拟网络社区2013涉华舆论的实证研究/相德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情报杂志,2014,33(6):127-132,10.
国际舆论是国际公共空间公众意见的综合,网络时代,虚拟社区成为国际社会涉华舆论的主要场域。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讨论国际虚拟网络社区涉华舆论特征,并针对当下
实际环境提出四项建议。文章选取博客、掘客、微博等8种国际虚拟社区分析2013年涉华舆论主要特征,发现社会民生、经济、政治、外交/国际关系和环境问题是国际虚拟网络社区最为关注的涉华议题;美英信息强国垄断国际网络虚拟社区涉华舆论信息流,转载英美信息强国传统主流媒体是国际网络虚拟社区涉华舆情主要信息来源;国际网络虚拟社区涉华报道态度以中性为主,负面舆论主要集中在政治、社会民生、环境等议题;美国、中国和英国网民是国际网络虚拟社区涉华舆论的主要塑造者,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成为国际虚拟网络社区意见领袖。(刘丹)
AELISE 3620-57-15(1)大数据轮动的隐私风险与规制措施/蒋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情报科学,2014,32(6):18-23,34.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无所遁形的风险,构筑全新的风险规制体系尤为迫切。大数据轮动可以打造全新的商业生态环境、拓展个人数据应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并推动科研发展;但同时因缺乏隐私安全保障的元数据巨量化、打破匿名规则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用户对数据隐私权的认识不足导致不可忽视的隐私风险。构建包括完善保障数据隐私的法律规范、增补网络服务协议必备条款、健全海量数据库综合运作的监管体制、建立目的考量的再识别规则、提高大数据轮动的透明度并拓展被遗忘权的应用等的风险规制体系是推动大数据自由轮动、社会公益实现与隐私保障和谐共进的重要环节。(刘丹)
AELISE 3621-57-15(1)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杨鹤林(暨南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5-10.
元素养是一个面向Web2.0环境的综合素养框架。文章在剖析元素养的内容、模型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面对的新学术形势。并提出以下观点:(1)培育批判性思维,坚持图书馆根源并有效整合多种素养,即以信息素养为核心,保留了信息查找、获取、评估、理解等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强化信息素养与其他概念的联系,通过构建一个博采众长的框架,对新信息媒体、新社交情境和网上信息协同生产做出更相符和细致的响应,使信息素养能更好地支持不同类型的信息形式;(2)动态看待信息,强调信息协同生产和共享;(3)设立元认知培养目标,提升信息素养价值定位;(4)利用新颖的关联主义教学贯彻元素养先进理念。(闵星星)
AELISE 3622-57-15(1)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孟祥保,李爱国(东南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1-16.
文章从科学研究生命周期、学科专业和大数据角度阐释了科学素养的内容和特征,通过调查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存在三种模式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利用Libguides建立科学数据管理资源导航,提供数据服务;科学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学科专题数据素养教育。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方面的现状,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掌握科研人员数据管理需求,宣传科学数据素养理念;基于科研生命周期设计教育内容,注重教学的层次递进性;注重合作,配备训练有素的教育馆员;依托数据管理平台推进科学数据素养教育。(闵星星)
AELISE 3623-57-15(1)国外电子图书发展述评及未来展望/陈大庆(深圳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14(5):84-91.
述评2011-2012年电子图书阅读市场、电子图书借阅、商业模式、电子图书标准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电子图书的发展趋向。两年来,电子书阅读市场持续繁荣,电子书出版商限制电子书借阅,电子图书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图书新标准推陈出新。未来,图书馆将在电子图书现有商业模式下争取更多发展空间,电子图书读者驱动采购即将成为新常态,电子图书标准将随产业发展不断更新与繁荣,亟待出现规范电子图书版权保护与图书馆权利的法律法规。(闫东芳)
AELISE 3624-57-15(1)政府危机决策中信息预警机制研究/晁亚男,毕强,辛立艳(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6):63-67.
信息预警机制是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政府危机决策体系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在界定公共危机、信息预警概念及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危机决策对信息预警的需求,提出了公共危机信息预警的三阶段模型,并从支持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过程的主要功能出发,建构了与主要功能相对应的信息预警机制。同时,结合雅安地震分析了政府危机决策中信息预警机制的作用:(1)政府危机决策的信息预警过程中,信息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并贯穿感知危机、危机预警和准备与危机决策全过程;(2)完善信息预警过程和丰富公共危机信息预警功能是充分发挥其在政府危机决策中作用的关键;(3)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共危机信息预警机制是变无备为有备,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信息预警能力的重要保障。(闫东芳)
AELISE 3625-57-15(1)卖家描述与买家评论相符度模型研究/王倩倩,袁勤俭(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5):58-65.
通过构建买家评论与卖家描述的相符度模型,对淘宝中卖家描述的商品特性与买家评论是否一致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卖家的商品描述和买家的评论这两个文本信息,提取产品属性特征词和判断情感词极性,最后选取三家淘宝网店进行模型评估实验。结果发现B家宝贝描述与买家评论相符度较高,A店次之,C店最差。其中,C店的“里衬”和“正品”两个产品属性,卖家描述与买家评论不相符。与此同时,因篇幅及条件所限,文章尚存局限。卖家描述的内容和
买家评论的内容未能全面涉及,没有包括卖家的商品标题信息、卖家的图片说明信息以及买家秀中买家提供的照片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经过模型计算后的结果能够更细节、准确地反映出商品在哪些属性上相符以及多大程度上相符,进而更有效地辅助消费者进行决策。(闫东芳)
AELISE 3626-57-15(1)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主体结构与演化研究/马费成,李小宇(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情报学报,2014,33(5):452-464.
内容监管是中国互联网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依托于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具有不同职能的主体。文章基于政策法规文本的内容分析,明确了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主体的范围、数量、职能,分析了监管主体之间的合作规模与演化进程。研究发现,网络内容监管主体有着核心-边缘结构,核心监管主体承担着主要的监管职责;主体间构成了横向合作、纵向分类主导的复杂关系;主体合作倾向于中央主导、多部门协作参与的针对重点监管问题开展的综合治理;主体结构的演化因应网络环境的变迁,也体现出行政体制变革的方向。(阎秋娟)
AELISE 3627-57-15(1)图书情报学期刊“联锁编委”的社会网络分析/姜春林,张立伟,刘盛博(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情报学报,2014,33(5):481-490.
学术期刊的编委是把握期刊办刊方向和质量的“守门人”。由于“联锁编委”(interlocking editorship)现象的存在,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之间存在共现现象。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首先构建了图书情报学CSSCI来源期刊编委共现网络结构矩阵模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K-cores分析、核心-边缘结构(Core-Periphery)分析和点度中心度指标分别从网络整体、局部和节点的角度对共现网络进行分析,找到核心子群;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核心子群的19位编委的年龄、任职期刊数量和近5年的发文量、总被引次数、H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和测算;最后对基于数据分析所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管理启示进行了初步探讨。(阎秋娟)
AELISE 3628-57-15(1)“金砖五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冷昕,张少杰(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情报科学,2014,32(6):8-13.
信息产业对于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是衡量信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所具有优势的标准和尺度。文章构建了“金砖五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基本条件、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金、环境、技术和创新7个指标的比较,对“金砖五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金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八点进一步提升我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意见和建议。(刘丹)
AELISE 3629-57-15(1)在线问答社区信息质量评价研究综述/姜雯,许鑫(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6):41-50.
为了对在线问答社区信息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利用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CNKI)以及追溯法检索到的问答社区信息质量评价相关中英文文献。通过文献调查法,并按研究主题进行综述。目前在线问答社区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评价因素研究、人工评价、自动化评价三个方面,其中自动化评价以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为主。相应的,虽然文章存在不同解决方案比较时缺少具体的定量测评的局限,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缺乏权威评价标准以及缺少领域聚焦等不足,问答社区的信息质量问题还有很多尚未解决,更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价以及自动化评价将是未来研究热点和重点。(闫东芳)
AELISE 3630-57-15(1)面向数据发布的科学工作流数据溯源方法研究/邓仲华,魏银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与情报,2014(3):61-66.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使用工作流系统设计和运行科学实验。工作流执行的结果数据集可能需要与报告或论文一起发布,以为其他科学实验的输入重复使用。此时,数据的正确性需要被验证,要求科学家在发布数据的同时发布其溯源元数据,包括数据的演变历史、起源和所有权。为协助科学家完成这一任务,文章建立了一个工作流实例,在此基础上,探讨工作流管理系统运行时溯源信息的收集,指出原始溯源信息在支持数据发布任务时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提纯溯源的方法来获得适合于数据发布任务的溯源信息。(樊晶晶)
AELISE 3631-57-15(1)国外探索式搜索行为研究述评/张云秋(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图书情报工作,2014 (11):6-12,42.
笔者认为探索式搜索行为是指用户通过与信息搜索系统交互从而进行探索式搜索时所体现出的一系列外在的信息活动表现。以国外探索式搜索行为相关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综合归纳方法,从相关理论、基于实验环境和基于真实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探索式搜索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理论研究吸收了大量早期关于探索行为探索性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框架;基于实验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行为主体的领域知识、不同搜索任务、搜索策略、认知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缺乏各视角下的多层次研究;基于真实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资源、特定领域、特定搜索方式以及特定目的的行为研究,尚未形成相应的搜索模型。(杨蕾)
AELISE 3632-57-15(1)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微博个性化推荐模型/蔡淑琴,袁乾,周鹏(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学报,2014,33(5):520-529.
信息过载是影响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消费者持续使用行为的重要原因。协同过滤推荐能有效解决信息过载问题,但既有研究未能在推荐系统中整合用户创造内容和社会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体现出了消费者的偏好。针对微博的用户创造内容和社会网络两要素,文章从关键词层次入手,引入向量空间模型描述用户对关键词偏好,设计社会网络修订系数修订用户相似矩阵,实现社会网络关系驱动的协同过滤推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较于基准协同过滤推荐方法,文章所提出的基于社会网络修订的协同过滤推荐能更准确、有效地实现个性化推荐。(阎秋娟)
AELISE 3633-57-15(1)促进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对策/黄如花(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等//图书馆,2014 (3):7-13.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三种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科学出版物、教育资源、科学数据)之一的科学数据,近年来国际上一直保持着对其的热度关注。我国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数据共享的项目建设,但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促进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七条对策:确立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战略地位、加大科学数据增值利用的力度、加强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出台科研项目的科学数据管理规定、强化大学和科研院所科学数据管理功能、培养科学数据管理的相关人才、转变图书馆在科研活动中的角色等。(杨蕾)
AELISE 3634-57-15(1)资源本体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邱均平,杨强,楼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 (5):1-6.
资源主体作为馆藏资源语义化的一种实现途径,文章对其构建理论从概念、信息计量方法、语义关系层次、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的说明。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本体构建综合法构建了基于CSSCI的档案学数据资源本体,对资源本体构建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成果:(1)初步系统规范描述了资源本体的理论基础;(2)构建了基于CSSCI的档案学资源本体;(3)提高了本体构建的计算机处理自动化程度。同时指出在资源本体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闫东芳)
AELISE 3635-57-15(1)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上)/程慧平(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周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万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科学,2014,32(5):109-114.
文章以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为主要调研目标,以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数据来源,选取我国31省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为研究对象,从投入产出角度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优势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31省配置效率的高低、投入冗余、产出不足进行分析和实证验证。(刘丹)AELISE 3636-57-15(1)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梁秀霞(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45-50.
文章在参考与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方法,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计算出我国31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2009~2011年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横向上得到各省市相对效率的高低,从纵向上分析效率发生的变动。结果显示,(1)整体配置效率不理想,在评价期内,我国31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中只有6个省市每年的配置效率为1,达到配置有效,仅占全国总量的19%,整体配置效率不甚理想;(2)配置效率与投入量不成正比关系;(3)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与人口规模没有关系;(4)DEA评价是一种相对有效性评价;(5)科学的产出指标应当能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判断。(闵星星)
AELISE 3637-57-15(1)从Copyleft看开放获取的社会理想及其对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启示——以Aaron Swartz及其《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常安(西北政法大学);燕辉(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2014(3):14-18.
开放获取以创作者授权并与使用者达成协议的基础上提供资源的开放使用,其解决版权纠纷的思路受自由软件的Copyleft理念及其GPL规则的直接启发,在从技术上继承GPL处理版权问题的思路的同时,更从精神上直接继承了Copyleft的自由、平等、共享、协作的交流理念及其从知识获取层面改造社会的理想,旨在以知识的平等获取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发展,具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和道德自觉。而开放获取所继承的这种理念与公共图书馆精神不谋而合,在给图书馆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得图书馆必须要思考在资源优势消解的情况下如何适应现实情况,积极进行从外在的资源依赖向内在的能力建构的转型,从而为建立完全的用户驱动的服务模式提供内在的能力供给。(杨蕾)
AELISE 3638-57-15(1)学术图书开放获取与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魏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初景利(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7-22.
数字出版与开放获取(OA)运动促使大学图书馆开始探索出版服务。继学术期刊OA出版之后,学术图书OA出版也成为出版领域的重要趋势。2008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报告表明,开展出版服务的大学图书馆中,有71%出版学术图书。最后作者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开展学术图书OA出版服务的建议:参与出版部门的建立;选择学术图书类型;选择适当的学术图书OA程度。(闵星星)
AELISE 3639-57-15(1)图书馆供应商网站隐私政策内容分析/田甜(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6):10—12.
文章选择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购买的中英文数据库资源位
研究对象,对供应商网站隐私策略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公平信息实践原则”中描述隐私保护的五个核心原则来设计调查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图书馆在线资源的主要供应商没能按照图书馆员道德准则和信息技术工业标准来制定隐私政策保护用户信息。通过中英文数据库供应商隐私政策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在制定隐私政策方面与国外的差距,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走在前列,相应的法律政策也比较健全,在制定政策时可以借鉴,在隐私政策内容的制定上应参考图书馆协会的标准。(闵星星)
AELISE 3640-57-15(1)图书馆应对数据库商业版权的研究综述/刘兹恒,刘雅琼(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与情报,2014(3):1-9.
如何协调数据库版权保护与图书馆向公众提供数据库资源自由使用的矛盾,是当前图书馆学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图书馆应对数据库商业版权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国内研究中理论探讨和时间研究的融合不够,缺乏对国外研究情况的介绍,缺少强有力的数据与案例支持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需要更多地与图书馆实际相结合,以增强研究内容的针对性和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樊晶晶)
AELISE 3641-57-15(1)数字时代私人复制的版权补偿金制度改革趋势/温欣,刘兹恒(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与情报,2014(3):18-21,44.
版权补偿金制度是平衡著作权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产物。文章回顾了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内涵、产生原因和发展历程,指出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体系对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冲击下,该制度仍然具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但版权补偿金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文章最后总结了三种改革措施:拓宽补偿金征收对象、转变补偿金设置的方式以及DRM系统和版权补偿金制度相结合。(樊晶晶)
AELISE 3642-57-15(1)集群网络结构特征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为例/胡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等//情报学报,2014,33(6):564-572.
信息服务业将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文章对2009~2011年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据库进行挖掘,获取了上海市信息服务业的集群网络关系,基于“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的隶属关系构建概念模型,对上海市102家科研机构、710家企业进行研究,探讨了信息服务业集群网络结构对知识创新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科研机构入网时间对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在网络中占据优势位置的节点能够拥有更高的知识创新能力;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增多对企业的网络结构特征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企业在网络中的时间越长、注册资金增大、有外资参与对企业的知识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刘丹)
AELISE 3643-57-15(1)泛在信息环境下的学科知识地图构建研究/曹高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情报科学,2014,32(5):7-11.
文章主要围绕知识主题和知识资源的内在逻辑关联,结合知识构建的多模态信息融合理论,对学科知识地图的框架模型和构建设想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了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学科知识资源的多模态化和分布特性,基于分析结果得出了引入多模态信息融合理论的学科知识地图,能够对资源组织加以补充和完善,并构建一套符合泛在环境下知识多维性的知识关联体系,实现学科知识良性组织和共享利用。指出在资源组织上强调对多模态学科知识的集成与融合、在功能形式上表现为多维度关联的知识空间,由以知识网络为基础的“中心空间”和不同泛在情境下知识关联的“泛在子空间”构成。(刘丹)
AELISE 3644-57-15(1)链接分析:知识基础、研究主体、研究热点与前沿综述——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途径/孙建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报,2014,33(6):659-672.
文章基于网络科学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链接分析”方面的文献数据,对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分析,通过使用CitespaceⅡ、SATI 3.1和Netdraw等分析软件得出六个结论:①引文共被引聚类图谱,分析出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起源文献和核心知识基础;②国内外前沿作者的合作网络,揭示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科研团队的数量和规模,及这些科研团队形成的合作模式;③引用期刊共被引聚类网络,发现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主要参考期刊;④主要发文国家的科研合作网络,得出结论国际链接分析领域发文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但发文量较大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较少;⑤国内外全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贡献知识图谱,分析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⑥国内外分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贡献知识图谱,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段的关键词数据,识别出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2009~2013年的前沿热点主题。(刘丹)
AELISE 3645-57-15(1)基于共现关系的学科知识深度聚合研究/邱均平,刘国徽(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杂志,2014(6):14-19,28.
通过学科知识的深度聚合挖掘学科知识结构,是一种微观角度的科学结构研究,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学术文献和学者两种知识节点为中心,对学科知识进行聚合研究。根据不同共现关系和聚合方式,构建了基于共现关系的学科知识深度聚合模型,将聚合分为四个层次,并以文献的两个外部特征(作者和关键词)为例,分析不同聚合层次中学科知识聚合的深度以及挖掘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另外,作者认为学科知识聚合深度应包含聚合层次和共现强度这两项内容,为聚合深度的度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樊晶晶)
AELISE 3646-57-15(1)从信息传输到可视化:地图制图学视角下的知识地图理论研究/胡昌平,张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论坛,2014(5):29-35,70.
文章将地图传输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布鲁克斯的知识地图设想,揭示知识地图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而引入地图可视化理论进一步解析这一概念的内涵,并在地图学标准下将其划分为信息传输知识地图和可视化知识地图。最后以Cartography Cube模型为依据,从数据使用、受众范围、人与地图之间的互动程度三个方面展望知识地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樊晶晶)
AELISE 3647-57-15(1)我国教育科研机构知识库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姚晓霞(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等//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5):1-9.
针对130个样本,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我国机构知识库在内容存储、系统平台、管理政策等三方面各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总体调查规模有限,调查结果的分析聚焦在已经建设机构知识库单位。调查报告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教育科研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五项建设性策略:①我国机构直属库存储进入快速增长期;②图书馆应当争取合作存储的方式;③图书馆应积极争取教育科研机构层面的激励政策;④拟建IR的机构可以考虑借鉴已有IR机构的经验;⑤建议未来汇编《机构知识库建设实践案例》等IR建设指南。(闫东芳)
AELISE 3648-57-15(1)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课程体系整合初探/肖希明(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唐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4-12.
正在兴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三门学科课程体系的整合是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文献,共同的建设任务——资源数字化以及共同的服务内容——数字文化服务,这些共性为三门学科的课程体系整合提供了现实依据。近年来,国外的iSchools运动、面向宽泛信息职业的专业教育以及相关国际会议也正在倡导并推动这种整合。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人机交互为核心,以文化管理、生态管理、馆藏管理、技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课程体系整合模型,并阐述了目前文化服务机构和高校都比较关注的用户问题、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信息生命周期问题和社会计算等问题,并尝试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以连续而精深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阎秋娟)
AELISE 3649-57-15(1)深圳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探索及思考/肖容梅(深圳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13-19.
深圳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被列为中央编办与深圳市共抓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2007年正式启动试点工作,经过文献调研,制订实施方案,拟定理事会章程和配套制度草案以及理事推选,2010年组建了理事会。文章认为法人治理结构试点运行至今,已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政事分开的有益尝试,促进了开放民主的治理取向,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法人地位未能完全落实,配套制度衔接不力,导致改革后劲不足,法人章程与地方立法修订未能及时跟进,理事会决策缺乏专业委员会支撑等。因此,在后续改革进程中,要继续完善理事会构成机制、推举机制、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培育理事的社会基础,推进法人治理建设。(阎秋娟)
AELISE 3650-57-15(1)价值体系研究视角变迁下的公共图书馆价值/罗贤春,姚明(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27-36.
文章梳理了1984年“杭州会议”以来学界关于图书馆价值的研究历程,认为公共图书馆价值研究经历了初探、反思和拓展三个时期。在初探时期,主要以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社会价值辨析与计算机技术冲击下的生存价值争论为主;在反思时期,实现了从单一的价值研究向核心价值导向下的价值研究的转变;在拓展时期,制度保障价值、信息中心价值、经济促进价值、空间拓展价值和文化象征价值逐步彰显和确立,成为公共图书馆价值的集中体现。21世纪以来,图书馆发展的实践使公共图书馆的五种价值得以检验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同时也印证了公共图书馆价值的理论研究。(阎秋娟)
AELISE 3651-57-15(1)基于扎根理论的馆员对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感知研究/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管理系)等//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37-49.
文章以山东省图书馆为案例,应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馆员对图书馆组织文化感知的维度及其理论。研究发现,馆员对图书馆组织文化存在内部感知和外部感知两个维度,内部感知包括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对个人特质的影响,外部感知包括社会环境、馆舍建筑、制度、工作任务和领导关系。基于此,建构了馆员对于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感知的理论框架,并且在研究个体、图书馆和社会之间的文化交互过程中,发现了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动态演化的两种机制:个体内化机制、个人与组织文化的匹配机制。(阎秋娟)
AELISE 3652-57-15(1)公共图书馆的未来社会图景及演变道路/于虹(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图书馆)//情报资料工作,2014(3):85-88.
公共图书馆的未来社会图景,指的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各方面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可能呈现出的一种整体的社会形象或形态。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未来社会图景的影响因素,包括重要影响因素和关键影响因素,指出目前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大规模应用明朗
化的当口是展望图书馆未来的最佳时间点,未来公共图书馆将呈现出“公共知识节点”的图景,而这一图景的基本演变道路是从封建藏书楼,到公共知识中心,再到未来的公共知识节点。(阎秋娟)
AELISE 3653-57-15(1)新时期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流派分析/罗贤春,姚明(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工作,2014(9):5-16.
通过对人文学派、技术学派、实证学派的研究论证,认为学派的划分并不能人为地割裂,很难截然区分。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三大学派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并成为图书馆学学科研究的主流范式,其研究也因为鲜明的价值取向与学术观点而成为三种范式的忠实践行者,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派别,进而构成了图书馆学领域的主流研究团体。三种研究倾向在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会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体现了图书馆学内部整合、外部渗透,正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的趋势,是未来一个时期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杨蕾)
AELISE 3654-57-15(1)中美研究型图书馆用户义务性规范比较研究/付立宏,周古玥(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工作,2014(10):67-73.
本文选取中美十个研究性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其在用户入馆义务性规范涉及的入馆、馆内自由活动、阅览室行为、外借、知识产权、信息安全、驻馆、馆内财产保护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在设置的义务性规范较详细,美国约束用户的义务性规范较简略;(2)中国着力于给用户设定低端义务性规范,美国侧重给用户设定高端义务规范;(3)美国针对特殊用户群体制定特殊义务性规范值得推崇;(4)总则和分则相结合的模式是研究型图书馆用户义务性规范的最佳模式。认为中美研究型图书馆用户义务性规范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杨蕾)
AELISE 3655-57-15(1)转变、重塑、再造——2013年英美等国图书馆发展战略评述/王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图书情报工作,2014(11):104-114.
文章对2013年英、美等国图书馆发布的研究报告和战略规划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未来图书馆为了确保在信息交流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转变、重塑与再造在资源上要重视对印本资源和本地资源的优化与增值,也要重视对新型资源的识别、收集和连接;在服务上不仅要重视对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利用和阵地服务的创新,更要重视走进用户环境,拓展服务范围;在技术上不仅要重视对于社交网络、移动技术和开放技术的吸纳利用,更要重视平衡和消化这些技术对于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在人员上不仅要重视对已有人员岗位技能的提升和强化,更要重视对于未来新型图书馆员和未来图书馆领导者的塑造和培养。(杨蕾)
AELISE 3656-57-15(1)试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治理机制的建立——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王蕾(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何韵(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2014(12):71-77.
文章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客观总结该模式的先进性在于其垂直化运作模式、契约化管理模式以及流动化纸质资源配置与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指出其存在问题包括:该服务体系的文化项目属性无法取代制度保障,与地方政府的契约关系约束力不强,缺乏稳定完善的财政制度与政策等。提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治理机制的改革思路:确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合法属性,确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合理的建立主题和职责,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委托建设主体,组建专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委员会,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杨蕾)
AELISE 3657-57-15(1)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关系/白君礼(陕西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图书馆,2014(3):1-6.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学科研究、问题研究的取向,认为图书馆界目前多以学科体系为主,对问题研究关注不够,造成二者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关系错位,制约了图书馆发展,并成为了发展的障碍。通过分析,认为需要阐明两者之间的有相异的关系之外还是互有联系的:(1)图书馆学科意识中有问题;(2)图书馆问题意识中有学科;(3)问题意识能加深加宽,丰富学科体系的内容,推动新学科发展;(4)二者是互相补充的。要以问题意识为主,以学科意识为辅。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应从“学科意识”转向“问题意识”。(杨蕾)
AELISE 3658-57-15(1)图书馆情报学界的研究方法:实践与发展/储荷婷(美国长岛大学帕尔默图书馆情报学学院)//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3-14.
文章通过对2001年至2010年发表于图书馆情报学三种核心期刊的1162篇学术论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实验法、内容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已取代在过去数十年占主导地位的问卷调查和历史研究法,成为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人员的首要选择。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除了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还呈现另外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单项研究对多元化研究方法的使用,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定性研究比例的增大。在同一项研究中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以及在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中使用定性而不是定量途径,已成为近些年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议题。(闵星星)
AELISE 3659-57-15(1)大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金武刚(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41-46.
大英图书馆是英国文化传媒体育部设置的执行性非部级公共机构。1972年,英国议会制定《大英图书馆法》。1973 年7月,大英图书馆依法建立,图书馆成立伊始,就依法组建“大英图书馆理事会”,实施法人治理结构。大英图书馆理事会由8~13名成员组成,由部长或女王任命,其中,一
名理事由女王任命。理事任期一届4年,最多可以连任二届。理事会聘请学界、业界精英,组建成咨询委员会,为大英图书馆制定重大战略规划与政策出谋划策;为政府部长、理事会的重要决策提供咨询建议。理事会根据特定需要,在理事会内部设立专门委员会,以完成有关专项工作。与此同时,议会、政府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调控大英图书馆的具体运行。(闵星星)
AELISE 3660-57-15(1)图书馆投资回报率研究述评/包平,郑祺,朱锁玲(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29-31.
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投资回报率测算的理论与方法。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体系和较为成熟的实证方法,而国内研究大多为理论研究。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所得投资回报率数值均大于1,即回报大于投资,这就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从研究效用来看,国外已有研究机构将研究结果,即所得投资回报率反馈于社会,而国内相关研究暂时仅停留在投资回报方法分析等方面。建议我国图书馆加强团结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图书馆投资回报研究;广泛开展不同类型图书馆投资回报实证研究;建立适用于我国图书馆投资回报的测算模型;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提升图书馆服务绩效。(闵星星)
AELISE 3661-57-15(1)社交媒体与图书馆合作发展研究/陈伟,汪琼(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4):4-7.
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也深刻影响着图书馆。图书馆与社交媒体平台的融合,将使图书馆成为平台中可信赖的知识服务者,并且提升社会对图书馆的认知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图书馆的融入,使平台从单纯的社交工具,成为可提供权威知识信息的综合平台。社交媒体与图书馆的合作还可解决网络虚假知识和不可靠信息充斥的问题。应妥善处理好与之相关的著作权问题。(樊晶晶)
AELISE 3662-57-15(1)自主性: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必然诉求/张秀华(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靳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建设,2014(4):6-9.
纵观整个中国图书馆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其自主性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图书馆学的根本,是其存在的基本理由和合法性依据,是迫切需要认真反思和解决的问题。图书馆界学者为促进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始终坚持对学术自主的追求和努力。图书馆学要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就必须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更加注重理论创新,重构学术生态,强化问题意识来自觉推进其本土化,最终促进中国图书馆学学术研究自主性的形成。(樊晶晶)
AELISE 3663-57-15(1)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立场与社会角色——对《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年版、1972年版和1994年版的分析/周旖(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于沛(中山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14(5):1-7.
文章在角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年、1972年和1994年三个版本为分析对象,研究公共图书馆基本立场和社会角色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历程,剖析国际社会对当代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定位。研究发现,不同历史阶段公共图书馆被赋予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有所差异,但是社会教育、免费提供文献利用、保障平等利用信息的权利、文化功能以及保存文献的功能始终是不变的核心社会角色。当代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发展的基本趋势由过去以强调社会教育为中心,逐渐发展到将其全面定位为地方教育、文化和资讯的中心。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公共图书馆已由一个具体机构上升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樊晶晶)
AELISE 3664-57-15(1)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金武刚(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李国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杂志,2014 (5):4-15.
中国公共图书馆现行的是分级财政基础上的多层管理体制和多元建设主体,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直至2000年,才开始探索总分馆制建设。当前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已经形成三种建设模式:一是“多元投入、协同管理”松散型总分馆模式,二是“多级投入、集中管理”集约型总分馆模式,三是“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统一型总分馆模式。未来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在公共阅读资源整合、流动服务体系构建、乡村分馆队伍管理、少儿馆总分馆制探索、政府主导制度保障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闫东芳)
AELISE 3665-57-15(1)面向图书馆的云计算研究综述/黎春兰(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邓仲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杂志,2014(5):68-77.
通过对“云计算”进行文献检索和结果分析的文献回顾,围绕当前图书馆对云计算的需求、图书馆租用云计算服务的研究现状、构建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云服务的研究现状等三个方面对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如何利用云计算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以低成本进行图书馆数据资源共享的问题;(2)利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平台、运行环境及应用软件等方面的资源,实现图书馆与图书馆间进行IT硬件资源共享与协作。还指出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1)构建云计算平台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且缺乏政府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2)目前云计算的应用范围还只限定于美国等发达地区,缺乏多方参与难以保障服务质量。(闫东芳)
AELISE 3666-57-15(1)大数据时代对馆藏资源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杨强,邱均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 (5):5-11,40.
大数据时代,馆藏资源构成数字化、馆藏资源组织语义化、馆藏资源服务网络化和馆藏资源评价社会化是馆藏资源发展的四种趋势。通过对大数据和馆藏资源的特征描述以及大数据时代对馆藏资源的影响,得出结论:(1)大数据首先从天文学、基因学领域提出,目前也被认为是情报学学科的前沿领域之一;(2)大数据时代成为馆藏资源管理流程重组的重要环境因素;(3)大数据时代对馆藏资源的影响受信息技术推动;(4)馆藏资源发展面临一些长远问题,如与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自身价值定位相匹配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国家层面的信息产业规划、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公众的开放共享理念诉求等。(闫东芳)
AELISE 3667-57-15(1)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魏群义(重庆大学图书馆)等//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50-63.
文章以国家图书馆和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问卷调查、有效性测试等方法,对中国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并与美国排名前25位的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普及率偏低,服务模式主要为WAP和APP;移动服务和移动资源较为丰富,移动服务具有良好的个性和交互性,但存在移动服务体系不完整、移动服务缺乏创新性、知晓度较低、有效性整体不高等问题。而且中美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各有所长,中国图书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移动服务和移动资源,而美国图书馆移动服务更加人性化和精细化,与移动终端结合得更好,馆藏信息的展示效果较好。(阎秋娟)
AELISE 3668-57-15(1)数字图书馆跨媒体检索研究综述/张兴旺(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黄晓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情报资料工作,2014(3):37-42.
文章以论文及科研项目为研究对象,对数字图书馆跨媒体检索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跨媒体检索研究已成为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涉及基本概念及系统框架、数据表示问题、语义关联问题、跨媒体检索内容整合技术、应用研究五个方面。(阎秋娟)
AELISE 3669-57-15(1)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差距之成因及策略/陈志琴,陈结晶(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10-13.
作者认为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差距之成因有如下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1)用户期望与数字图书馆管理者认知间的差距。对此,数字图书馆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用户沟通交流功能模块,对用户反馈信息予以足够重视,同时通过其他方式分析了解用户的行为特征、服务需求。(2)数字图书馆管理者认知与服务标准的差距。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完整、可行性强的绩效评估标准,便于馆员操作,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3)服务标准与服务传递间的差距。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基础,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也是必备条件。(4)服务传递与外部沟通之间的差距。数字图书馆要做到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把用户沟通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5)用户期望与用户感知间的差距。数字图书馆要随时跟进了解用户对本馆服务质量是否满意,改进服务质量。(6)用户期望与数字图书馆馆员感知之间的差距。数字图书馆必须保证资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馆员的服务能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7)数字图书馆馆员感知和管理者认知间的差距。一方面加强管理者与一线馆员的沟通;一方面要把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文件化、标准化,便于馆员理解并执行。(闵星星)
AELISE 3670-57-15(1)基于信息查寻过程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扩展模型/马翠嫦(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曹树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知识,2014(3):24-34.
文章在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晰数字图书馆可用性理论的基本问题,提出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两大特征,建立信息查寻过程模型与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理论联系,从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出发,构建基于用户信息查寻过程的,包含界面和元数据信息组织两个层次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从层次性、过程性和各阶段交互对象三个方面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研究结论修改模型和理论。(樊晶晶)
AELISE 3671-57-15(1)从MARC走向Bibframe——后MARC时代的书目记录/吴贝贝,宋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情报工作,2014(9):85-90.
由于MARC格式本身的设计缺陷以及图书馆现今所处的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语义网的出现、关联数据应用的实施,使得图书馆需要将资源融入到全球网络环境中去,并对资源进行立体化的描述和关联。因此,图书馆界也在致力于从格式和模型两方面对符合新环境要求的书目控制进行探索,指出侧重格式探索与模型探索在元数据方案的不足。重点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提出的新书目框架——Bibframe模型,从模型更新、模型架构及Bibframe与RDA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Bibframe不仅是一种格式,它意在创造一种新的书目环境,是在核心类、资源类型两个方面对RDA进行继承与发展。(杨蕾)
AELISE 3672-57-15(1)馆藏资源元数据的关联网络结构探析:面向FRBR解构的视角/成全,许爽(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工作,2014(12):124-129.
通过对《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概念模型体系
结构中实体、属性及关系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分析,探寻FRBR模型抽取出的馆藏资源元数据关联网络的构成要素,并对符合FRBR的馆藏资源元数据知识节点与关联关系所构成的关联网络结构进行层次划分,形成以元数据记录属性为支撑的微观层面关联网络及以元数据记录之间或规范数据集之间关联关系作为支撑的宏观层面关联网络。而词汇的建立、术语复用机制、数据集链接桥机制成为构建馆藏资源元数据关联网的基本要素。馆藏资源元数据关联网络的建立对于揭示馆藏资源内部的知识结构、扩展知识检索范围、推荐关联知识、辅助知识发现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杨蕾)
AELISE 3673-57-15(1)古代戏曲典籍刊刻及其私人戏曲收藏研究/倪莉,丁春华(中山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6):49-53.
戏曲典籍刊刻产生于雕版印刷极为昌盛的宋代,元代的戏曲著作是其时期最杰出的成就,明代时戏曲书籍出版的重要时期,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远超前代。古代戏曲典藏刊刻内容与形式:从形式上来看,明清时期的戏曲文本往往是抄本与刊本并行的;从内容上看,明清戏曲作品大多以单篇的形式传播,但以多篇合编的形式即结集传播的形式在明清戏曲传播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戏曲文献刊刻的基础上,也存在大量对旧戏曲的改造,包括改编、评点、配谱等多种形式。古代戏曲典藏传承的主要承担者——私人收藏家戏曲收藏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大部分为本人收藏,其二是朋友相赠,或向友人索要,其三是购书,其四是抄书,其五是自著书及自己刻梓的书。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对戏曲作品的收藏都是大量的,且很多藏书具有相承或转让的历史渊源。(闵星星)
AELISE 3674-57-15(1)目录学的时代性——教学研究体会/陈传夫,罗博,冉从敬(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知识,2014(3):14-20.
目录学的时代性,是指目录学会随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在整体上或某些基本方面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文章从当前民众对阅读指导的需求以及目录学在数字时代的应用两方面提出了目录学时代性的问题,结合目录学教学工作,分析了挑战目录学传统地位的因素包括文献资源的大量激增、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行为的自我随意,并从文化担当、学术传承、技术应用和方法创新对目录学的时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樊晶晶)
AELISE 3675-57-15(1)关于中国目录学创新发展的几个问题/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图书情报知识,2014(3):21-23,11.
作者主要从八个方面阐述了目录学创新发展的问题,包括: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目录学传统的继承、古籍数字目录学、数字阅读目录学、文献与书目情报的未来、目录学的方法创新、目录学与信息素养的关系、目录学人才和教育、目录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等八个目录学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樊晶晶)
AELISE 3676-57-15(1)基于计量视角的国内情报学发展动向分析/吕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邱均平(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情报资料工作,2014(3):5-12.
对学科进行实时的回顾分析、探测研究热点,可揭示学科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CSSCI收录的9种情报学核心期刊(含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核心期刊)2002~2011年所刊载的26493篇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力量、研究主题学科分布、研究维度及研究热点四个角度对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基于目前的研究范式,国内情报学须整合Information、Knowledge、Intelligence三大研究纬度来构建和完善情报学理论体系和情报学学科体系;Web2.0、实证研究、影响因素、知识转移、大专院校图书馆、开放存取、知识共享、公共图书馆、本体和文本分类是国内情报学研究热点;图书馆学、知识管理、数据挖掘、服务模式、图书馆服务、信息需求、电子资源和文献计量学是国内情报学持续的研究热点。(阎秋娟)
AELISE 3677-57-15(1)网络科技信息情报价值评价方法综述/邹益民(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智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杂志,2014,33(5):25-30,9.
网络科技信息情报价值的自动判断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战略情报人员的工作负担。文章以战略情报人员为评价主体,重点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分析,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三大类型:以信息计量学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个性化信息检索中的评价方法、信息过滤中的评价方法,其中以信息计量学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又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刘丹)
AELISE 3678-57-15(1)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情报服务:需求分析与体系构建/赵洁等(安徽大学商学院)//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6):22-27.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政策引导、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的创新都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作为支撑。文章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定义了竞争情报服务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个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讨论了它的内涵和原则、构成、工作流程、产品形式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与设计结果,最终提出了一个“133”结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以期能为政府、产业和企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提供决策参考。(闫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