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康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现状研究
王康康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小型体育组织居多,活动性质主要多为参与和娱乐表演,总发展比较平稳、成熟;绝大多数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虽能维持自身体育活动正常进行,但仅靠成员会费和微不足道的其他收入势必会严重阻碍和限制自发性群众体育的发展壮大;社会指导员实际数量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管理模式千篇一律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存在的缺失和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活动的正常和有效开展。
河南省;群众体育;体育组织
我国大部分的群众体育组织都具有自发性的特点,由于其活动场地要求不高,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年龄不限等特点,使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自发聚集在一起,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练习、 参加比赛并交流展示。“群众体育”顾名思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社会个体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自发性群众体育倡导的是自我管理、自我沟通、自我协调的管理理念,不仅强化了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1]自发性群众体育有其存在的特点。 通过对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现状进行分析,全面了解掌握群众体育组织的现状,以便为河南省群众体育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对河南省351个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锻炼者和健身指导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库及中国体育核心期刊等,查阅并收集自2004年至今十年来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问卷调查表。本次问卷发放给锻炼者7 000份,回收的7 000份,有184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7 %。并发放给健身指导员450份,回收的450份,有33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3 %。
1.2.3 专家访谈法
访问部分体育社会学的专家,就课题的某些问题、观点、方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获得相应的资料。1.2.4 数理统计法
数据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用EXCL和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和推理等逻辑方法,对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对策。
2.1 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的现状
2.1.1 组织规模
由表1可知,在所调查的河南省351个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中,20人以下的小规模群体所占比例为58.12 %,20~50人的中等规模的群体所占比例为35.89 %,而50人以上的大规模群体所占的比例为5.99 %。
表1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规模表
2.1.2 活动场所
由表2可知,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活动场所较多的是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地,占了全部的66.94 %;而单位场地和体育场地、场馆所占比例之和仅有33.06 %。
表2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活动场地表
2.1.3 活动时间
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发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工作日所占比重为35.04 %,而休息日则占64.96 %。调查中还发现,在每天的锻炼时间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高峰期出现在19点到21点之间,有较少一部分群众(老年人居多)在早上6点到8点锻炼(晨练)。
表3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活动时间段表
2.1.4 参与项目
通过表4可以看到,在四类参与项目中,大众健身项目类的比例最多,达到41.60 %;而球类、民传类、休闲类分别为16.24 %、27.63 %和14.53 %。
表4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参与项目表
2.1.5 参与途径
通过表5可以看出,五大类参与途径中个体参与、朋友参与和社区参与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其中个体参与占到总体36.76 %的绝对比重,朋友参与的途径所占比例为26.49 %,社区参与的方式所占比例为17.94 %,而家庭参与和单位参与各自分别占到总比例的7.69 %和11.12 %,比例较小。
表5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参与途径表
2.1.6 参与人群
由表6可知,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参与人群中,年龄的增加和参与人数多少成正比,少年占比重最少,仅占10.83 %;老年占比中最多,为38.20 %;青年和中年分别为21.96 %和29.01 %;在调查中还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女性略高于男性。
表6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参与人群表
2.1.7 体育社会指导员
由表7可以看出,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有资质)占的比例为30.22 %,而无资质的指导员所占比例高达69.78 %。
表7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表
2.2 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现状分析
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自身发展受诸多因素限制,在达到一定数量或规模之后,就没有了足够的条件或资源可以支撑继续发展壮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社区、公园等区域虽有较为开阔的场地,但有效面积却很有限而常常被限制和分割,这无形中限制了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成员人数增长,更阻碍了许多有能力发展壮大的组织难以施展。由此来说,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中,中型、大型组织是往往起不到核心作用,是组织凝聚力存在着比较大的缺失。体育活动场所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活需求、构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平台,一个适宜的体育活动平台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具有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加交往、促进交流的体育活动空间[2]。分析原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受地理位置、开放时间、经济因素等所限,不能全面满足大部分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对用地场所的要求,所以相对于广场、公园、小区来说比值较少。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成员大部分是从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同事之间共同约定进行体育锻炼的,在体育活动选择上,一般会以选择经济、便利、便捷、环境优美的活动场所[3]。多以生活地,工作地,较近的广场、公园、小区作为主要活动场所。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民群众每天参与体育锻炼为1~2小时,对于这些体育锻炼的参与者来说,仅仅是为了满足健康需求的,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疲劳,达到了最基本的参与目的。还有一部分体育锻炼的参与者一般的锻炼时间为2~3小时,这些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除了要达到健康需求之外,更多的是满足自身技能学习和成功体验而增加的时间。由于青年和中年人群工作日用于工作的时间多,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多以放松,调节放松一天紧张的工作压力。 “一天之季在于晨”,清晨是一个人一天之中精神最好的时候,更是一天之中各项环境指标最适宜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锻炼身体,能使人一天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对于上班族,这个时间段锻炼不太可能。
在大众健身项目选择中,以选择广场舞为锻炼项目的群众最多,尤其是女性;参与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群也占得相当大的一部分。而休闲项目类受季节因素影响,开展情况的不稳定,但参加冬泳人群相对比较固定,有部分群众较热衷,但是受困因素较多难以在广大群众中推广。骑行近年来受到一些青年群体青睐,尤其是白领人群的热衷。作为一种现代健康自然的体育旅游的新兴方式,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享受旅行之美,陶冶情操。但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骑行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参与。在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项目参与较少的是球类项目,球类项目虽拥有广阔的群众基础,但是这些项目受年龄、运动技术、身体条件、运动负荷、对抗激烈等因素所限,在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中开展不够广泛。
在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活动中,有组织、有纪律,并且规范的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体比较少,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社会需求严重的失衡。造成这种失衡状态,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组织经费问题,因为聘请专业指导员需要付指导费;主观意识问题,人民群众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往往认为就是出出汗而已,没有必要聘请专业指导;培养专业指导员途径、手段有限,仅依靠社会培养是远远不够,应该大力扶持大学设立社会体育专业,从专业的角度去培养。另外,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无经费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中,主要是由于规模小、成员少,且缺乏组织稳定性,基本没有自我创收能力和行为,单靠会员会费很难形成大笔的活动经费[4]。有一部分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有活动经费,这部分组织由于其存在时间很长,组织构成和技术指导成熟稳定,社会影响力和信用度较高,因而能吸纳到更多的会员加入,同时能吸引外界资金注入和政府的照顾和支持,从而在经费的收入和支出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成熟稳定的发展下去。但是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呈现的,从无经费到随着经费的增多,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数量在大幅减少[5]。从少部分发展较好的大型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来看,雄厚的经费来源和合理、高效的经费使用,直接决定着自发性群众体育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景[6]。
就目前河南省自发性群众体育发展情况来看,中小型体育组织居多,活动性质主要多为参与和娱乐表演,总发展比较平稳、成熟。在资金、经费方面,绝大多数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虽能维持自身体育活动正常进行和基本需要,但仅靠成员会费和微不足道的其他收入势必会严重阻碍和限制自发性群众体育发展壮大。社会指导员实际数量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管理模式千篇一律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存在缺失和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活动的正常和有效开展,影响着自发性群众体育的活动质量和发展前景。
[1]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宏,许国勋.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4):40-42.
[3]晁铭鑫.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6):112-113.
[4]修琪.山东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189-190.
[5]赵立勇.小城镇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与地方社会稳定关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5(6):132-135.
[6]郑凯,张路,王金茹.辽宁省群众体育活动点情况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41-43.
[责任编辑 江国平]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Spontaneous Mass Sports Org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WANG Kang-ka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2, China)
In this article the spontaneous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He 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literature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spontaneous masses sports organiz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in He Nan province was studied. In conclusions: the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ports organizations, mainly to participate in more activities and entertainment, the total development are stable and mature; The vast majority of spontaneous masses sports organizations can maintain their normal physical activity, nevertheless only members dues and insignificant other income will seriously impede and restrict spontaneous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The quantity of Social instructors with the actual demand has a great gap, management mode all in the same key and the loss and waste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everely restricts the spontaneous activity of normal and effective to carry out mass sports organizations.
Henan; mass sports; sports organization
2014-09-15
:河南省体育局2015年体育课题研究重点项目(2015005);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3QK4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j23)
王康康(1981—),男,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007-7413(2015)03-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