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雄,冉向东
( 1.铜仁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人事处,贵州 铜仁 554300 )
论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
唐 雄1,冉向东2
( 1.铜仁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人事处,贵州 铜仁 554300 )
毛泽东的群众观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织部分,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一个思想”、“一个方法”、“一个态度”、“一个宗旨”,即是要有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思想;要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有一切为群众负责的态度;要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毛泽东的这些群众思想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 群众观; 服务宗旨; 当代价值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立足中国实际,形成了自己的群众思想,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提供了主要的理论依据。目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此刻我们重温毛泽东的群众观,对当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是毛泽东历来都主张的思想,因为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干革命就得依靠群众,只有依靠群众,革命才会取得成功。依靠群众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首先得相信群众。只有相信群众,才会去依靠群众。如果连群众都不相信,那还谈得上依靠群众吗?关于相信群众,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1]从这些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就是要我们相信群众,不要认为群众是“泥脚板”,“大佬粗”,“土头土脑”,其实群众是有智慧有力量的,千万不能小看之。所以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既然群众是如此有智慧有力量,那么就应该向群众学习。如何向群众学习呢?毛泽东认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不仅只是要求全党这样做,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曾说:“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只有相信群众,才会去依靠群众。为什么要依靠群众呢?因为群众就是一部“无字书”,这部书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是需要去学习的。不管是在过去的革命年代,还是在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群众这部书能够帮助解决许多困难,离开这部书,有很多困难无法解决。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3]对于党为什么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其实就是党和群众太密切相关了。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党和群众就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鱼是离不开水的。同样的道理,党是离不开群众的。所以,群众对党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1938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总结抗战以来的工作时明确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4]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说道:“我们现在不是有许多困难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
[5]毛泽东认为,在革命和建设中,要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困难,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那是不行的。
我们所从事的是群众的事业,因此工作方法也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工作出发点不按照群众的实际情况,而是脱离群众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工作就会栽跟头。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6]所以毛泽东非常看重工作方法,如果工作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收不到任何效果;如果方法对了,就会事半功倍。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7]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员官僚主义习气很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比群众高明,这些人工作起来是不考虑群众的,我行我素,独来独往。而恰恰就是这些人的工作不受群众欢迎,在群众中碰钉子。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工作脱离了群众。针对这种人,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要“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则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际请教”[9]。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就是衣食父母,脱离了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的革命事业、建设事业就难以取得胜利。新中国胜利前夕,发动了三大著名的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淮海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对党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党与人民群众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所以党在工作中要有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不要染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是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党要关心群众,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管群众。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就说过:“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0]这就是要把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对群众的实际生活负起责任,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把工作做好。
关于要有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就是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1]毛泽东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其实就是要学习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对革命事业的负责态度,对人民群众的负责态度。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有一切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毛泽东认为要注重对实际情况的调查而反对本本主义。在工作中,如果不注重调查,如果你是本本主义者,那么就谈不上具有对群众负责的态度。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的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12]在毛泽东看来,做群众工作,那种不注重调查,坚持本本的人是对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毛泽东在这里说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党领导的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其实也就是党的宗旨。党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兵,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戴。相反,如果不服务群众,而是骑在群众头上作威作福、当老爷,那么就会被群众痛骂,被群众所抛弃。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3]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呢?中国共产党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行不行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革命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而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如果脱离了群众,党的事业就会失败。要为群众服务好,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4]在这一点上,共产党人不能讳疾忌医,不怕群众指出错误,要欢迎群众指出错误。古人就说过,人无圣贤,孰能无过?只有在不断改进错误中才能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为此,就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工作不能停止。1957年3月,毛泽东曾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中指出:“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15]
毛泽东的群众观对当前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党要有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思想,我党要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要有一切为群众负责的态度,党要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等等。在这些指导意义中,最重要的是“党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的本色”。党只有始终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为群众排忧,为群众解难,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爱群众,群众才把你举得高高,如果远离群众,甚至骑在群众头上,那么就会被群众踩在脚下。当今,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是这个小康社会的主体,党要与这个主体保持密切联系,在依靠这个主体的同时,要全心全意地为这个主体办实事、服务好,要做这个主体的勤务兵。党绝对不能脱离这个主体,如果脱离了这个主体,从近处来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从远处来说,党也无法实现共产主义的事业;如果脱离了这个主体,党在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实现不了,就只能是空谈误国;如果脱离了这个主体,孜孜以求的中国梦也会变得遥不可及。当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巨大挑战,是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进的道路上,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党只要能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本色,就能从容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因为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本色就是一把解决困难的钥匙。正如毛泽东所讲的,“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江泽民也曾说:“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6]胡锦涛也曾指出:“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会一身正气,什么歪风邪气也刮不倒。相反,如果脱离了群众,脑子里没有群众观念、群众利益,就会成为歪风邪气的俘虏。”[17]这些观点无疑是中国当今领导人对毛泽东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从另一方面说,也是毛泽东的群众观对当代的影响。党只有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的本色,才能成为受人民尊重的党,才能成为受人民爱戴的党;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毛泽东的群众观对当前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3.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4] 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卷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卷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3.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1013.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卷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4.
[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4.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137.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9-660.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111.
[1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1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卷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16]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94.
[17]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R].2007,10,22.
On Mao Zedong's Mass Views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TANG Xiong1,RAN Xiangdong2
( 1. Colle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2.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Mao Zedong's mass view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o Zedong Thought, is very rich ,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our points, namely “one thought”, “one approach”, “one attitude” and “one aim ”. The thought is that we should believe in and rely on the masses, the approach is that we should work from the masses and to the masses, the attitude is that w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asses, and the aim is that we should serve the masses heart and soul. Those mass view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Mao Zedong, the masses, service aim, contemporary value
A831
A
1673-9639 (2015) 02-0127-05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4-10-17
唐 雄(1981-),男,苗族,贵州松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冉向东(1986-),男,贵州沿河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设计基础,设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