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经营主体为抓手——蓬安县柑桔产业发展谱新篇

2015-02-13 10:38
中国果业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柑桔

本刊记者 肖 田 张 放

记者调查

【导读】 四川省蓬安县紧紧围绕当地传统特色品种“锦橙100号”,把柑桔作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长抓不懈,并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以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经营主体为抓手,改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为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相关做法和探索值得我国众多传统农业产区借鉴与思考。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栽培柑桔历史悠久,早在1 700年前就有种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及科研机构的支持下,蓬安人努力探索,认真总结,柑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极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业产业,蓬安也因此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锦橙第一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柑桔新品种的不断选育和推广,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柑桔果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蓬安“锦橙100号”的优势渐渐被一些优新品种所取代,产业发展逐渐陷入低谷。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3年来,以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当地政府以创新经营主体为抓手,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在培优扶壮“蓬安锦橙100号”这个传统名品的同时,引进推广一些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柑桔新品种,使得蓬安柑桔产业再现生机,产业效益不断提高。2015年7月中旬,本刊记者再次深入蓬安县柑桔主产区,就当地柑桔生产与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对传统农业产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培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嘉陵第一桑梓——司马相如故里

▲相如汉阙牌坊(蓬安县农牧业局果蔬站提供)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这首流传甚广的古曲《凤求凰·琴歌》演绎了中国古代一段最为浪漫的爱情故事,而蓬安县就是故事中男主人公——抚绿绮琴情挑卓文君的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

蓬安县为四川省南充市下辖九县(市、区)之一,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 30°44'~31°17', 东经 106°10'~106°10'之间,东西宽约22.1 km,南北长约61 km。东与营山县、渠县接壤,南与岳池、广安相依,西与高坪、南部相邻,北与仪陇相连,幅员面积1 334 km2,耕地面积 54.9 万亩(3.66 万 hm2)。 蓬安县历史源远流长,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出生于此,公元507年梁武帝萧衍以其故宅为县治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设相如县,直属蓬州;清顺治七年(1650)蓬州改为不领县的县级散州;民国2年(1913),废蓬州改名蓬安县,迄今已有1 500余年的建县历史。蓬安境内人文与自然景观丰富,蓬安县城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嘉陵第一桑梓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型史诗歌舞剧《相如长歌》、嘉陵江民俗风情剧《蜀红》、周子古镇、“百牛渡江”生态奇观等闻名全国。

蓬安县城距省会成都230 km、重庆200 km,距南充主城区和高坪机场仅30分钟车程,紧密融入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和南充“半小时经济圈”。境内国道318(南燕—罗家—济渡—兴旺)、244线 (原省道203线茶亭—徐家段、相如—河舒—龙蚕)和省道101(正源—长梁—锦屏—相如)、206线(鲜店—诸家—徐家—金甲—相如—河舒—利溪—三坝)、305线(原省道204线睦坝—巨龙—锦屏—相如)纵横交错,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在河舒和利溪设有两个互通,巴(中)广(安)高速在福德设立互通,蓬安火车站实现动车停靠,嘉陵江水运上通广元、下达重庆,初步形成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体系。从南大梁高速蓬安出口一出来,沿着宽敞的周河大道,前行不远,便可见到高大的相如汉阙牌坊矗立在路中央。

蓬安县从西北至东南呈长条状,纵长横短,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海拔273~819 m,中浅丘连绵起伏。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气候较显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鲜明,无霜期长,是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土壤结构较好,以紫色土为主,是柑桔(甜橙类)生产适宜区。

▲ “百年渡江”处的江中绿岛(蓬安县农牧业局果蔬站提供)

明星水果品种——锦橙100号

锦橙是我国科研人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实生甜橙中选出来的优良单株,50年代在全国推广,重庆、四川、湖北、贵州和云南等甜橙主产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并被先后引种到美国、日本、西班牙和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而锦橙100号则是四川省蓬安县科研人员1972年从蓬安县园艺场锦橙优变株系中选育出的一个地方性优质甜橙品种。其主要特点是树势中庸,发枝力强。果实椭圆形,果实色泽橙黄至橙红,鲜艳,单果重200~240 g;可食率 72%~74%,果汁率47.1%,含可溶性固形物11%~12%,微具清香,既适宜鲜销,又可加工果汁。11月中下旬成熟,少核、耐贮,主要经济性状稳定,生态适应性强,适栽范围广。1998年11月8日,我国著名的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的章文才教授在考察蓬安柑桔生产之后表示,锦橙100号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锦橙,并欣然题词“四川省蓬安县——中国锦橙第一县”。

1985年,蓬安锦橙100号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93年,在泰国曼谷召开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奖;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7年、1999年和2001年连续三届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02年,蓬安锦橙100号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正式定名为“锦橙100号”;2003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4年,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5年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2000年“蓬锦”商标登记注册,2011年“蓬安锦橙”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在优质品种缺乏、产品供不应求的年代,锦橙100号一进入市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蓬安等地生产的锦橙100号果实刚一下树便被慕名而来的单位和个人争抢一空。即使在新品种源源不断、柑桔果品市场供大于求的今天,锦橙100号仍然颇受本地及周边与北方一些市场消费者的喜爱,不少消费者仍然对个大、味甜、少核的锦橙100号十分衷情,近年60%以上的果品销往重庆、成都和西北等地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锦橙100号已成为蓬安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也是蓬安县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之一。

2002年,蓬安县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四川省第一批优质锦橙基地”称号;同年,河舒、三坝和利溪等乡镇的2 000 hm2锦橙100号生产基地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004年转为全国统一认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9年,蓬安县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 “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柑桔基地”称号。

县域农业支柱——蓬安柑桔产业

蓬安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产区,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先后打造了果蔬、生猪、蚕桑和葛薯等四大支柱产业。柑桔则是影响面最广也最具蓬安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是历届县委、县政府长抓不懈的农业产业。早在1998年,中共蓬安县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国锦橙第一县”的决定》。

为了更好地发挥锦橙100号的品牌优势,恢复并做大做强以锦橙100号为主的蓬安水果产业,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品牌,蓬安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锦橙100号特色果品产业发展的意见》(蓬委发〔2006〕11号),计划将河舒、三坝、金溪、罗家、徐家、骑龙、金甲、正源、长梁、相如、锦屏、龙云和两路等13个乡镇打造成为锦橙100号主产乡镇。

▲ 蓬安县长梁乡邓家渡村王家坝柑桔园

近年来,蓬安县以提高锦橙100号果品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经营主体为抓手,大力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蓬安县锦橙产业总体规划(2010—2020)》《蓬安县现代农业柑桔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蓬安县锦橙100号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出台了《关于开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年”活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蓬委发〔2010〕10号)、《关于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推进“一区三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蓬委发〔2012〕4 号)和《关于实施柑桔产业三年提升工程的意见》(蓬委发〔2014〕13号)等政策措施,从土地流转、苗木采购、基地建设、老果园改造、冷链贮藏设施建设和母本园建设等环节对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坚持以业主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政府扶持为推手,新建与管护同步计划,从2014年起每年新发展柑桔基地1万亩(666.67 hm2),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4个(长梁乡、三坝乡、相如镇、正源镇),建成嘉陵江沿岸和南大梁高速沿线两条产业带。力争到2020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到20万亩(1.33万hm2),总产量突破20万t,总产值突破4亿元,优果率达到85%以上,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率达到75%以上,果农年人均果业收入5 000元以上,水果产值和管理水平位居全省乃至全国锦橙种植大县前列。

为了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据蓬安县农牧业局长蒲元平介绍,近年来蓬安县在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5 000余万元用于发展柑桔产业的同时,每年县本级财政还预算了6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柑桔产业,用于园区道路硬化、灌溉设施建设等,对柑桔基地新建、管护、改造、提升等环节进行补助。如老果园改造给予10元/株的补助,冷库建设补助总成本的50%;新建园农户自筹苗木款1元/株,政府补贴剩余部分 (6元/株);承包经营100亩(6.67 hm2)以上新建果园的业主,连续3年每年每667 m2补贴土地租金200元,连续5年每年每667 m2果园补贴管护费200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尚无业主承包的幼年果园由村级专合社统一管理,前5年每年每667 m2给予管护补助资金200元。在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扶持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加强了对业主的技术培训,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果实套袋、地面铺设反光透气膜、果实留树延迟采收等提质增效技术,全面提高锦橙100号的果品质量和单位面积生产效益。2014年,蓬安县委、县政府根据“柑桔产业三年提升工程”的相关要求,制订了《蓬安县柑桔基地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和 《蓬安县柑桔产业三年提升工程2014年度验收方案》,于2015年初启动了2014年度验收工作,由县目标办、农工办、财政局、农牧业局组成的验收小组,到园区现场查看果园建设、生产档案、标准化管理记录、投入品记录等软件资料;检查田间柑桔苗木长势;走访当地群众,了解前期管护情况,量化打分综合评定,以保证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产业质量稳步提升。

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在职能管理部门和广大业主的积极努力下,目前全县果园失管严重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以锦橙100号为主的蓬安柑桔产业再现蓬勃生机。截至2014年,全县柑桔面积已达12 万亩(8 000 hm2),占全县水果总面积的85.7%;总产量达10万t,占全县水果总产量的83.3%;产值达2.5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45%;建成了三坝、正源、长梁、金溪和骑龙等5个市级柑桔产业基地乡镇,以及相如、锦屏、河舒、利溪、两路、龙云、徐家和金甲等8个县级柑桔产业基地乡镇。

三坝乡是蓬安县锦橙100号集中产区,也是果品营销工作搞得比较红火的柑桔生产大镇。目前全乡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生产面积1.1万亩(733.33 hm2), 年产 量7 000 t,水果总产值600万元,果农人均水果收入达6 000余元;全乡基本实现了旱地果园化、果园“100号”化,被誉为“锦橙100号第一乡”。据中共三坝乡党委书记严清权介绍,目前该乡有水果业主大户126户,每户柑桔种植面积至少5亩(0.33 hm2),即使以1元/kg的收购价计算,种植户年柑桔生产收入最低的也达1万元以上。该乡阙家坝村的蒋文林,果园面积十多亩,在南充市区有固定的果品销售点,产品贮藏后再加上包装后销售,平均销售价格达2元/kg,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七村的杨寿忠,种植的柑桔年产量达15~20 t,果品留树至次年2—3月采摘销售,收购价可达5元/kg左右;加上收购其他农户的柑桔,经过简单清洗打蜡包装后销售,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一村的蒋先国,果园面积 0.33 hm2(5 亩),年收入可达7万~8万元;购入洗果打蜡设备后,果实售价提高30%,收入达到了10万元。据严清权介绍,每年春节前,当地柑桔收购价较低,而且差距大,多为1.20~2.40元/kg, 但春节后逐渐攀升至 3~4元/kg,留到3—4月销售更高达4~5元/kg。因此,留树延迟采收或者地窖贮藏,错开柑桔上市高峰销售,种果收入还可大幅提高。

在三坝乡七村杨寿忠的小院里,记者看到了两三台果品分拣清洗机械,他家门前简易的仓库里还堆放着包装果品的纸箱,可以想象柑桔收获季节这里有多繁忙。听说记者前来调查柑桔生产与销售方

面的情况,杨寿忠热情地把刚刚从当地地窖中取出来的贮藏柑桔拿给我们品尝。去年11月采摘的柑桔,留到如今的“三伏”天,外观看并没有多少“陈年老果”的颓样,取一瓣来尝,水分充足,果汁冰凉,但风味较淡;不过,在炎热的夏季拿来消暑开胃也是不错的选择。

▲ 盛果期蓬安锦橙100号结果状(蓬安县农牧业局果蔬站提供)

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 蓬安县三坝乡果农杨寿忠(右)向记者介绍自家果园生产情况

面对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在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条件下,培育新型主体,推进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是我国水果产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蓬安县在培育柑桔生产经营主体方面出台了大量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业主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据蓬安县农牧业局果蔬站的调查,目前全县种植水果面积在100 亩(6.67 hm2)以上的业主有 76 个,其中,种植大户(个人业主)14个(户),占 18.42%;农民水果专业合作社56个,占73.68%;种植企业(公司)6个(家),占 7.90%。

在水果专业合作社中,主营柑桔的有53个,占94.64%。这些合作社大部分都是由所在村的两委领导或种植大户或经销大户牵头组建的,在推动当地柑桔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溪镇沈家坝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头顶烈日,冒着高温,我们驱车前往长梁乡马回坝、金溪镇沈家坝村等柑桔基地了解合作社组织社员进行柑桔生产与经营的实际效果。汽车在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上绕行,放眼望去,矮矮的山丘尽是郁郁葱葱的柏树,静静的嘉陵江心“平铺”着不见尽头的绿岛,三五成群的黑色水牛正悠闲地埋头啃草,偶有不知名的鸟儿在牛背上起起落落,牛鸟谐居的生态景观让我们大为感叹。据说这也是当地有名的“百牛渡江”奇观所在地。到了沈家坝村,在水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曹习平的带领下,我们对合作社的柑桔园绕行了一周。也是在这里,记者对蓬安县柑桔生产现状的看法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在来沈家坝前,我们看到的没有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的柑桔园,要么杂草丛生,要么间种玉米,植株或被冬瓜等藤蔓缠绕,或湮没在高高的玉米林里,叶片干净、长势较好、长相一致的柑桔园根本找不出来;而到了沈家坝,这里的情况则与之前见到的有着天壤之别,园地干净了,植株也“精神”了,叶片更是干干净净,“青涩”的幼果缀满枝头。

▲ 蓬安县农牧业局局长蒲元平(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据介绍,沈家坝水果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由金溪镇沈家坝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组建,是蓬安县组建的第一个农民水果专业合作社,2011年该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现有入社社员52户(个),注册资金301.19万元,主要从事柑桔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业务。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沈家坝村农户发展柑桔的积极性较高,家家户户能够种植柑桔的土地几乎都种上了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目前该村水果种植面积接近 1 200 亩(80 hm2),其中,椪柑(太田椪柑为主)100~200 亩(6.67~13.33 hm2),其余均为锦橙100号;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 000多元(包括外出务工等收入),种果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20%~30%,这也是绝大多数农户唯一的农业收入。2009年,合作社注册了“沈家坝”牌商标;2013年起,合作社采取“五统一”(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实施管理、统一人员安排、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模式进行管理,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不仅有相对固定的果品收购商,而且在县城还设立了 “沈家坝”牌水果销售网点,同时还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果品远销陕西、重庆、河南、新疆等地。曹习平副理事长向记者展示的成本记录册上,详细地记录着果品流向及质量抽检结果,包括日期、产品名称、生产地点、数量、产品去向、发货前检测结果等;基地发展情况调查表上,记录着每个社员每块田地及果园名称、品种、数量;生产用品登记表上,记录着生产资料采购日期、地点、费用等。这些详细的记录表既是经营者和消费者追溯产品来源及生产情况的需要,也是《蓬安县柑桔产业三年提升工程验收方案》的具体要求。

记者随想

▲ 蓬安县三坝乡书记严清权向本刊记者介绍当地柑桔生产情况

蓬安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产区,虽然区域条件和自然生态相对较好,但农业产业缺支柱、少亮点,农民增收乏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还是依靠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锦橙100号作为地方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柑桔品种(系),在优新品种缺乏、果品市场供不应求的年代,受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享誉业内的“明星”水果品种。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产业曾是活跃县域农村经济、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锦橙100号”也由此成为蓬安县特色农产品的代名词和蓬安县对外宣传的一张烫金名片。但是,随着优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果品市场供应不断丰富,消费者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锦橙100号”等传统品种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售价低、销售难、效益差成为回避不了的现实。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蓬安县委、县政府做了积极探索,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当地实际的优势农业产业。而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产业,虽然效益较低,但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投入小,管护易,风险低,在绝大多数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农民仍然最愿意选择种植柑桔。如金溪镇沈家坝村,这里能够利用的土地都种上了柑桔,农民家里除了柑桔几乎没有种植其他作物。

▲ 蓬安县沈家坝水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曹习平(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对此,蓬安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始终把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创新经营主体和产业发展模式,在加强老果园改造的同时,强化优新品种和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全面提高蓬安柑桔果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效益,不断增强蓬安柑桔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销售价格长期低迷的情况下,蓬安县柑桔产业能够得到稳步发展,焕发生机,这也主要得益于当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引进果蔬深加工企业,缓解果品销售难。水果加工一直被认为是规避市场风险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在发展柑桔生产,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蓬安县十分注重产品出路问题,于2007年引进台湾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进驻蓬安轻纺工业园区,从事果蔬原汁饮料和果蔬罐头加工,解决了广大农户的果品销售难题。据介绍,佳美公司主要收购当地的 “甩手柑”(锦橙残次果),收购价0.40~1元/kg不等,每年在蓬安当地收购量只有1万t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其加工需求,还需从本省的达州、渠县、苍溪、金堂、眉山、丹棱、彭山,重庆的万州、奉节、长寿、忠县,以及湖北宜昌等地收购。相对1~2元/kg的鲜销价格,加工原料收购价格虽然明显偏低,但至少解决了农户的“卖不掉”问题。因此,在蓬安,基本上没有果贱滞销的情况,只有销售价格的高低问题,即使等外果也“不愁卖”。目前,当地政府正计划与加工企业做进一步探讨,争取在基地建设和提高原料果收购价格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企业与种植户实现双赢。二是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区域柑桔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进行大力扶持。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蓬安县对创新和培育柑桔生产经营主体也做了大量探索,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化种植大户等作为扶持和培育对象。但在政府限定产业发展方向和主栽品种等条件下,社会资本对发展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生产并不积极,即使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量扶持,面对销售价格和生产效益的持续低迷,一些大面积承包柑桔果园的业主和企业也开始逐渐放松果园管理,减少生产经营投入。对此,蓬安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扶持重点,把以村社干部牵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扶持重点,进而使区域柑桔生产经营面貌出现了根本性变化,金溪镇沈家坝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个案。三是根据市场需求改良品种,强化管理,不断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锦橙100号”是蓬安县本地选育出来的、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明星水果品种,迄今仍有不少消费者和生产者衷情于它。但是,销售价格低迷,生产效益低下,大片大片的果园失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没有找到替代产业的情况下,蓬安县委、县政府把“锦橙100号”为主的传统柑桔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重点扶持,长抓不懈,以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经营主体为抓手,更新品种,改造老果园,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柑桔果品质量,努力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柑桔生产基地,不断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使得柑桔生产经营效益在一些地方得到稳步提升。

▲ 果品促销活动(蓬安县农牧业局果蔬站提供)

不过,以“锦橙100号”为主的蓬安柑桔产业要真正成为推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高效产业,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和实际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曾经辉煌的“锦橙100号”,在当下新品种层出不穷、竞争激烈的柑桔市场似乎早已是“明日黄花”,在当地不少人眼里,“锦橙100号”就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保留太勉强,放弃又不舍。这也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勉力推动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蓬安县要切实推动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产业高效发展,还必须结合当地生态自然条件和农业经济实际,认真论证,科学规划,统一认识,稳步推进,进而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二是标准化生产问题。记者两次深入蓬安县柑桔主产区调查后发现,在这里要找到一片甚至是一小块 “看得顺眼”“拿得出手”的柑桔园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大多数柑桔园不是叶片覆盖着厚厚一层苔藓,就是植株长势、高矮、大小参差不齐。近年来当地职能部门在推动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柑桔生产经营效益低下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民和业主投入和管护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农户土地零星分散,果园要么不连片,要么建园不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难以实施。金溪镇沈家坝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户水果种植情况表明,每个农户的果园由于受土地分户承包限制,被分散成几块甚至十几块,一块果园少则种植几株,多则种植几十株,而种植上百株的单块果园少之又少。在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如何建设标准化的高效益示范果园,进而带动全县柑桔标准化生产,提高蓬安柑桔产业整体效益,这也是当前蓬安县相关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花大力气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品牌打造问题。“锦橙100号”是蓬安县农产品金字招牌,以品种命名的农产品品牌虽然特色明显,但也限制了产品内容的扩展,而且也不利于表达产品背后丰富的人文精神,满足不了人们的多样化、特色化、人文化消费需求。蓬安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人文故事丰富的小县,生态环境优美,有许多元素可以植入农产品品牌,增加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亲和力。

猜你喜欢
柑桔
法砣19%SC 能有效防治柑桔炭疽病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不再靠农药 一只小螨化身柑桔守护神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美国:佛州柑桔种植者面临新威胁
欧盟:因发现黑斑病暂停进口南非柑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