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艺泰斗:黄涂山

2015-02-13 07:45
台声 2015年8期
关键词:竹编工艺教学

“竹编重要的不是在编法,而是竹篾整理的均质程度。竹篾修饰的前后厚薄均一,在编织的时候竹篾才会依照编者的意念去塑形,顺利轻松完成作品。”

“做一件美美的作品更胜于做一堆丑丑的作品。”

“慢慢做没关系,但不可以乱做。”

这是黄涂山在指导学生竹编时常挂在嘴边的叮咛,听起来像竹编要法,却又如人生哲理。现年88岁的竹编大师黄涂山,曾获台湾民族艺术薪传奖、工艺成就奖等,教过的学生许多已是知名艺术家,可以说是“大师中的大师”“竹艺界的泰斗”。

黄涂山投入竹工艺的研发、教育、创作至今已有70余年,他在自我学习、创作及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基本功的养成。他认为,必须要有扎实的做工与灵活的技巧,并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才能成功完成作品。别看他已88岁高龄,剖起一个人高的竹子,依旧眼疾手快,不消几分钟便将一个大竹筒削成数条不到半厘米的细竹条,不禁令人赞叹佩服!

从小在种满竹林的台湾南投县竹山镇长大的黄涂山,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他的父亲是地方上有名的糕饼师傅。14岁小学毕业后,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同时还能够继续读书,黄涂山进入除了训练专业人才还提供读书课程的“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学习竹细工艺,自此便与竹编结下切不断的缘分。3年学习毕业后,他又继续留在传习所担任研究生。台湾光复后,黄涂山便在镇上开设了竹材加工厂,开始生产竹编提袋、提篮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1953年,黄涂山接受南投竹编技艺干部训练,之后受聘到嘉义工艺专修班任教,开始他的授课生涯。其间,他曾向漆艺大师陈火庆学习髹漆技术,并结合多项技术于一身。他先后担任过嘉义工艺专修班的助理讲师、南投县工艺研究班的工艺指导员、关庙竹细工技术训练班的教师、台湾艺术学校暑期竹工艺工场的实习指导教师及台湾手工业研究所的教师。他在台湾手工业研究所服务了17年又8个月,于1991年3月退休。但退休后,他对竹艺的传承教学从未间断。1993年,黄涂山获得台湾民族艺术薪传奖;2008年,荣获台湾工艺成就奖,并在其间举办过许多次竹编工艺个展;2010年,更得到台“文建会”颁发的无形文化资产保存者——“人间国宝”的殊荣。

黄涂山的竹编技术师承当时在传习所任教的池田与二神两位日本艺师,两位老师作品风格迥异,一人纤细、另一粗犷,这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黄涂山的作品粗犷与细腻兼具,正反映出他兼容并蓄、为人谦卑的学习态度。而他的每件技艺精湛而变化多端的作品,也都是从劈竹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竹编除了技艺,更需要修养,心静才能编出好作品。学习竹编需要长时间坐在地面上,所以第一堂课就是学久坐,学生坐习惯之后才开始传授技术。之后是锯竹子,锯竹管是劈竹的第一个步骤,如果锯下来的竹管切面不平整,就会直接影响后面劈竹的过程。在学会久坐、锯竹之后,才开始学习劈竹,最后才是学习编制作品。黄涂山认为,必须要从劈竹开始慢慢地练习,基础稳固之后,才可能完成一个完全出自于自己双手的作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叮咛学生“不要急、不要赶”。

黄涂山的竹编作品种类多样,精通的竹编技法不下20种。除了一般常见的传统用具、花器、果盘与竹编漆器外,还有许多现在年轻人看了可能不太明白的作品。像“口小肚大,上头附了个提把”的肉篮。因为从前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鱼吃肉,舍不得一次吃完,就把剩下的摆进这个篮子里,吊起来。“这样猫啊、老鼠啊只闻得到,吃不到,所以又叫做‘气死猫’” 。又比如,还有个圆柱状,长约100厘米,中空,竹条与竹条中间成六角形状。称作“竹夫人”。因台湾夏天热,晚上睡觉抱着凉凉的,很舒服,很好睡。从他的竹艺品,仿佛窥见台湾早期庶民生活的缩影。

为记录黄涂山竹艺教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出版《一身竹艺传台湾——黄涂山艺师大学薪传录》专书与纪录片。专书中详细记录其教学过程、竹编技法与竹艺传承观点。2008年起,他接受台“文化部”敦聘执行“四年传艺计划”,率刘启祥、涂素英、刘兴泽3位“艺生”及助理吴素兰(退休校长),齐聚“传艺班”切磋创作,为传承台湾竹艺技艺不遗余力。多年来,黄涂山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他笑说:“我得了不少奖,就算想放弃竹艺,也放弃不了,必须得传承下去。得奖越多,责任就越大。”

与竹子亲近,造就黄涂山沉稳内敛与朴实坚毅的性格。他的一生是在竹编创作、教学中度过的,他最大心愿就是让台湾竹艺扬名世界。近年来,台湾竹艺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备受瞩目,黄涂山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活跃于世界舞台的邱锦缎、林秀凤等竹编家都是黄涂山的学生,他们承袭黄涂山,并将原是农家的日常用品提升到精致艺术的层次。

猜你喜欢
竹编工艺教学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大型船舶T型材焊接工艺试验及工艺再造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