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浩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三中学,山东 青岛 266041)
对我国青少年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研究
宋志浩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三中学,山东 青岛 26604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靠社会参与和利益协调的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青少年体育需求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成为弥补政府与企业提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不足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蓬勃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教学项目、受益人群上也发展迅速。
通过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方法,查阅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对现有的青少年俱乐部数量、参与人数、项目设置进行深入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并探寻其中的意义。
2.1 俱乐部已成为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随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其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受益青少年的数量、范围也不断增加和扩大。在数量上形成一定规模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挥行业影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满足广大青少年体育需求的基本要求。从数量方面看,自2000年开始资助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来至2013年底的14年中,共资助创建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在内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计5 360个。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2013年《青少年体育年度统计报表》的统计,平均每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组织活动次数(天数)约为135次,即平均每个俱乐部每年开展活动的天数约为135天。如果按依托学校每学期18周计算,每年两个学期内平均每周约有3.8天开展俱乐部活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在训青少年数量达到2 373 839人(表1)。根据教育部“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生数量约为1.94亿人。以上述两个数据计算,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在训青少年数量约占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2%。或者说,目前约1.2%的青少年学生受益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搭建的这一平台上参与体育活动或开展体育竞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普及青少年体育的重要途径。
一项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13年组织实施的全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92所依托学校建设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平均人数约为976人,接近1000人。这一数字说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正常开展业务活动,受益青少年的数量是较为可观的。
作为服务于青少年体育需求的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宗旨是为青少年在课外和校外提供体育参与的场所、技能培训、夏(冬)令营、竞赛与交流等服务内容和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参与的机会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核心和主要功能。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业务工作的开展,不但促进了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发展程度,拓展了运动项目,同时在青少年群体中培养了体育参与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运动项目设置方面更体现青少年体育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特点,形成了对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在俱乐部中开设最广、排在前5位的运动项目包括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表2)。
表1 2013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在训数量与活动参与情况
2.1.1 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要平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面向青少年儿童的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组织,在向青少年提供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在客观上也成为与青少年相关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多方主体沟通、交流与协作的平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靠社会参与和利益协调的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青少年体育需求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成为弥补政府与企业提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不足的重要方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主要依托于学校、体校等单位;通过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家庭和学校在孩子体育参与方面的期望,反映着家庭与学校的相应需求;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机制和功能担任着社会运作的职能,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主体都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平台,通过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实现着各自的利益诉求。
表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设运动项目的情况
2.1.2 贯彻落实“体教结合”的重要突破口体教结合是培养竞赛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特别是依托学校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占俱乐部总数的比例较高,俱乐部在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增加后备人才储备方面的平台作用越发明显。当前,我国各级各类体校数量呈现持续萎缩的态势。1990~2000年,体校数量由3 687所下降到2 679所,下降了27.3%;到2011年,降至1724所,减少了35.7%。随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不断拓展,依托学校创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由于资源的丰富性和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便利性等原因,自然成为青少年业余训练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2.1.3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体育运动中普及与提高这对矛盾关系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中体现明显。虽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以服务于青少年体育参与为主要目的社会组织,但由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资源、条件的差异,以及会员学生条件的差异性,使有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丰富青少年体育生活的同时,实际上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发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2.2 俱乐部已成为吸纳退役运动员、社体指导员就业的新途径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业务工作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教练员、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等多个工种人从业人员。从2013年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教练和指导教师数量情况看,平均每个俱乐部有教练和指导教师的数量分别为3.3个和3.1个,全国范围内的总量也分别达到了17 718人和16 871人。如果算上其他工种人员,就业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人数会更高。这些教练和教导教师一般以专职或兼职的身份就业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当前,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对高水平运动人才的需求则为运动员就业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另外,我国已培养10万左右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又是一批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开展为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就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就业渠道。而这两类人群就业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既解决了体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又对俱乐部良好形象的建立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
青少年俱乐部在数量上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发挥着重要的行业影响,同时也是满足广大青少年体育需求的基本要求。成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要平台,并在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增加后备人才储备方面的平台作用越发明显。在丰富青少年体育生活的同时,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发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同时,为高水平运动人才提供了就业平台,两者相得益彰,成功推动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1] 白志红.对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若干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
[2] 裴立新,桂祝.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
G812.17
A
1674-151X(2015)05-024-02
2015-04-10
宋志浩(1972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